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滑流论文-温铭生,刘传正,刘艳辉,方志伟

崩滑流论文-温铭生,刘传正,刘艳辉,方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崩滑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

崩滑流论文文献综述

温铭生,刘传正,刘艳辉,方志伟[1](2019)在《汶川地震高烈度区崩滑流灾害区域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11县域(汶川、北川、绵竹、青川、茂县、都江堰、安县、什邡、彭州、平武和文县)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包括发育度分布、潜势度区划与危险度区域预警。研究区地震后地质灾害类型由震前的滑坡、崩塌为主演变成泥石流为主,震后灾害数量是震前的8.7倍,地质灾害极高发育区分布面积204.32 km2,灾害点密度达到8.11起/km2,主要位于什邡、绵竹、安县、汶川及文县境内。基于地形坡度、坡向、高程、地貌、岩性、断裂构造、烈度区划、年均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道路)及地质灾害发育度分区指数等11项因子,计算潜势度并划分为四个等级,极高潜势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7%,灾害点数占11县域灾害总数的44.15%,灾害点平均密度达到2.44起/km2,地质灾害极高、高潜势区呈线状、局部面状分布,在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安县等地呈面状分布,在北川、平武、青川、文县等地呈条带状分布。将地震、汛期降雨和日降雨作为引发因子,基于潜势度评价,开展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域预警研究,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危险度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汶川、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以及北部的青川、文县等地; 2013年汛期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危险度高的地区集中在都江堰、绵竹、安县、北川、平武和文县等地; 2013年7月9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危险度高的地区集中在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和安县等,叁种引发因子引发的实际灾害点与危险度预警的重点区域比较吻合,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预测、汛期(5~9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短临(1~3日)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方琼,陈全明,吴浪辉[2](2018)在《湖南省强降雨过程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及防灾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北和湘东北是湖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分布区,2016年7月15~20日和2017年6月22日~7月2日湘中以北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引发了大量崩滑流地质灾害,其中2016年7月17日发生在古丈县默戎镇坡面泥石流和2017年7月2日发生在宁乡县沩山乡滑坡是湘西北和湘东北近几年典型的因强降雨而诱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两起地质灾害成因条件类似,前期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及时,但由于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处置的差异最终导致因灾死亡数差异较大。基于事实对比分析这两次强降雨过程及地质灾害事件,探讨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对策及启示。(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旋[3](2018)在《上半年我国成功预报地灾70起避免伤亡3315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首席 杨旋)近日从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获悉,最新公布的全国地灾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783起,造成46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52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灾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分(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8-07-07)

李格锐[4](2018)在《中国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及防治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中长期发展中,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镇化一方面具有正外部性,能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负外部性,通过建成区建设和交通线路铺设直接增加崩滑流的易发性。虽然政府通过科学、合理的崩滑流防治措施投入能有效消除城镇化的负外部性,但是,由于行政考核指标不完善以及政府掌握的灾害隐患点信息不完全,崩滑流防治措施投入可能会规模不足或规模效益不理想,从而降低崩滑流防治效率。本研究分析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以及防治效率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城镇化过程中减少崩滑流易发性的防治建议,为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基于2003年至2015年全国29个省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在全国及地区层面分析崩滑流发生次数与建成区占比和交通网密度等城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的静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VAR模型,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的动态影响。在易发性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从政府主体角度,分析了滑流防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了崩滑流防治的政策建议。本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将建成区占比和交通网密度等城镇化指标纳入崩滑流易发性的分析框架。目前崩滑流易发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而未将城镇化纳入其分析框架中。本研究以建成区占比和交通网密度作为衡量土地城镇化的主要指标,用于分析土地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的影响,对我国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崩滑流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定量化揭示了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影响的理论机制。通过研究建成区建设和交通线路铺设在当年和未来对崩滑流易发性的静态和动态影响,能找出崩滑流防治措施投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3)构建了能综合考虑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并用于地质灾害防治效率的评价。由于灾害的发生是无法绝对避免的,因此灾害防治措施投入的产出必然包含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而目前灾害防治效率评价的研究普遍选用BCC-DEA模型,该模型仅能考虑非期望产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张河云[5](2018)在《赣南设3个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河云)从相关部门获悉,我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近日发布今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测目前至6月下旬以及汛后台风期,为赣南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并在赣南设置3个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3个次重点防护区和2个地面沉降(塌陷)重点防护区。$(本文来源于《赣南日报》期刊2018-05-07)

