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活性论文-杨敬

细胞分裂活性论文-杨敬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分裂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嘌呤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

细胞分裂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敬[1](2018)在《新型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分裂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范畴,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嘌呤类化合物和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6-氯嘌呤是合成嘌呤类化合物的中间体,在嘌呤环的C6位用不同类型的基团修饰合成5种新型的嘌呤型细胞分裂素,合成出的嘌呤类化合物可以做成对应的盐类化合物,比6-BA的使用更加方便。实验通过对反应溶剂、缚酸剂的筛选,确定6-氯嘌呤较佳的反应条件,在实验室内进行生根发芽、黄瓜子叶扩张以及对小麦和花生的田间试验,确定新合成的嘌呤型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活性,最后确定了化合物6-2-氨甲基吡啶基嘌呤和6-N,N-二甲基-丙二胺基嘌呤的生物活性有更好的研究价值。酰胺类化合物是农药比较常见的品种,也是理想的新农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在2-氨基-5-甲基噻唑的2位氨基上拼接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4种酰胺化合物;利用靛红酸酐的杀菌活性和氨基使靛红酸酐开环的性质,合成了2种酰胺化合物。在实验室通过黄瓜子叶扩张以及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杀菌活性,确定化合物既具有细胞分裂素的性质又具有杀菌剂的一药两用的效果,对葡萄田间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化合物2-氨基-N-(5-甲基噻唑-2-基)苯甲酰胺和2-氨基-N-(3-(二甲基氨基)丙基)苯甲酰胺的活性最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6-12)

李英俊,王思远,靳焜,高立信,盛丽[2](2018)在《新型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辐射与固-液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基团的酰基硫脲衍生物3,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产率高等优点.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对Cdc25B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PTP1B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1-(4-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n)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49±0.12)mg/mL],1-(2-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l)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3.59±1.15)m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n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了此类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这些活性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余义和,张会灵,郭大龙,李秀珍,杨英军[3](2017)在《葡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VvRR2启动子的克隆与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分裂素在植物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前期我们对葡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基因VvRR2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VvRR2转录本受到多种因素的诱导调节。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在葡萄中克隆了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基因VvRR2启动子,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VvRR2启动子序列富含CAAT-box和TATA-box基本元件,还有与光响应、激素应答、组织特异和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VvRR2启动子连接至pC0390GUS载体,转化烟草叶片,GUS酶活性分析显示VvRR2启动子具有活性。用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处理转化烟草叶片后VvRR2启动子活性没有改变;用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处理后VvRR2启动子活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06期)

李英俊,李继阳,彭立娜,高立信,靳焜[4](2017)在《新型3,6-二取代叁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胺和一氯乙酸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苯并咪唑环和芳磺酰基的3,6-二取代叁唑并噻二唑衍生物7a~7y.利用~1H NMR、IR和元素分析对新的中间体化合物3、4、6及目标产物7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对Cdc25B和PTP1B显示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7d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7.72±0.73)mg/m L],7u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3.31±0.57)m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7b、7d、7l、7t和7u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抑制活性.这些活性的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7年02期)

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萨提瓦力迪·海力力,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5](2017)在《含羧基或酯基的N-甲基异恶唑啉盐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酯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的体外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二甲酯作为N-甲基化试剂,与相应的异恶唑啉1a~1g或3a~3g反应,并在盐酸中以叁氯化铁作为阴离子交换试剂,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甲基-3-乙氧基羰基-5-芳基-3a,6a-二氢-4,6-二氧代氮杂茂并[3',4'-d]异恶唑四氯化铁酸盐衍生物2a~2g和2-甲基-3-羧基-5-芳基-3a,6a-二氢-4,6-二氧代氮杂茂并[3',4'-d]异恶唑四氯化铁酸盐衍生物4a~4g,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并进行了初步药物活性筛选.化合物2和4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体外抗癌活性试验表明,当样品浓度为20μg/m L时,化合物2a~2g和4a~4g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酯酶(Cdc25B)的抑制率分别在97.32%~99.94%之间和97.45%~99.92%之间.化合物2a~2g和4d~4g对含SH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SHP1)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在52.18%~97.15%和86.66%~99.45%之间.只有4a~4c的抑制率在15.21%~47.11%之间(IC50<0.5μmol/L).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7年02期)

