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针刺论文-余超超,沈峰,孔立红,王雪松,姜韬

假针刺论文-余超超,沈峰,孔立红,王雪松,姜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针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动物实验,假针刺,假针刺对照

假针刺论文文献综述

余超超,沈峰,孔立红,王雪松,姜韬[1](2019)在《针刺动物实验中假针刺对照设置的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国内外针刺动物实验研究中假针刺对照设置的现状及问题,为优化针刺基础研究实验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收录的针刺相关基础动物实验研究文献,对文献中假针刺对照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5篇,涉及假针刺对照的设置方式主要为非经非穴对照(125篇)、假电针真穴常规刺对照(69篇)、假电针真穴浅刺对照(30篇)和真穴透皮浅刺对照(11篇)。其中,真穴附近、胁下髂嵴上、尾部为非经非穴对照的主要选取部位。结论当前针刺动物实验中假针刺对照的设置方式尚无统一、规范的标准。规范化的非经非穴选取方法及其针刺操作标准是针刺实验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王亚楠,赵映,余思奕,胡幼平[2](2019)在《对JAMA“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一文的思考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发表于JAMA的"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的临床随机试验"一文得出针刺不能提高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活产率的结论。笔者通过仔细研读文章,从针刺治疗方案和具体针刺操作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论证其可靠性。结果发现,针刺与假针刺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法证实假针刺对照不产生治疗效应,不能得出针刺治疗不提高疗效的结论;腧穴配伍与前期研究方案不符,其合理性存在争议;针刺治疗频率及治疗时间能否突显活产率值得商榷;此外,针灸操作医师的选择亦可能是研究结果未达到预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7期)

付渊博,刘慧林,李彬[3](2019)在《关于针刺临床研究中假针刺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灸医学是一种安全和有效治疗疾病成熟的临床学科,被很多大型权威临床观察所证实。但国外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大样本假针刺对照试验,但大多数试验仍显示针刺效应与假针刺效应没有显着性差异。针灸临床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学科,方法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针刺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用临床上已有明确疗效的药物作为针刺的对照,或者选择不同假针刺或不使用假针刺作为对照,加上合理、严谨的设计使安慰针的治疗效果最小化,才能使针灸的治疗效应被国际认可。(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会生,李晓彤,尚洁,许焕芳,尹雅倩[4](2018)在《关于JAMA“针刺与假针刺对妇女体外受精活产率影响”一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灸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2018年5月15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刺与假针刺对妇女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活产率(live birth rate,LBR)影响"一文的研究结论为不支持采用针刺提高IVF的活产率。为了避免国内外学者们对针灸辅助IVF有效性的误解,笔者主要从针刺方案、结局指标和结果解读3个方面剖析并提出疑问,同时对针灸辅助IVF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从选择适宜人群、遵循循证医学标准、设计多种针刺方案、设置合理对照及全面分析试验数据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12期)

何巍,童元元,赵英凯,李彦文,张黎[5](2015)在《国外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外开展的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包括:1假针刺的概念背景,2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在各国的发展现状,3德国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概况,4国外大样本针灸临床试验中关于假针刺对照试验的研究概况。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目前针灸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孙曌,沈巍,王小龙,邹蓓蕾,傅帅[6](2014)在《捻针及假针刺刺激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和假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特点,分析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捻针组(10例)和假针刺组(8例),分别采用手法捻针和假针刺刺激右侧太冲穴,均每捻转30s,间歇30s,共操作5min,同时针刺过程中观察fMRI扫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2模块分析。结果: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太冲穴主要引起对侧脑区耗氧量增高,主要激活区域为左侧前扣带回(BA3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下回(BA19)、左侧颞中回(BA37)、右额叶中央前回(BA6),激活区域与运动区、视觉、情感认知有关。假针刺太冲穴激活的脑区是右侧前扣带回(BA24)、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额下回(BA7)。结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和改善相关症状的中枢效应并非在激活传统控制血压的丘脑、延髓区域。太冲穴能激活前扣带回调节副交感神经降低血压,并且通过前扣带回加强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来改善长期高血压带来的认知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4年12期)

于慧娟,张昕,谭奇纹[7](2014)在《关于假针刺的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文献中假针刺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从中国知网以"假针刺"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结果,全面检索建国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资料。结果:文献中的假针刺方法基本上从非穴位正常针刺,非穴位浅刺,穴位浅刺,穴位不透皮针刺,假电针,假针灸针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结论:按照《针灸临床研究指南》中要求对照方法必须满足的两个前提条件,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假针刺或者安慰针刺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4年01期)

