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切花的预处理及瓶内保鲜研究

梅花切花的预处理及瓶内保鲜研究

一、梅花切花预处理及瓶插保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伟[1](2021)在《芍药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型、花色、茎叶等观赏性状优良,适合作为花坛、花境、切花栽培。芍药花期短且集中,造成芍药切花只在5~7月集中供应,加之其自然瓶插寿命很短暂,这些严重制约其产业的发展。我国切花采后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宗和传统花卉,对于芍药切花的研究较少,加之其品种繁多,各品种之间差异大,衰老机理更为复杂,需要深入探究。同时,我国芍药切花产业发展尚不健全,采后处理和采后保鲜多凭经验,更是缺少高效、环保、廉价、通用型的芍药切花保鲜剂。本研究以几种适合作切花的芍药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蔗糖+8-HQ为基本液,选择植物激素、杀菌剂、有机酸等成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筛选并优化预处液和保鲜液配方,在此基础上,观测芍药切花瓶插品质及生理生化特性,以探究芍药切花衰老机制,为完善芍药切花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芍药切花采收后预处理可以显着延长其长时间贮藏和远距离运输后的瓶插寿命,提高后期销售和消费的观赏质量。单因素筛选结果显示,植物激素6-BA效果最好,杀菌剂NS效果最好,有机酸CA效果最好。最佳单因素保鲜效果由大到小的排序为6-BA>NS>CA>CK。其中6-BA显着优于其他化学成分,分别将贮运后‘雪峰’、‘山河红’、‘英雄花’和‘种生粉’的寿命延长21.8%、23.9%、20.1%、10.9%。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预处液配方为3%蔗糖+200 mg/L 8-HQ+6.88 mg/L 6-BA+15.4 mg/L NS+200.97mg/L CA,该配方可延长芍药切花寿命3.76 d。2.优化预处液对芍药切花品种‘雪峰’、‘山河红’、‘英雄花’和‘种生粉’贮运后的瓶插寿命分别延长30.7%、33.4%、31.6%、31.3%,最佳观赏期分别延长32.0%、43.5%、40.4%、31.8%,调节芍药切花水分平衡状态,降低瓶插期间MDA、Pro含量,提高SOD、POD等酶的含量,该配方可有效缓解贮运后的切花衰老,适宜作为通用型预处液在芍药切花产业中推广和使用。3.芍药切花保鲜液各化学成分单因素筛选试验表明,最佳成分为6-BA、NS、CA、花利多,对瓶插寿命的影响由大到小为NS>6-BA>花利多>CA>CK,杀菌剂NS对芍药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最大,分别将贮运后‘雪峰’、‘山河红’、‘英雄花’和‘种生粉’的寿命延长21.8%、23.9%、20.1%、10.9%。基于响应面法得到的芍药切花保鲜液优化配方为2%蔗糖+200 mg/L 8-HQ+7.84 mg/L 6-BA+19.35 mg/L NS+193.32 mg/L CA+304.69 mg/L花利多,该配方理论保鲜寿命为13.6 d,验证结果为12.6 d。4.优化保鲜液配方将‘雪峰’、‘山河红’、‘英雄花’和‘种生粉’瓶插保鲜寿命分别延长34.3%、37.5%、33.3%、40.7%,最佳观赏期分别延长47%、42.3%、46.9%、45.1%,最大花径增加28.8%、25.4%、26.6%、30.7%,该配方对芍药切花瓶插品质和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也要优于对照(蒸馏水),提高切花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防御体系,降低MDA、Pro等含量,延缓衰老,提升瓶插品质。5.本研究基于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得到效果良好的芍药切花预处液配方和保鲜液配方,分别为:3%蔗糖+200mg/L 8-HQ+6.9 mg/L 6-BA+15.5 mg/L NS+201 mg/L CA;保鲜液2%蔗糖+200mg/L 8-HQ+7.8 mg/L 6-BA+19.5 mg/L NS+193 mg/L CA+305 mg/L花利多,可在芍药切花贮运前的预处理阶段和瓶插保鲜阶段进行使用。

