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系论文-王丽冬,冯一新,徐建,付永凯,萨日娜

品种系论文-王丽冬,冯一新,徐建,付永凯,萨日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品种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鲜食玉米,品种,品系,比较

品种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冬,冯一新,徐建,付永凯,萨日娜[1](2019)在《13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系)在黑龙江省比较研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筛选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作为北菜南运专用品种。本研究以12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系与‘京科糯2000’(CK)进行比较栽培试验,进行了农艺性状、抗逆性、感观品质及食味品尝测定。结果表明:糯玉米中,‘米糯91’株型紧凑,果穗筒形,穗型整齐,籽粒黄色饱满,平均鲜穗质量0.43 kg,鲜穗26445 kg/hm2。其在产量、穗粒性状、外观品质及食味鉴定方面与对照品种‘京科糯2000’(CK)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综合排名第一位,可以作为本地区栽培品种首选。甜糯玉米中,‘米糯910’株型紧凑,果穗锥形,穗型整齐,无秃尖,籽粒黄色饱满,平均鲜穗质量0.36 kg,鲜穗22140 kg/hm2,综合排名第一位,可以作为本地区栽培品种首选。糯玉米‘米糯91’、甜糯玉米‘米糯910’与对照‘京科糯2000’(CK)相比综合表现具有明显优势,均可作为本地区的首选栽培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5期)

于翠翠,文华英,张文会[2](2019)在《西藏不同品种(系)豌豆营养成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藏地区豌豆为材料,选取16个豌豆品种(系)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旨在揭示不同品种(系)豌豆的营养品质,为豌豆的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2.6%,脂肪平均含量为1.09%,淀粉平均含量为54.7%,钙平均含量为54.6 mg/100 g,磷平均含量为354 mg/100 g,铁平均含量为4.01 mg/100 g,氨基酸总量平均含量20 g/100 g。(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22期)

