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评价法论文-黄冠伟,林瑜,林宝惜,李志兰

行政评价法论文-黄冠伟,林瑜,林宝惜,李志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政评价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院,岗位评价,海氏评价法

行政评价法论文文献综述

黄冠伟,林瑜,林宝惜,李志兰[1](2019)在《基于海氏评价法构建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岗位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医院行政后勤科室的岗位设置,提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公平合理性,以厦门市中医院为例,选用了海氏叁要素评价法这一岗位评价方法,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撰写岗位说明书,设立评价指标和评分等过程,构建了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的一套岗位评价体系,并对过程进行经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唐亚云[2](2019)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防腐高潮,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积极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和根本利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迫在眉睫。一个又一个的腐败案件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管已经存在疏漏,才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让国家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失,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其目的的是为合理保证单位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公共部门,承载着提供公共物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进入深水区、功艰期,内部控制为如何转变政府职能、避免腐败和公共资源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以A局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COSO框架理论,对A局内部控制进行现状分析,进而提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意见。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的意义、背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理论、对内部控制制度现状进行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COSO框架理论、善治理论;第叁章恭城瑶族自治县A局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介绍了A局的基本情况、A局内部控制相关举措,取得的成就;第四章是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对恭城瑶族自治县A局内部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是国外内部控制经验借鉴,第六章是根据A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邓天蓝[3](2016)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国内外教育学家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高校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模式,特别是确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决策手段,已成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即将人事管理理论应用到行政管理工作,为管理行政人员的绩效提供理论来源,促进高校行政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并给出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思路。本文针对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估这类指标因素较多、层次结构较为复杂的不确定性强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评估方面的应用,然后根据国内高校行政人员实际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文详细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建模步骤,首先建立行政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1~9标度法得到各指标判断矩阵,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构成的权重向量。其次划分评语集,得到各指标关于各评语的隶属度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行政人员绩效关于各评语的综合隶属度值,最终得到绩效评估结果,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上述模型的应用过程。在系统开发这一块,本文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方面分析了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估系统的开发思路。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My 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绩效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功能性、性能和数据需求,利用UML图形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利用E-R模型描述系统的数据需求;然后分析了绩效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网络架构,详细分析了系统关键功能的设计流程,将数据需求转化为详细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最后在系统实现和测试工作中,展示了系统关键功能的界面显示效果,对层次分析法的关键代码给出了具体描述,利用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实现了系统功能,最后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进行了测试。本文将绩效评估系统部署在某高校进行测试,实践证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了更为准确的评价效果,为学校评估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贺敬燕[4](2015)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反腐形势的严峻性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学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内部控制要素的研究,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价比较匮乏,而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笔者尝试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构建了组织层面风险和业务流程层面风险两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期刊2015年21期)

施雪华,胡祥[5](2015)在《行政问责制度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科学评估可以深刻地揭示其价值和功能,为制度设计提供客观标准和量化依据,是改进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重要工具和科学手段。行政问责制度的评价常常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评价是在多因素或多指标相互作用下做出的一种综合判断。借用数量学的方法并根据行政问责制度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先设计出行政问责制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表,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计算行政问责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分值,更能够体现出行政问责制度评估效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5年07期)

王凯伟,周波[6](2011)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实施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实施效果评估研究是行政监督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视野,它注重对行政监督"依法"、"实施效果"等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文章阐述了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维度设计、指标选取、有效性统计检验、权重确定等过程,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原理和构建步骤,并将其运用于湖南省依法行政监督实施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1年06期)

徐璐[7](2008)在《我国行政评价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着称的政府改革运动,行政评价即政府绩效评价在政府管理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行政评价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有着实质性的重大价值,已成为学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各国也加速了行政评价的制度构建和实际运用。行政评价法制化是国外行政评价制度完善的重要趋势之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行政评价进行立法保障,以推动行政评价的规范实行和健康发展。目前行政评价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变量,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中,但是由于我国的行政评价尚未法制化,尤其是缺乏一部权威的行政评价法的统领,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和封闭性,限制了其功效的真正发挥。基于此,本文试从法学的视角对我国制定行政评价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论文第一章着重论述了行政评价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行政评价的含义、特征、功能以及行政评价法的历史发展、涵义、价值理念、特点和作用,并界定了本文中行政评价法的含义,即仅指对行政评价的目的、原则、指标、程序、评价主体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等行政评价制度的基本核心要素进行整体、系统规定的法律(狭义)。第二章介绍了美国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GPRA)、日本的《政策评价法》(GPEA)的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分析了各自立法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行政评价法的有益启示。第叁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制定行政评价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制定行政评价法有助于改善目前我国的行政评价工作、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并指出我国已具备了制定行政评价法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支持,从而证实了本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文章的第四章初步探讨了我国行政评价法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简要的勾勒出行政评价法的内容体系,包括行政评价法的立法目的、行政评价基本原则、行政评价法律关系、行政评价指标体系、行政评价基本程序以及行政评价法律责任与救济,以期引起法学界和立法者的关注,推动我国行政评价法的早日出台。(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3-26)

周实[8](2006)在《关于行政评价法制度的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评价法是在行政法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有助于从源头上监督行政,防止行政权滥用。评价法的内容包括评价的主体、对象和标准、程序等方面。为此,有待于在上述方面予以加强。(本文来源于《辽宁法治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周实,刘宁[9](2006)在《行政评价法制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评价,又称政府绩效评估,我国对行政评价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美国、日本等国的行政评价法发展比较成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价制度,值得我国借鉴。行政评价法的体系,可尝试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指标与标准、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评价程序等方面构建。(本文来源于《行政法学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赵凯,周实[10](2005)在《关于行政绩效评价法的立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绩效评价是检验公共行政是否合法、合理的一个主要手段。行政绩效评价应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进行。行政绩效评价法不同于其他法律,它所表现出的纲领性、监督性、效力范围有限性的特点,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但制定行政绩效评价法的必要性是不能否定的。行政绩效评价法的主要内容是明确评价的主体、评价基本制度与评价的基本准则。(本文来源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行政评价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防腐高潮,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积极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和根本利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迫在眉睫。一个又一个的腐败案件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管已经存在疏漏,才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让国家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失,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其目的的是为合理保证单位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公共部门,承载着提供公共物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进入深水区、功艰期,内部控制为如何转变政府职能、避免腐败和公共资源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以A局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COSO框架理论,对A局内部控制进行现状分析,进而提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意见。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的意义、背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理论、对内部控制制度现状进行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COSO框架理论、善治理论;第叁章恭城瑶族自治县A局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介绍了A局的基本情况、A局内部控制相关举措,取得的成就;第四章是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对恭城瑶族自治县A局内部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是国外内部控制经验借鉴,第六章是根据A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政评价法论文参考文献

[1].黄冠伟,林瑜,林宝惜,李志兰.基于海氏评价法构建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岗位评价体系[J].现代医院管理.2019

[2].唐亚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邓天蓝.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4].贺敬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全国商情.2015

[5].施雪华,胡祥.行政问责制度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J].学习与探索.2015

[6].王凯伟,周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实施效果评估[J].中国行政管理.2011

[7].徐璐.我国行政评价法探析[D].山东大学.2008

[8].周实.关于行政评价法制度的理论构建[J].辽宁法治研究.2006

[9].周实,刘宁.行政评价法制度初探[J].行政法学研究.2006

[10].赵凯,周实.关于行政绩效评价法的立法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标签:;  ;  ;  

行政评价法论文-黄冠伟,林瑜,林宝惜,李志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