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校注论文-王小莹

诗歌校注论文-王小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校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晚唐薛能,诗歌,校注

诗歌校注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莹[1](2019)在《薛能诗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薛能(约817-约882),字大拙,一作太拙,晚唐汾州(今山西汾阳)人。武宗会昌六年登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辟太原、陜虢、河阳从事。李福镇滑州,表能为观察判官。历侍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咸通五年,福充西川节度使,奏能以节度副使兼摄嘉州刺史。回京,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不久为同州刺史,后为京兆尹。出为感化军节度使兼任徐州刺史,入授工部尚书,复为徐州节度使,徙忠武军节度使兼任许州刺史,故世称薛许昌。广明元年,为部将周岌所逐。能治政严察,禁绝请谒,性格倔傲。薛能耽癖写诗,日赋一章,作品数量为当时之冠。按其内容分,大体有酬赠诗、写景诗、咏怀诗、颂赞诗。艺术上,长于律绝,擅用对比、用典等手法。诗风以清逸为主,亦有粗豪之作,迥殊于晚唐苦吟和艳情二派,为晚唐诗人郑谷、卢延让等推崇、师法。其诗经北宋张咏、南宋陆荣望删选,编有《薛许昌诗集》十卷流传。张本于陆本出现后,则不见载录。现存的明、清、民国时期的抄、刻、石印、影印与校本,皆属于陆本系统。陆本于清末亡佚。其中,《文苑》载薛诗88首,《统签》304首又10句,汲古阁本262首,毛校本262首,何校本262首,明抄本262首,《季稿本》313首,清抄本172首,全唐本、四库本315首12句,精写本262首,以上诸本的部分诗歌是否为薛能所佚有待考证。另,《又玄集》《才调集》等唐、宋、元、明、清时期选集或类书、地理志等文献收录了薛能部分诗歌。其文散佚,今无存。佟培基《重误考》对21首薛诗进行考证,其中,《惜春》一诗,佟先生未判归属,笔者据汲古阁本、毛校本、何校本、明抄本、精写本及《群英草堂诗余》判为薛能诗;《丁巳上元日放叁雉》一诗,佟先生判为司空图作,笔者据《四时岁时杂咏》、《季稿本》判为薛能诗另补考“立马烦君折一枝”为薛能诗。并对《恭禧皇太后挽歌词叁首》《投杜舍人》等16诗进行系年考补。在陶敏《人名汇考》与吴汝煜、胡可先《人名考》等成果之上,笔者对与薛能有往来的友人薛重、郑允谟、李福、杨戴、任婉、李夷遇、崔充、刘瞻等8人进行考补。薛能诗歌校注,以《统签》为底本,以傅校文苑本、汲古阁本、毛校本、何校本、明抄本、《季稿本》、清抄本、全唐本、四库本、精写本等本为参校本,辅以唐、宋、元、明、清重要总集、选本,对薛能现存的312首又20句诗歌中的地名、人名、官名、典章制度、典故等做了较为详尽、准确的注释与分析,以期有助于今后学界对薛能诗歌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3-01)

李颀[2](2018)在《李颀诗歌校注(上下册)》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锡九校注平装32开定价:98.00元盛唐诗人李颀以边塞诗着称,他的七古成就很高,与王维、高适和岑参并称为"王李高岑"。《新唐书·艺文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并录《李颀诗》一卷,然未见宋元刊本流传。今所能见的最早刊本为明正德年间的刻本。《全唐诗》所录李颀诗为最多最全者,故《李颀诗歌校注》以《全唐诗》本为(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8年04期)

