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教育PLC实验室建设

船员教育PLC实验室建设

一、建设面向船员教育的PLC实验室(论文文献综述)

邢辉[1](2021)在《面向产业需求的航海类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文中认为为确保中国高素质航海类人才的持续旺盛供给,分析中国船员队伍当前的供需现状,并对中国航海类人才的供给趋势及面向未来的海事行业素质需求进行述评。鉴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海上就业意愿不强,同时在陆地海事行业内外还存在多样化的就业选择,提出航海类院校可结合自身定位基于三个层次的培养标准开展层次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同时应充分认识行业企业在航海类人才岗位适任能力培养和实践实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政校企协同促进中国航海类人才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杨翠玉[2](2021)在《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船舶上的先进设备日益增多,在给驾驶人员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为船舶操纵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设备越来越自动化,对船舶操纵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证操纵人员的安全性,需要研发一套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各类模拟器的操控设备由于船舶类型和用途的不同,往往配备不同的操控设备。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本文进行了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船舶操纵模拟器的研究背景及操控设备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研究了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仿真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总结了在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中涉及的操控系统、通信系统、运动仿真系统及教练员系统的研究对象、技术及成果,对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的类型及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套综合操控仿真测试系统方案。然后,在综合操控仿真测试系统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制了推进器仿真控制台,设计研发了基于单片机的设备仿真信号采集设计系统、基于PLC的信号采集系统。单片机信号采集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方案采集操控台设备的控制信号——首先根据硬件设备接口分析研究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组态,然后进行车钟模块接口的方案及详细布线设计、最后通过下位机软件编程来模拟操控设备的操作状态;PLC信号采集系统采用控制系统方案采集操控台设备的控制信号——首先根据硬件设备接口分析研究PLC控制系统硬件组态,然后进行PLC接口设备的方案及详细布线设计、最后通过下位机软件编程来模拟操控设备的操作状态。最后,对推进器仿真控制台的通讯程序进行了开发,并利用实验室的半实物推进器仿真控制台,对本课题开发的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软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实现上位机与操控设备的数据收发和操作监控功能,通过软件调用各系统上位机程序进行通讯,实现操控台设备的操作数据读取、写入和数据双向交换。

