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吴晓红,杨传平

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吴晓红,杨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松仁蛋白,分离,纯化,结构分析

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红,杨传平[1](2015)在《红松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松仁蛋白分离、纯化、一级结构及部分蛋白清除·OH和O-2·的活性,探讨松仁蛋白的功能机理。松仁蛋白经过硫酸铵盐析初步分级,对收集量最大的分离蛋白P80通过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和DEAE 52离子交换层析,收集得到P80分离纯化的组分D,对组分D进行基质激光解析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组分D与北美白松松仁清蛋白Albumin 4具有较高的匹配分数,匹配分数为99,分子质量为18 647 u,等电点为5.35,序列覆盖率为41%,松仁蛋白组分D可能为与Albumin 4蛋白同类的一种松仁清蛋白或其他蛋白,称其为HSR-Protein 1。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松仁蛋白具有清除·OH和O-2·的能力。在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松仁蛋白组分D、松仁蛋白组分P80和松仁粗蛋白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3.12%、90.89%和89.12%,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64.19%、56.45%和35.19%,松仁蛋白组分D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最强。相同浓度下,纯度越高的松仁蛋白清除·OH和O-2·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5年02期)

李宏菊,王振宇,赵鑫,文攀[2](2009)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改性红松仁分离蛋白溶解性工艺参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松仁分离蛋白是从红松籽仁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产品。以红松籽为原料,采用叁聚磷酸钠(STP)对红松仁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centre-composition中心复合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改性后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不同反应温度,pH值,STP浓度和反应时间下改性的红松仁蛋白的溶解性。研究发现:对红松仁分离蛋白溶解性的影响条件依次为STP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其中STP浓度和pH值对红松仁分离蛋白溶解度影响高度显着,pH值影响显着,反应温度影响不显着;磷酸化改性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最佳溶解条件是:反应温度45℃,pH值8.5,STP浓度7%,反应时间为75min。在此条件下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可达:80.2%。(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9年09期)

王振宇,李宏菊,夏祥慧,郭庆启[3](2009)在《红松仁分离蛋白乳化性和溶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松籽为原料,采用离心分离法对红松仁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时,红松仁分离蛋白的乳化度和溶解性最大,分别为60%和7.6g/L;当加热温度为60℃时,乳化度最大,为66%;当红松仁分离蛋白的质量分数达到10%时,乳化度最高,达到62%;50℃时溶解性最大,为4.5g/L;当加热时间为0.5h时,溶解性最大,为3.3g/L。(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王振宇,杨丽娜,李宏菊[4](2008)在《碱提酸沉法提取红松仁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红松仁分离蛋白,选择pH值、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温度作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红松仁分离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pH9.0、浸提时间60min、料液比1∶25、温度35℃。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可达61.03%。(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松仁分离蛋白是从红松籽仁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产品。以红松籽为原料,采用叁聚磷酸钠(STP)对红松仁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centre-composition中心复合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改性后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不同反应温度,pH值,STP浓度和反应时间下改性的红松仁蛋白的溶解性。研究发现:对红松仁分离蛋白溶解性的影响条件依次为STP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其中STP浓度和pH值对红松仁分离蛋白溶解度影响高度显着,pH值影响显着,反应温度影响不显着;磷酸化改性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最佳溶解条件是:反应温度45℃,pH值8.5,STP浓度7%,反应时间为75min。在此条件下红松仁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可达:8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红,杨传平.红松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

[2].李宏菊,王振宇,赵鑫,文攀.响应面法对磷酸化改性红松仁分离蛋白溶解性工艺参数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

[3].王振宇,李宏菊,夏祥慧,郭庆启.红松仁分离蛋白乳化性和溶解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4].王振宇,杨丽娜,李宏菊.碱提酸沉法提取红松仁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

标签:;  ;  ;  ;  

红松仁分离蛋白论文-吴晓红,杨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