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转运论文-曲喆,马翀,曹杰

被动转运论文-曲喆,马翀,曹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转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犊牛,初乳,IgG,数字糖度仪

被动转运论文文献综述

曲喆,马翀,曹杰[1](2016)在《数字化糖度仪在初乳质量检测及犊牛被动转运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收集502份初乳及542份2~7日龄犊牛血清,用数字化糖度仪和白利糖度仪进行初乳质量检测,用医用折光仪和数字化糖度仪进行血清总蛋白检测,评估数字化糖度仪在初乳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爱拓PAL-1型数字糖度仪可以实现同时对初乳Ig G含量的间接测定和犊牛被动转运失败的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6年05期)

[2](2009)在《药物在体内的被动转运有何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答: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吸收和转运是通过被动转运方式,有四个特点:(1)药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当两侧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转运停止;(2)不消耗能量;(3)不需载体,无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4)分子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被转运(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09年23期)

张苏丽[3](2009)在《免疫孕鼠体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被动转运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疾患,病因复杂,病情严重,是困扰妇产界的一道难题。后代发育受累是子痫前期的重大危害之一。研究表明,子痫前期患者的后代出现宫内发育受限、低/高出生体重、早产等不良事件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后代,严重影响了早期生存质量。尽管如此,除了母体病变、胎盘功能障碍、提早娩出等可能的间接因素外,子痫前期患者后代健康受损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1999年,Wallukat等首次报道,在子痫前期患者体内存在抗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的自身抗体(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Autoantibodies,AT1-AA),该抗体特异性识别AT1受体的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R-ECII),具有AT1受体类激动剂样效应,可诱发平滑肌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滋养层细胞生成NADPH氧化酶,血管收缩等多种病理现象。现有研究表明,AT1-AA为IgG类免疫球蛋白,而IgG类免疫球蛋白的部分亚类可以由母体被动转运至后代体内,因此我们推测,母体内的AT1-AA可能会转给后代,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为了验证此假说,本研究利用主动免疫母鼠模型,拟解决以下问题:1)明确母体中的AT1-AA是否具备被动转运能力;2)抗体的被动转运有胎盘和乳汁两条途径,观察AT1-AA的被动转运是通过胎盘和/或乳汁;3)分析母体内AT1-AA属于何种抗体亚类;4)检验母体中的AT1-AA转运至后代体内后是否仍有活性。以上四个问题的回答将是我们进一步探讨AT1-AA影响后代生长发育的可能机制,以及指导临床正确进行母婴保健的重要前提。目的:1.明确母鼠体内AT1-AA的被动转运能力及转运途径;2.鉴定母鼠体内AT1-AA的抗体类及亚类;3.检测新生后代鼠体内AT1-AA的活性。方法:选取未曾受孕的雌性Wistar大鼠(8周龄,180-200g)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0-250g),将雌鼠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商业合成人AT1R-ECII肽段(165-191,I-H-R-N-V-F-F-I-E-N-T-N-I-T-V-C-A-F- H-Y-E-S-Q-N-S-T,纯度为95%,吉尔生化),以此为抗原主动免疫免疫组雌鼠,2周一次,使其产生AT1-AA。待免疫雌鼠体内抗体浓度达高峰后,将其与正常雄鼠(未免疫)交配,以发现阴栓为怀孕第0天。雌鼠合笼后,每4周加强免疫一次。对照组雌鼠只给予相应的抗原佐剂,其余同免疫组。(1)两组母鼠正常分娩后,于哺乳1周时检测各自的后代鼠体内有无AT1-AA;(2)同样的免疫孕鼠模型,孕20天时,孕鼠行剖宫术,留取胎鼠血清并固定胎盘,ELISA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有无AT1-AA。(3)在哺乳期,由乳鼠胃内收集母鼠乳汁,ELISA法检测其中AT1-AA的分布,并对调同日内生产的免疫组和对照组雌性(或雄性)乳鼠,同胎的雄性(或雌性)乳鼠正常哺乳作为参照,比较各组乳鼠血清中AT1-AA的含量。(4)ELISA法鉴定AT1-AA的免疫球蛋白类及亚类。(5)亲和柱提纯哺乳1周时后代鼠体内的总IgGs,利用离体灌流技术和大/微血管环技术,观察抗体对离体心脏和血管功能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途径。(6)根据试剂盒说明,检测哺乳1周时两组乳鼠血清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含量。结果:1. AT1-AA阳性的免疫雌鼠模型建立为了研究AT1-AA的被动转运特点,本研究采用主动免疫法建立AT1-AA阳性的孕鼠模型。ELISA检测显示,待孕的雌性Wistar大鼠于初次免疫后2周,血清中已有AT1-AA出现,并且滴度迅速升高,在8周时达高峰(OD值为2.76±0.07 vs. 0.43±0.05,P < 0.01, vs.同期对照组,图1a),同期对照组则无AT1-AA产生。而且,免疫鼠生成的AT1-AA属于IgG类免疫球蛋白(图1a)而非IgM类及IgA类(图1b,1c),同患者体内的抗体一致,表明主动免疫成功。