谷艾[3](2021)在《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制造模式正朝着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之涌现出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理念正在工业制造领域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其中,建立基于复杂分布式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提升先进装备制造过程的柔性、透明性、资源利用率等,满足产品个性化快速定制和智能化安全生产,正成为新一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CPS的不断发展,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传统的安全评估分析方法与防护机制已经不再适用于日益复杂的CPS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CPS存在的安全问题,从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角度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概念评估标准进行了阐述,对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相结合形成安全一体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故障树与攻击树相结合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型号的信息物理数控装置进行了硬件的功能安全评估。针对CPS的功能安全保障,本文采用不同的瞬时容错控制技术保障CPS不同层次的功能安全。区块链的数据和交易的内容在传输与存储的过程中被加密,能够保护CPS数据的安全。而不可篡改和可回溯性等特性,可以在保护CPS的数据安全的同时为CPS的故障诊断机制提供可靠的历史数据集。区块链由于有多备份账本,能够增加CPS系统的可用性。这些特性都十分契合CPS安全防护机制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将区块链技术及智能合约技术应用到CPS安全的防护机制中,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技术应用于CPS安全防护中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从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角度对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概念、安全周期、评估标准等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之后分析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异同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提出了两种安全一体化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方法。(2)针对CPS的安全问题,制定了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流程,提出了基于扩展故障树与攻击树相结合的评估模型,介绍了扩展故障树的构造流程及数学模型,将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的攻击树模型与功能安全评估的故障树模型结合在一起,作为影响功能安全的一个顶事件,增加了CPS物理设备硬件功能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在某特定型号的数控设备上验证了基于上述模型的CPS硬件功能安全评估的完整过程,为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功能安全相关系统在执行安全功能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满足CPS对安全完整性等级的要求,本文以信息物理数控系统的安全报警系统为例,对安全功能相互独立与不独立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之后得到了安全报警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3)从CPS的整体结构出发,研究不同层次的瞬时故障发生时,如何通过容错控制技术来保障系统的功能安全。对基础层级,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故障检测算法。针对集成层级,提出了基于性能和功能两方面的瞬时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建立了小型智能产线的符号有向图(SDG)模型,并结合后面章节的研究内容,对故障节点进行了故障溯源的分析。(4)结合CPS的分布式分层结构,介绍了CPS的基础层级和集成层级两个层区块的具体构造。针对基础层级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设计了通信区块及其详细的通信过程,提出了一种带有时钟的安全阈值传输机制,使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都得到了保障。最后,在第4章介绍的小型智能产线上,验证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CPS安全防护机制的合理性,在保障数据与通信安全的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满足CPS系统的实时性与可扩展性的需求。(5)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安全的信息物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从软件开发阶段开始,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基于功能安全的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针对可配置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及文化算法的程序优先级分配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以有效的保证可配置的组件资源能够满足CPS的安全需求。之后,构建了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组件知识库,并且通过Protégé软件对安全组件的本体进行了描述。(6)设计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安全组件共享策略,在实现动态和灵活的身份管理的同时,避免了传统的访问控制策略所带来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且降低了经济成本,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周翔宇[4](2020)在《面向自主船舶的危险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世界。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信息分析能力的提高为各行各业创造了革命性的发展机会,在航运业中,以更为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式运载货物和乘客的自主船舶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已成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革新的代表,相较于仅由人工控制的常规船舶,自主船舶将在总体设计结构、系统交互方式、动力驱动来源等方面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同时,随着船岸间、船舶各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自主船舶将成为现代航运生态体系中的传感器中枢和数据生成器。在此背景下,为避免由于自主船舶的引入对当前海上交通状况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确保自主船舶的预期安全水平至少不低于常规船舶的现有安全水平,不仅需要关注包括航行安全、货物安全在内的传统安全,还需要考虑以网络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因此,针对自主船舶的安全性开展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围绕自主船舶的安全性,以危险分析方法为研究对象,在明确自主船舶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主船舶的安全性协同分析方法。以远程控制船舶为例,使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危险分析,并利用模型检测工具UPPAAL验证了危险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自主船舶的定义及自主水平分级方法研究。从自主船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入手,在明确自主船舶的定义及其中英文表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自主水平分级标准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航海实践的自主水平分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划分自主水平的关键在于能否独立于人的干预完成相应的任务或实现相应的功能,而非取决于船舶自动化水平和/或决策地点。以2艘搭载自主航行技术的测试船舶为例,相较于现有自主水平分级标准,所提出的自主水平分级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单一功能的自主实现导致船舶整体自主水平认定不准确的弊端,得出的分级结果更符合客观事实。(2)危险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为筛选出一种或多种能够捕获自主船舶运行特点的危险分析方法,面向自主船舶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适用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制定的适用性评估程序,生成了以功能方式描述的系统级安全需求和与自主船舶设计目标相联系的评估准则。适用性评估过程面向29种广泛使用的危险分析方法展开,结果表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方法满足了所有的评估准则,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识别危险,并揭示危险致因因素,是目前适用于自主船舶的、最具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危险分析方法之一。(3)面向自主船舶的安全性协同分析方法研究。在明确自主船舶运行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到日益增加的网络威胁对自主船舶系统安全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STPA 的安全性协同分析方法,即 STPA-SynSS(STPA-based analysis methodology that Synthesizes Safety and Security)。该方法在STPA的基础上提出了 6项改进,并提供了一个识别危险并揭示危险致因因素的综合过程,有效实现了对潜在危险的持续跟踪和闭环管理。以远程控制船舶的避碰场景为例,使用所提出的方法对该场景进行了详细的危险分析,并生成了具体的危险控制策略。危险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相较于STPA,STPA-SynSS能够识别出更多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和损失场景,同时,能够生成更具针对性的危险控制策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4)考虑退化组件的自主船舶安全性建模研究。使用STPA-SynSS生成损失场景时,需要考虑因组件性能退化导致的不安全控制行为。为表征自主船舶的系统安全性状态随时间退化的特性,将系统安全性分析由“二态假设”扩展为多状态。根据STPA-SynSS实例分析中构建的控制结构,对远程控制船舶的安全性进行建模,构建了服从指数分布的安全性函数和描述系统达到安全性极限状态的时间分布函数。该模型可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将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性设计纳入到系统中,并面向退化组件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以避免危险从潜在状态向可能导致损失的现实事故状态转移。(5)自主船舶的形式化建模与危险分析结果验证研究。为克服危险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验证的限制,创新性地将形式化方法引入危险分析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自动机的STPA-SynSS扩展流程。在构建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模型检测工具UPPAAL对系统模型的有穷状态空间进行穷尽搜索,以检验语义模型与其性质规约间的满足关系,从而验证系统建模的活性和危险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验证结果表明,远程控制船舶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无死锁且运行正确,STPA-SynSS识别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均会发生,即验证了 STPA-SynSS危险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证明了所提出的STPA-SynSS扩展流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识别、控制自主船舶的潜在危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航运业对于明确并提高自主船舶安全性的迫切需求。同时,可为自主船舶的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有力保障自主船舶的安全运营。

张本,范世东,毛小兵[5](2020)在《新工科背景下轮机工程(水上)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改革》文中认为为应对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对轮机工程(水上)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构建等几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思路与对策。

吴博,徐言民,严庆新,胡清波[6](2020)在《面向智能航海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智能航海发展的趋势,结合未来对航海类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探讨面向智能航海方向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开展方式、考核方式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措施。

