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资金冻结论文-任亮

巨额资金冻结论文-任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巨额资金冻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冻结资金,齐心文具,融资压力,证券分析

巨额资金冻结论文文献综述

任亮[1](2009)在《一周发行19只新股创纪录 巨额冻结资金考验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业板公司的集中发行,令A股发行节奏大幅提升。上周五两家中小企业板公司刚刚结束新股申购,本周又将创纪录地陆续发行有19只新股,其中18只为拟在创业板挂牌的公司。    今天,中小企业板新股齐心文具(002301.SZ)开始发行;本周二和本周四,分别有(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09-10-12)

杨宝章[2](2008)在《IPO巨额资金冻结的分流效应对股指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融资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股市扩容与市场的涨跌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主题之一,如之前的国有股减持,目前面临的股权分置改革导致非流通股的流通对二级市场的压制,以及市场弱市时一些超级大盘股的发行对股票指数的严重影响等现象,都说明股市巨额融资与股票二级市场的涨跌之间有某种相关关系。各国的研究数据都表明,由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抑价发行现象(IPO Underpricing)以及新股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IPO's Abnormal Initial Return),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有着较高的无风险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申购所占用的时间较短,申购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极小,因此参与IPO申购是投资者普遍热衷的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IPO的研究多集中于IPO热市,IPO抑价以及IPO长期弱市表现上。由于大盘股在一级市场上IPO时,一般融资额十分巨大,而无风险利润较高导致参与申购热情极高,一般只能实行比例配售,因此参与申购的资金更是十分惊人,有时甚至占到A股总流通市值的一定比例。因此本文要检验的假设如下:由于大盘股发行时冻结了巨额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否很大一部分来自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或者较多地来自二级市场以外的专门囤积在一级市场博取无风险高利润的申购资金(大盘股IPO时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一般会提高这一现象或许能佐证这一点),如果这些申购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投资者暂时抛售二级市场股票所得,则可以推断,大盘股的发行会在短期内对二级市场的整体股价产生影响,本文将用能很好代表市场整体的股票价格指数(Stock Index)在IPO冻结巨量资金的短期内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来衡量这一影响,如沪深300指数;而如果这些资金较多来自二级市场以外,则股票发行时所冻结的巨额资金对二级市场股价指数的影响将会较小。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运用金融学研究中常用和成熟的事件研究(EventStudy)方法,研究期间选自2001年至2008年5月期间我国A股市场大盘股IPO巨额融资或者中小盘股IPO但冻结资金极大时(超额认购倍数较高)共96个样本,选择标准是该项IPO所冻结的资金相对于该时期市场总流通市值比例较大(超过5%),而不是融资额或冻结资金的绝对值较大。由于要计算市场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所以运用市场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叁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来计算股票指数的正常收益都不太合适,本文采用常数均值模型衡量股票价格指数的正常收益率,分别计算申购日及之前4个交易日以及申购资金解冻日及之后4个交易日A股市场股票价格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CAR)。研究事件研究方法论的学者指出,虽然均值模型是衡量估计窗内证券正常收益率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它的计算结果和其它比较复杂的其它金融模型差异不大,检验结果也较为相符,所以采用均值模型并不会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然后我们检验其是否显着地为正值或负值,验证投资者是否会抛售二级市场的股票以获得资金用于申购,从而在短期内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形成压力;以及当巨额申购资金解冻后,未中签的资金是否会马上回流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并推高股票价格指数。本文实证结果显示,A股市场IPO冻结资金相对于市场总流通市值极大时,叁种检验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即申购日T日及之前4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显着为负值并不为零,资金解冻日T+4日及之后4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的非零值检验则不显着。这说明参与IPO申购的很大一部分资金确实来自二级市场投资者为了参与高收益的一级市场申购在短期内抛售股票所得,这种行为对二级市场股票指数产生了显着影响,在申购日及之前四个交易日内效应明显。我国A股二级市场投资者确实会为了参与新股申购而短期内卖出二级市场的股票以获得申购资金。另一方面,当IPO申购未中签的大量资金解冻以后,二级市场股票指数并没有显着的正收益,这说明投资者获得解冻资金后并没有马上到二级市场上购买大量的已上市股票,对二级市场整体股价产生正的效应,或许他们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伺机而动,毕竟二级市场的风险远远高于一级市场。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大盘股IPO或者增发等巨额融资行为反应剧烈,巨额融资对二级市场运行有一定影响这一现象,并指出我国股票市场IPO高抑价率使得新股申购具有较高的的收益率可能是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暂时抛售已上市股票使得二级市场资金失血的原因。第二章: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全面而简要地介绍了西方关于IPO抑价现象的提出、对其进行解释的各种较为成熟的主流理论或假说,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率的不同阶段的计量和不同学者尝试给出的解释,以及学者对于股市扩容(IPO和增发再融资)、大盘股上市等行为与二级市场整体运行状况(市场指数涨跌)之间关系的探讨。同时,国内的研究也显示一定时期内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和IPO发行金额具有某种相关关系。第叁章:简要介绍我国新股发行及定价方式的历史变迁及市场化进程。第四章:实证检验和解释。具体内容包括事件研究方法的介绍,时间窗口的选择和设计,正常收益模型的比较和选择,样本期间和标准的确定、数据的获取和加工整理,异常收益的计算和加总,异常收益的显着性检验等。同时随实证结果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第五章: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后续可能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事件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不足,如定价技术的准确性、“非同期性”等噪音的影响等;事件窗、估计窗、正常收益模型选择设计的不足和相应的后续研究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事件窗的时间区间长度的改进、事件窗时间点的改变、估计窗时间长度的改变,常数均值模型的不足等等。本文研究的意义为:探讨A股市场大盘股IPO参与申购的资金来源,检验巨额融资对股价指数的短期影响,从而对投资者投资于与市场指数高度相关的证券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同时本文结论对监管层在一定时期内控制发行节奏以调节市场有一定意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综观学者之前的各类研究,大都集中在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率的测算和原因解释方面,对扩容等巨额融资行为与二级市场指数之间的短期关系的研究都十分简单和定性化,只有现象性的描述,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对于二者中长期的关系的研究则有简单的统计分析,都不够深入和细致,对于二者短期关系的研究笔者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是运用事件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一个较为小而明确的课题,针对大盘股IPO或增发等巨额融资行为,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检验巨额融资行为对二级市场指数极短期内(5—10天)的影响,在选题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弥补了对这一现象定性表述较多而定量研究不足的现状,对于研究新股上市与市场指数二者之间的短期关系有一定意义,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多数事件研究都是应用于某一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则是将事件研究方法运用于特点事件对股票指数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新意。(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8-12-01)

