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袁文榜

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袁文榜

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转移,产品差异,跨国厂商

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袁文榜[1](2011)在《基于垂直产品差异的技术转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跨国厂商的技术转移与东道国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垂直产品差异模型分析了FDI途径下跨国厂商的技术转移策略及其对本土厂商的技术水平、利润和东道国福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环境决定了跨国厂商的最佳转移水平,该最佳水平与跨国厂商掌握的最高技术水平间的差距决定了所转移技术的核心程度;本土厂商利用转移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激励随着东道国收入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递增;跨国厂商的进入对本土厂商利润的影响包括合作效应(增加利润)和竞争效应(减少利润),只有当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时才能提升本土厂商利润;无论何种情况下,技术转移总是有利于东道国消费者,如果利润影响中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则会提升东道国整体福利,否则,对东道国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1年06期)

王文治[2](2009)在《跨国公司垂直技术转移、后向关联与东道国产业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通过两种重要途径影响东道国产业发展:一是技术转移;二是产生后向关联效应。而现有文献很少将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建立东道国上下游产业的古诺竞争均衡模型,分析垂直技术转移与后向关联效应之间的关系、并讨论跨国公司垂直技术转移方式的决定条件及其对东道国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09年11期)

鲁晓东[3](2007)在《垂直分工、技术转移与东亚区域生产整合:中国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中整合过程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进而总结了东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在新叁角贸易中的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07年04期)

黄巍[4](2006)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与技术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垂直专业化分工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在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融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对于促进技术转移、提高区域经济总量、扩大就业水平以及促进产业升级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回顾了相关有关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理论,明确了技术、技术转移的含义。为了分析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中技术转移的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的纵向技术转移决策与运作机制,阐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纵向技术转移的内在机制,论证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到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方式,即基于比较优势和政策优势设立制造业加工贸易区和高新技术区促进跨国公司投资与贸易。在这样的基础上明确了垂直专业化分工下技术转移的整体轮廓:跨国公司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从而对东道国企业的进行了纵向技术转移,促成了东道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并且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横向技术转移、单个企业的努力和产业集群技术水平的整体演进为整个区域的进一步技术转移、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依据这样的分析框架,考核了苏州加工贸易产业区技术转移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苏州制造产业发展的前景作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6-03-01)

康荣平[5](1986)在《“垂直的与水平的技术转移”是谁提出的?》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刊今年第3期上“国际经济学”一文中提到:“曼斯菲尔德提出了技术推广模式,它包括两类:一是垂直技术转移,……二是水平技术转移,……”记得厉以宁同志在一本内部出版物中也认为是曼氏提出了上述观点。我曾对这方面问题做过一些查征,愿将它们提供出来,供关心此问题的同志们参考。关于“垂直的与水平的技术转移”的观点,是美国研究科学政策与管理的着名科学家H.布鲁克斯(Ha-rvey Brooks),于1966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技术转移可分为垂直的(Vertical)和水平的(Horizontal)两种。垂直技术转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转移,指将新的科学知识转化成技术并成为一种新(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1986年11期)

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通过两种重要途径影响东道国产业发展:一是技术转移;二是产生后向关联效应。而现有文献很少将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建立东道国上下游产业的古诺竞争均衡模型,分析垂直技术转移与后向关联效应之间的关系、并讨论跨国公司垂直技术转移方式的决定条件及其对东道国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袁文榜.基于垂直产品差异的技术转移分析[J].经济评论.2011

[2].王文治.跨国公司垂直技术转移、后向关联与东道国产业的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09

[3].鲁晓东.垂直分工、技术转移与东亚区域生产整合:中国视角[J].亚太经济.2007

[4].黄巍.垂直专业化分工与技术转移[D].东南大学.2006

[5].康荣平.“垂直的与水平的技术转移”是谁提出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6

标签:;  ;  ;  

垂直型技术转移论文-袁文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