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比较论文-李婧妍

小说比较论文-李婧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物形象,主体性,鲁迅,余华

小说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婧妍[1](2019)在《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余华与鲁迅小说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从人作为生存主体和发展主体两个层面构筑起了其独特的主体性体系,并在作品中主要清算了两个影响其独立性的因素:群体对个体存在的压制以及旧道德对个体思想的压制。而作为当代先锋派的余华在对个体存在的指认上呈现着某种对主体消解的倾向,这种消解的过程同样是基于以上两个层面展开的,由此可见鲁迅对其的影响。从鲁迅和余华对主体存在的指认、主体发展的展望的不同解读,来对比鲁迅与余华小说的异同,到以主体性的视域来分析这种差异让人感到,首先,余华作为对鲁迅作品的接受者,何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对鲁迅思想的超越,以及自身的再创造。其次,余华作为创作者,是如何实现超常性、超前性以及超我性的。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呈现出余华对鲁迅的接受,以及其自身思想的独特性和局限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颖,俞春玲[2](2019)在《歌仔戏题材小说《最后夜戏》与《散戏》的民俗审美价值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陈若曦的《最后夜戏》首为歌仔戏发声,70年代洪醒夫在前者的基础上创作了《散戏》。两部小说在题材、意蕴上存在着延续同时又有差异:前者唱出了歌仔戏颓败的序曲,后者镌刻了歌仔戏走向没落的哀歌;两部作品均大量运用了戏曲元素,人物形象与剧中角色相呼应,不同的剧目选择则显示了作者不同的精神指向。以歌仔戏为载体的小说反映了台湾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图景和歌仔戏艺人的生存状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重要的民俗学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黎巧利[3](2019)在《哈代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读哈代与沈从文的作品,如同在历经书中描写的主人公那被悲剧命运笼罩的一生,而通过主人公不同的悲剧命运,两位作者又表达着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隐忧,以及对于故乡的热爱。边城的理想世界干净纯粹、充满诗意,威塞克斯也贴近自然,舒展人性,书中以湘西与威塞克斯的残酷世界悲剧宿命的无可奈何以及悲剧意蕴的生命美学,寄托着作者对于故乡的热爱,对于自然之美的歌颂。显示出作品在现代语境中的最根本意蕴——回归家园的意识和回归自然的理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林慧频[4](2019)在《网络通俗文学与传统小说比较——从人物塑造方面谈网络通俗文学对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通俗文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具体表现来说,它与传统小说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在文学发展与传统小说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经过合理创新与幻想得出的时代表现的产物,受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极力追捧。本文主要从人物塑造这一角度出发,对网络通俗文学与传统小说进行对比,分析网络通俗文学对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林香兰[5](2019)在《《娇红记》与韩国古代汉文小说《韦敬天传》的叙事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娇红记》和《韦敬天传》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和韩国古代爱情传记小说的叙事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特别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相遇—冲突—大团圆"的结构与爱情传记小说的"敞开—关闭—敞开"的构造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不同的作品在具体演绎时各自具有不同的形式,但结构上大体一致。(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周琳莎[6](2019)在《《平凡的世界》小说与电视剧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近年来,毛卫宁导演坚持还原的理念对该作品进行改编拍摄,具有大众文化性质的电视剧应运产生,这引起国内受众群体评论不一。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研究理论,对电视剧人物形象、剧情等方面阐释、比较、分析,进一步探究电视剧改编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张潇文[7](2019)在《史传、戏曲、小说中的范雎形象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时代的谋士范雎在文学作品中曾多次出现。不同时代流行的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范雎的人物形象也有所变化。无论是史传中复杂立体的范雎,还是戏曲中性情夸张的范雎,抑或小说中形象多元的范雎,其形象体现出来的都是时代精神,也是文学形象本身的意义——"生活的形式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洁藜[8](2019)在《探析网络穿越小说的性别意识——路非小说和梵缺小说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梵缺的《娶个皇后不争宠》与路非的《凤逆苍穹》都是"女性向"穿越小说,共同体现了穿越时空下女性书写的叙事模式,显示出鲜明的女性书写的气质,但是二者又各有特点。因此,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言情模式与"女强"模式的分析,比较出二位作者性别玩转的方式。这两部"女性向"穿越小说的文本书写区别于男性书写与以往的爱情书写,呈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由苏醒到张扬的变化,对于促进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郁旭映[9](2019)在《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绪论:反乌托邦和恶托邦无论在西方语境还是中文语境,都习惯于将反乌托邦(anti-utopia)与恶托邦(dystopia)混用,指向"反向的乌托邦"。但若细究二十世纪的反乌托邦和恶托邦作品,我们会发现两者其实有所区别。区分两者不仅对于深入理解反乌托邦、恶托邦的本质及其它们与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而且对深度剖析具体作(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葛红兵,刘赛[10](2019)在《叁界模式与异大陆模式——玄幻小说的两种基本叙事模式及其“世界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玄幻小说奠基于万物有灵的人类原始思维,传承于中国古代神魔志怪小说及西方古代史诗英雄传奇。经过20世纪末黄易的《月魔》~((1))和罗森的《风姿物语》~((2))等小说的引介和助推,21世纪以来,在中国网络文学中已经发展成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类型之一。~((3))玄幻小说对年轻读者的影响尤其大,这个影响不仅仅发生在纯审美领域,甚至影响着青年读者世界观的生成。然而,我们对玄幻小说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还没有建构起一个关于玄幻小说类型的理论体系,还无法就(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小说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60年代,陈若曦的《最后夜戏》首为歌仔戏发声,70年代洪醒夫在前者的基础上创作了《散戏》。两部小说在题材、意蕴上存在着延续同时又有差异:前者唱出了歌仔戏颓败的序曲,后者镌刻了歌仔戏走向没落的哀歌;两部作品均大量运用了戏曲元素,人物形象与剧中角色相呼应,不同的剧目选择则显示了作者不同的精神指向。以歌仔戏为载体的小说反映了台湾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图景和歌仔戏艺人的生存状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婧妍.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余华与鲁迅小说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张颖,俞春玲.歌仔戏题材小说《最后夜戏》与《散戏》的民俗审美价值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黎巧利.哈代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识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9

[4].林慧频.网络通俗文学与传统小说比较——从人物塑造方面谈网络通俗文学对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9

[5].林香兰.《娇红记》与韩国古代汉文小说《韦敬天传》的叙事结构比较研究[J].东疆学刊.2019

[6].周琳莎.《平凡的世界》小说与电视剧之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7].张潇文.史传、戏曲、小说中的范雎形象之比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8].黄洁藜.探析网络穿越小说的性别意识——路非小说和梵缺小说比较分析[J].网络文学评论.2019

[9].郁旭映.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J].扬子江评论.2019

[10].葛红兵,刘赛.叁界模式与异大陆模式——玄幻小说的两种基本叙事模式及其“世界观”比较[J].当代作家评论.2019

标签:;  ;  ;  ;  

小说比较论文-李婧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