新史学观论文-杨晓东

新史学观论文-杨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史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罗代尔,长时段,多元史学观,面向日常

新史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东[1](2019)在《探析布罗代尔的总体史学观——长时段理论与多元新史学观的缘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析布罗代尔的思想变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长时段理论的具体内涵。把宏观的政治经济问题、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置于长时段的史学范式其实质是年鉴学派独有的微观分析方法和解释方法。布罗代尔批判奥托·布伦纳多元社会史观念存在的局限,提出了面向日常的总体史学思想。日常往往被人们视为非历史,而事实恰恰相反,能反映文化生活史内容并具有代表性的往往是服饰风尚、饮食变迁,而非政治经济史这样的重大社会问题。重大事件的大部分成分为政治动荡、天灾人祸,也有技术及思想上划时代的革新;而普通日常视角下的历史记忆往往是一种审美符号,以审美的记忆代替了生活的残酷性。例如,喜剧被视为释放生活压力的历史符号,通常人们将其看作为一种选择性记忆媒介,因为它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日常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体现在个人的亲身经历,例如,易被忽略的婚丧嫁娶以及衣食住行上的变化等。生活的点滴作为叙述视角是日常生活最真实的写照。重新扩展日常琐碎化生活在史学研究中的比重,实际上让生活艺术成了民族历史日常生活的主导。多元发展日常生活的历史走向使得人们重新建立起对未来的希望。人们愿意在偶然性和选择性的生活方式层面寻找交互性的内容和未来的期许,融入了日常的多元社会史学观在酝酿、成熟、日渐壮大。平民传记书写是日常生活史视野的发展方向,这种生活史理念是一种历史哲学也是一个时代的个人观感,开启了由微观见整体的历史研究视野。总地来说,从纵向历史时间和横向时间点的研究到历史写作与日常的关系,都是布罗代尔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这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紧密联系的。研究布罗代尔史学方法对于探究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当下微观史学转向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2期)

黄林[2](2015)在《新史学观照下日本的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评井上进《中国出版文化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纸和印刷术的故乡,其出版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我们将出版文化宽泛地定义为"是伴随着出版活动所产生的有关文化形态"a,并以此来梳理西方学界的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那应当说,其起步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1925年,美国传教士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即出版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一书;稍后,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又被纳入了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本文来源于《现代出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大鹏[3](2015)在《挖掘、整理、再解读:“新史学”观的一次成功实践——评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是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关于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的断代研究成果。《宋代笔记研究》引述了丰富的文献,使用多重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宋代笔记中音乐文献史料的挖掘、整理、再解读,既阐明了历史的真相,又体现了学术价值,也突出了学术研究的重点,彰显了作者的学术态度,是对其师洛秦先生所提倡的"新史学"观的一次成功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叙述时详略得当,全书逻辑严密,显得一气呵成。(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5年02期)

李欢[4](2012)在《论《蒙塔尤》中所体现的新史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是着名历史学家勒华拉杜里以帕米埃主教雅克.富尼埃主持下的宗教裁判所法庭对异教徒的审判记录为依托,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13-14世纪之交的30年蒙塔尤的历史。以商务印书馆1997版为例,该书洋洋洒洒50万字,以如此长的篇幅描写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山村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勒拉华杜里对此段历史介绍的详细程度。通过《蒙塔尤》,我们管中窥豹,了解以勒拉华杜里为代表的年鉴学派第叁代学者历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刘凯华[5](2012)在《“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高考命题倾向于从单一的革命史观着眼,容易让学生误读历史就是政治史和革命史,从而使得历史简单化。其实,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多面的。若要客观地展示历史的全貌,无疑要从多维的视角认识和评价历史。伴随学术氛围的越发活跃和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史学观成为了历史研究的一大热点。可喜(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高中版)》期刊2012年02期)

刘俊[6](2010)在《中国新闻传播通史研究的“新史学观”——基于对《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群落来说,对通史研究的兴趣极为重要,新闻传播通史研究是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但其研究与教学有着现实的尴尬。新闻传播通史研究的"新史学观"是解决这一尴尬的出路,它的要求是引入社会史范式和激活鲜活的新闻史叙事。本文正是通过对李彬先生《中国新闻社会史》一(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0年07期)

朱玉麒[7](1997)在《西方新史学观照中的《史记》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型的历史编纂学,“新史学”(一)以历史过程的多层次把握、历史时间的前后延伸、历史空间的全景观照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二)在多渠道的史料来源、跨学科的形式创格、叙论并重的认识观念上革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而前此两千年,《史记》已在上述诸方面作出了超前性的实践。此外,司马迁代表的中国史官文化要求的通才兼识与文史合流,又对“新史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借鉴。因此,《史记》是一种可与“新史学”互相生发的中国史学范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1期)

新史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是纸和印刷术的故乡,其出版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我们将出版文化宽泛地定义为"是伴随着出版活动所产生的有关文化形态"a,并以此来梳理西方学界的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那应当说,其起步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1925年,美国传教士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即出版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一书;稍后,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又被纳入了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史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东.探析布罗代尔的总体史学观——长时段理论与多元新史学观的缘起[J].知与行.2019

[2].黄林.新史学观照下日本的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评井上进《中国出版文化史》[J].现代出版.2015

[3].李大鹏.挖掘、整理、再解读:“新史学”观的一次成功实践——评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

[4].李欢.论《蒙塔尤》中所体现的新史学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刘凯华.“新史学观”引领下的第二轮复习[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2

[6].刘俊.中国新闻传播通史研究的“新史学观”——基于对《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的分析[J].新闻知识.2010

[7].朱玉麒.西方新史学观照中的《史记》范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标签:;  ;  ;  ;  

新史学观论文-杨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