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会论文-殷建东

中西融会论文-殷建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西融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写作,修辞,修辞格,押韵

中西融会论文文献综述

殷建东[1](2019)在《中西押韵修辞格融会——英语写作教学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受母语中文思维影响颇深;写作课程高级阶段的修辞教学,表现尤为明显,却大多讹传为负面影响,忽视了现代中文之于英文写作的积极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中、英修辞的互文,并从中、英押韵修辞格的比较研究切入,论证中文和英文的相辅相成,增强学生对中文的文化自信,并提升学生英文写作能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5期)

常雷[2](2019)在《中西合璧 融会贯通——丁衍庸艺术生涯与文化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家丁衍庸(1902-1978)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从他接受西方油画基本功的洗礼、倡导野兽派的潮流,到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的革新,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在他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丁衍庸不拘国画技法,兼备西方画法,发展出中西合璧、表现强烈、简约稚拙、自然天真的绘画风格。丁衍庸不仅是西方现代艺术东渐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现代水墨的先行者。(本文来源于《爱尚美术》期刊2019年05期)

董树宝[3](2019)在《从“间距”到“共通”:论朱利安在中西思想之间的融会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间距"到"共通",朱利安孜孜不倦地在中国思想与欧洲思想之间捕捉各自的"未思",希望探寻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出路。"间距"与"之间"是朱利安创造的新概念,是他长期以来在中西之间进行哲学研究的理论结晶和思想工具,是他从事中国思想研究的具体实践的概括与总结。他摒弃了德里达和德勒兹的差异观念,以"间距"取代"差异",令"间距"产生"之间",以寻求一种可理解的"共通",而且他运用"间距"与"之间"使中国思想与与欧洲思想"面对面",相互对视,各取所长,互通有无。他在西方哲学的"存在"问题与中国思想的"生生"问题之间探索着"如何开始思"问题,最终走向了中西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本文来源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2019年02期)

刘晓陶[4](2019)在《刘悲鸿“中西融会”之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徐悲鸿"中西融会"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予以全方位的阐析,以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完整的徐悲鸿艺术体系。一"中西融会"美学思想的渊源徐悲鸿的"中西融会"绘画主张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受到了多(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03期)

高琳[5](2018)在《从融会中西的角度论歌曲《葬花吟》的演唱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葬花吟》作为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现今依然保持着特有的艺术魅力。这首优美的歌曲,不仅被广泛的传唱,而且被很多演唱家进行了丰富的诠释,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和艺术魅力。尤其是在演唱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葬花吟》也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演唱技巧,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在这里探究演唱《葬花吟》时的技巧,结合演唱者的二度艺术创作,来解析演唱者是如何驾轻就熟地协调、搭配中、西不同唱法体系中的各种演唱技法,使其发挥"合力"而表现《葬花吟》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刻画黛玉人物形象的。(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08期)

郭润文,谢郴安[6](2017)在《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学理念与定位2004年下半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教学全部迁至大学城校区,开始全面实行工作室制,迄今已过13载。虽然时间不长,但却仍然具有深厚的底蕴,始终秉承"折衷中西,融会古今,持续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其中,第一工作室以"具象写实"为框架,重视造型基础的训练,充分吸取欧洲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经典艺术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强调对绘画本质的研究,注重绘画的(本文来源于《油画艺术》期刊2017年04期)

赵春利[7](2017)在《融会中西语法理论,贯通句法语义语用——石定栩教授30年学术成就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定栩教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着名语言学家,担任Lingua Sinica杂志主编,并任《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七家语言学专业杂志的编委。石定栩教授祖籍湖南湘潭,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为石声汉教授,中国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学专家、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石定栩于1948年6月出生,1951年2月随父去位于陕西的西北农学院居住,后随叔父去上海生活。1968年从上海中学毕业后去农场工作,1971年至1972年在上海教育学院英语教师培训班学习,1972(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9期)

黄兴,李昂,潘吉星[8](2017)在《融会中西话科技 贯通古今促研究——潘吉星先生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吉星是享誉国际的中国科技史家.在这篇访谈录中,他回顾了关于中外交流与四大发明、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化学家卡尔·肖莱马(Carl Schorlemmer,1834-1892)的研究,追忆了与李约瑟、薮内清等人的交集以及一些往事.(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夏淳[9](2017)在《庞薰琹融会中西的艺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庞薰琹(1906-1985),字虞弦,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1925年赴法国学画,1931年与张弦、倪贻德发起成立美术社团"决澜社"。1936年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四川省立艺专、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广东省立艺专、中山大学。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第一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着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论工艺美术》等。(本文来源于《中华书画家》期刊2017年05期)

李宛真[10](2017)在《环球自然日活动——中西教育的融会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国际化不是离我们太远,而是已经来临。博物馆教育是一个新名词,它更加灵活、更加多样性。对作为博物馆基本功能之一的教育功能的讨论,在任何时期都不是过时的,博物馆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馆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弥补学校的不足,中西教育各自存在着优势,只有将中西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中西教育进行互补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4期)

中西融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画家丁衍庸(1902-1978)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从他接受西方油画基本功的洗礼、倡导野兽派的潮流,到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的革新,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在他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丁衍庸不拘国画技法,兼备西方画法,发展出中西合璧、表现强烈、简约稚拙、自然天真的绘画风格。丁衍庸不仅是西方现代艺术东渐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现代水墨的先行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西融会论文参考文献

[1].殷建东.中西押韵修辞格融会——英语写作教学刍议[J].校园英语.2019

[2].常雷.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丁衍庸艺术生涯与文化自觉[J].爱尚美术.2019

[3].董树宝.从“间距”到“共通”:论朱利安在中西思想之间的融会贯通[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

[4].刘晓陶.刘悲鸿“中西融会”之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刍议[J].荣宝斋.2019

[5].高琳.从融会中西的角度论歌曲《葬花吟》的演唱技巧[J].北极光.2018

[6].郭润文,谢郴安.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J].油画艺术.2017

[7].赵春利.融会中西语法理论,贯通句法语义语用——石定栩教授30年学术成就述评[J].文化学刊.2017

[8].黄兴,李昂,潘吉星.融会中西话科技贯通古今促研究——潘吉星先生访谈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夏淳.庞薰琹融会中西的艺术探索[J].中华书画家.2017

[10].李宛真.环球自然日活动——中西教育的融会贯通[J].山西青年.2017

标签:;  ;  ;  ;  

中西融会论文-殷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