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另辟蹊径许可生

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另辟蹊径许可生

四川省德阳中学许可生

【摘要】常态化的高中作文教学,只能取得一般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提升较慢。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敢于创新,敢于在常态化的教学氛围中另辟蹊径,给与学生不一般的视听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作文;创新;积累

常态化的高中作文教学,只能取得一般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提升较慢。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敢于创新,敢于在常态化的教学氛围中另辟蹊径,给与学生不一般的视听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实中绝大部分高中生视作文为一大难事。面对作文题目,常常发呆、发傻,手中的笔无从下手,尽管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挤不出几点墨水。或者空话连篇;语言苍白,无病呻吟;或者条理不清,语无伦次;或者方向不明,主题不清的勉强凑合的不像文章的文章。作为教师,就是要设置美好而自由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进入到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文思流畅、语言自然的“自由自在”的作文境界。。我个人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自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近年来,“大文科”的观念很流行,意思是文史哲不分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观点很有见地。其实数理化与文史哲又何曾分家了?写作虽然是学文的人分内之事,但实际上却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而且都要活学活用。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许多文人的最高理想,但要做到又谈何容易?中学生只有多读书,不论文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卷有益,绝不是一句空话,读得书多了,自然在写作时左右逢源,政治原理,历史典故,源源而至,欲罢不能,同时你的思维也会因此发散开来。要做到这个,没有丝毫取巧的可能,只有多读书,读什么书?读你喜欢读的书。

二、重视积累,融入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头脑里有大量积累存储的信息,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脱离了生活的作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道,写作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写作如无真情实感,岂非无病呻吟,故作卖弄?能有感人魅力?因此,失去了“真意”,也便失去了作文的根本。那么,“真意”应从何而来呢?这是大家都明了的事,应从生活中来。实际情况也应是如此,学生作作文,大多数是记真人,写真事,描真景,状实物,谈已见,抒真情的。要写这些“真”,就要感悟和体察生活。社会是一本大的活的教科书,它内蕴丰富,包罗万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叶茂。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把生活中的点滴----所闻、所见、所感及时写下来,不断的充实头脑资料库。这样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写作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从下笔了。

三、重视创新,标新立异二月花

“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青年人写文章就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崭新的。对同一个题目,新的含义就是与众不同。现在好像某些材料能证明什么论点在一些中学生中间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结果张口居里夫人,闭口文天祥,千篇一律。这时,如果出现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那分数必定是很高的。所以选材要新。论点更要新。你可以先假设别人都会有哪些观点,之后你偏不用它们,而立下一个鲜明崭新的,这同样会使你的作文受到赏识。

至于新的形式,那更是多种多样,只要你肯动脑筋,不愁没有,即使稀奇古怪的形式也不妨大胆地试一试。写文章,尤其是标新立异的文章,勇气与信心很重要,王朔先生不是说‘我是流氓,我怕谁’连流氓都能成为作家,我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四、重视写作练习,激励学生自我表现

作文教学不是空中楼阁,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在写作中感悟、提高。所以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写作练习,激励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我。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又写得生动感人。从我指导过的“表现自我”的学生作文看,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大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比如学生写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写因为父母不和、家庭的阴影给自己心灵带来的创伤及其对自己人生看法的影响,或写父母早逝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生遭遇和对已逝亲情的眷恋,或写自己对身处其境的日常生活的观察,或写自己经历的某一社会生活场景的片断,或写自己对大自然动植物的观察和赞美……,在这些作文中,“表现自我”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包含有或生动的叙事,或生动的描写,或恰当的评析……。作文中表现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学生一个写作的基点,现实的社会生活都通过学生的心灵折射,通过学生的情感过滤,再写到作文中来。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这里的“自我”完全有别于时尚写作中的矫糅造作无病呻吟的虚假自我表现(像有些浅俗的流行歌词)。

总之,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感受生活,感悟生活,有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学会了开拓创新的手法,写出真情洋溢又文采飞扬的作文,自然不在话下。开放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作文教学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标签:;  ;  ;  

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另辟蹊径许可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