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寇勇栎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寇勇栎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海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寇勇栎[1](2019)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孕育了地球最原始的生命,既是这个蓝色星球的生命之源又是这个蓝色星球的资源宝库。在地球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浩瀚的海洋。近半个世纪以来,南海海域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在造就了相关地区的繁荣之同时,南海海域的海洋资源急剧退化、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南海是中国与其他沿岸国家共享的一片水体,各国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是休戚与共的,沿岸各国对于保护南海海洋环境负有共同的国际责任。实践证明,海洋环境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得以恢复与重建而保护海洋环境需要依靠国际合作,这也已经成为各国之共识。本文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大背景,结合南海海域的地缘政治因素和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实践,主要就在南海海域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未来合作机制完善、中国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文章分析了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现状,再次,在比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就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安排提出了建议。此外,文章在最后一部分还对中国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曲亚囡,姜婉玲[2](2018)在《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污染也随之加剧,海洋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世界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要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多方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障碍,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期刊2018年07期)

姜婉玲[3](2017)在《论“一带一路”战略下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构想的提出对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联系密切,海上交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海上污染也随之加剧。海洋环境的保护已然成为国际间继续合作发展的课题。如何进行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众所周知,海洋环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单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并不能有效改善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所以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要想更好的加强合作,有效的解决问题,需要对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本论文对"一带一路"进行了明确,并在此指导下对海洋环境的现状及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一带一路的号召下,各国也在国际合作上求得了发展。并对现如今海洋环境的立法的现状进行了评析。本文指出了目前国际合作的局限性。试图通过这一分析找到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出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维权与执法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1-07)

于海涛[4](2015)在《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环境问题的恶化与全球化,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通过缔结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条约这样低敏感度领域的工作,有助于增进国家间海洋事务交流、解决海上领土争议。自冷战结束以来,西北太平洋区域沿岸各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各国借助双边、多边、国际组织的参与展开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但该区域的海洋环境治理成效却令人堪忧。首先对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基本概念界定中包括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环境保护的义务、区域以及国际合作。由于论文从法律与管理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分别对国际法视角和治理理论视角的理论基础作出解释。然后从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梳理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实践,从历史的角度深化对于全球和区域层面国家间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认知。区域内的利益格局是探讨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重要基础,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格局较为复杂,是制约海洋环境合作深入的重要变量,因此基于西北太平洋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地缘政治状况、领土领海争议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和利益格局特点。然后对西北太平洋区域的海洋环境合作框架从双边、多边两个角度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西北太平洋区域环境合作既受政治、经济等多重利益因素影响,又具有非约束性合作的特点。通过对欧洲周边海域环境合作模式和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合作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存在双边、多边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的同时,为什么区域内海洋环境治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以期为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完善给出建议。地中海模式和波罗的海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海洋环境的基础性利益可以超越政治利益上的分歧。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治理基于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NOWPAP)和黄海项目(YSLME)两个专项合作机制展开,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作为一个伞形机制来解决西北太平洋区域的海洋环境问题在早期有很大潜力,但有限的成果表明它在制度结构、资金机制、国内政策协调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黄海项目有限的地理管辖范围决定它难以为成为该区域的主导机制。最关键的是,与欧洲成熟的制度化合作模式不同,西北太平洋区域利益格局特点决定该区域签订约束性法律规范比较困难。最后回归论文的理论基础,从国际法和治理理论两个视角进行对策分析。完善对策也基于法律与管理两个维度提出,意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与政治规范的灵活性结合达到一种体制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借鉴欧洲周边海域模式,而是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西北太模式”。“西北太模式”的构建要基于双重规范的应用,同时在制度推进过程中,要渐进拓展合作范围。从国际法视角来看,要在区域内已经制定的《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区域有害物质和溢油应急计划》的基础上推进有法律约束力的区域应急条约的签署,实现从“软法”向“硬法”的过渡。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通过借鉴治理理论,从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两个角度找出有助于推进良好治理效能达成的要素,最后根据这个理论架构,为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合作的改进提出具体措施,主要在四个层面进行完善:(1)完善合作机制的制度保障,包括确保财政稳定性和加强区域机制间协调;(2)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合作,合理分配各治理主体权威:(3)构建西北太平洋区域环境合作认知网络,路径则通过打破“政治型界墙”以追求共同利益和建立由认知共同体组成的科学网络达成;(4)优化国内层面体制和能力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9)

郑苗壮[5](2015)在《开展国际合作 用好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我国积极与相关国家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周边海洋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形势总体向好。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海洋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海洋秩序和全球海洋治理正在酝酿深刻变革。 与相关国家海洋合作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5-02-02)