韩立新[3](2018)在《皇甫冉诗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玄宗开元至唐代宗大历年间着名诗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及第。历官无锡县尉、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广德二年入河南元帅、东都留守王缙幕,任掌书记。大历二年入朝为左拾遗,擢左补阙。后奉使江表,省家至丹阳,卒,年五十四。皇甫冉是盛唐至中唐过渡时期有名的诗人,“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至其造语玄微,端可平揖沈、谢,雄视潘、张”。有《皇甫冉诗集》二卷,其弟皇甫曾编次,独孤及作序。经流传均有散佚与误收。在广泛搜集、整理、比对现存宋明清、民国时期的铜活字印本、抄本、刻本、石印本等版本的皇甫冉诗集基础上,本论文分上、下二编。上编为前言部分,含六节内容。第一节为皇甫冉研究综述;第二节主要对皇甫冉的交游考(陶敏的《全唐诗人名汇考》稍有涉及,或陶敏与吴汝煜、胡可先《全唐诗人名考》两者皆未考及之人)进行补正;第叁节主要总结皇甫冉诗歌的重收误收情况;第四节主要分析皇甫冉诗歌的思想倾向;第五节对皇甫冉诗歌的题材内容作系统的整理、分析;第六节着重分析皇甫冉诗歌的艺术特色。下编为正文部分,即诗文校注部分。于所存的善本中,选取宋刻本《皇甫冉诗集》二卷善本作为底本,散文校注部分则以清嘉庆刻本《钦定全唐文》本皇甫冉文四篇本为底本,分别参校其他版本,对现存的皇甫冉诗文(含《<全唐诗>补逸》、《<全唐诗>补编》及其他校本所补录皇甫冉诗),地名、人名、官名、典制、典故等进行较为详尽、准确的注释和分析,而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校勘注疏本,以期有助于今后学界对皇甫冉诗文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4-01)

