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干燥品质论文-张斌,刘雅婧,丁超,邢常瑞,赵腾

稻谷干燥品质论文-张斌,刘雅婧,丁超,邢常瑞,赵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稻谷干燥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水分稻谷,微波辐射,出糙率,整精米率

稻谷干燥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刘雅婧,丁超,邢常瑞,赵腾[1](2018)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对高水分稻谷加工品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微波有效功率下高水分稻谷的微波干燥特性,以及探讨了微波处理工艺对稻谷加工品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微波功率(485和927 W)下,处理初期稻谷温度迅速升高,水分下降缓慢,当温度达到65℃、含水量达到19. 7%左右时,稻谷升温速度减小,而水分下降速度加快。微波功率增加可显着提高稻谷的升温速度和降水速率,但高功率微波干燥稻谷易产生焦糊现象。采用有效功率927 W的微波条件,2 min可将稻谷加热至60℃,稻谷含水量从21. 58%降低至19. 96%。通过4 h缓苏处理后,稻谷表面细菌量下降3. 6 log CFU/m L,表面霉菌量下降3. 3 log CFU/m L,对稻谷内部霉菌可实现95%灭菌,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无显着下降(P> 0. 05),分别为83. 92%和68. 14%。与自然通风及热风处理稻谷至入仓偏高水分18. 34%相比,微波与热风联合处理只需20 min,其稻谷加工品质较高,杀菌效果也远远高于自然通风及热风处理。因此,适宜的微波处理在保障高水分稻谷加工品质的前提下,可显着缩短干燥时间,并获得高质量的杀菌效果,实现高水分稻谷快速安全入仓处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袁攀强[2](2018)在《旋转通风仓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村地区湿粮难处理,品质无保证,储藏损失大的现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种新型农户储粮干燥仓——旋转通风仓。本论文在研究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旋转通风仓干燥、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叁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机械通风进行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试验,将9.80t稻谷水分由23.11%降到13.81%需要28d,平均日降水量0.33%,单位降水能耗3.47kW?h/(1%水分?t)。干燥期间,旋转通风仓内层稻谷降水速度快,外层慢,整体水分呈现均匀分布——梯度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化趋势,干燥结束时整仓稻谷水分分布均匀。干燥期间,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4.02×10~5个/g,表明旋转通风仓内稻谷在安全水平内,验证了旋转通风仓用于粮食降水的可行性。(2)利用辅助加热装置进行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试验,将10.00t稻谷水分由19.85%降到13.03%需要13d,平均日降水量0.52%,单位降水能耗7.62kW?h/(1%水分?t)。干燥期间,旋转通风仓内层稻谷降水速度快,外层慢,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3.42×10~5个/g,处于安全水平内。干燥结束时内外层稻谷水分梯度较大,干燥均匀度相对机械通风较差。(3)利用自然干燥将1.60t稻谷水分由23.11%的降到14.38%需要28d,平均日降水量0.31%。干燥期间,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6.75×10~5个/g,接近真菌危害状态。机械干燥将10.0t稻谷水分由23.11%降到13.80%共耗时5h,干燥幅度为9.31%,干燥能力为18.62t?%/h,干燥速度为1.86%/h。利用变异系数法综合比较叁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稻谷品质,分值分别为旋转通风仓干燥0.7503,自然干燥0.5274,机械干燥0.3328,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后稻谷品质最佳。(4)利用不同干燥方式后稻谷进行5个温度条件下的储藏试验。结果显示,旋转通风仓和自然干燥稻谷发芽率呈上升趋势,机械干燥稻谷几乎无变化;整精米率均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直链淀粉在波动中小幅上升;脂肪酸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升高速度越快;食味值呈下降趋势,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对比25℃储藏条件下,叁种不同干燥方式稻谷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及储藏120d后的品质指标,综合结果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处理可以减缓稻谷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变,使其保持良好的品质。(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徐泽敏,牟莉,谢修鸿[3](2017)在《稻谷真空干燥的食味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谷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远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首位。我国又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稻种的培育及生产加工尤为重要。稻谷的结构特性干燥是稻谷收获后的必要处理环节。干燥对稻谷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稻谷干燥后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保证收获后的稻谷在处理过程中(干燥、储藏)保持其食味品质。水稻籽粒由坚硬(本文来源于《食品界》期刊2017年12期)