靳匡宇[7](2020)在《自体性观照下的美国海事管辖权演进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为美国海事管辖权1的变迁。首先通过对海事管辖权自体性早期发展及消亡历程的阐释,指出美国海事管辖权的统一性理想及其现实境遇。在殖民地经验、英国先例以及欧陆海事法传统的复合影响下,美国海事管辖权总体上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张的过程,这种扩张具有正当性和必然性。然而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在海事管辖权统一性2追求过程中有超越界限的情形,比如在海事侵权管辖权的扩张过程中,由于传统“地点标准”的惯性影响,导致大量单纯发生在水上的欠缺海商事因素的案件被纳入海事管辖权范畴,引发了实践中的极大混乱。纵观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比如“海事法庭是船员的监护人”,就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深入到海事法官的观念之中,当然也存在新时代下保守的情形,在个别历史时期,一般海事法在水上人身伤害案件中处于缺位状态,以至于在后世饱受批评。在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变迁过程中,一般海事法通过司法实践活动承担着引领性功能,立法在后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海事法由法院运用,具有灵活性和统一性等优点,然而也存在因为规范性要素不足、不确定性较大而被误用等问题。在我国当下,也存在类似于美国扩张海事管辖权的需要和隐忧。扩张的需要在于:我国传统受到“轻海重陆”观念的影响,一度缺少经略海洋的规划,导致海事管辖权的外延狭窄,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出,扩张海事管辖权成为举国共识。此外,船员保护的价值理念在我国亟需更新。在我国,从历时性角度观察,船员保护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从共时性的视角,不难发现我国的船员保护和西方国家存在不少差距,这不但体现在工资福利条件的保障上,更多地表现在海事司法理念之中,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海事管辖权对船员的特别关怀。此外,海事习惯规则在我国海事管辖权中的运用具有局限性,除了国际海事惯例之外,其他惯例尚没有获得应有的适用地位。美国经验从正反两方面对我国海事管辖权的变迁带来启示。我国海事法院应以指导性判例为抓手,在司法实践中灵活运用海事习惯规则,肯定其优于一般民事规定的法源地位,以实现海事管辖权的合理扩张,达致更契合海商事本质的海事司法管辖权。本论文尝试通过对美国海事管辖权变迁经验的阐释和检讨,以期对我国当下扩张海事管辖权的变革实践有所启示。在内容框架上,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共七章)和结语,共九个部分:具体章节如次。导论部分阐述本文的写作缘由,对相关文献进行概括梳理,交代研究方法。论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革命之前的海事司法管辖权。第一节主要阐述了美国海事管辖权的世界历史背景。海事管辖权历史的滔滔长河主要有两条源流,分别是普通法国家中的海事管辖权和欧陆国家中海事管辖权,它们在不同程度上给美国海事管辖权提供了历史资源。论文在介绍一般海事法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了海事管辖权从海事自体法时代到国家主义时代的演变历程。着重讨论了自体法时代在英国的兴起与消逝以及中世纪海事自体法下的特殊关怀取向。第二节主要阐述了海事管辖权在殖民地新世界中的交锋。首先分析了北美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的起源,在殖民地早期呈现出国旗跟着商业走的特点,而后随着英国在殖民地控制力的加强,普通法院和海事法庭延续着在殖民地母国的争斗,其中夹杂着王权和贵族的博弈。由于殖民地处于中心和边缘之间,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呈现出一定的离心倾向。第三节首先列举了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典型诉讼形态,其次分析了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的统一性特点。最后归纳出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中的特殊关怀取向。论文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美国宪法出台前后新旧传统的缠斗与海事管辖权制度的诞生过程。第一节主要论述了美国革命时期在海事司法管辖权的统一性追求及其失落。革命先贤们大胆开展了海事管辖权的新实验,开创了美国海事管辖权的新时代。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革命时代的州海事法庭和上诉法庭之间的博弈和妥协,凸显了管辖权变革的艰难,并对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检讨。第二节总结了北美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对后世的遗产。指出了革命时代的管辖权探索为后世提供了多项制度的历史实践,提示宪法海事管辖条款出台后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发展方向。第三节论述了美国宪法制定之后海事司法管辖权的法律渊源,指出宪法海事司法条款对海事管辖权的统摄性和解释上的开放性,并分析了其对后世海事管辖权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对诉讼者权利保留条款的阐述,指出其在实质上属于联邦主义下的妥协,为后世海事管辖权的实践扩张埋下伏笔。第四节通过回溯两大法系历史中的海事司法管辖权,阐述了海事司法管辖权变迁的观念源流。第五节通过海事管辖事项公法抑或私法的辨析,揭示了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内容属性以及必然的时代转向。论文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美国联邦主义体制对海事管辖权变迁的影响,具体包含影响和制约两个方面。第一节首先分析了横向联邦主义之下的国会角色。通过海事管辖权在宪法制定之前、南北战争之前、南北战争之后三个历史阶段的变迁再现了国会角色从隐居幕后到走向前台的历程,随后介绍了国会关于海事管辖权的重要法规,这些法规均在海事管辖权变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会和法院之间围绕海事管辖权的互动。第二节对纵向联邦主义之下的各州角色进行了阐述。指出州权在海事管辖权变迁中承担着多元角色,其不仅是海事管辖权扩张的坚定异议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关救济与权利的提供者,承担着补位的功能。随后对州法在海事管辖权中的适用进行分析,通过其适用可以看到州在联邦海事管辖权中的深度渗入,并对由此而生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介绍。论文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一般海事法的价值功能和制度实践。第一节首先分析了一般海事法的价值功能,亦即一般海事法的统一性追求和特别关怀取向,并阐述了其间的关系。第二节阐述了大陆法视野下的一般海事法以及其对美国海事管辖权发展变迁的影响。第三节阐述了普通法视野下的一般海事法。首先,通过分析普通法在美国海事管辖权中的演变,并以伊利案和詹森案为时间分界,阐述了一般海事法在海事管辖权变迁中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一般海事法救济和海事司法管辖权持续扩张。第四节阐述了一般海事法的法律渊源,列举其四种表现形式,亦即:以奥内隆法典为代表的欧陆制定法;航运业的通用形式、术语和惯例;新时代原则和观念的影响;历史立法。第五节主要阐述了联邦法院在海事管辖权变迁中的主要角色,其作为一般海事法的掌舵者,和国会和州之间的关系。