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迁移论文-魏晨,镇璐,陈强远

劳动力迁移论文-魏晨,镇璐,陈强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动人口,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流入省特征

劳动力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魏晨,镇璐,陈强远[1](2019)在《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大规模流入是当下劳动力迁移的一种普遍现象,上海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结合经济学中有关劳动力迁移的3阶段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一线城市的劳动力迁移模型,该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流入省特征的角度出发,利用Probit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个体特征(受教育程度、民族、是否懂外语、个人收入)和家庭特征(家庭成员数、家庭消费年总支出)对劳动力迁移决策具有显着影响.重视劳动力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入省特征的差异,对促进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移动,推动各地区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赖俊明,徐保红[2](2019)在《贫困脆弱性对农户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叶蔚然[3](2019)在《劳动力市场改革: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和根本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市场改革导致了限制人口迁移的计划性政策的废除和促进人口迁移的市场化政策的建立,使得劳动力市场开始真正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导力量,劳动力市场改革是中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动力和基本逻辑。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劳动力资源开始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因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成为了中国二元经济(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9年13期)

尚越,丁士军,石智雷[4](2019)在《是健康选择还是迁移影响?——不同迁移类型农村劳动力健康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究竟是健康选择还是迁移过程影响了不同迁移类型农村劳动力的健康差异是一个重要但存在争议的话题。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数据实证考察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存在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健康状况不佳的农民工选择长期回流农村。在利用倾向值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平衡后分析发现,迁移过程仍对农村劳动力健康产生影响,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抑郁倾向,而回流则使农民工主观健康评价变差。应出台建立在保障不同迁移类型农村劳动力健康权益之上的相关政策,包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医疗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9年03期)

金涛,马永刚,刘俊梅[5](2019)在《宁夏地区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移民流入城市应与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需求相适应。本文提出劳动力迁移对移民吸引城市银川经济体系发展影响的模型描述。为了估计和预测宁夏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之间的移民流动,我们建立了一个动态多因素模型,该模型基于位置博弈理论的假设,依据经济因素预测每个人的行为。并根据动力学建模思想,掌握潜在移民在原籍城市和移民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差异。该模型考虑几种经济理论,从移民壁垒缺失的角度描述移民的行为。最后,基于Cobb-Douglas类型的生产函数,评估移民对宁夏地区移民吸引城市银川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6期)

奚美君,陈乐,汪奕鹏,吴鹏[6](2019)在《大城市工资溢价、集聚经济与学习效应——基于城市劳动力动态迁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集聚经济理论,选用能够准确衡量劳动力动态迁移特征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测度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城市"工资溢价"现状,分析其核心解释机制,挖掘核心机制的重要实现途径。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大城市存在更为明显的"工资溢价"现象;"工资增长效应"是促成大城市"工资溢价"的核心机制,多在劳动力迁入大城市3~4年后实现;"学习效应"是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重要实现途径,其中"拥有多类型规模城市的迁移经验"能够显着促进劳动力"学习效应"。(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9年04期)

许和连,钱愈嘉,邓玉萍[7](2019)在《环境污染与劳动力迁移——基于CGSS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GSS2010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创新性地选取了环境治理指标作为减轻环境污染变量内生性的工具变量。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提高,劳动力的迁移的概率显着下降;中小城市的劳动力较大城市的劳动力而言,暂时未出现环境污染问题驱赶劳动力的情况。同时,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城市中,环境污染引致劳动力迁移的概率明显低于经济开放水平低的城市。另外,环境污染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将会通过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得以改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曹芳芳,程杰,武拉平[8](2019)在《迁移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竞争还是互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并匹配相关年份地级城市层面的经济社会指标,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地级城市"市辖区"层面实证分析新时期以来迁移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迁移有助于降低城市失业率,改善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迁移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0%,城市调查失业率大约下降1. 64%,而且迁移劳动力并没有对城市本地人口产生就业挤出效应。第二,迁移对于城市本地人口劳动参与率具有负面效应,但对总体劳动参与率存在积极影响。迁移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0%,本地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约0. 54%,总体劳动参与率上升约0. 34%。第叁,迁移对城市本地人口的工资水平具有中长期的积极影响,迁移劳动力的比例每增加10%,城市本地人口实际工资水平提高11. 71%。迁移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呈现"互利共赢"而非"此消彼长"关系,迁移对城市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存在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肖慧婷,谢芳婷,朱述斌[9](2019)在《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流转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路兰,高齐圣,刘瑞超[10](2018)在《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带有异质性的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是否迁移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劳动力迁移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收入等级差异,对于收入较低以及年龄处于41~60之间的个体的社会阶层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24期)

劳动力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魏晨,镇璐,陈强远.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赖俊明,徐保红.贫困脆弱性对农户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

[3].叶蔚然.劳动力市场改革: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和根本动力[J].中国外资.2019

[4].尚越,丁士军,石智雷.是健康选择还是迁移影响?——不同迁移类型农村劳动力健康差异分析[J].南方人口.2019

[5].金涛,马永刚,刘俊梅.宁夏地区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动力学建模[J].科技经济导刊.2019

[6].奚美君,陈乐,汪奕鹏,吴鹏.大城市工资溢价、集聚经济与学习效应——基于城市劳动力动态迁移视角[J].当代财经.2019

[7].许和连,钱愈嘉,邓玉萍.环境污染与劳动力迁移——基于CGSS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曹芳芳,程杰,武拉平.迁移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竞争还是互补?[J].劳动经济研究.2019

[9].肖慧婷,谢芳婷,朱述斌.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流转的影响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9

[10].路兰,高齐圣,刘瑞超.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

标签:;  ;  ;  ;  

劳动力迁移论文-魏晨,镇璐,陈强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