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种论文-耿倩倩,杨九艳,李奉时,杨欢,张亚杰

替代种论文-耿倩倩,杨九艳,李奉时,杨欢,张亚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替代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锦鸡儿属,叶表皮微形态,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替代种论文文献综述

耿倩倩,杨九艳,李奉时,杨欢,张亚杰[1](2019)在《内蒙古高原锦鸡儿属地理替代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r H.C.Fu)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内蒙古高原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从东到西分布的3个地理替代种,均为多年生灌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饲草价值.选取内蒙古高原自然分布的4个小叶锦鸡儿种群、7个中间锦鸡儿种群和2个柠条锦鸡儿种群,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并结合气侯因子、土壤因子分析环境对锦鸡儿叶表皮特征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锦鸡儿都密被表皮毛,气孔下陷,具有角质层,为旱生特征. 13个种群叶片上表皮的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平均值(±标准误)分别为212.44 (±127.80)个/mm~2、309.40 (±103.38)个/mm~2、10.17 (±3.21),叶片下表皮分别为184.60 (±132.74)个/mm~2、254.20 (±112.83)个/mm~2、9.66 (±4.03).从东到西分布的3种锦鸡儿,表皮毛密度呈现增加趋势,上表皮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种群间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气孔大小都有明显差异(P<0.05),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的表皮毛密度变化最大,其次为气孔密度,而柠条锦鸡儿的表皮毛密度变化最小,气孔指数及密度变化较大.环境差异对3种锦鸡儿的表皮毛密度、气孔大小及分布影响较大,但不同类型锦鸡儿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以适应干旱环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均降水量、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机碳对表皮微形态特征变化有显着影响(P <0.05).本研究表明3种锦鸡儿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受气候环境因子显着影响,同时为应对环境变化产生了适应分异;结果可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的适应机制及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图5表8参46)(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铁娟,韩国栋[2](2007)在《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共2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15个引物共获得303个位点。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种的不同种群均各自聚到一起,反映出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23个种群被分为叁大支,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为一支,表明两者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黑沙蒿、褐沙蒿、差不嘎蒿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很小,反映出叁个种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乌丹蒿则自成一支,与其它种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形态与分布,提出褐沙蒿应作为黑沙蒿的地理亚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王铁娟,杨持,尹俊[3](2004)在《内蒙古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的ITS序列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蒙古蒿属6个沙生地理替代种以及同属龙蒿组的龙蒿(A.dracunculus)和猪毛蒿(A.scoparia)的ITS序列进行分析,以大籽蒿(A.sieversiana)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这6个替代种以及猪毛蒿的ITS序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ITS1序列为251bp,GC含量为53.78%或54.18%,只有2个变异位点.ITS2序列为218~221bp,GC含量为56.42%~58.26%,有16个变异位点.种间同源性高达98.5%~99.7%,与龙蒿的同源性为91.3%~92.1%,与外类群为88.5%~89.4%.反映出ITS序列在替代种间高度保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陈心启,罗毅波[4](2003)在《兰科火烧兰属分布于北美西部和喜马拉雅-中亚的一对替代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间断地分布于北美西部和喜马拉雅 -中亚的一对替代种———北美火烧兰Epipactisgigantea和卵叶火烧兰E .royleana进行了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讨论。提供了一幅形态图、一份地理分布图以及它们之间形态区别的表。(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陈心启,郎楷永[5](1998)在《套叶兰属的一对替代种:甘肃的新种套叶兰和台湾的宝岛套叶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兰科新种套叶兰HippeophylumsinicumS.C.ChenetK.Y.Lang;同时讨论了台湾替代种宝岛套叶兰H.pumilum的命名问题,并标定了该种的后迭模式。(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替代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共2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15个引物共获得303个位点。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种的不同种群均各自聚到一起,反映出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23个种群被分为叁大支,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为一支,表明两者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黑沙蒿、褐沙蒿、差不嘎蒿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很小,反映出叁个种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乌丹蒿则自成一支,与其它种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形态与分布,提出褐沙蒿应作为黑沙蒿的地理亚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替代种论文参考文献

[1].耿倩倩,杨九艳,李奉时,杨欢,张亚杰.内蒙古高原锦鸡儿属地理替代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2].王铁娟,韩国栋.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植物研究.2007

[3].王铁娟,杨持,尹俊.内蒙古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的ITS序列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陈心启,罗毅波.兰科火烧兰属分布于北美西部和喜马拉雅-中亚的一对替代种[J].植物分类学报.2003

[5].陈心启,郎楷永.套叶兰属的一对替代种:甘肃的新种套叶兰和台湾的宝岛套叶兰[J].植物分类学报.1998

标签:;  ;  ;  ;  

替代种论文-耿倩倩,杨九艳,李奉时,杨欢,张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