第六节旨在统一性视野下,对一般海事法在海事管辖权变迁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评价。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扩张下的海事司法管辖权及其自体性失落。第一节主要阐释了美国海事管辖权在时空维度的拓展。首先,介绍了美国海事管辖权中船舶和可航性水域概念的变迁,二者构成了海事管辖权变迁的概念基础;随后对美国海事管辖权的空间延展进行了叙述,意即从“潮汐水域”进发,止于“所有可航水域”,实现了海事管辖权通航水域的全覆盖。第二节阐述了海事合同管辖权标准沿革,其从最初期的地点标准逐渐回归其本质属性,并进而分析了船舶建造合同、船舶保险合同和海事管辖权的关系以及初步合同原则对海事合同管辖权的影响。最后在统一性视野之下做出评价。第三节阐述了海事侵权管辖的标准变革,首先对海事侵权管辖进行了概论,并对严格地点标准的消逝进行了历时性分析。海事管辖权在扩张过程中,相关联系标准次第出现。最后,主要对工业时代下人身伤亡的海事法救济进行了阐述。第四节主要关注海事管辖权的特别关怀取向,首先是一般海事法下的船员权利。美国船员保护既有继承,也有突破,随着时代的演变,美国海事管辖权下船员保护日渐多元化。其次是衡平救济的正式纳入,主要围绕美国法律研究所对1966年合并的评估阐述了管辖权合并下的海事统一性。第五节论述了面向公海的美国海事管辖权,通过海事管辖权在国际层面的拓展,展现了海事司法管辖权在实践中收缩的另一面相。第六章重估了海事司法管辖权的价值功能。第一节归纳总结了百年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价值取向。首先指出了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存在统一性追求和特别关怀两大取向,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节指出了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商业品质和独特性格。通过分析其在商业中的角色,凸显了其护佑海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变迁规律;第三节指出在联邦主义背景下一般海事法在实践中的失措、未尽的统一性及其表现形式,并进而引申出美国海事管辖权所能提供的经验和启示;第四节重估了几个世纪以来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变迁模式。从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的综合视角,归纳出海事管辖权的本质属性和应然方向,并在历史经验辨识的基础之上,寻求海事管辖权统一性迷局的理论和实践破解之道。第七章回归我国海事司法实践,主要论述了美国法观照下中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困惑与成长。第一节在多重视野下对我国海事管辖权的扩张进行正当性分析。主要从规范角度、传统角度、现实角度、未来愿景等四大方面论证了我国海事管辖权扩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节阐述了自体性危机下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实践样态,主要包括我国海事管辖权受案范围的扩张之失、海商案件民法一般性规定适用的泛化、普通法院和海事法院间的管辖权冲突;第三节在比较法关照下对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从价值层面进行系统检视。在美国海事管辖权的扩张经验及历史检讨的基础上,对我国海事管辖权从功能视角下进行价值反思;第四节尝试对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进行价值重构和功能厘定;第五节指出,美国海事管辖权在机构互动、海事习惯法、特别关怀理念和管辖权拓展模式四方面的经验是中美海事管辖权的交集之所在,也是我国海事管辖权改革的突破点。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若干扩张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具体设想。本文结语部分在美国海事管辖权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超越自体性的角度对我国海事管辖权制度改革的应然方向进行总体评价。本文的研究任务在于为当下我国海事管辖权的扩张进行论证,并对相关附随问题提供比较法上的解决经验:在我国规划建立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当下,借鉴美国海事管辖权历史经验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借鉴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基础之上,海事管辖权价值取向应该从自体性价值和对船员特别关怀两个方面进行定位,对于其功能设置,可以考虑海商事联系标准,但应注意美国法经验教训,防止标准的抽象化阐释。构建起以实质性海事联系为基础,兼顾统一性价值和弱势群体特殊关怀的受案范围规则体系,宜提倡一种“限定的自体性”,这种自体性不要求将所有涉海的案件一网打尽,而是采取“有进有退”的策略,从而提高我国海事管辖权的制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服务于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李坤阳[8](2020)在《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船舶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航运产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点,智能船舶作为二十一世纪各航海强国争相研究的领域,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的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要满足智能船舶概念的要求,需要实现船船、船岸间的数据互通,达到异地同时监控船舶电力系统运行的目标。通过PLC控制器与配套监控硬件设备,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在船舶电站处和远程监控站点处收集、整合、处理各项数据,最终实现船船、船岸间的共通协作运行的要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成两部分设计,船舶电站自动化作为船舶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部分,控制着全船的发电、配电、用电设备,为全船提高质量、经济、可靠的电力。远程VPN控制系统负责搭建稳定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实时掌握控制船舶各项参数,保证船/岸之间的可靠连接。系统选择西门子S7-1200PLC实现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选择华硕RT-AC86U路由器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搭建专用VPN网络保障船舶电力系统远程传输数据的安全可靠,整个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顺利完成不同工况下船舶电站自动化各项功能,如船舶发电机组自动启动、自动准同步并车、自动调频调载、轻载解列与自动停机等功能。(2)搭建稳定可靠的VPN虚拟专用网络,使系统拥有稳定可靠的远程数据传输网络,同时采用IPSec协议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设计专用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船舶电站整体运行状态与各参数,同时可以通过VPN网络对船舶电站自动化功能进行实时控制。.本课题研究的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基于船舶自动化物理仿真电站平台搭建,通过上机试验证明了系统可以正确稳定的工作,完成了预期设计功能。

