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

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循环孔隙水压,动态抗压,应变速率

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1](2019)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凝土在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力学性能,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叁轴仪,进行了常规叁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采用Weibull-Lognormal模型和规范推荐的模型对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历循环孔隙水压作用后,在准静态和低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强度明显减少,在高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强度增加;较高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峰值应变影响较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变有增大的趋势;与未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相比,经历循环孔隙水压力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且弹性模量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大趋势;采用的Weibull-Lognormal模型和规范推荐的模型对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在下降段,Weibull-Lognormal模型拟合效果比规范推荐的模型好。(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6期)

彭竹君,肖洋,乔宗耀,彭刚[2](2018)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凝土在历经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损伤特性,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叁轴仪,进行了常叁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基于能量分析的损伤本构模型改进,确定损伤变量,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不同循环孔隙水作用后的混凝土损伤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饱和混凝土试件分别经历不同大小的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后,低应变速率下,损伤曲线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损伤曲线越来越趋于集中。随着加载时应变速率的提高,损伤曲线的分布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低应变速率下,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大,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对应的应变越小;高应变速率下,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发生的应变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汪冲,郭永成,唐乐,朱千凡[3](2017)在《循环孔隙水压力对裂隙岩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岩体的孔隙水压力对于库岸边坡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许多边坡工程当中都会遇到循环孔隙水压力的问题,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裂隙岩体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同时采用叁轴流变仪对砂岩进行常规叁轴压缩试验和循环孔隙水压作用试验。将两个试验进行对比发现在经过水压循环作用后,砂岩在不同围压下的抗压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循环孔隙水压对裂隙砂岩的强度造成了影响。同时,不同的围压砂岩强度的下降幅度不同,围压越大,抗压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小,这说明围压的大小能对循环水压作用下的裂隙岩体稳定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7年30期)

王世彪,陈庆丰,付立峰[4](2017)在《循环动荷载下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循环加载条件下模型试验和现场原型监测试验,研究在交通荷载条件下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及发展规律,探讨路基软土在循环动荷载下产生累积特性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交通荷载下路基软土中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发展规律以及影响累积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7年01期)

杜艳强,杨春和,巫尚蔚[5](2016)在《循环荷载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尾矿粉土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特性,采用GDS动叁轴试验系统对尾矿粉土进行了循环荷载试验,通过施加循环应力使尾矿粉土达到完全液化状态,研究了相对密度及固结围压对尾矿粉土孔隙水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尾矿粉土的孔压增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孔压快速增长阶段、孔压稳定增长阶段、结构破坏阶段及完全液化阶段;相对密度及围压的增加可以提高其抗液化能力.对比尾矿粉土及砂土试验结果发现:循环荷载作用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与砂土不同,其孔压增长规律可用一个双S型模型描述,该模型对粉土和砂土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倪静,朱颖,陈有亮,杜曦,Cholachat,Rujikiatkamjorn[6](2016)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竖向排水板加固软黏土的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型动叁轴试验仪进行重塑高岭土试样的循环叁轴试验,试样直径为300 mm,高度为600 mm。圆柱体试样中心放置了一块竖向排水板,在循环加载试验进行时和结束后都可进行径向排水。试验结果验证了径向排水可以有效地消散循环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通过结合径向固结理论与不排水循环加载土体模型,提出了一个循环荷载作用下径向固结模型,用来描述在允许径向排水的情况下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孔压累积特性。模型中考虑了应力历史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对孔隙水压力生成的影响,并用大型循环叁轴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当施加较大循环荷载时,径向排水减缓了孔隙水压力累积到临界值的速率,因而土体在破坏前可以经历更多次的循环荷载;当施加中等循环荷载时,径向排水可有效阻止孔隙水压力增长至临界值。除此之外,还研究了加载间歇期对孔压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组循环加载结束后,累积孔隙水压力开始减小,表明之后更多的循环加载并不会引起孔隙水压力的累积增长。(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2期)

黄仕超,彭刚,梁辉,田为[7](2016)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下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孔隙水压循环次数、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直径为300 mm,高度为600 mm的混凝土试件进行0,10,50,100,200次循环孔隙水压的预处理(孔隙水压的上限为3 MPa,下限为1 MPa),然后在3 MPa的围压下进行4种应变速率(10-5,10-4,10-3,10-2/s)下的常叁轴(σ2=σ3≥σ1)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增大,峰值应变整体上呈增大的趋势;随着循环孔隙水压次数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呈阶段性变化,100次之前呈增大趋势,100次之后呈减小趋势,峰值应变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莲海,马巍,杨成松[8](2015)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融循环对土的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与冻融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有密切关系。但土体冻结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测试一直是冻土土工测试试验的技术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研发了一种适用于冻结土体孔隙水压力测试的探头,并对砂土和粉质黏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发展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获得了圆柱试样冻融循环过程中不同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在冻结过程中,粉质黏土形成冻结缘区及可视的分凝冰,而砂土则无冻结缘及分凝冰的形成。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受温度、冻结速率、冻融循环以及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孔隙水压力随温度的循环变化而经历周期性变化:冻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不断下降,吸力不断增加;融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增大。而冻结速率、冻融循环及土质主要对孔隙水压力降的幅值变化产生影响。此外,冻结锋面位置附近孔隙水压力的下降、吸力的增加,正是水分由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及其理论分析发现,所研制的孔隙水压力探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07期)

于通顺,王海军[9](2014)在《循环荷载下复合筒型基础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及液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筒型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宽浅式基础型式。在风、波浪、海流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模拟了复合筒型基础受到的风浪流荷载,并将风浪流荷载合理迭加,采用叁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风浪流联合作用下复合筒型基础地基动力响应规律。同时对复合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液化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复合筒型基础附近海床液化深度随着饱和度、渗透系数、波浪周期、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03期)

赵飞阳[10](2013)在《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老黏土动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试验的具体条件、黏土动孔压的滞后现象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循环荷载下的老黏土动叁轴试验,研究固结比、动应力比和循环振次对孔压的影响,更加侧重于定性来描述孔压随循环振次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试验结果确定相应的孔压模型,为研究地铁开通运营后对隧道周围土体的影响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3年01期)

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混凝土在历经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损伤特性,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叁轴仪,进行了常叁轴混凝土动静力加载试验,基于能量分析的损伤本构模型改进,确定损伤变量,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不同循环孔隙水作用后的混凝土损伤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饱和混凝土试件分别经历不同大小的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后,低应变速率下,损伤曲线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损伤曲线越来越趋于集中。随着加载时应变速率的提高,损伤曲线的分布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低应变速率下,随着循环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大,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对应的应变越小;高应变速率下,产生相同值的损伤发生的应变越来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2].彭竹君,肖洋,乔宗耀,彭刚.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对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3].汪冲,郭永成,唐乐,朱千凡.循环孔隙水压力对裂隙岩体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7

[4].王世彪,陈庆丰,付立峰.循环动荷载下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17

[5].杜艳强,杨春和,巫尚蔚.循环荷载下尾矿粉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倪静,朱颖,陈有亮,杜曦,Cholachat,Rujikiatkamjorn.循环荷载作用下竖向排水板加固软黏土的孔隙水压力累积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6

[7].黄仕超,彭刚,梁辉,田为.循环孔隙水压力下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

[8].张莲海,马巍,杨成松.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测试研究[J].岩土力学.2015

[9].于通顺,王海军.循环荷载下复合筒型基础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及液化分析[J].岩土力学.2014

[10].赵飞阳.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老黏土动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3

标签:;  ;  ;  ;  

循环孔隙水压力论文-肖洋,彭刚,吴聪,乔宗耀,马小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