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排土场论文-祝启斌

露天矿排土场论文-祝启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露天矿排土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露天矿,内排土场,斜井,导硐

露天矿排土场论文文献综述

祝启斌[1](2019)在《露天矿内排土场下斜井导硐注浆加固及长管棚法超前支护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斜井下穿露天矿内排土场时井筒受压大、成巷困难、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基于传统治理措施及施工方法存在精准度差、工程量大、材料消耗量大、施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诸多缺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技术,既采取导硐法注浆加固井筒周边围岩,提高围岩整体性及稳定性,为井筒下穿内排土场施工提供第一层保障;采用长管棚法超前支护,作为第二层保障,既能起到加强支护的作用,又能达到超前支护的目的,保障井筒施工安全;最后采用"钢筋网+U型钢+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的方式,作为第叁层保障措施,并最终完成井筒全部施工工序。该方法井筒可以在多重保障措施下,更精准、高效、安全的穿过露天矿内排土场下部高应力区。(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王雪冬,李世宇,孙延峰,叶果[2](2019)在《冻融循环作用对露天矿排土场土料土水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排土场土料的非饱和土水特征,选取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土料为对象,研究不同体积含水率状态下土料在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基质吸力与宏细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历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时,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逐渐增大,土水特征曲线可划分为敏感阶段、亚敏感阶段和不敏感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水特征曲线的曲率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且基质吸力对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敏感程度逐渐降低;冻融循环作用破坏土颗粒的均匀程度,且初次冻融循环影响最为显着;Van-Genuchten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料土水的特征曲线。因此,矿山排土过程中应重视冻融循环作用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5期)

李文晋[3](2019)在《大型排土机抑尘装置的设计及其在露天矿扬尘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露天矿粉尘污染控制现状,在分析现有排土机设备抑尘系统的应用情况下,借助有限元计算手段和实际使用经验,对排土机抑尘装置进行了优化改进,在粉尘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对抑尘系统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任龙[4](2019)在《安家岭露天矿东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家岭露天煤矿东排土场位于西易井工矿采空区上方,并且排土标高增加导致出现平盘裂缝、应用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东排土场的变形破坏机理,评价东排土场边坡稳定。结果表明:DP3剖面不满足安全储备要求,存在滑坡隐患,新增标高排土是东排土场平盘出现新裂缝的一个主要因素,西易井工矿开采9#煤后采空区为东排土场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停止排土,巡查以及布置监测线监测点实现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吕一鸣,缪海宾,侯林,马明康[5](2019)在《猫儿沟露天矿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猫儿沟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情况,基于猫儿沟露天矿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地质勘探、补充勘探及资料整合来确定外排土场边坡工程简化模型。在精确掌握外排土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外排土场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其主要变形破坏模式为单台阶段高较高导致的坍塌和排土场边坡内部圆弧滑动,稳定计算结果显示其稳定系数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但不具备进一步增高条件。(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洪宝,魏子强,罗科,苏泊伊,任朝朋[6](2019)在《降雨工况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与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河曲旧县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在降雨饱水工况下的稳定性状态以保证边坡体西侧选煤厂等建筑物的安全,首先,利用FLAC3D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确定了其潜在滑移面,并通过FISH语言建立了潜在滑移面的拟合模型,利用极限平衡计算软件Geo-slope分析计算了现状边坡与终了排弃边坡在自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整体稳定性,其次,对边坡体采用不同压脚参数的各个工况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与滑体剪出口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工况下,现状边坡与终了排弃边坡都能达到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而在暴雨工况下,边坡体基底出现弱层,同时坡体力学参数严重弱化,安全系数骤降,滑面与滑体范围扩大,滑体由从坡脚剪出扩大为从基底弱层剪出,各个典型剖面的安全系数与自然工况下相比降低20%~30%,失稳概率极大,根据排土场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压坡脚工艺提高排土场稳定性并优化了压脚高度与宽度工艺参数,采取宽度40m、高度20 m的压脚方式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王忠鑫,王金金,宋波[7](2019)在《露天矿排土场形态参数整体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排土场形态参数相互影响、难以实现整体优化的难题,基于排土费用随排土场形态参数变化的关系,建立了决策排土场形态多参数的整体优化模型,并据此模型给出了具体的求解算法。以某露天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露天矿的最优形态参数为最下排土台阶底面半径945m、单台阶高度30 m、最终平盘宽度40 m、台阶坡面角33°、台阶数量4个、坡道坡度8%,模型确定的排土场形态参数满足工程实施的要求,结果是可用的。揭示了运输费用随台阶数量的增多呈现先降后增的U型变化规律,即存在最优的排弃高度,一般为120 m左右为宜,实际中不应只追求增高扩容。在终了排弃标高一致的前提下,运输费用随台阶高度的增大而增加,在购地价格低廉地区,台阶高度应根据设备作业参数适当降低,而购地价格较高的地区,台阶高度应适当提高,以节省排土工程费用。(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张建强[8](2019)在《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采矿的安全性以及工人的生命安全。排土场的稳定性长期以来都是露天采矿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和管理的重点,其评价机制也是建立在保证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本文从露天矿排土场的形成及可能导致的灾害、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排土场稳定性的风险评价机制叁个方面阐述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刘玉凤,曹芳智,马明,刘博文,李伟[9](2019)在《地下水对伊敏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敏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在排弃过程中出现多个出水点,为保证露天矿的安全生产,需查明边坡内部地下水渗流路径,分析地下水对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对岩土体产生物理作用的理论分析、水对土体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等,得出含水率的增加对排土场基底泥岩和排弃物料的强度有明显弱化;对排土场现状及设计状态2种状态下地下水渗流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渗流分析结果提出内排土场的边坡地下水超前疏干、集中抽排和压实封堵的综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8期)