于洁,徐世芬,宋晓平[8](2013)在《电针与假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与假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针刺组,每组12只。应用21天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结合孤养应激造成抑郁症大鼠模型。同时开始干预治疗。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印堂"穴,每天1次,每次15min,共21天。假针刺组假针刺"百会"和"印堂",每天1次,每次15min,共21天。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只造模,不做任何干预。通过Open-Field和糖水消耗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测试其直立及水平活动得分均减少、糖水摄入百分比减少及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行为学得分升高,糖水消耗量显着性增加(P<0.05);假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假针刺组的行为学得分及糖水消耗量无显着性增加(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变21天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结合孤养应激造成抑郁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异常,假针刺则不能改变。(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2013年02期)

于洁[9](2013)在《电针与假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与假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针刺组,每组12只。应用21d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结合孤养应激造成抑郁症大鼠模型。同时开始干预治疗。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印堂”穴,每天一次,每次15min,共21d。假针刺组假针刺“百会”和“印堂”,每天一次,每次15min,共21天。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只造模,不做任何干预。通过Open-Field和糖水消耗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测试其直立及水平活动得分均减少、糖水摄入百分比减少及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行为学得分升高,糖水消耗量显着性增加(P<0.05);假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假针刺组的行为学得分及糖水消耗量无显着性增加(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变21d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结合孤养应激造成抑郁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异常,假针刺则不能改变。(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徐婧[10](2012)在《针刺与假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随机对照单盲法观察穴位在电针治疗慢性颈痛中有无特异性,并通过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对治疗慢性颈痛的效果评价,得出电针强度对针刺效果的影响,进而探讨针刺的镇痛机理。方法:本研究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批准,招募对象为广州市各大高校学生及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的慢性颈痛志愿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颈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针刺组(选穴百劳、肩中俞)非伤害性刺激组,针刺组伤害性刺激组,假针刺(选穴百劳、肩中俞外1cm浅刺)非伤害性刺激组,假针刺组伤害性刺激组,电针治疗隔天一次,共完成10次治疗。每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痛阈测定、VAS评分,并在治疗前、治疗第五次后、治疗后3个时点,进行NPQ量表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所得到的数据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结果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完成病例58例,其中弱刺激治疗组16例,强刺激治疗组13例,弱刺激假针刺组14例,强刺激假针刺组15例。四组患者入组时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四组患者治疗后NPQ评分,McGill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四组之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弱刺激治疗组的第五次治疗前痛阈下降较治疗前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余痛阈改变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电针是治疗慢性颈痛的一种有效方法。2.位于同一神经节段的穴位与非穴位在治疗慢性颈痛中均有效,为“以痛为腧”的针刺局部选穴提供了依据。3.同神经节段的伤害及非伤害性电针刺激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的缓解均有效果,两者相比疗效无差异。(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01)

假针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5月发表于JAMA的"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的临床随机试验"一文得出针刺不能提高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活产率的结论。笔者通过仔细研读文章,从针刺治疗方案和具体针刺操作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论证其可靠性。结果发现,针刺与假针刺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法证实假针刺对照不产生治疗效应,不能得出针刺治疗不提高疗效的结论;腧穴配伍与前期研究方案不符,其合理性存在争议;针刺治疗频率及治疗时间能否突显活产率值得商榷;此外,针灸操作医师的选择亦可能是研究结果未达到预期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针刺论文参考文献

[1].余超超,沈峰,孔立红,王雪松,姜韬.针刺动物实验中假针刺对照设置的现状分析[J].中医杂志.2019

[2].王亚楠,赵映,余思奕,胡幼平.对JAMA“针刺与假针刺影响体外受精女性活产率”一文的思考和分析[J].中国针灸.2019

[3].付渊博,刘慧林,李彬.关于针刺临床研究中假针刺若干问题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9

[4].杨会生,李晓彤,尚洁,许焕芳,尹雅倩.关于JAMA“针刺与假针刺对妇女体外受精活产率影响”一文的分析[J].中国针灸.2018

[5].何巍,童元元,赵英凯,李彦文,张黎.国外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分析[J].针刺研究.2015

[6].孙曌,沈巍,王小龙,邹蓓蕾,傅帅.捻针及假针刺刺激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针灸.2014

[7].于慧娟,张昕,谭奇纹.关于假针刺的文献分析[J].河南中医.2014

[8].于洁,徐世芬,宋晓平.电针与假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13

[9].于洁.电针与假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3

[10].徐婧.针刺与假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标签:;  ;  ;  ;  

假针刺论文-余超超,沈峰,孔立红,王雪松,姜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