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蒋圆圆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蒋圆圆

导读:本文包含了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释文,研究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文献综述

蒋圆圆[1](2015)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释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礼部韵略》修订本,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材料之一。“互注”是对多音字的一种处理方法,即对多音字加圈,“附释文”就是增加注释,是在《礼部韵略》释义的基础上增加释文。《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收字9564个,各韵末附新制添入字247个,其中新增释义字共4533个。前人对《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和版本问题上,对其释义的研究可以说是空白的,本文以《附释文》所附的释文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该书释义的特点,是对本书研究的一次突破。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基本情况,包括《礼部韵略》的概况、《附释文》对《礼部韵略》释义的增补以及研究现状等问题。第二章介绍了《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释文”的基本情况,包括释义的方法、释义的术语以及释义的特点叁个方面的内容。第叁章将《附释文互注礼部韵》所引《说文》与现存大徐本《说文》进行对比。首先探究了《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引《说文》内容的情况,然后再重点分析《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所引《说文》与现存大徐本《说文》的不同之处。第四章《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释义考释是本文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对《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中的条目进行穷尽式的考查,对存在问题的释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释义的研究,探究古代训释书在传承方面的关系;其次通过对该书释义的疏证,来提高它的准确度,从而为后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通过对比《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与其他辞书的释义,亦能发挥《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校补其它辞书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林文[2](2009)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多音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礼部韵略》的修订本,也是后人了解已经亡佚的《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资料之一。《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收字与《礼部韵略》一致,均为9590个字,注释从简从略,但比《礼部韵略》增加了“附释文互注”的内容,“互注”是对多音字的一种处理方法,“附释文”就是增加注释。研究《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多音字,对于理顺中古韵书多音字的源流及汉语多音字的语音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据统计,《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多音字共有1450个。其中平声字的多音字有775个,上声共有356个多音字,去声共209个多音字,入声有110个多音字。而音读数上,两音字共有1261个,占多音字总数的86.97%,叁音字共有150个,占多音字总数的10.34%,四音字共有31个。占多音字总数的2.14%。五音字共有8个,占多音字总数的0.55%。通过对本书多音字中同一韵部的异读情况、不同韵部的异读情况和改变声类的异读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多数的多音字的不同音读,往往分布在同韵部、邻近韵部和其它摄的某个韵部的平上去叁个韵部,而入声韵部的分布则较少。从音义配合的情况来看,宏观上主要有两种:一义多音和多义多音。但具体的配合情况则显示出较为复杂的情况,通过对多音字音义配合情况的综合分析,进而对其特点进行简要梳理,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多音字整理与规范的一些建议。通过《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和《广韵》、《集韵》多音字的音义比较,基本可以认为前者的切语与《广韵》的反切较接近,而其释义则多与《集韵》的释义较接近等,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古韵书多音字音义的亲疏关系提供十分有用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8-01)

李子君[3](2008)在《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与《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参考10部宋代韵书,对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和《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进行考察,断定真福寺藏本反切有误者15例,《四部丛刊》本反切有误者17例。尤其对两种本子反映宋代实际语音演变11例切语的分析,证明居于强势的口语音系对保守性很大的《礼部韵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拨正了前人认为"《礼部韵略》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误解,为宋代语音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信的资料。(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万献初[4](2008)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互注",是多音字的异读在不同处的加圈异注,即"又音互见"。该书为1419个多音字头共加3048圈,这些异读主要有同义异音、专名音变、音变构词叁大内容。该书作为科考用书具有简明、通用的特点,对《广韵》、《经典释文》等的异读有传承也有取舍和发展,运用了加圈互注的音义分析方法来辨音明义并考词定字,反映了音变构词批量生成古今字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08年01期)

李子君[5](2005)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版本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礼部韵略》(以下简称《韵略》)是宋代一部专门为科举而设,作为考官、士子共同遵守的审音定韵标准的韵书。丁度等奉敕编纂,仁宗景佑四年(1037)六月丙申旨准颁行。从景佑四年至南宋灭亡(除去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绍圣时期、崇宁废科举的数十年),《韵略》一直是宋代场屋必备的权威工具书,熊忠《古今韵会举要·自序》称:"宋省监申明,儒绅论卞,《韵略》集注,殆且五十余家。"增修、增订之频,刊布流传之广,远非宋初其他官修韵书如《广韵》、《集韵》所可匹敌。(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05年04期)

李子君[6](2004)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又音讹误考订》一文中研究指出《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最能反映《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我们初步调查,传世的《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主要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它们都没有经过细致校勘,各有衍误讹夺,尤其是不同版本间若干小韵在反切、又音上的差异,给利用该书研究宋代语音史和宋代韵书史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们旨在校正学者们常用的南宋绍定本又音之误,共勘正错讹532处,限于篇幅,仅选取40个颇具代表性的例证,按韵逐条详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子君[7](2004)在《北京图书馆藏《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刊印年代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图书馆收藏有一部宋刊《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编号:6589。一些学者根据牌记,断定其刊印年代在南宋理宗绍定庚寅(1230年)。但我们通过对其刊印年代详加考证,推断该本是理宗朝以后在重刊版基础上的递修本。(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礼部韵略》的修订本,也是后人了解已经亡佚的《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资料之一。《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收字与《礼部韵略》一致,均为9590个字,注释从简从略,但比《礼部韵略》增加了“附释文互注”的内容,“互注”是对多音字的一种处理方法,“附释文”就是增加注释。研究《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多音字,对于理顺中古韵书多音字的源流及汉语多音字的语音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据统计,《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的多音字共有1450个。其中平声字的多音字有775个,上声共有356个多音字,去声共209个多音字,入声有110个多音字。而音读数上,两音字共有1261个,占多音字总数的86.97%,叁音字共有150个,占多音字总数的10.34%,四音字共有31个。占多音字总数的2.14%。五音字共有8个,占多音字总数的0.55%。通过对本书多音字中同一韵部的异读情况、不同韵部的异读情况和改变声类的异读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多数的多音字的不同音读,往往分布在同韵部、邻近韵部和其它摄的某个韵部的平上去叁个韵部,而入声韵部的分布则较少。从音义配合的情况来看,宏观上主要有两种:一义多音和多义多音。但具体的配合情况则显示出较为复杂的情况,通过对多音字音义配合情况的综合分析,进而对其特点进行简要梳理,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多音字整理与规范的一些建议。通过《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和《广韵》、《集韵》多音字的音义比较,基本可以认为前者的切语与《广韵》的反切较接近,而其释义则多与《集韵》的释义较接近等,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古韵书多音字音义的亲疏关系提供十分有用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参考文献

[1].蒋圆圆.《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释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林文.《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多音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李子君.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与《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万献初.《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J].中国语文.2008

[5].李子君.《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版本考述[J].文献.2005

[6].李子君.《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又音讹误考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

[7].李子君.北京图书馆藏《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刊印年代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标签:;  ;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论文-蒋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