王东,李广贺,曹兰柱,李叁川[10](2019)在《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建设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排土场发展建设速度与收容量问题,以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为工程背景,基于露天矿开拓开采设计理论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内排土场形态的动态控制思路及流程,分析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动态稳定性,优化设计内排土场发展过程中各工程位置的空间形态,提出一种有利于快速占据内排空间的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建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场南帮到界边坡从局部到整体均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的要求,可实行挂帮排土;南帮到界边坡挂帮排土至471水平,且平盘宽度为180 m时为挂帮内排的极限位置;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排土方案能够加快内排土场建设速度,且在排土初期时可排弃空间远远大于正常排土方案.(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露天矿排土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条件下排土场土料的非饱和土水特征,选取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土料为对象,研究不同体积含水率状态下土料在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基质吸力与宏细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历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时,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逐渐增大,土水特征曲线可划分为敏感阶段、亚敏感阶段和不敏感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水特征曲线的曲率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且基质吸力对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敏感程度逐渐降低;冻融循环作用破坏土颗粒的均匀程度,且初次冻融循环影响最为显着;Van-Genuchten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料土水的特征曲线。因此,矿山排土过程中应重视冻融循环作用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露天矿排土场论文参考文献

[1].祝启斌.露天矿内排土场下斜井导硐注浆加固及长管棚法超前支护施工技术[J].煤炭工程.2019

[2].王雪冬,李世宇,孙延峰,叶果.冻融循环作用对露天矿排土场土料土水特征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3].李文晋.大型排土机抑尘装置的设计及其在露天矿扬尘治理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9

[4].任龙.安家岭露天矿东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9

[5].吕一鸣,缪海宾,侯林,马明康.猫儿沟露天矿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J].露天采矿技术.2019

[6].赵洪宝,魏子强,罗科,苏泊伊,任朝朋.降雨工况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与治理措施[J].煤炭科学技术.2019

[7].王忠鑫,王金金,宋波.露天矿排土场形态参数整体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8].张建强.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机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9].刘玉凤,曹芳智,马明,刘博文,李伟.地下水对伊敏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9

[10].王东,李广贺,曹兰柱,李叁川.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建设方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露天矿排土场论文-祝启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