大力[3](2007)在《两类政策不同结果 债市面临方向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周太保IPO发行结束,据悉共冻结了2.8万亿元资金。但是此番巨额资金的冻结却没有引起银行间市场过度的反应。7天回购利率仅上扬到4.5%左右的位置,隔夜回购利率几乎纹丝不动。这和10月末中石油A股发行时回购市场的剧烈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7天回购利率(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07-12-18)

王栓祥,赵谦德[4](2007)在《国药科技究竟卖的什么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8月1日刊发《国药科技上市叁年屡次违规 官司不断》文章后,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广大读者及机构投资者纷纷来电来函,要求对此追踪报道。 昨日上午,致电国药科技董秘闻彩兵。就证监会的稽查情况(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07-08-07)

雪兰[5](2003)在《全球“恐怖经济”高达1.5万亿美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位意大利经济学家近日声称,假定一般投资者能够一直紧盯投入资金的运动方式和方向,他就能发现与恐怖主义相关的经济活动占到了令人震惊的1.5万亿美元,达到全球经济产出的5%! 与此同时,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高级法院的高级法官沙古特近日承认,尽管在过去(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03-12-09)

巨额资金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融资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股市扩容与市场的涨跌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主题之一,如之前的国有股减持,目前面临的股权分置改革导致非流通股的流通对二级市场的压制,以及市场弱市时一些超级大盘股的发行对股票指数的严重影响等现象,都说明股市巨额融资与股票二级市场的涨跌之间有某种相关关系。各国的研究数据都表明,由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抑价发行现象(IPO Underpricing)以及新股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IPO's Abnormal Initial Return),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有着较高的无风险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申购所占用的时间较短,申购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极小,因此参与IPO申购是投资者普遍热衷的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IPO的研究多集中于IPO热市,IPO抑价以及IPO长期弱市表现上。由于大盘股在一级市场上IPO时,一般融资额十分巨大,而无风险利润较高导致参与申购热情极高,一般只能实行比例配售,因此参与申购的资金更是十分惊人,有时甚至占到A股总流通市值的一定比例。因此本文要检验的假设如下:由于大盘股发行时冻结了巨额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否很大一部分来自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或者较多地来自二级市场以外的专门囤积在一级市场博取无风险高利润的申购资金(大盘股IPO时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一般会提高这一现象或许能佐证这一点),如果这些申购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投资者暂时抛售二级市场股票所得,则可以推断,大盘股的发行会在短期内对二级市场的整体股价产生影响,本文将用能很好代表市场整体的股票价格指数(Stock Index)在IPO冻结巨量资金的短期内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来衡量这一影响,如沪深300指数;而如果这些资金较多来自二级市场以外,则股票发行时所冻结的巨额资金对二级市场股价指数的影响将会较小。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运用金融学研究中常用和成熟的事件研究(EventStudy)方法,研究期间选自2001年至2008年5月期间我国A股市场大盘股IPO巨额融资或者中小盘股IPO但冻结资金极大时(超额认购倍数较高)共96个样本,选择标准是该项IPO所冻结的资金相对于该时期市场总流通市值比例较大(超过5%),而不是融资额或冻结资金的绝对值较大。由于要计算市场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所以运用市场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叁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来计算股票指数的正常收益都不太合适,本文采用常数均值模型衡量股票价格指数的正常收益率,分别计算申购日及之前4个交易日以及申购资金解冻日及之后4个交易日A股市场股票价格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CAR)。研究事件研究方法论的学者指出,虽然均值模型是衡量估计窗内证券正常收益率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它的计算结果和其它比较复杂的其它金融模型差异不大,检验结果也较为相符,所以采用均值模型并不会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然后我们检验其是否显着地为正值或负值,验证投资者是否会抛售二级市场的股票以获得资金用于申购,从而在短期内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形成压力;以及当巨额申购资金解冻后,未中签的资金是否会马上回流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并推高股票价格指数。