胡士博[9](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航船舶的数据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是保证航运信息化和智能化顺利实施的基础。由于众多船用设备和系统产生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不能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使航运企业不能有效决策而造成损失;同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内河老旧船舶,其数字化水平低下。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在航船舶数据实时采集、船端数字化系统集成、关键数据压缩传输和云端船舶状态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基于云服务平台提出一套面向内河在航船舶的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的解决方案,并对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解决船端和云端数据互联互通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在航船舶的运行状态分析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船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和当前船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在航船舶运行数据的特点以及船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场数据信息的多源异构性和应用多样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运行状态分析的技术框架,探索将量大面广的老旧船舶进行快速信息化改造的方法,通过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然后,根据该框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从结构、原理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技术方案的研究,主要包括:针对不同协议接口的在航船舶实时数据采集、基于动态适配的船舶运行信息语义集成、面向低带宽的相关性数据压缩及传输、基于Web Service的在航船舶信息集成和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状态分析等,对各自实现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整套解决方案。最后,在此框架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内河在航船舶现状,利用云平台对以上关键技术的原型验证,证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可行的,从而为内河老旧船舶信息化改造以及未来船舶行业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平台、数据资源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保障。

唐兆民,王丹,王玉玲,井燕[10](2019)在《基于应用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文中认为航海类技术专业属于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专业,应用型大学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国际航运发展和我国经济提升的教育管理方法、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创新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是培养符合国际海运行业要求的复合型海运高级人才,推动我国的海运业事业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建设面向船员教育的PLC实验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面向船员教育的PLC实验室(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产业需求的航海类人才校企协同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航海类人才供给与需求分析
    1.中国船员供需现状概览
    2.航海类人才供给趋势展望
    3.面向未来的航海类人才素质要求分析
二、面向未来的航海类人才培养
    1.航海类人才的职业路径
    2.面向未来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标准
三、发挥行业企业在航海类人才培养中关键作用的建议
    1.明确行业企业在航海类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主体地位
    2.切实发挥行业企业在航海类人才实践实习中的作用
    3.基于政校企合作打造航海类人才输出的地域性样本
四、结语

