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议题论文-李迎霞,卢黎歌

网络议题论文-李迎霞,卢黎歌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议题设置,网络意识形态,基本原则

网络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迎霞,卢黎歌[1](2019)在《议题设置引导网络意识形态:价值、遵循、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凸显出其极端重要性。议题设置对引导网络意识形态具有方法论价值,它是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的线索之需,是夯实主导价值认同的方式之选,是聚合思想力量的实践之要。以议题引导网络意识形态要始终遵循在抢占引导先机中坚持主导性,在亮剑错误思潮时坚持建设性,在关照网民诉求中坚持根本性等原则。在此基础上要从以下叁方面有效推进议题设置,即要以宣传为重点善设议题,夯实前沿阵地;以问题为导向准设议题,锤炼价值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精选议题,筑牢本位基础。(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侯建斌,梁成栋[2](2019)在《网络空间数据法律保护等议题达成新共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乌镇(浙江)10月22日电 侯建斌 见习梁成栋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天闭幕。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围绕“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展示信息技(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10-23)

卢黎歌,李迎霞[3](2019)在《网络意识形态引导中议题设置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议题设臵是通过有目的地设臵符合网民导向需求的议题,引发网民关注、讨论、交流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一致的价值观念的实践活动。议题设臵作为一种传播学理论,在主流媒体开展思想宣传,引导网络意识形态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引导网络舆论的逻辑前提,是凝聚思想共识的关键环节,是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议题设臵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设臵议题;深挖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凝练议题;筑牢宣传阵地,以宣传为重点创新议题。(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解睿[4](2019)在《应急救援任务中网络舆论的议题设置——以“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8·12"天津港危险化学品大爆炸事故发生后,网络上不断出现对救援指挥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的质疑和吐槽,并与爆炸事件本身引发的大众不满、不安等情绪迭加共振,迅速发酵成为一波巨大的负面舆情"海啸"。随着一组以"最美的逆行"为名的图片在极短时间内的迅速走红,有效转移了主流舆论焦点,成功转换了舆论议题,舆情由负转正,为应急管理部门在抢险救援任务中有效设置网络话题、引导舆论走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和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9期)

孙宜君,王长潇,刘盼盼[5](2019)在《网络短视频议程设置的议题建构及其功能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网络空间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及其格局。网络短视频凭借自身传播机制和传播特征的驱动力,承担了议程设置的功能角色。本文从网络短视频进行议程设置的议题延伸和内容建构出发,分析了短视频议程设置功能嬗变带来的问题及挑战,并对网络空间传播的治理提出建议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2019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启动 涉及11种网络安全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于8月13日上午9时正式对外采集信息,全国各大网络平台同步开通线上数据样本采集通道,历时10天,于8月22日24时结束。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指导、全国135家网络社会组织共同发起,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是国内目前调查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性网络安全社会调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巡视员陈飞燕表示,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高度重视本次调查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落实《网络(本文来源于《警察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钟智锦,廖小欧,游宇霞[7](2019)在《网络社区中的情绪感染现象——基于环境类议题与爱国主义类议题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公共事件的舆论场域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本研究从情绪感染理论出发,以公众在天涯社区的言论为研究对象,描绘和分析公众在网络社区中讨论环境类和爱国主义类议题时的情绪感染图景。本研究发现,一方面,关于两类议题的讨论都存在显着的情绪感染现象,但爱国主义类议题的情绪感染强度更大,话语机会结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发帖者影响力的增大,主帖的积极情绪越容易引发回帖的积极情绪。(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9年09期)

衡娟[8](2019)在《留学议题的网络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赴外留学作为国家人才战略储备和家庭教育投资的热点,一直备受关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留学潮”成为一种热门现象。但这样的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留学潮”正在逐渐转化为“归国潮”。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甚至要优于国外;二是国内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让部分追求更高品质高等教育的家庭有了新选择;叁是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求学,无形地影响了打算赴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及其家庭的观念;四是近几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遇害、遇难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中国家庭安全顾虑。对部分有留学意向和身处国外的学子来说,是否继续赴外留学以及是否按原计划进行职业规划,是需要重新考虑的难题。基于此,作为帮助学子了解和分析当前形势的主流新闻媒体,也应该承担起其相应的社会职责。为此,笔者利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华网2016-2018年叁年内的留学议题报道进行相关分析,试图透视新华网留学议题的新闻报道框架,理清新华网对留学议题关注点的变化,以及相关新闻报道是否能满足处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学子的信息需求,为其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支撑。本研究从新闻报道主题、新闻报道体裁和消息来源叁个类目出发,在新华网新闻报道的议题框架和人物框架分析基础上,了解和把握其留学议题报道的基本框架和报道倾向。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子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新闻媒体这一信息工具,规划好未来的人生方向,发挥人才优势,报效国家。(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9-06-10)