本文实证结果显示,A股市场IPO冻结资金相对于市场总流通市值极大时,叁种检验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即申购日T日及之前4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显着为负值并不为零,资金解冻日T+4日及之后4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指数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的非零值检验则不显着。这说明参与IPO申购的很大一部分资金确实来自二级市场投资者为了参与高收益的一级市场申购在短期内抛售股票所得,这种行为对二级市场股票指数产生了显着影响,在申购日及之前四个交易日内效应明显。我国A股二级市场投资者确实会为了参与新股申购而短期内卖出二级市场的股票以获得申购资金。另一方面,当IPO申购未中签的大量资金解冻以后,二级市场股票指数并没有显着的正收益,这说明投资者获得解冻资金后并没有马上到二级市场上购买大量的已上市股票,对二级市场整体股价产生正的效应,或许他们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伺机而动,毕竟二级市场的风险远远高于一级市场。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大盘股IPO或者增发等巨额融资行为反应剧烈,巨额融资对二级市场运行有一定影响这一现象,并指出我国股票市场IPO高抑价率使得新股申购具有较高的的收益率可能是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暂时抛售已上市股票使得二级市场资金失血的原因。第二章: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全面而简要地介绍了西方关于IPO抑价现象的提出、对其进行解释的各种较为成熟的主流理论或假说,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率的不同阶段的计量和不同学者尝试给出的解释,以及学者对于股市扩容(IPO和增发再融资)、大盘股上市等行为与二级市场整体运行状况(市场指数涨跌)之间关系的探讨。同时,国内的研究也显示一定时期内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和IPO发行金额具有某种相关关系。第叁章:简要介绍我国新股发行及定价方式的历史变迁及市场化进程。第四章:实证检验和解释。具体内容包括事件研究方法的介绍,时间窗口的选择和设计,正常收益模型的比较和选择,样本期间和标准的确定、数据的获取和加工整理,异常收益的计算和加总,异常收益的显着性检验等。同时随实证结果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第五章: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后续可能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事件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不足,如定价技术的准确性、“非同期性”等噪音的影响等;事件窗、估计窗、正常收益模型选择设计的不足和相应的后续研究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事件窗的时间区间长度的改进、事件窗时间点的改变、估计窗时间长度的改变,常数均值模型的不足等等。本文研究的意义为:探讨A股市场大盘股IPO参与申购的资金来源,检验巨额融资对股价指数的短期影响,从而对投资者投资于与市场指数高度相关的证券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同时本文结论对监管层在一定时期内控制发行节奏以调节市场有一定意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综观学者之前的各类研究,大都集中在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率的测算和原因解释方面,对扩容等巨额融资行为与二级市场指数之间的短期关系的研究都十分简单和定性化,只有现象性的描述,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对于二者中长期的关系的研究则有简单的统计分析,都不够深入和细致,对于二者短期关系的研究笔者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是运用事件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一个较为小而明确的课题,针对大盘股IPO或增发等巨额融资行为,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检验巨额融资行为对二级市场指数极短期内(5—10天)的影响,在选题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弥补了对这一现象定性表述较多而定量研究不足的现状,对于研究新股上市与市场指数二者之间的短期关系有一定意义,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多数事件研究都是应用于某一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则是将事件研究方法运用于特点事件对股票指数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新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额资金冻结论文参考文献

[1].任亮.一周发行19只新股创纪录巨额冻结资金考验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9

[2].杨宝章.IPO巨额资金冻结的分流效应对股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大力.两类政策不同结果债市面临方向选择[N].上海证券报.2007

[4].王栓祥,赵谦德.国药科技究竟卖的什么药?[N].证券日报.2007

[5].雪兰.全球“恐怖经济”高达1.5万亿美元[N].中国商报.2003

标签:;  ;  ;  ;  

巨额资金冻结论文-任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