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唤醒论文-柯俊逸

无线唤醒论文-柯俊逸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唤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唤醒协议,空闲信道评估,动态自适应,能量消耗

无线唤醒论文文献综述

柯俊逸[1](2019)在《基于流量自适应的无线唤醒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电池等携带性电源需求日益增加,无线唤醒(WuR)技术已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能降耗的研究热点。WuR技术让空闲状态的无线终端微控制器(MCU)进入睡眠状态,在需要通信时MCU才会被唤醒,从而大幅度降低节点能量消耗。本文针对WuR技术中网络流量变化所导致唤醒请求丢包率和能耗较高的问题,分别在星型和树型WSN中提出了有效降低丢包率和能耗的WuR唤醒协议。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WuR唤醒协议在空闲信道评估(CCA)过程中延迟较大,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空闲信道评估(DCT-WuR)唤醒协议。该协议中的节点在信道空闲时采用多次CCA,而忙碌时仅需执行一次,可以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2.针对DCT-WuR协议在流量变化的星型WSN中唤醒请求(WuC)丢包率较高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WALB算法的动态自适应唤醒协议(DNAPWuR)。该协议通过利用拟牛顿法将模型预测的信息进行非线性拟合,通过加权移动平均方法得到节点数量对照表。节点根据实际退避、CCA执行次数和对照表估计出其余节点数量,然后根据节点数量和数据包达到率等信息以对数形式增加或减少退避时间上限。3.针对DCT-WuR在流量变化的树型WSN中唤醒请求丢包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包连续传输自适应选择唤醒协议(PCT-WuR)。该唤醒协议分析了流量较小和较大两种状态,并根据第二级节点数据最大处理速度设定阈值。当流量较小,即数据包达到率小于阈值时,允许请求节点在发送唤醒请求后连续发送两个数据包。当流量较大,即数据包达到率大于阈值时,采用单个数据包传输方式。最后,本文在M/G/1/2队列基础上,改进了节点丢包率模型来分析以上星型和树型网络中的WuR唤醒协议。星型网络中DCT-WuR相较于CCA-WuR,延迟降低了54.60%,能量消耗降低了28.03%。DNAP-WuR相较于CSMA-WuR,吞吐量提升了9.19%。树型网络中DCT-WuR相较于CCA-WuR,总延迟降低了23.16%;PCT-WuR相较于CCA-WuR,总延迟减少了21.48%,丢包率降低了23.09%。(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5-16)

赵增辉[2](2015)在《有源RFID的LF无线唤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有源RFID具备在特定的环境下发射功率是很低的;它根据两边点对点的传输,通信传输的距离很长;在传输的过程中,根据传输的介质的特性使得传输数据量很大;在传输的过程中传输的数据不容易被丢失,其可靠性很高;传输中的不同的数据彼此间不会排斥,兼容性好且稳定等特点,现阶段研究最多的就是有源RFID的LF无线唤醒技术,这种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源RFID标签设计领域关键技术是如何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功耗。LF无线唤醒技术的开发将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它被广泛地应用到公路收费、港口货运管理等应用中,使我国在现代物流等若干领域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王江,付宇卓,董梁[3](2009)在《用于无线唤醒的超高频倍压整流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ZigBee,蓝牙等设备的无线唤醒应用,提出了超高频倍压整流电路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接收信号强度,二极管参数,倍压整流电路级数以及负载阻抗等主要电路元件参数。利用该模型能准确计算使得电路性能最优化所需的元件参数并节省设计时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HSpice仿真结果吻合。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的元件参数设计无线唤醒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为2.4GHz、功率为-37dBm,负载为200MΩ反相器时,几十微秒内输出电平可以达到1V,可应用于现有的无线设备中,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23期)

王江[4](2008)在《无线唤醒电路建模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终端的功耗问题一直制约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的降低无线终端的冗余功耗,延长工作时间,人们提出了无线唤醒技术。无线唤醒电路接收控制端所发出的无线唤醒信号,并产生用于唤醒无线终端的外部中断或复位信号,是实现无线唤醒的一种形式。本文首先以Cockcroft-Walton倍压整流电路为基础构建研究无线唤醒电路,并针对无线唤醒的实际应用环境,提出了电路在超高频和低输入功率条件下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输入信号幅度,二极管参数,电路级数以及负载阻抗等主要电路参数。利用该模型能准确的计算出使得电路性能最优化所需的元件参数并节省设计时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HSpice仿真结果吻合。本文还将利用该模型对一个含有天线、功率匹配网络和反相器负载的完整无线唤醒电路进行研究,提出设计方法,对电路中可能出现的寄生参数等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对组成电路的各个部分对无线唤醒电路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最后参考现有的元器件参数,构建并优化无线唤醒电路并进行仿真和性能估计。结果表明,使用该无线唤醒电路可以使得反相器负载发生翻转,进而唤醒无线终端,且在符合完全辐射安全标准的条件下可以满足日常的无线通信唤醒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李艳平,黄炜[5](2008)在《传感器网络中的低功耗无线唤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无线唤醒技术的原理和以及在TMACS中的应用,解决了钮扣电池供电系统的功耗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应用LF唤醒的TMACS系统相关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2-01)