王永进,刘坤,陈雪云,宋欣翼,吴志国[4](2017)在《稻谷干燥技术及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稻谷干燥技术及工艺、稻谷干燥品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探讨了干燥工艺与稻谷干燥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1期)

熊书剑[5](2017)在《稻谷干燥品质及分程干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是稻谷和小麦的生产大省,在每年的粮食收获季节如何让谷物快速有效地干燥至安全水分,同时又保证谷物的品质,是各类专家学者持续研究探讨的课题。本课题以江苏省境内常见稻谷和小麦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品种、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稻谷和小麦的干燥特性,研究江苏省内高水分稻谷干燥后储藏品质变化过程,优化高水分稻谷分程干燥条件,达到既提高干燥效率,又提升干燥品质的目的,并探讨了分程干燥方式在小麦干燥中的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绘制了稻谷干燥特性曲线及干燥速率变化曲线,分析得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不同稻谷初始含水率、不同品种稻谷在干燥过程中其水分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稻谷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变化规律;试单独分析了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米粒的干燥特性,并绘制干燥特性曲线及干燥速率变化曲线。(2)通过对干燥后稻谷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监测发现:热风干燥后稻谷的品质不仅受干燥温度的影响,后期储藏过程对稻谷品质的影响更大,且热风温度越高,其后续储藏过程中其品质变化越明显,因此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干燥过程对稻谷品质的影响机制,干燥和储藏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3)建立了稻谷干燥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这一综合评价指标对稻谷分程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最终优化结果为:Ⅰ阶段热风温度76.30℃、Ⅰ阶段终了含水率19.99%、Ⅱ阶段暂存时间11.34 d、Ⅲ阶段热风温度35.53℃,对比40℃恒温干燥,在该条件下能保证较好的干燥稻谷品质,及较大的干燥速率。(4)此外,将分程干燥工艺应用于小麦干燥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条件对小麦理化品质及小麦面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拟定适用于小麦的分程干燥条件为:Ⅰ阶段热风温度设为75~85℃、Ⅰ阶段终了含水率设为22%左右、Ⅲ阶段热风温度设为60~65℃。(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熊书剑,孙卫红,赵鲁宁,卢泽民,贺小宁[6](2016)在《热风干燥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谷收获后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降至安全水分(<14%),才能使其满足长期储藏的要求。不适宜的干燥条件对稻谷的品质影响不仅表现在干燥后的初期,干燥在整个稻谷的储藏过程可能都会对其品质存在影响。本文采用不同的热风温度(40℃、50℃、60℃、70℃和80℃)对高水分稻谷(26%)进行恒温干燥处理,并对干燥后的稻谷样品分别置于温度40℃,湿度9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加速储藏40d,每10d对稻谷的爆腰率、脂肪酸值、发芽率及霉菌总数进行检测。结果:爆腰率在储藏初期随时间延长出现大幅下降趋势,20d后趋于稳定;脂肪酸值在储藏初期并无显着差异,但到储藏后期干燥温度越高的稻谷样品脂肪酸值越高;当干燥温度>50℃后,稻谷的发芽率几乎为零;霉菌总数整体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干燥温度>70℃时,霉菌总数显着低于低温干燥稻谷样品。以上结果均表明稻谷干燥品质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干燥后,还应配合干燥后稻谷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检测,以此进行干燥方式的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9)