詹庆明,张维思,邹芳,刘慧民,陈畅[6](2016)在《基于GIS的神农架林区崩滑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地质灾害频发的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相关性较高的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进行区域崩滑流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以辅助城乡规划及相关工作。评价基于研究区地形、地质、灾害点等基础数据,选取崩滑流灾害影响因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编制基于模型的研究区崩滑流风险评价图,得到相应评价结果,获知灾害孕育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崩滑流灾害高风险区分布情况。并探讨评价结果在辅助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编制、城乡发展方向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选址等规划重点工作方面的应用,以期通过规划,防治和规避崩滑流地质灾害,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6年05期)

刘明学,陈祥,杨珊妮[7](2014)在《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和确定性系数的崩滑流危险性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总称。本文根据逻辑回归模型和贵州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确定性系数CF,统计贵州省内崩滑流发生概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GIS技术编制贵州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首先根据影响因子子集中已发崩滑流灾害面积和影响因子子集面积来计算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确定性系数CF;其次将灾害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影响因子子集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的确定性系数CF作为自变量,应用逻辑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GIS技术计算研究区内各独立属性单元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的概率p,按p值10等分标准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危险性等级区,并绘制贵州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最后用已发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分布数据来检验危险性区划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根据逻辑回归模型和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确定性系数CF,将贵州省分为Ⅰ~Ⅹ的10个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能够良好地反映贵州省境内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的难易程度。(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张鹤林[8](2014)在《贵州前5月地灾同比减四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鹤林)近日了解到,今年1月~5月,贵州省地质灾害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总数减少39.5%,死亡人数减少25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3948万元。 今年进入汛期以后,贵州各地连续降雨,部分地区连遭暴雨,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4-07-04)

刘艳辉,方志伟,温铭生,屈伯强[9](2014)在《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2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过程为例,通过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与降雨的相关关系,得到该区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规律特点及临界降雨判据。(1)川东北地区的降雨模式常见为数日持续降雨,且降雨中出现数次(2~3日)的极值雨量,在这种降雨模式下,考虑到前期降雨的累积效应,需要着重关注第二次的极值降雨,往往会诱发更大的群发灾害过程,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此特点在巴中、达州、广元等地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南充市的即时发灾特点更为明显。(2)川东北地区各市临界雨量不同,在少量前期雨量累计情况下,广安最低,约为25mm;其次是广元,约为50mm;最后是巴中、达州和南充,约为90mm。相关结论可为该地区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和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4年02期)

陈红旗[10](2013)在《崩滑流灾害应对规律与处置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应对形势依然严峻,处置需求特征更加多元化。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和情景归纳重建,总结了崩滑流灾害发生和应对的一般规律,对低山丘陵区、高山峡谷区、高寒地区、黄土地区、工程场区和地震灾区等典型情景进行了面上应对策略的对比,并以泥石流灾害为例初步建立了点上处置方案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期刊2013年09期)

崩滑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湘西北和湘东北是湖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分布区,2016年7月15~20日和2017年6月22日~7月2日湘中以北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引发了大量崩滑流地质灾害,其中2016年7月17日发生在古丈县默戎镇坡面泥石流和2017年7月2日发生在宁乡县沩山乡滑坡是湘西北和湘东北近几年典型的因强降雨而诱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两起地质灾害成因条件类似,前期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及时,但由于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处置的差异最终导致因灾死亡数差异较大。基于事实对比分析这两次强降雨过程及地质灾害事件,探讨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对策及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崩滑流论文参考文献

[1].温铭生,刘传正,刘艳辉,方志伟.汶川地震高烈度区崩滑流灾害区域预警[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2].方琼,陈全明,吴浪辉.湖南省强降雨过程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及防灾启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8

[3].杨旋.上半年我国成功预报地灾70起避免伤亡3315人[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

[4].李格锐.中国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及防治效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5].张河云.赣南设3个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N].赣南日报.2018

[6].詹庆明,张维思,邹芳,刘慧民,陈畅.基于GIS的神农架林区崩滑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6

[7].刘明学,陈祥,杨珊妮.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和确定性系数的崩滑流危险性区划[J].工程地质学报.2014

[8].张鹤林.贵州前5月地灾同比减四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

[9].刘艳辉,方志伟,温铭生,屈伯强.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

[10].陈红旗.崩滑流灾害应对规律与处置方案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3

标签:;  ;  ;  ;  

崩滑流论文-温铭生,刘传正,刘艳辉,方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