张雪凡,沈明华[6](2007)在《一种极低功耗无线唤醒收发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网中,接收机往往处于随时准备接收信息状态,因此节能是一个重要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降低功耗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协议联合优化策略,分析了无线收发机节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简易实用的无线唤醒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低功耗无线收发机.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线接收机功耗比传统设备降低10倍以上,达到了实用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汪宋良,杨鸣,邵华[7](2006)在《基于无线唤醒功能的超微功耗收发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POCSAG编码协议、FLEX编码协议和基于无线唤醒功能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对这些工作模式下的功耗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节电情况;结合无源射频标签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电池供电系统的新型节省功耗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无源唤醒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电池使用寿命延长到年以上。(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06年05期)

罗涛[8](2004)在《无线唤醒移动WLAN远程遥控采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可无线唤醒的,移动的,WLAN远程遥控采集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分为基站控制中心和浮标系统采集前端两部分,其中前端具有采样精度高,测量动态范围广,原始数据实时传输,遥控关机,无线唤醒、休眠状态最多节电95%等功能;基站具有实时显示前端采样信号波形、频谱、电池电压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发送浮标控制指令,实时显示基站端和采集前端GPS定位信息,实时显示二者之间距离已经相对运动轨迹等功能。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外现有系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浮标处以嵌入式PC为硬件平台,自行设计基于嵌入式PC/104总线接口的数据采集卡,实现前端的水声数据及电池电压的信号采样。控制中心和采集前端通过遵循802.11b协议的2.4GHz无线网桥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控制中心对前端的遥控遥测,如浮标工作状态的自检,信号采样频率切换,PGA放大倍数的切换,嵌入式PC、无线网桥的电源遥控开关等。其中,嵌入式PC和无线网桥的电源可无线关断或唤醒,实现了浮标采集前端休眠状态时最大节电95%,极大地延长了浮标系统的水下有效工作时间。 数据采集卡以高速MCU为控制核心,不仅负责接收来自基站控制中心的遥控指令,改变A/D、PGA的工作模式以及嵌入式PC和无线网桥的电源工作状态; MCU同时负责将采样变换后的数据写入系统缓存,并通知嵌入式PC读取数据。 系统在实地使用过程中,在基站控制中心和浮标系统采集前端的无线网桥处安装+10dbm和+12dbm全向天线,成功地实现了10km间的信号采样实时传输,工作模式快速切换、系统电源无线遥控开关等功能。 课题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工作为:(1)用8BitMCU实现12Bit A/D 最高200KHz频率采样,(2)实现无线遥控嵌入式采集系统电源开关,(3)数据采集卡和嵌入式PC的PC/104总线接口设计,(4)数据采集卡的抗干扰设计,(5)水密接头连接器的连接线路设计,(6)系统电源板的设计调试,(7)数据采集卡MCU软件的编写调试;其中(1)、(2)、(3)、(5)也是课题的主要难点。和市面上现有的同类型产品相比,系统具有小体积(20cm x 15cm x 15cm)、高带宽(最高至11Mbps)、电池供电(+14V~ +16V)、无线遥控系统电源开关、工作模式切换速<WP=5>度快、系统深睡休眠状态耗电小(80mA)等独特优点,非常适合在需要远距离、高带宽、小型化、电池供电等无人值守、遥控遥测场合使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4-05-01)

罗涛,黄炜[9](2004)在《可无线唤醒的移动WLAN远程遥控采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可无线唤醒的移动WLAN远程遥控采集定位系统的设计实现。该系统分为基站控制中心和采集前端两部分,其中前端具有采样精度高,测量动态范围广,原始数据实时传输,遥控关机,无线唤醒、待机状态节电95%等功能;基站具有实时显示前端采样信号波形、频谱、GPS 定位信号、电池电压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等功能。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外现有系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5-01)

无线唤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根据有源RFID具备在特定的环境下发射功率是很低的;它根据两边点对点的传输,通信传输的距离很长;在传输的过程中,根据传输的介质的特性使得传输数据量很大;在传输的过程中传输的数据不容易被丢失,其可靠性很高;传输中的不同的数据彼此间不会排斥,兼容性好且稳定等特点,现阶段研究最多的就是有源RFID的LF无线唤醒技术,这种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源RFID标签设计领域关键技术是如何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功耗。LF无线唤醒技术的开发将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它被广泛地应用到公路收费、港口货运管理等应用中,使我国在现代物流等若干领域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唤醒论文参考文献

[1].柯俊逸.基于流量自适应的无线唤醒机制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2].赵增辉.有源RFID的LF无线唤醒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

[3].王江,付宇卓,董梁.用于无线唤醒的超高频倍压整流电路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

[4].王江.无线唤醒电路建模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8

[5].李艳平,黄炜.传感器网络中的低功耗无线唤醒技术研究[C].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6].张雪凡,沈明华.一种极低功耗无线唤醒收发机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汪宋良,杨鸣,邵华.基于无线唤醒功能的超微功耗收发系统设计[J].电讯技术.2006

[8].罗涛.无线唤醒移动WLAN远程遥控采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4

[9].罗涛,黄炜.可无线唤醒的移动WLAN远程遥控采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C].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标签:;  ;  ;  ;  

无线唤醒论文-柯俊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