张越,丁超,杨国峰,刘强,朱鸿雁[7](2016)在《基于多品质指标的响应面试验优化稻谷流化床干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稻谷流化床干燥工艺,采用叁因素叁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干燥温度、降水幅度、缓苏时间对稻谷流化床干燥降水速率和干燥稻谷爆腰增率、垩白粒率、脂肪酸值、硬度、黏着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降水幅度水平的增加,稻谷降水速率、爆腰增率、垩白粒率和米饭硬度增加,脂肪酸值和米饭黏着性降低;随着缓苏时间延长,稻谷降水速率、爆腰增率、脂肪酸值和米饭硬度降低,米饭黏着性增加。而在较低的干燥温度条件下,缓苏时间延长,稻谷的爆腰增率和垩白粒率降低并不明显。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的流化床最优干燥参数为降水幅度2.50%(干基)、干燥温度45℃、缓苏时间3 h,此时隶属度综合分达最大值0.75。验证实验结果与拟合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优化结果可靠有效。(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16期)

张越[8](2016)在《稻谷流化床干燥特性及干燥后对其品质指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稻谷总产量已经连续十二连续增长,对收获后的高水分稻谷进行及时有效干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稻谷的流化床干燥-缓苏工艺,分析了流化床干燥-缓苏工艺对稻谷干燥后品质的影响规律,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获得了干燥最优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图谱建立了稻谷水分含量的预测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对不同干燥温度不同初始水分含量的稻谷流化床干燥特性曲线进行数学模拟,对比得出page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在相同的干燥温度下,初始水分含量越高的稻谷,降水至安全水分所需要的时间越长,稻谷在相同的初始水分含量下,干燥温度增加,降水至安全水分值所需时间缩短,干燥速率增加。2、流化床干燥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降水幅度、干燥温度、缓苏时间对稻谷的爆腰增率、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影响显着(p<0.05)。降水幅度增加,稻谷的爆腰增率和消减值随之增大,而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随之逐渐减小;干燥温度增大,稻谷的爆腰增率、a值、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随之逐渐增大,而b值、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随之减小;缓苏时间增加,稻谷的爆腰增率、L值、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随之降低,而a值、峰值黏度、崩解值随之逐渐增加;稻谷籽粒显微结构在短的缓苏时间、高的干燥温度和大的降水幅度下,内部淀粉粒排列结构疏松,横断面细胞间的淀粉粒间间隙大,局部裂纹数量多。3、流化床干燥后稻谷爆腰增率与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极显着的负相关;稻谷表面颜色L值与b值呈极显着正相关;a值与b值和崩解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着负相关;b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崩解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峰值黏度与崩解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崩解值与消减值呈极显着负相关。4、采用叁因素叁水平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稻谷流化床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降水幅度的增加,稻谷降水速率、爆腰增率、垩白粒率和硬度增加,脂肪酸值和粘着性降低;随着缓苏时间增加,稻谷降水速率、爆腰增率、脂肪酸值和硬度降低,大米粘着性增加。流化床最优干燥参数为降水幅度为2.50%,干燥温度为45℃、缓苏时间为3 h,此时隶属度综合分达最大值0.75。验证实验结果与拟合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优化结果可靠有效。5、稻谷含水率与核磁共振弛豫谱T21峰面积、T22峰面积及T2峰面积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对水分含量与T21峰面积的拟合方程:y=0.00005x-0.0572(R2=0.9812)进行LSD多重比较验证,得出采用105℃烘箱干燥法和核磁共振快速测水分法的检测水分的变化是可行的,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显着(p>0.05)。水分含量高的稻谷,核磁图像较清晰。由灰度值与水分含量建立的线性关系拟合较好,稻谷的水分含量增加,其NMR图像的灰度值反而减小,建立水分含量(x)与NMR图像的灰度值(y)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0.2286x+11.204,(R~2=0.9259)。(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1)

熊书剑,孙卫红[9](2016)在《不同干燥技术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燥是稻谷收获后的重要处理环节,干燥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也是评价干燥工艺的关键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干燥技术的研究,如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太阳能干燥、过热蒸汽干燥,阐述了不同干燥技术的特点和研究进展,其中对稻谷分程干燥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还分析了稻谷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影响机理,论述了我国稻谷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陈江,杨国峰,仇红娟,司武剑,王双林[10](2015)在《低真空度变温干燥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变温方式、常压缓苏工艺,对稻谷进行低真空度变温干燥实验;研究其干燥后稻谷爆腰增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及RVA特征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相关性,并应用隶属度分析法对干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变温方式、是否缓苏及其交互作用对稻谷爆腰增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都有极显着的影响,变温干燥方式、缓苏工艺对稻谷糊化的回生值影响极显着,对最低粘度影响显着,对峰值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没有显着影响;一般地,缓苏工艺对稻谷干后品质的保持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进行低真空度降温干燥时,可以适当增大温差,而对于低真空度升温干燥,应适当地减小温差。(本文来源于《粮食储藏》期刊2015年04期)