姜志强,贾东峰,廖光联,钟敏,黄春辉[3](2019)在《中国育成的猕猴桃品种(系)及其系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了解我国猕猴桃的育种成果,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78—2018年中国报道育成的191个猕猴桃品种(含品系,下同),并绘制了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图。育成的猕猴桃品种中,实生选种的147个(占76.96%),其他依次是杂交品种34个(17.80%)、芽变选种8个(4.19%)和诱变品种2个(1.05%)。根据育成品种的种类分类,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101个(占52.88%),其次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54个(28.27%);雌性品种180个,黄肉、绿肉和红肉品种分别占46.67%、40.55%和12.78%;雄性授粉品种11个,占5.76%。果实成熟期明确的169个品种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26%、43.20%和32.54%。191个育成品种共涉及直接亲本181个,其中野生种116个(占64.09%),遗传贡献值为60.73%。通过对其亲本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红阳"和"海沃德"的衍生品种最多,分别为18个和13个,为我国猕猴桃育种中最主要的骨干亲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付亮,李洋,马华平,郭战备,范永胜[4](2019)在《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为小麦新品种审定和其市场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利用R语言统计模型,分析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试验结果,评价17个冬小麦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单变量参数分析显示,‘新麦35’、‘周麦36’、‘中育1220’、‘郑麦103’和‘泛育麦17’的CV值较小,表明这5个品种静态稳定性较好;‘新麦35’、‘周麦18’、‘泉麦31’、‘郑麦16’、‘周麦36’和‘郑麦103’的Shukla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这6个品种平均动态稳定性好;‘新麦35’、‘郑麦103’、‘周麦36’、‘郑麦16’和‘禾丰3号’的Pi值小,说明这些品种产量高且试点间稳定性好,普遍适应性强。‘新麦35’、‘郑麦103’和‘周麦36’在各个试点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好,适于黄淮南片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胡选江,李燕山,饶敏,张艳军,张翠萍[5](2019)在《玉溪市冬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旨在比较出优质高产、适应性强、适宜于玉溪市冬作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新品种(系)、S04-109、 S13-592产量产值较高,薯形外观较好,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种植潜力较大,可作为玉溪市冬马铃薯主推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在马铃薯试验中,要注意种薯带芽播种,避免因出苗期差异大而带来的试验结果差异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王平,郭小俊,谢成俊,陈娟,王国宇[6](2019)在《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快兰州市北部干旱山区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马铃薯主栽品种,试验以‘陇薯7号’为对照,对选用的20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与丰产性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12号’‘、陇薯9号’均具有较好的商品性、抗旱性、抗病性与丰产性。其中‘陇薯10号’产量达到36175.90 kg/hm~2,较CK增产9.05%,产量最高,稳产性高、口感好、综合表现最好,可大面积推广;而从丰产性与抗晚疫病考虑,应适当扩大种植‘陇薯7号’。综上所述,可以选用‘陇薯10号’为兰州市北部干旱山区的主栽品种进行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唐桃霞,王致和,张秀华,邱进栋,谢忠清[7](2019)在《不同品种(系)甜叶菊产量·光合生理和糖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甜叶菊农艺性状及产量与光合生理因子和糖苷品质之间的关系。对7个甜叶菊品种(系)的10个农艺性状、干叶产量、7个光合生理指标和5个糖苷品质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叶产量与单株干叶产量、单株鲜叶产量、一级分枝数呈极显着正相关,r分别为1.000、0.979、0.898,与其他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显着水平;干叶产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显着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与叶绿素的相关性不显着;干叶产量与RA含量、总苷含量、RA/总苷呈正相关,与STV含量、RC含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着水平,RA含量与STV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r=0.957);光合生理指标与糖苷含量的关系中,RC含量与胞间CO_2浓度和叶绿素总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其余指标相关性不显着;总苷含量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其余指标相关性也不显着。该研究阐明了甜叶菊多种性状间的关系,旨在为河西地区甜叶菊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曾占奎,王征宏,王黎明,庞玉辉,韩志鹏[8](2019)在《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节水生理特性与综合评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节水生理特性和选择节水品种,以北部冬麦区有代表性的30个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节水处理和正常灌溉处理下,对主要生理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在拔节期以后的不同生育时期存在着显着差异,抽穗期的NDVI出现拐点,此时期保证水分供给,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在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NDVI、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的变异系数存在差异,和其他性状相比广义遗传力较低,分别为48.61%、58.51%和72.84%,受环境影响较大。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NDVI、冠层温度和光截获与产量的关联性较高,位于前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最好的品种(系)为:CA0391-1、中麦998、农大211、中麦175、 CA0958、中优206、农大5181、航麦247、 CA1146、中麦818和京冬17;在节水处理下,最好的品种(系)为:中麦175、中麦818、 CA0391-1、CA1091、中优206、轮选1690。因此,可根据NDVI值判断小麦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将NDVI、冠层温度和光截获作为评价品种(系)抗旱性主要性状指标,在进行抗旱小麦选育时,可将CA0391-1、中麦175、中优206和中麦818作为抗旱选育亲本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陈辅志,詹有俊,杨涛,孙建船,张璇[9](2019)在《9个棉花品种(系)在甘肃区试点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7年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中,对9个棉花品种(系)进行抗黄萎病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系)中,金垦1663、9507-09-8、ND16-1、新81052属抗黄萎病品种,130415、130414、MB013、7108-11属于耐黄萎病品种,新陆早113属感病品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李莉,刘晓梅,姜兆远,王继春,朱峰[10](2019)在《2014—2018年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科学准确地鉴定与评价品种的抗病性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基础。水稻稻瘟病抗病性鉴定技术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和新品种审定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从抗源筛选、后代选择、直到品种的推广都离不开抗病性鉴定。通过此项技术,直接反映水稻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安全保障,为品种的选育和布局,农药减施以及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14—2018年选用7群1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同时利用在省内不同熟期、不同生态栽培带所设立的9个田间异地自然诱发抗病鉴定技术示范点对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田间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5年内对1335份区试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和评价,其中苗瘟表现为HR的材料有91份,占鉴定总数的6.82%,表现为R以上的有886份,占鉴定总数的66.37%;田间异地自然诱发表现为R以上的材料为713份,占鉴定总数的53.4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品种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西藏地区豌豆为材料,选取16个豌豆品种(系)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旨在揭示不同品种(系)豌豆的营养品质,为豌豆的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2.6%,脂肪平均含量为1.09%,淀粉平均含量为54.7%,钙平均含量为54.6 mg/100 g,磷平均含量为354 mg/100 g,铁平均含量为4.01 mg/100 g,氨基酸总量平均含量20 g/100 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种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冬,冯一新,徐建,付永凯,萨日娜.13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系)在黑龙江省比较研究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于翠翠,文华英,张文会.西藏不同品种(系)豌豆营养成分比较[J].农产品加工.2019

[3].姜志强,贾东峰,廖光联,钟敏,黄春辉.中国育成的猕猴桃品种(系)及其系谱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19

[4].付亮,李洋,马华平,郭战备,范永胜.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胡选江,李燕山,饶敏,张艳军,张翠萍.玉溪市冬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

[6].王平,郭小俊,谢成俊,陈娟,王国宇.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唐桃霞,王致和,张秀华,邱进栋,谢忠清.不同品种(系)甜叶菊产量·光合生理和糖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

[8].曾占奎,王征宏,王黎明,庞玉辉,韩志鹏.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节水生理特性与综合评判[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9].陈辅志,詹有俊,杨涛,孙建船,张璇.9个棉花品种(系)在甘肃区试点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9

[10].李莉,刘晓梅,姜兆远,王继春,朱峰.2014—2018年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标签:;  ;  ;  ;  

品种系论文-王丽冬,冯一新,徐建,付永凯,萨日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