2.母鼠中的AT1-AA可被动转运给后代为了首先明确免疫母鼠体内的AT1-AA能否转运给胎儿,ELISA法检测了哺乳1周时两组后代鼠体内的抗体。结果发现,AT1-AA阳性的免疫组母鼠所产后代,于检测时血清中该抗体显着阳性(n=8),P/N值大于2.1(OD值为1.49±0.25),而对照组胎鼠血清中则无该抗体(n=9),P/N值小于1.5(OD值为0.13±0.03),两者相比P < 0.01(图2)。3. AT1-AA可通过大鼠胎盘为了单独观察AT1-AA的胎盘转运途径,利用同样的动物模型,ELISA法检测临产时(孕20天)胎鼠血清,发现AT1-AA阳性的免疫组孕鼠,其宫内胎鼠血清中AT1-AA的含量(n=12,OD值为2.32±0.35)显着高于对照组胎鼠(n=12,OD值为0.13±0.04),两者相比P < 0.01(图3a)。为了直接追踪AT1-AA在胎盘中的转运路线,本研究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两组胎盘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在免疫鼠胎盘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处均有明显黄染(图3b),证明有AT1-AA表达,而阴性对照组胎盘中却无特异性AT1-AA存在(图3b)。4.乳汁是AT1-AA被动转运的另一重要途径哺乳1周时,由免疫组乳鼠胃内得到的母鼠乳汁,其AT1-AA水平(n=10,OD值为1.33±0.2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n=10,OD值为0.19±0.10),,计算得P/N值大于2.1,即AT1-AA为阳性(图4a)。为排除乳鼠胃内的乳汁受多种因素干扰,本研究又设计了交叉喂养实验。ELISA检测显示,7天时,由免疫组母鼠代喂的对照组雌性乳鼠体内出现了AT1-AA(OD值为2.60±0.0.12 vs. 0.16±0.07,P < 0.01,vs.对照组雄性乳鼠,图4b),而由对照组母鼠代喂的免疫组雌性乳鼠体内AT1-AA水平比其同胎雄性后代的明显下降(OD值为1.04±0.26 vs. 2.62±0.08,P < 0.15,vs.免疫组雄性乳鼠,图4b)。5.免役鼠中AT1-AA的IgG亚类鉴定亲和柱纯化免疫大鼠抗血清后,得到以AT1-AA为主要成分的总IgGs,SDS-PAGE纯度检测显示,在55KDa和25KDa附近出现清晰的两条带,分别代表IgG的重链和轻链(图5a)。然后,ELISA法对该纯化抗体的IgG亚类鉴定结果证明,免疫鼠中的AT1-AA主要属于IgG2b,仅小部分属于IgG2a(图5b)。6.后代鼠中的IgGs增强离体大鼠心脏功能免疫组乳鼠血清中的IgGs(0.1μmol/L)可引起离体灌流的大鼠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 < 0.05,P < 0.01,P < 0.05)。该效应与AT1受体的激动剂angiotensin II相类似,且此两者的作用均可被AT1受体阻断剂losartan明显阻断,而即便1μmol/L的免疫对照组IgGs对离体心功能也没有影响(表1)。7.后代鼠中的IgGs引起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同Table 1结果相一致,0.1μmol/L免疫组乳鼠血清中的IgGs和angiotensin II均可引起大鼠主动脉血管环明显收缩(收缩幅度分别为0.44±0.05g,0.52±0.07g),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 < 0.01)。1μmol/L的losartan可有效阻断抗体效应(0.05±0.02g,P < 0.01,vs.免疫组IgGs),而免疫对照组IgGs则对离体血管环几乎无影响(图6)。8.后代鼠体内ET-1含量升高ET-1是反映内皮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检测发现,哺乳1周时,AT1-AA阳性的免疫组乳鼠体内ET-1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 < 0.05)(图7)。结论:1.免疫母鼠体内的AT1-AA具备被动转运能力;2.免疫母鼠体内的AT1-AA存在胎盘和乳汁两条转运途径;3.免疫母鼠体内的AT1-AA属于IgG2a和IgG2b亚类,在理论上再次验证了AT1-AA的被动转运性质;4.后代鼠体内的AT1-AA具有同母体内抗体相一致的功能活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9-05-25)

栾祺浩[4](1984)在《生物膜的被动转运和离子通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生物膜被动转运和离子通道一些基本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作了介绍和评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4年02期)

被动转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答: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吸收和转运是通过被动转运方式,有四个特点:(1)药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当两侧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转运停止;(2)不消耗能量;(3)不需载体,无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4)分子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被转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转运论文参考文献

[1].曲喆,马翀,曹杰.数字化糖度仪在初乳质量检测及犊牛被动转运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奶牛.2016

[2]..药物在体内的被动转运有何特点?[J].护士进修杂志.2009

[3].张苏丽.免疫孕鼠体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被动转运特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

[4].栾祺浩.生物膜的被动转运和离子通道[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标签:;  ;  ;  ;  

被动转运论文-曲喆,马翀,曹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