稻谷干燥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农村地区湿粮难处理,品质无保证,储藏损失大的现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种新型农户储粮干燥仓——旋转通风仓。本论文在研究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旋转通风仓干燥、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叁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机械通风进行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试验,将9.80t稻谷水分由23.11%降到13.81%需要28d,平均日降水量0.33%,单位降水能耗3.47kW?h/(1%水分?t)。干燥期间,旋转通风仓内层稻谷降水速度快,外层慢,整体水分呈现均匀分布——梯度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化趋势,干燥结束时整仓稻谷水分分布均匀。干燥期间,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4.02×10~5个/g,表明旋转通风仓内稻谷在安全水平内,验证了旋转通风仓用于粮食降水的可行性。(2)利用辅助加热装置进行旋转通风仓稻谷干燥试验,将10.00t稻谷水分由19.85%降到13.03%需要13d,平均日降水量0.52%,单位降水能耗7.62kW?h/(1%水分?t)。干燥期间,旋转通风仓内层稻谷降水速度快,外层慢,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3.42×10~5个/g,处于安全水平内。干燥结束时内外层稻谷水分梯度较大,干燥均匀度相对机械通风较差。(3)利用自然干燥将1.60t稻谷水分由23.11%的降到14.38%需要28d,平均日降水量0.31%。干燥期间,真菌孢子总数最高值为6.75×10~5个/g,接近真菌危害状态。机械干燥将10.0t稻谷水分由23.11%降到13.80%共耗时5h,干燥幅度为9.31%,干燥能力为18.62t?%/h,干燥速度为1.86%/h。利用变异系数法综合比较叁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稻谷品质,分值分别为旋转通风仓干燥0.7503,自然干燥0.5274,机械干燥0.3328,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后稻谷品质最佳。(4)利用不同干燥方式后稻谷进行5个温度条件下的储藏试验。结果显示,旋转通风仓和自然干燥稻谷发芽率呈上升趋势,机械干燥稻谷几乎无变化;整精米率均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直链淀粉在波动中小幅上升;脂肪酸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升高速度越快;食味值呈下降趋势,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对比25℃储藏条件下,叁种不同干燥方式稻谷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及储藏120d后的品质指标,综合结果表明旋转通风仓干燥处理可以减缓稻谷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变,使其保持良好的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稻谷干燥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刘雅婧,丁超,邢常瑞,赵腾.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对高水分稻谷加工品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8

[2].袁攀强.旋转通风仓干燥特性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8

[3].徐泽敏,牟莉,谢修鸿.稻谷真空干燥的食味品质研究[J].食品界.2017

[4].王永进,刘坤,陈雪云,宋欣翼,吴志国.稻谷干燥技术及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

[5].熊书剑.稻谷干燥品质及分程干燥工艺研究[D].江苏大学.2017

[6].熊书剑,孙卫红,赵鲁宁,卢泽民,贺小宁.热风干燥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7].张越,丁超,杨国峰,刘强,朱鸿雁.基于多品质指标的响应面试验优化稻谷流化床干燥工艺[J].食品科学.2016

[8].张越.稻谷流化床干燥特性及干燥后对其品质指标影响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

[9].熊书剑,孙卫红.不同干燥技术对稻谷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6

[10].陈江,杨国峰,仇红娟,司武剑,王双林.低真空度变温干燥对稻谷干燥品质的影响研究[J].粮食储藏.2015

标签:;  ;  ;  ;  

稻谷干燥品质论文-张斌,刘雅婧,丁超,邢常瑞,赵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