杨凤[9](2019)在《如何有效改善网络空间文艺传播的议题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明是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却经常被作为官场斗争、权谋游戏的素材来挖掘话题;明明是公认的艺术经典,却偏偏在被解构、调侃、恶搞时才会引起更多关注;明明具有多样、鲜活、优质、强大的原创内容生产潜力,却偏偏被大量无营养、同质化、低级庸俗的话题困扰、围攻、淹没。在网(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5-29)

吴飞[10](2019)在《网络社会环境下科学议题的传播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迈入了网络社会的时代,在这一全新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多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进步,也为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科学传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诞生则让社会产生了诸多分歧。一部分人对这项技术十分推崇,另外一部分人则对此深表怀疑,甚至深恶痛绝。在当下,研究科学议题的传播效果,尤其是转基因议题的传播,对于弥合社会分歧、推动技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传播效果的研究需要针对公众的认知、态度、行为和参与的过程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公众的态度进行调查,并借助相关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基于回收的350份问卷,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相关概念,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和对象,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叁章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背景影响下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参与传播活动的情况;第四章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背景影响下公众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态度及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第五章为全文总结。在附录中收录了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学历和专业背景都有可能影响公众对科学的态度及其参与科学技术议题的传播活动的情况,同时也影响了其对转基因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具体而言,在受访者中,男性、年长者、学历层次较高者和理工类专业背景的受访者更关注科学问题,也更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而在转基因议题领域,女性、年长者、学历层次较低者和非理工专业背景的受访者更关注转基因议题,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也更为负面。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并没有使公众更支持转基因技术,而人际传播的存在也使得人们在与亲朋好友讨论转基因议题后对转基因议题的态度更为负面。在网络社会的环境下,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有了更多便利的方式,网络媒体平台发布的各种信息成为了公众获取转基因议题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也给予公众讨论转基因议题的平台。作为一项颇具争议的技术,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负面态度主要来源于其潜在的风险,而公众对于这一技术的观点也呈现极化。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往往更多具备理工科专业背景,而女性则更多承担了家庭生活的诸多角色,因而男性对科学议题更感兴趣,而女性则更关注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转基因议题的传播。虽然相关科研机构与科研工作者做出了相当多的工作以向公众阐明转基因技术并非是“洪水猛兽”,而公众对于科研机构与科研工作者也有着较高的信任度,但是这并没有使得公众更愿意相信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建议,首先应当推动科学传播中的性别平等,鼓励更多女性学习理工科专业,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其次,基于网络媒体中存在的虚假信息泛滥问题,应当完善辟谣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传播与辟谣工作,尤其是针对转基因相关议题的传播,更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向公众提供确切的信息,从而尽可能缩小社会就这一问题的分歧,推动技术更好造福人类社会。而在未来展望方面,研究者认为,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呈现了城乡不均衡的问题,使得本研究更侧重于城市网络用户,而忽视了农村居民、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的态度与看法,这是需要改进的方面。此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借助实验法,测量公众参与科学技术议题传播活动前后对相关议题的态度变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网络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乌镇(浙江)10月22日电 侯建斌 见习梁成栋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天闭幕。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围绕“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展示信息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议题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迎霞,卢黎歌.议题设置引导网络意识形态:价值、遵循、理路[J].理论探索.2019

[2].侯建斌,梁成栋.网络空间数据法律保护等议题达成新共识[N].法制日报.2019

[3].卢黎歌,李迎霞.网络意识形态引导中议题设置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4].解睿.应急救援任务中网络舆论的议题设置——以“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5].孙宜君,王长潇,刘盼盼.网络短视频议程设置的议题建构及其功能嬗变[J].当代传播.2019

[6]..2019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启动涉及11种网络安全议题[J].警察技术.2019

[7].钟智锦,廖小欧,游宇霞.网络社区中的情绪感染现象——基于环境类议题与爱国主义类议题的实证研究[J].新闻.2019

[8].衡娟.留学议题的网络新闻报道框架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9

[9].杨凤.如何有效改善网络空间文艺传播的议题设置[N].中国艺术报.2019

[10].吴飞.网络社会环境下科学议题的传播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9

标签:;  ;  ;  

网络议题论文-李迎霞,卢黎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