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性论文-王杨

普世性论文-王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普世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方艺术音乐,普世性,全球化

普世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杨[1](2019)在《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普世性”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艺术音乐具备了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外部经济支持和内部音乐结构上的保证,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说,西方艺术音乐由此就成为了一种人人都可参与其中的具有"普世性"的世界性音乐了呢?笔者认为,这种"普世性"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实现,而不能将此界定绝对化。(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8期)

常欢[2](2019)在《现代设计美学的普世性与民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现代设计当中所应用的美学规律进行了分析,全文一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现代设计美学的普世性规律;第二部分讨论了现代设计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特征;第叁部分分析了现代设计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是否能够共存共生。(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7期)

张斌[3](2018)在《经济社会双重结构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普世性的破灭》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为经济性社会。资本逻辑是经济性社会的动力系统,资本主义制度是经济性社会的制度化形态。经济性社会具有独特的双重结构,即形式化结构和本质化结构。所谓"本质化结构"就是依托资本逻辑以获得交换价值为根本目的,很难为感性直观所触及的资本社会。劳动力商品化、雇佣劳动、货币化、资本主体性、劳动力再生产等是本质化(本文来源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程艾兰[4](2017)在《孔子学说的“人文主义”与普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人们约定俗成且习以为常地,将孔子的学说视为"人文主义"。如果说"人文主义"蕴含着"普世性",那么儒家人文主义是否能够宣称,具有如普世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般的普世性呢?在这个问题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也必须思考究竟儒家思想应被归类为"哲学",还是"宗教"?这个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问题,至今依旧纠缠不休。孔子其人及其教导像是一颗棋子,在近代欧洲知识版图的棋盘上,任人摆布,从18世纪启蒙时期眼中的理性哲学家,变成19世纪欧洲人眼里的宗教领(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7-09-20)

颜以琳[5](2017)在《韵律与节奏:中国书法跨文化传播的普世性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地域与民族性文化因素来看,书法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钟明善语);但从更广阔的普世文化因素来看,书法则是"人类共有的美丽心灵线条的艺术"(周斌语)。前者侧重于从艺术(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报》期刊2017-04-18)

豫秦[6](2016)在《话说工人之叁:中国工人的诞生及其普世性与独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后期,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手工工场、包买商、雇佣工人等资本主义萌芽。不同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工业革命,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其将眼光转向国外,建立一个个殖民半殖民地,开拓市场。1840年,第(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人》期刊2016年09期)

徐进[7](2016)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为什么不具有普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频遇失败新自由主义的内容反映了其学术理论、政策纲领、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性质。目前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对其理论观点、流派演变、政策手段等诸方面都有详细的分析。总的说来,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所谓"叁个叁",即"以‘叁论’——人性自私论、私有制永恒论和市场万能论为理论基石;以‘叁反’——反社会主义、反公有制、反国家干预为政治取向;以‘叁化’——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为政策主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逐渐走出"书(本文来源于《理论参考》期刊2016年06期)

高玉刚[8](2016)在《试论中国书法在异域文化地区的接受——兼论书法文化的普世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文化能够调适人的心理,调适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弥合西方竞争文化带来的对抗、反抗。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和情感依托,它的普世性审美经验也同样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审美经验,为人类提供差异性的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6年04期)

徐进[9](2016)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为什么不具有普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在实践中频遇失败,在思想界屡遭訾议,其具有普世性的论断已经破产。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使"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导致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09期)

谢雅妮,贾礼伟[10](2015)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下“普世性”的文化伦理隐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其在推动社会进步上的巨大成功获得了普世性的认同。"现代化"的全球化、世界化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也似乎证明了"现代化"发展道路"普世性"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然而,当现代化发展模式遇到非西方发展中国家、传统社会在文化内核、价值取向、伦理精神方面的强烈抵御时,其普世性也就值得怀疑了。(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普世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现代设计当中所应用的美学规律进行了分析,全文一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现代设计美学的普世性规律;第二部分讨论了现代设计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特征;第叁部分分析了现代设计的普世性与民族性是否能够共存共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世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杨.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普世性”探寻[J].北方音乐.2019

[2].常欢.现代设计美学的普世性与民族性研究[J].美术大观.2019

[3].张斌.经济社会双重结构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普世性的破灭[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

[4].程艾兰.孔子学说的“人文主义”与普世性[C].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7

[5].颜以琳.韵律与节奏:中国书法跨文化传播的普世性基础[N].中国书法报.2017

[6].豫秦.话说工人之叁:中国工人的诞生及其普世性与独特性[J].中国工人.2016

[7].徐进.新自由主义模式为什么不具有普世性[J].理论参考.2016

[8].高玉刚.试论中国书法在异域文化地区的接受——兼论书法文化的普世性价值[J].书法.2016

[9].徐进.新自由主义模式为什么不具有普世性[J].人民论坛.2016

[10].谢雅妮,贾礼伟.现代化发展模式下“普世性”的文化伦理隐忧[J].吕梁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普世性论文-王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