邓小军[4](2017)在《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汤汉注陶、《钱注杜诗》、《李白集校注》、《柳如是别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是指对中国经典微言诗史的解释,运用词语训释、诗史互证和诗艺鉴识方法,突破对经典微言诗史的注释和解释中长期存在的认知盲区、模糊区和误区,首次成功地揭示出经典微言诗史所隐藏的被政治谎言和政治高压所掩盖的重大历史真相,堪称学术革命;开辟了后人在本研究领域中后续研究的道路,开启了后人在其他相关以及相似研究领域中的法门,堪称学术典范。本文以汤汉注陶渊明诗、钱谦益注杜甫诗、瞿蜕园等注李白诗、陈寅恪释证钱谦益柳如是诗等为例,讨论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本文来源于《中国诗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张福通[5](2016)在《敦煌诗歌校注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梵志诗校注》、《敦煌歌辞总编匡补》是项楚先生研究敦煌文献的两部力作。由于写卷多有鲁鱼亥豕之处,导致释读困难。项先生用力虽多,但尚有着力未尽处。笔者不揣谫陋,检举几则,以就正于项先生和各位方家。一不禁益思量小家妇,贫奇恶行迹。酒肉独自抽,糟糠遣他吃。生活九牛挽,唱叫百夫敌。(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宣融融[6](2017)在《王重阳诗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重阳(1112-1170),陕西咸阳人,自幼读书修学,亦通武艺,在担任小吏期间目睹了两宋交替之际社会秩序的崩塌与金兵入侵战争的残暴,上层官员的骄奢腐败与底层民众生活的苦难,于仕途无望之下,投身道门。他以知天命之年,历经数载,从陕西终南山到山东昆嵛山烟霞洞一路苦身修行,劝化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马钰妻子孙不二七人为弟子,终于创立后世在道教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全真教。王重阳开创了以诗词传教的风气,留下《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等着作,为后世研究宋金时期道教传承及道家思想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其诗词反映了他最真实的由儒家入道教的思想发展过程。他所开创的全真道教,提出了“叁教合一”特色教义体系,从立教之初就持有救济世人的悲悯情怀,更是在战乱中发挥了整合社会秩序、重建人伦道德的重要作用。王重阳以文学素养陶铸自身,其诗词除了既定的诗词格律以外,还自创了一些特殊诗歌样式,同时使用了大量的道教修炼术语,并且受到民间俗字及口语方言等影响;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凝结了全真道教的创教宗旨,并用此来教化弟子及推动全真教的发展。在研究其诗歌特征的时候可以总结推及至全真道士诗词的一般特征,从而促进对全真道教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其作品中自然和谐、修身养性的文化涵义也能够给予现今的我们新的启迪。本校注分前言和校注两部分,前言部分,分叁章对王重阳的生平事迹、文学创作与全真道教思想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校注部分,以1925年涵芬楼影印明正统《道藏》本为底本,清光绪叁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版刻本《重刊道藏辑要·胃部》为校本,参照其他道藏、方志、碑石等资料,力求在保存原文样貌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典故、史实、疑难字句等进行注释。(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扬真[7](2016)在《方干诗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干,字雄飞,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晚唐着名隐逸诗人。死后,门人谥为“玄英先生”。他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卒于光启二年(886年),享年78岁。他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八朝,正值唐朝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晚期。据何光远《鉴戒录》载,方干因貌陋之故科举落第数次,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会稽太守王龟曾举荐他做谏官,后王龟暴卒,方干从此与仕宦无缘。方干死后,唐末宰臣张文蔚等请求朝廷赐名儒不遇者十五人及第,方干是其中之一。方干生前即有诗名,并得到姚合的欣赏。与他来往、酬赠诗作的也多为文人雅士,如李群玉、李频、陶详、郑仁规、郑谷、贯休、段成式等。方干诗集最初由门人杨弇与僧居远整理成编,收诗叁百七十余篇。现存方干诗集有十余种版本,各本收诗篇目不一,收录最多的是《清御定全唐诗》本,共叁百四十九首,然有多篇诗歌是否为方干所作存疑待考。存世明清几种善本,所录诗歌,均不足叁百二十篇。关于方干诗歌的校勘、注疏情况,学界目前尚未有比较全面、详尽的着作问世。本学位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查阅、比对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的方干诗集抄本、刻本、影印本,计有明抄本《元英先生诗集》十卷本与抄本《玄英先生诗集》十卷本、清抄本《玄英先生诗集》十卷集外诗一卷本、琴川书屋《唐人百家诗》本《元英先生诗集》十卷本之清康熙刻本与清校本、哈佛大学影印本、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等四种版本,及《清御定全唐诗》本(卷六百四十八至卷六百五十叁为方干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玄英集》等十种。其中,七种为善本。在此基础之上,选取明抄本《元英先生诗集》十卷善本作为底本,参校其他不同版本,对现存方干诗歌(含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所补录方干八首)进行全面的比对校勘,进而对其诗中的地名、官名、人名、史实、典章制度、典故、脱意于前人的语句、难字、难词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注疏,从而为学术界今后对方干诗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校勘注疏本子。(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黄加玉[8](2016)在《李中诗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中是五代南唐时期诗人,有《碧云集》叁卷传世。李中着意作诗,咏史怀古,归隐田园,投赠送别,羁旅思乡,托物言志,建功立业,追逝悼亡。他对仕途充满渴望并不断尝试,同时安慰勉励友人不要归隐。可现实又常使他失望,他想归隐田园以求解脱,可是未能实现抱负又使他不甘心真的归隐,因此他一直在仕与隐之间徘徊。如此矛盾纠结的心态,导致李中悲壮慷慨诗作多,热情豪放诗作少,诗歌风格以凄苦萧瑟为主。李中善于炼字,并善于在奇丽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在他的诗歌中,易寻华美辞藻,也易寻典故运用。李中的一生都在为仕途奔波,常年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诗人要承受的不仅是舟车劳顿的辛苦,更多的是壮志难酬给心灵带来的打击以及日渐衰败的时代特征给心灵带来的影响。这些情感,都在李中诗歌中得到体现,且呈现出孤独哀伤的特点。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李中诗歌的研究现状、《碧云集》的版本情况、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李中诗歌校注。这部分是在研究李中诗集现已收集到的版本的基础上,选择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刊本《碧云集》这一善本作为底本,对李中诗歌进行校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范志华[9](2014)在《宋登春诗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登春,字应元,河北新河人,明代诗人、画家,终身布衣,是明代中后期有名的狂诞之士。宋登春有叁百余首诗传世,其诗平易自然,又不失生命力。朱彝尊评价其诗:“不失为贾浪仙、李才江一流”。目前尚无对其诗歌进行校勘、整理的着作,也缺乏关于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宋登春的诗歌校注、考证其生平事迹、整理其诗歌作品版本及流传情况,探究其诗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宋登春诗歌研究。主要从宋登春的家世、生活时间、生平、师友、诗歌版本情况、诗歌内容及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宋登春其人其诗进行系统地考证和研究。下编为宋登春诗歌校注。本校注分两部分:一为《宋布衣诗集》的校注,以明代万历五年徐学谟刻本《宋布衣诗集》为底本,以乾隆二十一年中州诚意堂刻本《宋布衣集》和《畿辅丛书》所收《宋布衣集》为校本,进行校勘;二为《清平阁倡和诗》中宋登春诗歌的校注,以乾隆二十一年中州诚意堂刻本《清平阁倡和诗》为底本,以《畿辅丛书》所收《清平阁倡和诗》为校本,进行校勘。最后,补遗宋登春诗歌14首。(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4-05-28)