(2)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研究现状
        1.3.2 操控系统
        1.3.3 通信系统
        1.3.4 教练员系统
        1.3.5 运动仿真系统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本文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论文主要内容
2 操控设备仿真系统理论知识
    2.1 仿真设备分类
    2.2 设备仿真采用的关键技术
        2.2.1 基于单片机的设备仿真
        2.2.2 基于PLC的设备仿真
        2.2.3 基于虚拟仪表的设备仿真
        2.2.4 Usb协议的真实设备接入
        2.2.5 几种仿真方式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3 操控设备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3.1 功能需求分析
        3.1.1 各类设备仿真操控功能
        3.1.2 多种模式开发方案搭建功能
        3.1.3 模块拓展功能
    3.2 系统设备组成及总体布局
        3.2.1 设计原则
        3.2.2 系统设备组成
        3.2.3 台体及布局
    3.3 系统原理
    3.4 操控仿真控制台渲染
    3.5 本章小结
4 推进器仿真控制台研制
    4.1 总体设计
        4.1.1 设计目的
        4.1.2 软硬件组成
        4.1.3 技术方案
    4.2 台体设计
        4.2.1 台体功能及布置图
        4.2.2 台体结构
        4.2.3 电气设计软件EPLAN
    4.3 嵌入式车钟系统设计
        4.3.1 功能分析
        4.3.2 车钟单元模块硬件设计
        4.3.3 车钟单元模块软件设计
        4.3.4 小结
    4.4 罗经复示器数据采集及收发
        4.4.1 设备功能
        4.4.2 接线方式
        4.4.3 设备调试
    4.5 PLC信号采集控制系统
        4.5.1 系统组成及功能
        4.5.2 OPC通信技术
        4.5.3 技术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数据集成监控技术设计与实现
    5.1 数据收发和监控平台
    5.2 开发流程图
    5.3 软件概要设计
        5.3.1 Visual C#与磁罗经复示器模块实现通讯
        5.3.2 Visual C++与单片机模块实现通讯
        5.3.3 Visual C#与非随动控制面板实现通讯
    5.4 测试和联调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
    2.1 引言
    2.2 信息物理系统的功能安全
        2.2.1 安全生命周期与功能安全管理
        2.2.2 功能安全评估
        2.2.3 安全完整性等级与失效概率
        2.2.4 安全完整性等级确定原理
        2.2.5 平均失效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2.3 信息物理系统的信息安全
        2.3.1 信息物理系统的信息安全定义
        2.3.2 信息安全等级
    2.4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2.4.1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相同点
        2.4.2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不同点
        2.4.3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联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物理系统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综合评估与分析
    3.1 信息物理系统的功能安全评估分析
        3.1.1 功能安全指标及要素
        3.1.2 信息物理系统硬件功能安全评估
    3.2 信息物理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分析
        3.2.1 信息物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需求与目标
        3.2.2 信息物理系统相关信息安全标准
        3.2.3 基于攻击树的信息物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3.3 信息物理系统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综合评估方法
        3.3.1 基于失效模式、影响及诊断分析的信息物理数控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3.3.2 信息物理数控系统的硬件安全完整性评估方法
    3.4 安全功能的SIL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容错控制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的功能安全保障
    4.1 引言
    4.2 基于瞬时容错控制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功能安全保障
        4.2.1 容错控制技术
        4.2.2 基础层级的瞬时故障容错控制
        4.2.3 集成层级的瞬时故障容错控制技术
    4.3 基于符号有向图的信息物理系统故障溯源方法
        4.3.1 基于SDG的故障溯源原理
        4.3.2 基于SDG的故障溯源方法
        4.3.3 测试与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安全防护机制
    5.1 区块链技术
        5.1.1 区块链的概念及结构
        5.1.2 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5.2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物理系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防护机制
        5.2.1 基础层级的区块链设计
        5.2.2 集成层级的区块链设计
    5.3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产线安全技术
        5.3.1 智能产线的安全问题描述
        5.3.2 测试与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智能合约的信息物理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6.1 引言
    6.2 智能合约技术
    6.3 基于功能安全的信息物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
        6.3.1 安全组件知识库的构建
        6.3.2 基于智能合约的安全组件共享策略详细设计
        6.3.3 基于智能合约的安全组件共享机制主要流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面向自主船舶的危险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自主船舶的安全性研究
        1.3.2 危险分析方法的发展与演变
        1.3.3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的应用
    1.4 自主船舶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结构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自主船舶的定义及其自主水平的界定
    2.1 自主船舶的历史沿革
    2.2 自主船舶的发展历程
    2.3 自主船舶的定义与自主化演变
        2.3.1 自主船舶的定义
        2.3.2 船舶自主化的演变
    2.4 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4.1 LR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4.2 NFAS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4.3 DMA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4.4 MASRWG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4.5 BV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4.6 IMO自主水平分级标准
    2.5 自主水平分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2.6 基于航海实践的自主水平分级方法
    2.7 实例分析
        2.7.1 “Folgefonn”号渡轮自主水平分级
        2.7.2 “Falco”号渡轮自主水平分级
    2.8 本章小结
3 面向自主船舶的危险分析方法适用性评估
    3.1 危险分析方法的选取与概述
        3.1.1 基于事件链的危险分析方法
        3.1.2 基于能量转移的危险分析方法
        3.1.3 基于状态迁移的危险分析方法
        3.1.4 基于系统理论的危险分析方法
        3.1.5 其他危险分析方法
    3.2 基于系统工程的适用性评估方法
        3.2.1 文献综述的数据准备
        3.2.2 危险分析方法的筛选
        3.2.3 评估程序的确定
        3.2.4 评估准则的生成
    3.3 适用性评估过程
        3.3.1 聚类分析
        3.3.2 适用性评估结果
    3.4 适用性评估结果分析
        3.4.1 存在局限性的危险分析方法
        3.4.2 STPA的适用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自主船舶的危险分析与安全性建模
    4.1 自主船舶的系统安全描述
        4.1.1 自主船舶的运行特点
        4.1.2 自主船舶面临的系统风险
    4.2 危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4.2.1 危险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4.2.2 危险的转化
        4.2.3 危险分析过程
    4.3 基于STPA的安全性协同分析方法
        4.3.1 STPA及其扩展方法的局限性
        4.3.2 STPA-SynSS的提出
    4.4 考虑退化组件的自主船舶安全性建模
    4.5 实例分析
        4.5.1 基于STPA-SynSS的远程控制船舶危险分析
        4.5.2 考虑退化组件的远程控制船舶安全性建模
    4.6 STPA-SynSS与STPA危险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面向自主船舶的形式化建模与危险分析结果验证
    5.1 形式化方法概述
    5.2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模型检测方法
        5.2.1 模型检测的基本原理
        5.2.2 时间自动机理论
        5.2.3 时间自动机网络
        5.2.4 模型检测工具UPPAAL概述
    5.3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STPA-SynSS扩展流程
    5.4 远程控制船舶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的构建
    5.5 STPA-SynSS危险分析结果的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新工科背景下轮机工程(水上)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工科背景下轮机工程(水上)本科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
    2.培养目标
三、轮机工程(水上)本科专业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构建
    1.具备解决“复杂轮机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备轮机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3.具有可以支撑满足STCW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及素养
四、轮机工程(水上)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海证通过率低的问题
    2.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或网络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五、结语

(6)面向智能航海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智能航海方向实践教学的功能及作用
三、面向智能航海方向实践教学改革设计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实践教学模式
        (1)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2)面向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
    3.实践教学开展方式
        (1)基于虚拟仿真技术(VR)的场景化任务课程构建
        (2)基于“互联网+”在线实践课程构建
    4.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5.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语