孟亚南[2](2019)在《蔗糖预处理促进蜡梅切花保鲜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作为我国传统花卉广泛应用于园林中,且花期在12月至翌年2月,花开时芳香四溢。由于蜡梅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开放时间,因此在切花市场有很大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已在上海、成都等地形成一定切花产业规模。蔗糖是切花保鲜中常用的保鲜剂,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蔗糖辅以200mg/L 8-羟基喹啉硫酸盐为预处理液,对蜡梅切花‘花蝴蝶’进行为期72h的预处理。在瓶插过程中,测定相关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以确定适宜的蔗糖浓度及瓶插时间。将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同时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探究,以确定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保鲜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瓶插期间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0g/L的蔗糖预处理可以促进花朵开放、增大最大花径值、延长达最大花径所用时间并延缓盛花期花朵鲜重的下降。当蔗糖预处理浓度达到30g/L时,会加速花朵萎蔫、降低瓶插寿命并缩短开花时长,从而影响观赏品质。2.多个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蔗糖预处理可增加花被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瓶插第2d时出现峰值。花被片内脯氨酸含量随着瓶插时间而不断升高,丙二醛的含量经10g/L的蔗糖预处理后呈缓慢下降趋势。SOD和CAT活力测定表明,10g/L蔗糖预处理可能有助于花被片内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的减少。3.根据形态与生理指标测定结果,选定10g/L的预处理和对照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时间点为预处理前、预处理后、瓶插第2d和瓶插第5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出现在瓶插第2d,达到1256个。经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蔗糖预处理可引起多种糖代谢、次生代谢等通路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4.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和基因功能,推测花朵的开放和花径值的变大可能与差异表达基因CpEXPA4、CpEXPA10及CpEXPA15有关,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蔗糖预处理的CpEXPA10和CpEXPA15表达量高于对照,CpEXPA4则呈相反的表达趋势。5.为了了解CpEXPA4、CpEXPA10和CpEXPA15在不同蜡梅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对三者在‘H29’、‘JDH02’‘花蝴蝶’和‘小米星’的不同花发育阶段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同时以‘H29’为例,对花发育阶段细胞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基因表达量在四个品种中的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在不同器官组织中也存在差异。CpEXPA10和CpEXPA15可能与花发育开放过程相关性更高。6.分析CpEXPA4、CpEXPA10和CpEXPA15的蛋白结构,三者均含有扩展蛋白家族典型的DPBB超家族保守结构域DPBB1以及Pollen allerg1保守结构域,且与拟南芥、荷花、茶树等物种中的扩展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其蛋白结构及定位等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三者均具有信号肽且定位在细胞外基质中。7.构建CpEXPA4、CpEXPA10和CpEXPA15蛋白亚细胞定位载体,发现三者主要定位在细胞器内质网上。因此,三者可能与内质网的功能有关,对膜体积的增大有促进作用,从而调控植物细胞发育。

刘珊[3](2015)在《不同保鲜液对马蹄莲和洋桔梗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和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为试验材料,主要研究了不同保鲜液对白色马蹄莲和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果,探讨了不同保鲜液对洋桔梗切花的衰老机理。旨在寻找适用于两种切花的经济、环保、有效的保鲜配方,为配置更高效的马蹄莲和洋桔梗切花保鲜液提供参考。1、关于马蹄莲切花的保鲜实验研究:试验设置了0.5%蔗糖与不同浓度的山梨酸(10mg·L-1、30mg·L-1、50mg·L-1)组合而成的保鲜处理液,通过对马蹄莲切花的观赏品质的测定,得到处理液0.5%蔗糖+50 mg·L-1山梨酸在增大佛焰苞的花径,提高马蹄莲切花的最佳观赏品质,延长切花的瓶插时间,促进花枝的吸水,维持切花的水分平衡,减少水分的散失,以及增加花枝的鲜重等方面的效果显着。2、关于洋桔梗切花的保鲜实验研究:试验设置了含蔗糖或山梨酸的单因子以及添加了无机盐CaCl2或A12(SO4)3的复合因子的保鲜液配方分别处理洋桔梗切花,实验表明,用含50 mg·L-1山梨酸的保鲜液处理的切花其瓶插寿命略好于100mg·L-1山梨酸的;将蔗糖与山梨酸结合使用时,2%蔗糖+100 mg·L-1山梨酸的瓶插寿命、鲜重变化率以及水分平衡值等均优于2%蔗糖十50 mg·L-1山梨酸;将无机盐与蔗糖和山梨酸组合时,含无机盐的保鲜剂,无论是在增加切花鲜重,促进开花,延长瓶插寿命方面,还是在提高SOD、PO D与CAT活性,延缓蛋白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下降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不含无机盐的处理液。结果表明,250 mg·L-1 Al2(SO4)3配合2%蔗糖与100 mg·L-’山梨酸使用时,对于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有良好的增效作用。

