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郭树青

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郭树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推广的液滴模型,α衰变,自发裂变,半衰期

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郭树青[1](2014)在《基于推广的液滴模型的α衰变与自发裂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衰变是原子核衰变的重要模式之一,它在研究原子核的基态半衰期、壳效应、自旋宇称以及原子核形状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研究核结构的重要工具;自发裂变也是一种重要的衰变模式,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量子效应。我们知道在重核和超重核衰变中最主要的衰变方式就是α衰变和自发裂变。推广的液滴模型考虑了亲和能、质量和电荷不对称性等能很好地描述原子核的裂变、熔合、结团放射和α衰变等过程。本文基于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框架下对a衰变和自发裂变这两种衰变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于a衰变的研究,过去的很多模型在描述a衰变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形变对计算半衰期等性质的影响。本文基于GLDM模型并考虑了子核形变情况下较为系统地计算了158个Z=62-118偶偶核的半衰期,并得到的结果能很好的与实验值符合。另外我们还由半衰期的实验值提取了α粒子的预形成因子,并给出了描述预形成因子的经验公式,在很大程度上描述了a粒子在原子核表面预形成的行为。因此,预形成因子也能反映出原子核的结构信息。我们在得到预形成因子的基础上重新计算了半衰期并更为准确地重现了实验值。最后对缺乏实验数据的一些远离稳定线非常缺中子的核素和超重核的a衰变半衰期作了很好的检验或某些程度上的预言。对于自发裂变,GLDM模型的宏观能可以确定自发裂变位垒曲线的宏观部分,壳修正部分是采用Strutinsky方法处理并在母核形变路径上考虑了形状依赖的壳修正。当母核由球形沿着准分子形状演变至鞍点附近,这时超形变的原子核系统内部出现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简单地将此状态的一体系统看作是两初始裂变碎片的两体系统,在此基础上考虑裂变碎片的椭球形变和壳修正,我们系统计算了自发裂变所有可能发生的衰变道对应的位垒。结果发现在自发裂变所有可能发生的衰变道中,裂变碎片中包含幻数核132sn附近的核素对应的衰变道更容易发生。最后分别计算了锕系核素230Th-249Cm的自发裂变位垒以及半衰期,计算结果都能很好的再现相应的实验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张海飞,包小军,王佳眉,黄银,李君清[2](2013)在《推广的液滴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重核和超重核衰变性质及熔合反应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面临的挑战,着重阐述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基于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以及反应Q值,GLDM考虑了质量和电荷的不对称性、形状演化、亲近势和温度等,很好地描述了重核和超重核的质子放射性、α衰变、重离子放射性、自发裂变的半衰期和重离子熔合反应截面,同时也研究了原子核的粒子(质子、α、重离子)放射性与自发裂变的竞争。(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3年03期)

张鸿飞,陈宝秋,马中玉,左维,李君清[3](2006)在《推广的液滴模型对超重核~(288)115及其α衰变链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推广的液滴模型来确定新核素288115及其α衰变链上核的衰变位垒,采用量子力学中处理α衰变的WKB方法,对该链上各原子核的α衰变半寿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推广的液滴模型结合WKB方法可以很好地在超重区符合α衰变半寿命的实验值.同时把推广的液滴模型的计算结果和采用密度相关的M3Y微观核力的结果做了详细的比较,宏观模型(推广的液滴模型)和微观模型(密度相关的M3Y微观核力)计算的α衰变半寿命以及实验值三者之间的符合是对新核288115及其α衰变链上核半寿命很好的检验.(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6年03期)

陈宝秋,马中玉[4](2004)在《推广液滴模型研究~(263)Db形变势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研究了超重核263Db的宏观形变势能,形变势能对α衰变道起重要作用。在GLDM模型中假定核为质量不对称准分子形状,系统的宏观能量包括体能、表面能、库仑能和亲和势。微观单粒子能是由准分子形状的轴对称的Woods-Saxon势计(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4年00期)

陈宝秋,马中玉[5](2003)在《推广液滴模型研究~(263)Db形变势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研究了超重核263Db的宏观形变势能,形变势能对a衰变道起重要作用。在GLDM模型中假定核为质量不对称准分子形状,系统的宏观能量包括体能、表面能、库仑能和亲和势。微观单粒子能是由准分子形状的轴对称的Woods- Saxon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3年00期)

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重核和超重核衰变性质及熔合反应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面临的挑战,着重阐述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基于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以及反应Q值,GLDM考虑了质量和电荷的不对称性、形状演化、亲近势和温度等,很好地描述了重核和超重核的质子放射性、α衰变、重离子放射性、自发裂变的半衰期和重离子熔合反应截面,同时也研究了原子核的粒子(质子、α、重离子)放射性与自发裂变的竞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郭树青.基于推广的液滴模型的α衰变与自发裂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张海飞,包小军,王佳眉,黄银,李君清.推广的液滴模型及其应用[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3

[3].张鸿飞,陈宝秋,马中玉,左维,李君清.推广的液滴模型对超重核~(288)115及其α衰变链性质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

[4].陈宝秋,马中玉.推广液滴模型研究~(263)Db形变势能[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

[5].陈宝秋,马中玉.推广液滴模型研究~(263)Db形变势能[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

标签:;  ;  ;  ;  

推广的液滴模型论文-郭树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