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编码论文-钱志富,倪捷鸣

意象编码论文-钱志富,倪捷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编码,认知语法,视角

意象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钱志富,倪捷鸣[1](2013)在《诗歌翻译的认知意象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认知主体主观情感体验和客观现实世界相互契合的产物。不同认知主体面对同一情景,会由于视域焦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意象和不同的外部语言表征,因而意象的传达是诗歌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以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意象理论为视角,结合诗歌意象和认知意象的概念,探讨四大认知识解因素,即认知域的选择、视角、突显和详细程度对于诗歌翻译的指导评价作用。本文提出,译者通过语言线索解读原作认知意象时,需根据初始认知视域加以焦点调整,以使译作认知意象与原作认知意象达到最佳相似。(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3年02期)

周兰[2](2011)在《图形-背景理论与意象编码——《渔家傲》两英译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R.W.Langacker的意象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分析《渔家傲》的两种英译文,结果表明:即使拥有相同的意象,由于认知识解的不同,图形背景的句法位置体现也就不同,同时在意象编码的语言体现形式以及图形背景后景等的突显度上都有不同。翁译文图形背景安排清晰而突出,有层次感,意象表达丰富;唐安石译文在意象的表达上侧重于背景的编码。(本文来源于《重庆与世界》期刊2011年07期)

王佳,穆志慧,宋秀云[3](2010)在《意象编码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基本单位。不同的意象决定了不同的语言编码,不同的语言编码体现了不同的意象。这一现象对同一意象的不同编码方式导致了不同的意象识读。本文通过分析张继"枫桥夜泊"的两个译本,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应对其中的意象仔细识读并进行意象编码,使译文读者获得于原文读者最贴近的意象识读。(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周兰[4](2010)在《焦点调整与意象编码——《如梦令》叁种英译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意象理论和焦点透视理论为基础,分析古典诗词《如梦令》的叁种英译文在拥有相同的意象条件下,不同的译者在进行意象编码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选择、视角、详细程度和图形背景突显,从中发现不同的译者在意象编码过程中,由于焦点调整的不同对诗词原文有不同的忠实度。(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白海涛[5](2008)在《意象编码的语言差异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Paivio的双编码说,心象系统是与言语信息相平行、相联系的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心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时间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和知觉相似(也就是知觉类比表征)。心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可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相互转换。这是我们意象编码进行分析的心理学依据。根据Kosslyn的双层表征假说,心象的表征与语言的表征有着类似的结构。Kosslyn认为心象主要由两个因素构成,即表层表征和深层表征。表层表征指的是出现在短时记忆中的一种类似图画的表征,深层表征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被用来产生表层表征的信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心象来自于表层表征。深层表征又分为本义表征和命题表征,前者所提供的是关于某一认知客体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关于这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的信息。后者提供的是一组抽象的命题,它是用来解释认知客体的。同样,语言的深层结构也是具有语义和命题性质的。综合两个假说,我们可以认为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心象由表层表征达到深层表征,然后在这一层次上进行语言转换,最后实现言语的表达。假如人类的认知系统在从心象的表层表征到深层表征这一过程是具有共性的,那么,在转换到语言表达的这一过程中,即语言对心象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汉语相对于英法等西方语言在对意象进行编码时体现出差异性。中国的古典诗歌采用意象的拼合,并置和迭加进行编码,对它们之间的自然逻辑事理联系(在这里尤指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不予表现。一个个意象随着编码连续呈现出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意象流。由于空间关系没有体现,所以阅读时所采取的视角是分散的和相互依赖的,阅读主体无需利用前一个意象的空间位置作为参照点,体验下一个意象。而相同的意象组合在用英语编码时,必须添加空间的关系,必须选择某一个意象的空间位置为参照点来组织其它的意象。本文以认知心理学有关心象研究为基础,通过原文本与译文文本的对比分析,指出由翻译而导致的意象转换是由于译者对源文本从不同的认知角度进行意象识读造成的,本文将从意象图式,视角两个范畴对同一中国古典诗歌不同英译文本中的意象转换进行分析,说明两种语言对意象编码和意象识读体现出的不同制约,这必将有利于翻译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8-04-25)

田华[6](2006)在《意象编码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不同的意象决定了不同的语言编码,不同的语言编码体现了不同的意象。这一现象对同一意象的不同编码方式导致了不同的意象识读。通过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译本,认为译者对原诗意象编码时应尽力与其焦点调整相吻合,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最贴近的意象识读。(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谭业升[7](2003)在《意象编码的语言差异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宏观上对汉英两种语言对意象编码的制约程度和方式做了对比,说明了两种语言在意象编码上的倾向性差异;然后应用认识语言学的相关范畴,分析和描述了具体的翻译转换中涉及的意象编码方式的变化以及带来的意象识读方式的变化,说明了以意象转换规律为基础总结翻译技巧的可行性。最后文章指出,意象识读作为翻译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拓展了不可译性的疆界。(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03年04期)

意象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R.W.Langacker的意象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分析《渔家傲》的两种英译文,结果表明:即使拥有相同的意象,由于认知识解的不同,图形背景的句法位置体现也就不同,同时在意象编码的语言体现形式以及图形背景后景等的突显度上都有不同。翁译文图形背景安排清晰而突出,有层次感,意象表达丰富;唐安石译文在意象的表达上侧重于背景的编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钱志富,倪捷鸣.诗歌翻译的认知意象编码[J].山东外语教学.2013

[2].周兰.图形-背景理论与意象编码——《渔家傲》两英译文对比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

[3].王佳,穆志慧,宋秀云.意象编码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4].周兰.焦点调整与意象编码——《如梦令》叁种英译文对比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

[5].白海涛.意象编码的语言差异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认知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

[6].田华.意象编码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谭业升.意象编码的语言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

标签:;  ;  ;  ;  

意象编码论文-钱志富,倪捷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