文雨婷[4](2014)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郁金香切花品种“小王子”为试验材料,在200mg/L8-HQ+20g/L S基础保鲜液的基础上,添加调环酸钙(PHDC)、胺鲜酯(DA-6)、增产胺(DCPTA)、芸苔素内酯(BR)、氯吡脲(KT-30)、三十烷醇(TA)等6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以常用的切花保鲜调节剂苄氨基嘌呤(6-BA)为参照,测定其瓶插寿命、花径、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率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系统研究了PHDC、DA-6、DCPTA、BR、KT-30、TA对郁金香切花的保鲜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瓶插时间的推移,郁金香切花的水分平衡值和鲜重变化率呈向下抛物线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或一直保持很低的上升水平;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均呈上升趋势,但MDA的上升趋势稍滞后于O2-产生速率;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大体上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但不同处理的上升、下降波折次数和时间不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峰值出现的次数和时间与瓶插寿命的长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药剂处理的具体变化趋势又各有不同,与蒸馏水处理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与蒸馏水处理和基础保鲜液处理相比,PHDC、DA-6、DCPTA、BR、KT-30、TA六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地延长瓶插寿命,增大花径,提高水分平衡值,增加鲜重,减缓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下降,减少脯氨酸、MDA的积累,降低O2-产生速率,提高SOD和CAT活性,从而延缓郁金香切花的衰老,提高保鲜度,分别以200mg/L PHDC、10mg/L DA-6、50mg/L DCPTA、1mg/L BR、50mg/L KT-30、1.5mg/L TA处理效果最佳。这六种调节剂处理的最佳浓度效果均优于6-BA处理。其中,50mg/L DCPTA效果最好,瓶插寿命为12.77d,分别比CK-1和CK-2延长6.67d和4.60d;1.5mg/L TA次之,分别比CK-1和CK-2延长6.37d和4.30d;再次之为50mg/L KT-30,分别比CK-1和CK-2延长5.77d和3.70d。(3)郁金香切花瓶插保鲜液的最佳配方:根据各处理的瓶插寿命、观赏品质及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本研究筛选出了郁金香切花瓶插保鲜液最佳配方:50mg/L DCPTA+200mg/L8-HQ+20g/L S;1.5mg/L TA+200mg/L8-HQ+20g/L S;50mg/L KT-30+200mg/L8-HQ+20g/L S;1mg/L BR+200mg/L8-HQ+20g/L S;10mg/L DA-6+200mg/L8-HQ+20g/L S。

王翠丽,崔洋,马海燕,张凌[5](2014)在《神马切花菊催花液的保鲜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利用优选催花液A与传统瓶插保鲜液B对催开花材a与自然开花材b进行瓶插保鲜处理,测定保鲜期间处理材料的水分平衡值、总黄酮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模糊数量法对每个处理外观形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选催花液A的平均综合评分比传统瓶插保鲜液B高0.28分,比CK高0.88分,Ab处理比Ba处理瓶插寿命延长2 d,综合评分高低的顺序为:Ab>Aa>Ba>Bb>CK a>CK b;Ab处理水分平衡值总体均高于其他处理,且鲜重变化率最高,为75.551%,Ab处理的蛋白质峰值出现最晚(第20天);叶绿素含量第14天达到最大值,达0.0716 mg/g,优选催花液A可以更好地提高花瓣中总黄酮的含量。由此表明,优选催花液A的瓶插保鲜效果优于传统瓶插保鲜液B,优选催花液也可作为瓶插保鲜液使用。