何含杰,黄小西,张党权,邓华凤[6](2016)在《细胞分裂素6-BA对叁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裂叶野葛毛状根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对叁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异黄酮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抑制叁裂叶野葛毛状根的生长,降低其鲜样质量,且抑制作用与6-BA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同时能提高毛状根培养物中异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其毛状根培养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水平,提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水平,这表明6-BA可能通过调节叁裂叶野葛毛状根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而调控其生长和异黄酮化合物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4期)

胡志辉,汪艳杰,陈禅友[7](2016)在《喷施细胞分裂素对豇豆花荚脱落率及花荚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品种‘鄂豇豆6号’、‘鄂豇豆2号’、‘鄂豇豆7号’和‘美国地豆’为材料,在现蕾期叶面喷施植物细胞分裂素(CTK),于喷施后第7、14、28、42 d测定脱落花荚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活性,并统计花荚脱落率和豇豆产量,研究CTK在豇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CTK后,豇豆各品种的花荚脱落率均小于对照,豇豆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极显着(P<0.01);喷施CTK后第14、28、42 d豇豆各品种脱落花荚的PG活性显着降低(P<0.05);喷施CTK后第7 d各处理组脱落花荚的PG活性极显着降低(P<0.01);喷施CTK后第7 d和第42 d豇豆各品种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喷施CTK后第14 d和第28 d各处理组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极显着降低(P<0.01)。研究结果表明喷施CTK可调节脱落花荚的PG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从而降低花荚脱落率,实现对豇豆产量的调控。(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高敏[8](2016)在《植物细胞分裂素影响苹果果实抗氧化活性及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第4期《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红富士"苹果果实抗氧化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作者辛艳伟等)报道,为了提高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果实内总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其营养价值,开发功能保健苹果,试验通过在果实膨大期,以新鲜采摘的成熟红富士苹果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叶片喷(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6年04期)

辛艳伟,牛颜冰,李晓瑞[9](2016)在《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红富士’苹果果实抗氧化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果实内总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其营养价值,开发功能保健苹果,试验通过在果实膨大期,以新鲜采摘的成熟红富士苹果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叶片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分裂素,研究植物细胞分裂素对果实内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基腺嘌呤都能提高苹果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果实内的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激动素对提高果实抗氧化活性,提高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的效果最明显,6-苄基腺嘌呤的效果居中,玉米素的效果最不明显。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不同的植物细胞分裂素,能提高成熟果实的总抗氧化活性,改善果品品质,为开发生产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保健苹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04期)

辛艳伟,李六林[10](2015)在《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苹果叶片抗氧化活性及衰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苹果品质及其营养价值,开发功能保健苹果,以新鲜采摘的‘富士’苹果成年叶片为研究对象,使用相同浓度(1 mg/L)的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基腺嘌呤对其进行处理,每周进行1次抗氧化活性及衰老相关指标测定,连续测定1个月。结果表明,使用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基腺嘌呤处理都能提高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提高叶绿素及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精氨酸和脯氨酸2种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激动素对提高叶片抗氧化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效果最明显,玉米素对提高蛋白质含量和降低氨基酸含量的作用最大,6-苄基腺嘌呤对各指标的影响都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成年叶片的总抗氧化活性含量的提升以及对衰老的延缓,为生产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保健苹果提供了积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细胞分裂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固-液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基团的酰基硫脲衍生物3,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产率高等优点.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对Cdc25B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PTP1B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1-(4-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n)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49±0.12)mg/mL],1-(2-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l)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3.59±1.15)m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n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了此类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这些活性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分裂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敬.新型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2].李英俊,王思远,靳焜,高立信,盛丽.新型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8

[3].余义和,张会灵,郭大龙,李秀珍,杨英军.葡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VvRR2启动子的克隆与活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4].李英俊,李继阳,彭立娜,高立信,靳焜.新型3,6-二取代叁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7

[5].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萨提瓦力迪·海力力,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含羧基或酯基的N-甲基异恶唑啉盐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酯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的体外抗癌活性[J].有机化学.2017

[6].何含杰,黄小西,张党权,邓华凤.细胞分裂素6-BA对叁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

[7].胡志辉,汪艳杰,陈禅友.喷施细胞分裂素对豇豆花荚脱落率及花荚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6

[8].高敏.植物细胞分裂素影响苹果果实抗氧化活性及品质[J].中国果业信息.2016

[9].辛艳伟,牛颜冰,李晓瑞.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红富士’苹果果实抗氧化活性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

[10].辛艳伟,李六林.不同植物细胞分裂素对苹果叶片抗氧化活性及衰老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5

标签:;  ;  ;  ;  

细胞分裂活性论文-杨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