罗晓燕[6](2012)在《海洋环境保护的最终方法——国际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污染的复杂性、跨界性、持续性等特点,以及各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将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推上了焦点之位。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的合作不足,本文将对海洋环境保护立法、风险预防、海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海洋环境保护基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6-22)

任顺女[7](2012)在《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社会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实践中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保护海洋环境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的追寻也成为了国际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的中外文献的研读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停留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合作的介绍和认同的层面,即通过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国际立法和实践进行整理、概括等,得出“国际合作”已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的结论;只有少数的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因。这些论着的论证路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叁种:一是援引其他学科的理论论证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二是从国际(海洋)环境自身的特殊性出发,论证(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叁是论证海洋环境保护事务本身的国际性决定了海洋环境保护必须进行国际合作。这些论着对于分析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的原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仍嫌不够深刻和切中肯綮。本文将海洋事务划分为海洋公共事务和海洋共有事务。海洋公共事务的性质决定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对“海洋环境保护”自身以及其立法实践的分析(实践方面,在这里主要是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文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和论证,论证海洋环境保护属于海洋公共事务,从而证明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海洋法首先是关于海洋领土划分和空间划分的国际法。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丰富了海洋法的内容,使海洋法的内涵得到了扩充,其中还单独列章节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明显是与“领土划界”相区别的。这些非海洋“领土划界”的条款,其所规范的事务的领域与那些关于海洋领土和海上空间划分的条款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些条款可以划分为关于海洋公共事务的规定和关于海洋共有事务的规定。这种划分是基于海洋本身的流动性特征,以海洋事务的发生地域、管辖主体以及海洋事务的权利义务主体等为标准而进行的。海洋具有流动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海洋这一广阔的区域具有联通性的特征。正是因为在海洋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广泛联通性的海洋都被划分为了“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域”(包括公海、“区域”等)和“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等)两个部分,才使得在海洋事务方面存在公共事务和共有事务的区分。对于“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域”,各国平等地享有权利,也负有平等的义务,对于该部分海域的利用、管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公共事务。而“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虽然被“人为”地划分开来、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管辖之下,但是由于海洋的联通性,这些海域相互之间、这些海域与“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域”之间均是相互联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海域具有相同的品质。这就决定了各国在各自管辖的海域中实施的管理事务也具有相同的品质,这些事务是各国的“共有”事务。公共事务的“公共性”,使得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一个个人单独的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行为都将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公共事务的性质决定了公共事务的完成强烈要求进行国际合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证海洋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事务。其中,从实践角度,本文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实例,通过对该公约中相关条款的分析,论证海洋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事务。从而得出结论:为保护海洋环境,各国需要进行合作。在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各国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共享共管原则、合理分担责任原则、和平、公正、及时解决争端原则和预防为主原则等几个基本原则为指引,依照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全球合作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合作实践,同时应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立法,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寻求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多元共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3-12)

驻鲁,周永峰[8](2008)在《加强国际合作 保护海洋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日,2008中国(山东)海上搜救及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中韩海上溢油应急联合演习在青岛举行,这次演习是我国政府首次举行国际性海上搜救溢油应急联合演习,为今后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助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奠定了基础。海上溢油形势严峻中国是(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报》期刊2008-09-03)

吴险峰,韩鹏[9](2006)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本着“以外促内”的原则,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海洋环境管理行为,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管理水平。国际海洋环境合作项目为我国提(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期刊2006年20期)

赵守梁[10](2005)在《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海洋环境问题概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出过警告,全球海水正在变酸。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过去200年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已经溶解到海水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长。从近10年科学家对海水监测研究结果看,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较快,如果照此速度继续增加50年,酸化的海水会使许多海洋生物无法生存,进而破坏海洋食物链,从而以人们现在尚无法预测的方法改变海洋。(本文来源于《齐鲁渔业》期刊2005年12期)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污染也随之加剧,海洋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世界海洋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要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多方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障碍,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寇勇栎.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曲亚囡,姜婉玲.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3].姜婉玲.论“一带一路”战略下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C].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维权与执法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4].于海涛.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郑苗壮.开展国际合作用好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N].中国海洋报.2015

[6].罗晓燕.海洋环境保护的最终方法——国际合作[C].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12

[7].任顺女.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2

[8].驻鲁,周永峰.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环境[N].中国水运报.2008

[9].吴险峰,韩鹏.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6

[10].赵守梁.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J].齐鲁渔业.2005

标签:;  ;  ;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论文-寇勇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