(7)自体性观照下的美国海事管辖权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概念辨析及主题限定
    四、研究方法及难点创新
第一章 从殖民地走来:革命之前的海事管辖权
    第一节 介入神秘的海洋:海事管辖权的历史背景
        一、从海事自体法时代到国家主义时代
        二、海事管辖权在英国的兴起与衰退
        三、中世纪海事自体法下的特殊关怀取向
    第二节 新世界中的交锋:重商主义时代下的管辖权历程
        一、国旗跟着商业走:北美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初生
        二、穿越艰难时世:北美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发展
        三、在中心和边缘之间: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离心倾向
    第三节 统一性的基因: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运行形态
        一、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典型诉讼形态
        二、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统一性特点
        三、殖民地海事司法管辖权中的特殊关怀取向
第二章 旧制度的缠斗与美国海事管辖权的新生
    第一节 革命发出的声音:不尽成功的海事管辖权统一实践
        一、革命前夕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危机
        二、革命时代的海事管辖权实验:以“积极号”帆船案为例
        三、未完成的统一事业:海事管辖权变革的得与失
    第二节 新制度的垫脚石:北美殖民地海事管辖权的遗产
        一、为后世提供了多项制度的历史实践
        二、提示宪法后时代海事管辖权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统一性的新起点: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宪法依据
        一、迈向统一性:海事管辖权的法律依据
        二、联邦主义下的妥协:诉讼者权利保留条款
    第四节 因循与扩张之路:海事管辖权变迁的观念源流
        一、管辖权的本源:美国海事法中的大陆法魅影
        二、从奉行到抽离:美国海事管辖权中的英国经验
        三、更自由的经验:北美殖民地管辖权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节 公法年代的终结:海事管辖权变迁的私法转向
        一、海事管辖权的公法年代
        二、海事管辖权变迁中的私法转向
第三章 联邦主义情境下美国海事管辖权的运作
    第一节 横向联邦主义之于海事管辖权变迁
        一、国会角色的时代变迁
        二、国会制定法与海事管辖权的拓展
        三、国会和法院的配合与制衡
    第二节 纵向联邦主义之于海事管辖权变迁
        一、州权在海事管辖权的双重角色
        二、海事案件中的州法适用及对海事管辖权的影响
第四章 一般海事法对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塑造
    第一节 一般海事法的概念探析
        一、一般海事法的内涵与外延
        二、流动的一般海事法
    第二节 一般海事法的制度源流
        一、一般海事法的欧陆法基因
        二、一般海事法的普通法源流
    第三节 一般海事法的法律渊源
        一、以奥内隆法典为代表的古海法典
        二、航运业的通用形式、术语和惯例
        三、新时代观念和一般原则的影响
        四、比较历史立法和各国法院判例
    第四节 一般海事法的美国发展
        一、詹森案之前的一般海事法
        二、詹森案之后伊利案之前的一般海事法
        三、伊利案之后的一般海事法
        四、持续变迁中的一般海事法
    第五节 一般海事法的机构运作
        一、法院与一般海事法
        二、法院和国会的角色互动
    第六节 一般海事法的效果评价
第五章 扩张下的美国海事管辖权及其功能失落
    第一节 向西部水域进军:海事管辖权空间维度的拓展
        一、物理空间的重构:船舶和可航性水域概念的变迁
        二、不断扩大的疆域:海事司法管辖权向棕水水域的扩张
    第二节 拓宽流动的边界:美国海事合同管辖权的扩张
        一、先例难弃:地点标准的革命后时代
        二、告别传统:地点标准在合同中的消亡
        三、扩张争议:以船舶保险合同和代理合同为例
        四、总体评价:统一性视野中的海事合同管辖权
    第三节 严格地点标准的变迁:美国海事侵权管辖权的消长
        一、无尽的困惑:寻找海事侵权管辖权的界线
        二、流变的标准:严格地点标准的确立与松动
        三、冲突的时代:人身伤亡的海事管辖权救济
        四、未竟的统一:海事侵权管辖权变迁评价
    第四节 特别关怀的遗泽:海事法人道主义的现代延展
        一、从庇护到多元:美国海事管辖权之于船员保护
        二、衡平救济的纳入:程序合并对海事管辖权的影响
    第五节 有进有退的策略:面向公海的海事司法管辖权
        一、海事司法管辖权在国际层面的拓展
        二、从本国国民保护到一视同仁: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实践收缩
第六章 走出迷津:重估海事管辖权的价值功能
    第一节 价值取向:海事管辖权的自体性追求
        一、海事管辖权的统一性追求
        二、海事管辖权的特别关怀取向
        三、统一性追求和特别关怀之关系
    第二节 现实呈现: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商业品质与独特性格
        一、作为商业推手的海事管辖权
        二、美国海事管辖权的变迁特征
    第三节 实践反思:联邦主义下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得与失
        一、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实践中的失措及呈现
        二、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变迁中的缺憾与启示
    第四节 模式重估:从变迁模式看海事司法管辖权的自体性
        一、自发秩序和主权建构之间的海事管辖权
        二、海事管辖权自体性迷局之辨识与破解
第七章 美国法观照下中国海事管辖权的困惑与成长
    第一节 多重视野下海事管辖权扩张的正当性分析
        一、从规范看海事司法管辖权扩张的理论支撑
        二、从传统看海事司法管辖权扩张的历史启示
        三、从现实看海事司法管辖权扩张的机制保证
        四、从愿景看海事司法管辖权扩张的价值意蕴
    第二节 自体性危机下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实践样态
        一、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扩张的实践历程
        二、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扩张中的障碍与不足
    第三节 比较法观照下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价值反思
        一、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扩张经验及检讨
        二、功能视角下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价值之反思
    第四节 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价值重构和功能厘定
        一、扩张视野下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价值重构
        二、扩张视野下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的功能厘定
    第五节 中国海事司法管辖权改革的若干初步设想
        一、有限统一原则在海事管辖权布局中的践行
        二、海事习惯规则在海事管辖权运作中的措置
        三、特别关怀理念在海事管辖权价值中的引入
        四、有进有退策略在海事管辖权拓展中的运用
结语:源于自体法,超越自体法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类
    二、中文译着类
    三、中文期刊类
    四、学位论文类
    五、外文期刊类
    六、外文论着类
    七、外文案例类
    八、英文法规类
    九、网址报刊类
附录 :美国海事司法管辖权发展大事记
博士就读期间科研成果
博士论文后记

