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的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的高效栽培技术

伊春市小兴安岭珍稀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

一、根据林分状况合理构建栽培环境

考虑到食用菌对栽培环境的郁闭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在进行食用菌栽培时,应结合林区的林分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为食用菌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而言,林区树龄在4-5年且长势较好的区域可以直接进行食用菌栽培,对于部分树木长势较差,枝叶不是特别茂盛的区域,需要适当添加遮阳网来提升林下空间的郁闭性。根据林分结构的不同,进行食用菌栽培时的作业方法不同,当树木行间距为3×6m时,可以选择搭建两个拱棚进行食用菌培育,但受到空间限制,会给食用菌栽培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还应考虑到光照度对食用菌栽培质量的影响,适当覆盖遮阳网。

二、菌种选择和茬口配置

根据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从成本、效益、市场以及林下栽培试验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难易程度等多方面考虑,通过筛选最终确定了5种适合北方林下栽培推广的品种。分别是:平菇、鸡腿菇、黄背木耳、杏鲍菇、香菇。为了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设施和土地,将食用菌高、低温品种搭配,安排合理的茬口衔接。主要有:低温平菇-高温平菇、高温香菇或黄背木耳-鸡腿菇;鸡腿菇-高温香菇、高温平菇或黄背木耳-鸡腿菇;杏鲍菇-黄背木耳、高温平菇或高温香菇-鸡腿菇。

三、合理配置栽培料

适宜食用菌生长,成本低,产量高的培养料配方:木屑60%、棉子皮20%、麸皮12%、玉米面3%、蔗糖1%、石膏粉1.5%、磷酸二铵1%、其它1.5%(包括各种微量元素)。料水比为1∶1.1-1.3。

四、灭菌方法

改变原来灶式灭菌时间长、容量小、劳动力强度大等缺点,实现了规模化灭菌,短时间达到良好效果。密封罩选用耐高温、寿命长的塑料薄膜两层,外罩一层花格布,组成一个密封的大空间,该空间可容纳菌棒4500个,是原灭菌灶容量的4.5倍。配料装入配料袋后,直接按规格摆放在一起,罩上灭菌罩送入常压蒸汽进行灭菌。4小时后罩内温度可升至100-110℃,恒定后维持18-20小时即可。这种灭菌方法与传统灭菌方式相比具有:灭菌容量大、操作方便、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灭菌质量好、无死角、不会出现烧焦或灭菌不周现象、时间短、周转快、成本比原来降低80%以上,而且可移动,使用方便,便于工厂化生长。

五、接种方法

改变传统的接种箱式接种,过去接种有专门的接种室,接种量小,搬运频繁,在搬运中极易受杂菌感染,污染率不易控制。现在改为大棚内进行半开放式接种。将灭菌后的菌棒按要求运至大棚内摆放,冷却降温到32℃以下,再罩上塑料接种帐,将菌种和接种工具一并罩入帐内,用气雾消毒盆或泌洁仕消毒。接种前2小时掀起接种帐一角放气,5个人工每小时可接种4500棒。接种后的菌棒码成4-5层,用地膜覆盖就地发菌培养。大棚内菌棒接种完成后,移动接种帐,继续接种,就地发菌。此法接种速度快、数量大,操作简便,成品率达95%以上。

六、林下食用菌的高效栽培技术

1、栽培设施安装

因食用菌生长时,需要吸取大量的水分,为了避免其生长中占用大量水源对树种生长造成影响,应结合食用菌的水分需求,在栽植区域内配置合理的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主要由供水管道、分流阀门和控制阀等共同组成,此外还会根据食用菌栽培拱棚的分布状况,适当设置微喷系统,每隔1.2m安装一个喷头。此外,为提升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栽培之前应对林区进行集中处理,做好消毒和杀虫工作以免病虫害影响食用菌的生长效果。

2、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分析

(1)黄背木耳。每年的春秋两季均可进行黄背木耳栽培,根据其生长特性,可将栽培时间控制在3-4月间和7-8月间,对于栽培区域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应通过拱棚搭建的方式控制棚室温湿度,其温度在18-25℃为宜,湿度则应在85%-90%,且在特定的时间给予充足的光照,保障原基的合理分化。在原基分化结束后产出耳芽时,需要适度给足散射光,同时保障棚内的湿度和通风合理。耳芽发育为杯状后,适度增加水分供应,以确保环境湿度符合耳芽生长要求。因林间的湿度难以通过人为调节,要想确保湿度符合木耳生长需求,就必须做好喷湿管理。

(2)杏鲍菇。杏鲍菇属低温型菌株,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60天,其子实体生长发育期,保持棚温15℃为佳,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较清新的通风及弱散光,其它管理同常规即可。

(3)香菇。香菇的出菇技术按照常规管理。但由于北方气候与土壤干燥,必须加强喷水;现蕾时,棚内湿度要增加到85%左右。当菇生长到黄豆大小时,应及时喷水,以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4)平菇。平菇有高温品种及低温品种,可以从3月一直种植到11月。3月下旬菌棒入拱棚,培菌温度控制在5-25℃;出菇控制温度为13-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采收后清除袋料两端的菇角和老菌丝,这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应补足到65%左右,空气湿度适宜,一般10天左右出现第2潮蕾菇。平菇出两潮菇后,培养料的营养有些不足,为促进多出菇,可以结合喷水喷施营养液。采收3-4潮菇后,大致在6月底,可以更换耐高温品种菌棒,进行下一轮出菇管理。

(5)鸡腿菇。第一批,林下套种时间3-6月;第二批,林下套种8~11月。管理上子实体长出地面后,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当子实体长到七分熟,即手捏菌盖不软,菌盖部分光滑洁白、无鳞片反卷即可采收。采菇后及时整理畦面,四处补土。当第2潮菇采收后,由于营养消耗较多,应及时补充营养液。

结语:林下食用菌栽植技术日渐成熟,它的推广和应用,将有效的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丰富林产品资源,林下栽植食用菌可以产生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静静,罗燕娜,张爱萍,等.北疆地区速生林下食用菌栽培效益分析[J].北方园艺,2017(07):217-218.

[2]古述江,韩韬,陈文杰,等.北方夏季速生杨林下套种香菇技术关键[J].食用菌,2015,37(1):48-49.

标签:;  ;  ;  

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的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