李冉馨[6](2013)在《梅花切花品种筛选以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梅园中的梅花品种,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其性状评价打分,综合筛选出了十三种适合作为I、II级梅切花的品种。最终以‘乌羽玉’、‘小玉蝶’和‘小绿萼’等3个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预处理液、不同瓶插液以及不同采切时期的处理,对影响梅切花观赏品质的因素进行研究。随后本研究通过组织培养,对三个品种的繁殖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激素种类和含量的配比确定适合各个品种的最适培养基。研究最后对切花的采后工作(采切、包装、标志、贮藏以及运输等)作了详细地阐述。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梅园内品种的调查,筛选出的I级切花品种有:‘小绿萼’、‘粉红朱砂’、‘双碧垂枝’以及‘粉红朱砂’;II级切花品种有:‘乌羽玉’、‘舞朱砂’、‘桃红朱砂’、‘小玉蝶’、‘束花宫粉’、‘重瓣大红’、‘龙游’、‘长蕊绿萼’、‘美人’梅。2.‘乌羽玉’、‘小绿萼’和‘小玉蝶’的瓶插花期分别为15.8d、18.7d、17.3d。开花率都呈现出“上升——下降”的趋势,只是不同的品种在不同阶段增长或下降的速度有所不同。‘乌羽玉’的最适采切时期为现色期,其余两种均为紧蕾期较适宜采切。3.三个品种皆在预处理液为5%蔗糖+8-HQC100mg*L+6-BA10mg/L的处理中效果最好。‘乌羽玉’在2%蔗糖+8-HQC100mg/L+STS25mg/L瓶插液处理中效果最好。‘小绿萼’和‘小玉蝶’分别在2%蔗糖+8-HQC100mg/L+6-BA10mg/L和2%蔗糖+8-HQC100mg/L+A12(SO4)3100mg/L中能够延长瓶插寿命,提高切花的观赏品质。4.三个品种的初代培养中最佳Hgcl2消毒时间均为10min;最终筛选出‘小玉蝶’最佳初代培养基为WB+NAA0.2mg/L+6-BA0.5mg/L.‘小绿萼’和‘乌羽玉’的最佳启动培养基分别为WB+NAA0.1mg/L+6-BA0.5mg/L和WB+NAA0.1mg/L+KT1.0mg/L.适宜‘乌羽玉’的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WPM+6-BA1.0mg/L+2,4-D1.0mg/L+TDZ0.2mg/L+LH100mg/L;‘小玉蝶’为1/2MS+6-BA1.0mg/L+2,4-D1.0mg/L+NAA0.5mg/L+TDZ0.2mg/L+LH100mg/L;而‘小绿萼’则为WPM+6-BA1.0mg/L+2,4-D1.0mg/L+TDZ0.2mg/L+LH100mg/L.

