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静碰摩论文-侯理臻,廖明夫,王四季,何文博,王丹

转静碰摩论文-侯理臻,廖明夫,王四季,何文博,王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静碰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航空发动机,风车不平衡,碰摩,试验研究

转静碰摩论文文献综述

侯理臻,廖明夫,王四季,何文博,王丹[1](2019)在《航空发动机转子不平衡下转静碰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车不平衡振动问题,设计了刚度可调、频率可调的转子机匣碰摩机构,计算了机匣的刚度与频率并进行了试验测试。在试验与计算比对良好的条件下完成了碰摩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进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碰摩机构,能够有效可控地进行风车不平衡状态下持续碰摩试验,重复性好且碰摩特征明显,通过进动分析,风车不平衡下转静碰摩会激起正反进动的超次谐波,以3/2倍频最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发动机风车不平衡研究以及转子安全性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与试验方案。(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2期)

王海飞,陈果[2](2016)在《考虑多叶片-机匣多点变形转静碰摩模型的机匣响应特征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故障,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叶片-机匣耦合振动下的转静碰摩故障模型,该模型在通用的弹性碰摩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多个叶片与圆盘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叶片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机匣之间碰摩故障以及叶片与机匣之间转静间隙变化对碰摩力的影响,能够模拟机匣单点、局部及整圈,转子的局部和整圈的碰摩规律。将所提出的碰摩模型运用于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利用数值积分获取碰摩故障下的机匣加速度响应规律。利用带机匣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进行了转子叶片-机匣的机匣单点-转子全周的碰摩实验,仿真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所提出的叶片-机匣碰摩新模型的正确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仿真了其他碰摩状态下的碰摩故障特征和碰摩力随时间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李纪永,李舜酩,陈晓红,江星星[3](2014)在《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转静碰摩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碰摩故障诊断中转静碰摩响应消噪及特征提取构造分段圆弧平滑阈值函数,利用小波、小波包及双树复小波(Dual-tree Complex Wavelet)分别对非平稳信号降噪处理,以信噪比为指标判断降噪效果。结果表明,构造的阈值函数消噪具有高效性。通过计算单转子局部碰摩动态响应,用双树复小波对位移响应进行特征提取。与小波及小波包相比,双树实小波近似解析性及采样插值具有互补特点,能完整提取动态响应特征,减少信息丢失。并用仿真及转子碰摩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4年22期)

于明月,陈果,姜广义,李成刚,冯国全[4](2014)在《基于机匣加速度信号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机匣加速度信号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方法。利用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模拟了大量不同部位的碰摩,将小波局部极大模归一化能量与直接提取的机匣加速度信号归一化均方值输入至支持向量机中,以进行识别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局部极大模方法提取的归一化能量特征比直接提取的加速度信号均方值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转静碰摩部位的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陈果,于明月,刘永泉,姜广义,李成刚[5](2014)在《基于倒频谱分析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基于倒频谱分析的航空发动机碰摩部位识别方法,利用倒频谱分析方法,从机匣振动加速度信号中分离出传递路径特征,该特征反映从碰摩点到机匣测点的传递路径信息,因此,不同的碰摩部位将具有不同的传递特征信息,并以此提取出20个碰摩部位识别特征。利用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模拟大量不同部位的碰摩试验,对不同碰摩部位的试验样本进行特征分析,表明相同碰摩部位的特征一致性,以及不同碰摩部位的特征差异性,利用最近邻分类方法,进行碰摩部位识别,识别率达到100%,充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李爱,陈果,于明月[6](2013)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诊断规则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基于SVM的转静碰摩部位诊断知识获取.首先,基于带机匣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实验器,模拟了4个碰摩部位的碰摩实验,利用机匣4个部位的应变测试,获取了4个碰摩部位和4个测点的大量实验数据;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聚类(SVC)的诊断知识规则提取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SVC算法得到特征选取后样本的聚类分配矩阵,最后根据聚类分配矩阵构建超矩形规则.为使规则更加简洁,易于解释,采用规则合并、维数约简、区间延伸等方法对超矩形规则进行进一步简化.利用基于SVM的数据挖掘方法,从大量的碰摩部位实验数据中提取出了转静碰摩部位诊断的知识规则,并进行了相应解释和验证,规则识别率达到了99%以上,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于明月,陈果,刘永泉,姜广义,李成刚[7](2013)在《基于机匣应变信号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识别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提出基于机匣应变信号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技术。以应变片为敏感元件,采用沿机匣轴向、周向粘贴应变片两种实验方案,利用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模拟大量不同碰摩部位的样本,采集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机匣上的应变信号,提取应变的均值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识别不同碰摩位置。结果表明:沿机匣周向的应变均值特征可有效识别转静碰摩部位,且鲁棒性较好,且仅需在机匣的4个位置粘贴应变片即可对4个不同碰摩部位达到100%的识别率。沿机匣轴向的应变均值特征也可识别不同的碰摩部位,但识别效果不如沿机匣周向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于明月,陈果,李成刚,冯国全,王德友[8](2013)在《基于小波包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转静碰摩部位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航空发动机转子实验器模拟不同径向碰摩部位下的碰摩故障,提出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支持向量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方法.首先将从机匣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其归一化能量特征,接下来将得到的归一化能量特征输入至支持向量机中,用以识别不同的碰摩部位.利用航空发动机转子实验器模拟大量不同碰摩程度和不同碰摩部位的样本,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小波包能量特征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判别转静碰摩部位,且仅需1个传感器即可达到98%的识别率.(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陈果[9](2012)在《基于一类支持向量机与主成分分析的转静碰摩故障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旋转机械中转静碰摩故障获取困难,大量拥有的正常非碰摩状态样本,引入一类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进行转静碰摩故障识别,通过对大量正常样本的学习得到碰摩故障判别边界,从而实现碰摩擦故障检测。由于转子故障信号的频谱存在大量冗余,又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转子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对信号频谱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大量样本的频谱进行主成分分析,按不同能量保持率要求提取低维特征。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2年22期)

