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压力论文-任文涛,陈军涛,刘炜震

支承压力论文-任文涛,陈军涛,刘炜震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承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因素,应力集中系数,矿井分区

支承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任文涛,陈军涛,刘炜震[1](2019)在《基于超前支承压力影响指标的矿井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唐口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正交试验法,建立3DEC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确定不同工艺、埋深、采高、工作面长度、冲击倾向性及临空性等条件下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支承应力分布的关键因素,并基于SPSS数据分析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超前支承压力影响指标下的矿井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应力集中系数、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均表现为: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非来压;深部矿井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为:采高>冲击倾向性>临空性>埋深>工作面长度。基于上述结果,将矿井分为4个区域,Ⅰ区域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25~45m、Ⅱ区域影响范围为45~70m、Ⅲ区域影响范围为70~90m和Ⅳ区域影响范围>90m。(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李敬凯,李青海,瞿衡哲,王鹤,崔亮[2](2019)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鲁村煤矿东Ⅳ区主下山在超前支承压力影响下巷道变形剧烈的难题,综合采用理论计算、钻孔窥视、数值模拟和现场巷道变形观测等方法对围岩松动范围进行确定,对原有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得出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主下山围岩松动范围为2.12 m,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的"锚网(索)+钢带"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满足现场生产需要。经工程实践证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定位把握现场实际生产条件,能提出更有效的巷道支护方案,保证现场安全生产,节约支护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乔小娇[3](2019)在《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矿801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在矿压现场观测工作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工作面数值计算模型,分别模拟出综放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下的底煤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得出了不同开采条件下支承压力分布特点,所得结论为本采区相邻工作面开采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明[4](2019)在《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支承压力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台矿8715综采面为工程背景,根据设计的煤柱相对应支承压力监测方案进行现场监测,结合煤柱对应支承压力的实测数据和松动圈钻孔电视探测仪的探测,分析了浅埋煤层条件下的综采面区段煤柱的塑性区范围和松动区范围。结果表明:14号煤层区段煤柱的塑性区宽度为4m,合理的煤柱尺寸为18m,原煤柱宽度20m,可优化减小2m。(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薛林辉[5](2019)在《回采速度对采场超前支承压力及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矿井回采工作面工程研究现状,本研究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回采速度下工作面应力变化规律及巷道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回采速度较快时,采动对工作面前方影响范围较小,岩体内部支承压力较大,此时的巷道变形量小;当回采速度慢时,工作面前方岩体内部支承压力较小,但影响范围较大,最终导致巷道的变形量大。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结果,为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需要选择适当的回采速度,同时加强巷道稳定性,从而有效降低巷道变形程度。(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冯国瑞,杨创前,张玉江,白锦文,郭军[6](2019)在《刀柱残采区上行长壁开采支承压力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同矿区刀柱残采区安全上行开采问题,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分析了刀柱残采区形成时和上行长壁开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时空演化规律,提出了上行采动影响下超前采动煤柱的基本概念,基于关键层理论建立了超前采动煤柱的应力模型,解析了超前采动煤柱所受的平均支承压力,并结合晋华宫煤矿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1)超前采动煤柱是指:下伏残采区中受上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遗留刀柱煤柱。2)下部残采区形成过程中,刀柱煤柱的支承压力显着高于边界煤柱处,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上行长壁开采过程中,超前采动煤柱的支承压力峰值在主关键层初次破断时达到最大,主关键层初次破断后明显减小。3)受主关键层运动影响,各刀柱煤柱受力依次经历了"微增长—快速增长—急速降低—保持低应力—应力反升"5个阶段。4)晋华宫煤矿9号煤层上行长壁开采,预计主关键层初次破断时超前采动煤柱承受的平均支承压力为40.5~47.2 MPa。(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成威[7](2019)在《浅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显现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19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浅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显现规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公式计算塑性区和弹性区超前支承压力。采用FLAC3D对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超前支承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峰值、影响距离、峰值点到煤壁距离及应力集中系数,并采用钻孔应力计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进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公式计算、数值模拟与观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丛森,程建远,李新虎,王云宏,王保利[8](2019)在《高精度微震定位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分析煤矿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采场支承压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显着提高震源定位精度的速度模型反演方法,构建了求解分层速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在陕西省境内某矿布置井地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并采用标定炮的方式验证了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井地联合监测方案的定位精度明显高于近水平单一速度模型监测方案。采用水平分层速度模型对监测区域内微震事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并结合矿山压力理论,对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与微震事件频次、能量之间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回采过程中受采动影响的超前支承压力范围是工作面前方0~90 m,工作面前方40~70 m范围内为高应力集中区,上、下顺槽的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分别为0~70 m和0~80 m;研究结果为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维乐[9](2019)在《半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煤壁前方通常会出现超前支承压力,其峰值产生的位置与大小对工作面顶板的控制和支架的受力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姚桥煤矿750A半孤岛工作面的煤层赋存条件为工程背景,利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和大小及影响范围,达到保障工作面生产安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3期)

王志强,徐春虎,任亚军,仲启尧,罗健侨[10](2019)在《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下顶板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下顶板破坏机理,通过采用理论分析,建立薄板力学模型,对孤岛工作面顶板弯矩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数值模拟手段对工作面顶板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及顶板围岩塑性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承压力作用下,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大,顶板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呈现增大的趋势;工作面顶板煤壁中部弯矩显着大于煤壁两侧弯矩,该结果合理解释了工作面方向上支架工作阻力不相等的规律;顶板断裂的塑性区演变特征存在时空效应及力学特征,顶板四周所形成的横向"O"型破断与横向"X"型破断,共同构成了顶板破断的横"O-X"破断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支承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鲁村煤矿东Ⅳ区主下山在超前支承压力影响下巷道变形剧烈的难题,综合采用理论计算、钻孔窥视、数值模拟和现场巷道变形观测等方法对围岩松动范围进行确定,对原有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得出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主下山围岩松动范围为2.12 m,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的"锚网(索)+钢带"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满足现场生产需要。经工程实践证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定位把握现场实际生产条件,能提出更有效的巷道支护方案,保证现场安全生产,节约支护生产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承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任文涛,陈军涛,刘炜震.基于超前支承压力影响指标的矿井分区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2].李敬凯,李青海,瞿衡哲,王鹤,崔亮.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J].煤矿安全.2019

[3].乔小娇.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同煤科技.2019

[4].刘明.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支承压力监测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9

[5].薛林辉.回采速度对采场超前支承压力及巷道稳定性的影响[J].神华科技.2019

[6].冯国瑞,杨创前,张玉江,白锦文,郭军.刀柱残采区上行长壁开采支承压力时空演化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7].王成威.浅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显现规律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9

[8].丛森,程建远,李新虎,王云宏,王保利.高精度微震定位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9].张维乐.半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10].王志强,徐春虎,任亚军,仲启尧,罗健侨.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下顶板破坏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标签:;  ;  ;  ;  

支承压力论文-任文涛,陈军涛,刘炜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