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音乐与审美教育

浅淡音乐与审美教育

贾英伟辽宁省凤城市第七中学118100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特点是利用声乐、舞蹈器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与意志,发挥联想与想象的作用,让学生置身于音乐中,从中受到启发,在感染和熏陶中达到音乐审美的完整统一。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教育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兴趣,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得更健康、高尚,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和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音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在唱歌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唱歌一方面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使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另一方面是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投能技巧,提高学生对歌曲从内容到形式的审美能力。少年儿童歌曲一般都是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心里特征和理解能力,用生动鲜明的形象,多种形式的音乐体裁来反映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是一首雄壮而带感召性的歌曲,此歌成功的塑造了少先队员们朝气篷勃、勇敢前进的音乐形象。此歌采用大调式,2/4拍和二段式的结构写成,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让学生在演唱时充分体会和想象出少先队员爱祖国、爱人民、决心继承革命先辈的传统,誓作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尚情操。第二个乐段由六全乐句组成。这一乐段方整,对称,好似描绘少先队员在队鼓的伴奏下昂首阔步前进的形象。它采用坚定有力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将“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的歌词重复三次的用意是为了把曲调由低到高,节奏从宽到紧,如此变化前进,把音乐渐步推向高潮,最后在高昂坚定的歌声中结束全曲。这样,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理解和认识,就会懂得力度和速度对表现音乐和塑造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演唱类似体裁的歌曲时就会注意运用正确的声音来演唱。

再如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曲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抗日救亡时期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是伟大新中国的象征。这首歌对每个人来说者十分熟悉,但能准确地唱出这首歌的人也不多。在教唱时,教师除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力度的起伏,铿锵有力的声音唱之外,还应注意歌唱的准确性和对本歌曲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理解。歌曲开头的主导乐句是四度向上号召式的音调,它比《国际歌》的开始部分更加短促,让学生感到强烈的紧迫感,使情绪更加高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由下向上地进行整整使用了一个八度,旋律由低到高,形象地刻画了中华民族的吼声和势不可挡的气魄,接着是三个“起来”,作者用号召式的音调逐步向上移位,形成了全曲的高潮。然后是号角音调的表现,使学生再次感到更进一步的号召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其中前进在结尾处出现了三次,这是塑造了伟大中华民族勇于克服任何困难,不怕艰难,迈着战斗的步伐在不断地向前进。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表现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懂得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美好的今天,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讲生动的电影故事来介绍歌曲内容的思想性。让学生感受存战争年代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让学生珍惜今天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祖国建设而发奋读书。通过这种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而且还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从而实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在欣赏器乐曲教学中进行审判教育

欣赏音乐也同样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在听音乐时,优美的旋律会给人们舒适、优雅的感觉,活泼的节奏给人们以轻松向上的感觉,强烈的音响会使人激动,协和微弱的音响又会给人们以恬静、温柔的情感……,这些感觉和印象会促使人们结合自己的经历、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而达到理解乐曲内容的目的。欣赏音乐,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音响感知,情感体验与想象理解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情感与意境,发挥联想与想象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置身于音乐欣赏之中,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感染,进行美的陶冶。在欣赏课中,教师必须从听觉入手,借助音乐的标题或符合音乐情况的绘画帮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如欣赏《二泉映月》,在欣赏之前要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二胡独奏曲.是华彦钧的代表作之一,“二泉”是无锡山著名的风景地,称“天下第二泉”,此曲的标题便以此命名。教师若让学生整堂课呆坐在那里,还不断地去猜想乐曲所表现的景与情,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收效是甚微的,相反,教师选用特别适宜的一幅幅贴切的山水画或幻灯片去帮助学生,使学生在欣赏中不仅借助绘画感受音乐,而且还能将一串串的乐意联想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为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场景,意境提供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还从音色力度、速度、旋律、音区等音乐要素方而去感知音乐的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此曲由一声凄楚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引子是一个音阶下行式的短小乐句,曲调深沉而凄凉,如同发自心灵深处的哀叹。这里用“从头便断肠声”这句古诗来形容它是非常恰当的。之后进主题,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一上句是深沉的倾诉,仿佛作者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流浪,主题的下句是在优美与深沉的曲调中,充满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情感和不平的心里。不完全的终止,更加衬托出阿炳隐痛的心声。结尾带着朦胧的憧憬和希望渐渐地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让学生通过视觉上享受,想象在这优美的自然景色中,失明的阿炳却按捺不住内心的痛苦而大声疾呼,他用激昂悲愤的语调倾吐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二泉映月》层次分明但又是一气呵成,旋律优美动听而又浑朴苍劲,音乐感人肺腹。让学生在欣赏之余理解阿炳对当时现实的残酷和社会不平的诅咒。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欣赏之后,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有很多好处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与审美是互相包容、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只有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才能完成音乐大纲的要求,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受到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完整统一。

参考文献

【1】药晓霞,音乐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5年06期

【2】阮锐锐,直接面对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标签:;  ;  ;  

浅淡音乐与审美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