(8)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现状
        1.3.2 国内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2 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船舶电站自动化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船舶同步发电机的准同步并车
        2.2.1 船舶同步发电机的准同步并车意义
        2.2.2 理想并车条件与准同步并车
    2.3 自动调频调载的功能与原理
        2.3.1 自动调频调载的主要功能
        2.3.2 并联运行机组间有功功率分配与转移
        2.3.3 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特性
        2.3.4 PID控制器简介
    2.4 VPN技术发展与需求研究
        2.4.1 VPN技术的组成与功能
        2.4.2 VPN组网的优势
        2.4.3 IPSec技术
        2.4.4 MPLS技术
        2.4.5 SSL技术
        2.4.6 船舶电站远程监控系统VPN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3.1 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3.1.1 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基础
        3.1.2 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基础
        3.1.3 核心控制器软件程序设计
    3.2 发电机组自动启动功能设计
    3.3 自动准同步并车功能设计
        3.3.1 自动准同步并车功能硬件设计
        3.3.2 恒定超前时间检测程序设计
        3.3.3 自动准同步并车功能程序设计
    3.4 自动调频调载功能设计
        3.4.1 自动调频调载功能硬件设计
        3.4.2 虚有差调节法
        3.4.3 自动调频调载功能程序设计
    3.5 轻载解列与自动停机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船舶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通信网络的搭建方式分析
        4.1.1 接入网络通信特点分析
        4.1.2 VPN接入方式分析
        4.1.3 监控系统结构介绍
    4.2 VPN服务器安装及配置
        4.2.1 VPN服务器软硬件基础
        4.2.2 VPN服务器配置参数
    4.3 船舶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4.3.1 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4.3.2 监控系统通信与数据读写
        4.3.3 监控系统功能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实验与调试
    5.1 实验平台简介
    5.2 船舶电站自动化功能实验
        5.2.1 自动准同步并车功能实验
        5.2.2 自动调频调载功能实验
    5.3 VPN系统连接测试
    5.4 系统功能整体实验与调试
        5.4.1 系统功能整体实验
        5.4.2 实验过程中的故障与调试
    5.5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配置站点路由器程序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分析
        1.2.1 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相关研究
        1.2.2 多源异构信息集成相关研究
        1.2.3 船舶在航状态分析相关研究
        1.2.4 云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航运业的应用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的技术框架
    2.1 在航船舶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2.2 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技术框架
    2.3 相关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3.1 船舶运行状态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3.1.1 基于设备通信协议的信息采集研究
        3.1.2 基于现场总线的信息采集研究
        3.1.3 第三方平台数据对接研究
    3.2 基于领域本体和动态适配的船舶多源异构信息集成研究
        3.2.1 船舶信息资源领域知识本体研究
        3.2.2 基于动态适配模式的船舶信息语义集成研究
    3.3 面向低带宽的相关性数据级联压缩及传输研究
        3.3.1 数据压缩算法
        3.3.2 船舶运行信息数据压缩算法及传输方法研究
    3.4 基于Web服务的在航船舶信息集成研究
        3.4.1 Web Service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3.4.2 基于Web Service和信息中间件的数据集成
    3.5 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状态分析研究
        3.5.1 在航船舶状态分析方法集成与服务发布研究
        3.5.2 基于BP神经元网络的状态分析方法
        3.5.3 基于参数优化BP神经网络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分析
    4.1 原型系统框架设计
    4.2 船端各模块设计
        4.2.1 船端信息采集系统方案的实现
        4.2.2 船舶多源异构信息集成设计
        4.2.3 面向低带宽的数据传输设计
    4.3 云端各模块设计
        4.3.1 云端数据存储与集成设计
        4.3.2 云端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监控
    4.4 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柴油机燃油系统状态分析与实现
        4.4.1 柴油主机燃油系统的样本数据处理及BP网络状态分析实现
        4.4.2 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实现过程及对比仿真结果
        4.4.3 基于MATLAB工具的状态分析方法集成与服务发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应用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应用型大学航海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航海专业人才教育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 航海类专业人才教育方法陈旧、内容滞后
    (三) 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失自身鲜明特色
    (四) 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二创新应用型大学航海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策略
    (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备鲜明的教学方法和特色品牌
    (二) 全面高效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三) 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能力培训
    (四) 开展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共享模式
三创新应用型大学航海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科技能力
    (二) 科学精准制定应用型大学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 高度重视航海专业人才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

四、建设面向船员教育的PLC实验室(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产业需求的航海类人才校企协同培养[J]. 邢辉. 航海教育研究, 2021(03)
  • [2]船舶操纵模拟器操控设备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杨翠玉. 山东交通学院, 2021
  • [3]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 谷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
  • [4]面向自主船舶的危险分析方法研究[D]. 周翔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5]新工科背景下轮机工程(水上)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改革[J]. 张本,范世东,毛小兵. 航海教育研究, 2020(03)
  • [6]面向智能航海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J]. 吴博,徐言民,严庆新,胡清波. 航海教育研究, 2020(02)
  • [7]自体性观照下的美国海事管辖权演进研究[D]. 靳匡宇.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8]船舶电站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坤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9]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研究[D]. 胡士博.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10]基于应用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 唐兆民,王丹,王玉玲,井燕. 教育现代化, 2019(18)

标签:;  ;  ;  

船员教育PLC实验室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