王婷[10](2014)在《徐贲诗歌研究及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徐贲是元末明初“吴中四杰”“北郭十友”之一,他的诗歌和书画在当时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明初江南才子诗文研究的不段深入,关于“吴中四杰”的论文愈来愈多,但是除了高启之外,其它的叁位(刘基、张羽、徐贲)目前都没有年谱,而研究徐贲和《北郭集》论文更少。通过对徐贲的《北郭集》进行综合研究,全文分为四章,分别从其生平经历及师友交游唱和、思想形成、诗歌题材、诗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来论述。绪论部分,回顾了历来学术界对徐贲诗歌的收录情况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北郭集》的版本源流及辑佚情况。第一章,依托《明史》、《明诗纪事》、《姑苏志》、《列朝诗集》及《四库全书》等资料,引证《高启诗选》《高启年谱》等论文,分析和阐述了徐贲的生平事迹及与吴中四杰的交游唱和情况。第二章,通过对《北郭集》的深层次解读,探讨研究徐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及其影响。第叁章,立足《北郭集》文本本身,归纳分析徐贲诗歌题材内容。第四章,从意象和风格两个艺术要素的角度对徐贲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4-05-01)

诗歌校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锡九校注平装32开定价:98.00元盛唐诗人李颀以边塞诗着称,他的七古成就很高,与王维、高适和岑参并称为"王李高岑"。《新唐书·艺文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并录《李颀诗》一卷,然未见宋元刊本流传。今所能见的最早刊本为明正德年间的刻本。《全唐诗》所录李颀诗为最多最全者,故《李颀诗歌校注》以《全唐诗》本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校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莹.薛能诗歌校注[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李颀.李颀诗歌校注(上下册)[J].文史知识.2018

[3].韩立新.皇甫冉诗歌校注[D].广西民族大学.2018

[4].邓小军.中国诗歌解释史上的学术革命典范——汤汉注陶、《钱注杜诗》、《李白集校注》、《柳如是别传》[J].中国诗学研究.2017

[5].张福通.敦煌诗歌校注札记[J].古典文献研究.2016

[6].宣融融.王重阳诗歌校注[D].广西大学.2017

[7].王扬真.方干诗歌校注[D].广西民族大学.2016

[8].黄加玉.李中诗歌校注[D].广西民族大学.2016

[9].范志华.宋登春诗歌校注[D].湘潭大学.2014

[10].王婷.徐贲诗歌研究及校注[D].湘潭大学.2014

标签:;  ;  ;  

诗歌校注论文-王小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