周海仑,陈果,李飞敏[10](2008)在《转子-滚动轴承耦合系统的转静碰摩故障分析与智能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诊断问题,建立了含不平衡-碰摩故障的转子-滚动轴承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充分考虑了滚动轴承的间隙、非线性赫兹接触以及变柔性VC(Varying compliance)振动。首先运用数值积分获取系统响应,进行碰摩故障分析,并得到了大量的碰摩故障仿真样本;其次利用支持向量机从大量样本中获取碰摩故障知识;然后利用转子实验器获取碰摩故障实验样本;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对碰摩故障实验样本进行智能诊断,最高识别率达到了91%。(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8年10期)

转静碰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故障,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叶片-机匣耦合振动下的转静碰摩故障模型,该模型在通用的弹性碰摩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多个叶片与圆盘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叶片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机匣之间碰摩故障以及叶片与机匣之间转静间隙变化对碰摩力的影响,能够模拟机匣单点、局部及整圈,转子的局部和整圈的碰摩规律。将所提出的碰摩模型运用于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利用数值积分获取碰摩故障下的机匣加速度响应规律。利用带机匣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进行了转子叶片-机匣的机匣单点-转子全周的碰摩实验,仿真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所提出的叶片-机匣碰摩新模型的正确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仿真了其他碰摩状态下的碰摩故障特征和碰摩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静碰摩论文参考文献

[1].侯理臻,廖明夫,王四季,何文博,王丹.航空发动机转子不平衡下转静碰摩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王海飞,陈果.考虑多叶片-机匣多点变形转静碰摩模型的机匣响应特征与验证[J].推进技术.2016

[3].李纪永,李舜酩,陈晓红,江星星.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转静碰摩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4

[4].于明月,陈果,姜广义,李成刚,冯国全.基于机匣加速度信号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J].中国机械工程.2014

[5].陈果,于明月,刘永泉,姜广义,李成刚.基于倒频谱分析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J].机械工程学报.2014

[6].李爱,陈果,于明月.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诊断规则提取[J].航空动力学报.2013

[7].于明月,陈果,刘永泉,姜广义,李成刚.基于机匣应变信号的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部位识别[J].航空学报.2013

[8].于明月,陈果,李成刚,冯国全,王德友.基于小波包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转静碰摩部位识别[J].航空动力学报.2013

[9].陈果.基于一类支持向量机与主成分分析的转静碰摩故障检测技术[J].振动与冲击.2012

[10].周海仑,陈果,李飞敏.转子-滚动轴承耦合系统的转静碰摩故障分析与智能诊断[J].振动与冲击.2008

标签:;  ;  ;  ;  

转静碰摩论文-侯理臻,廖明夫,王四季,何文博,王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