李敏[7](2012)在《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百合(Lilium spp.)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花杆挺直,花朵大,颜色艳丽,花期长等优点。在中国,百合因具有“百年好合”、“高贵纯洁”等美好寓意,倍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采收时期不当,或采后处理方式不当等原因使得切花采后品质严重下降。糖作为保鲜剂配方的基本成分之一已有大量应用,但其作用机理并非完全明确;脱落酸具引起气孔关闭、叶片保绿等作用开始应用于切花保鲜,但报道较少,应用于百合切花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东方系百合‘索邦’(Lilium orential ‘Sorbonne’)为实验材料,从糖源种类、糖浓度及处理方式、脱落酸浓度、蔗糖和脱落酸混合处理及切花采收状态几个方面探讨了糖和脱落酸对‘索邦’百合切花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葡萄糖、甘露糖、蔗糖和麦芽糖瓶插处理对切花保鲜结果表明:各糖源瓶插处理的适宜浓度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低浓度处理保鲜效果好,高浓度处理缩短切花瓶插寿命,并明显导致叶片的黄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瓶插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5、5、1g L-1,而甘露糖瓶插处理各浓度保鲜效果均不显着,或许是由于甘露糖为非代谢糖,不能提供呼吸底物所致。蔗糖和葡萄糖处理保鲜效果比麦芽糖好,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和切花鲜重的增长。(2)对蔗糖进行不同处理方式及适宜浓度的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在适当浓度情况下,蔗糖处理延长切花瓶插寿命、促进鲜重升高及改善花色,但无论预处理还是瓶插处理,高浓度蔗糖处理都会使得叶片观赏价值快速降低,并且花瓣膜透性增强,尤其是瓶插处理。综合各指标,5g L-1蔗糖瓶插处理的效果最佳。(3)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切花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0.1、0.5、2mg L-1)ABA处理不同程度的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同时改善切花水分状况,其中0.1mg L-1ABA最佳。而高浓度(50mg L-1)ABA处理却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抑制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并且使得切花水分亏缺严重。(4)在添加蔗糖的基础上,低浓度0.1、0.5mg L-1ABA预处理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大,改善切花水分状况,减缓了花瓣花青素、叶片叶绿素的丢失,减缓切花花瓣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持最高,丙二醛(MDA)下降较快;而高浓度10、50mg L-1ABA作用则相反,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抑制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并且加快了叶片的黄化。另外,蔗糖、蔗糖与脱落酸混合处理推后了百合切花乙烯释放量第一个峰值的出现。(5)对不同采收状态的切花进行了蔗糖和ABA预处理,结果表明:30g L-1蔗糖的预处理明显提高了各个采收状态切花的鲜重。对采收较早的切花,由于其发育程度较低,自身营养物质较少,蔗糖的添加保证其开花率,并增大了切花花径,显着提前了切花盛花期。同时在蔗糖基础上ABA的添加减缓了切花叶片黄化度。对于中间状态的切花,蔗糖和ABA单独处理都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混合处理保鲜效果不显着;对于采收最迟的切花,ABA处理区、蔗糖与ABA混合处理区保鲜效果比较显着,促进了切花蔗糖的吸收,提高了花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陈婧婧[8](2012)在《梅花开花进程及采后生理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粉瓣’(Prunus mume ‘Fenban’)、‘南京晚粉’(P. mume ‘Nanjing Wanfen’)、‘铁骨红’(P. mume ‘Tiegu Hong’)及‘三轮玉蝶’(P. mume ‘Sunlun Yudie’)等4个品种为试材,分别通过测定与开花及衰老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参数来研究梅花开花过程及瓶插过程中的开放衰老特性。同时利用3组不同瓶插液对梅花切花瓶插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开花相关系数等确定针对不同品种的最佳瓶插配方。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开花进程中,‘粉瓣’、‘南京晚粉’、‘铁骨红’的单花花期分别为18.5d、19.2d、15.3d。且各品种均呈现出紧蕾期最长、初开期最短的规律。各品种开花进程特征明显,观赏价值有异,但各品种间同一进程形态特征较为相似。2.在6个不同的开花进程阶段中梅花的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均呈现出一定规律:相对含水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3个品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品种紧蕾期与现色期各项指标较为可观,较为适合进行采收离体处理。3.在3组瓶插液中,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切花的开花率都逐渐升高,并在第6d前后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第7d即瓶插寿命终止,‘三轮玉蝶’与‘南京晚粉’的瓶插时间均为7d。2种瓶插液配方对不同品种梅花的开花效果影响并不相同。同时瓶插液的使用并不能有效提高切花的完全开花率。4.3%蔗糖+10mg/L6-BA+200mg/L8-HQC配方的瓶插液较适于‘三轮玉蝶’切花品种的瓶插观赏使用;3%蔗糖+200mg/L Al2(SO4)3+200mg/L8-HQC的配方对‘南京晚粉’更为适宜。5.瓶插过程中花瓣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含水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瓶插的过程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

马海燕[9](2012)在《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及贮藏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五个方面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一是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的筛选;二是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三是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四是催花液瓶插保鲜效果的研究;五是贮藏时间、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得到切花菊蕾期采后最佳催花液及适于蕾期的最佳贮藏条件,分析了催花期间切花的相关生理机制,为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技术的扩大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蔗糖、8-羟基喹啉、水杨酸、氯化钙为催花液基本成分,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瓶插催花试验筛选切花菊蕾期采后最佳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及主次效应,评价指标包括花径日变化量、开花率、花枝鲜重日变化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花径日变化量最大的基本组合为:A3B3C1D2,提高开花率效果最好的基本组合为:A3B2C3D1,增加花枝鲜重日变化率效果最好的基本组合为A3B3C1D1。综合分析,对切花菊催花效果的因素主次效应顺序为:A>C>D>B,即蔗糖>SA>Cacl2>8-HQ,最佳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为:A3B3C1D1:50g L-1蔗糖+300mg L-18-羟基喹啉+75mg L-1水杨酸+200mg L-1氯化钙。2.在最佳催花液基本组合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组合处理。包括6-BA,GA3,KT,IAA+6-BA及IAA+KT。结果表明:浓度为3mg L-1的6-BA是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GA3的最佳催花浓度为100mg L-1。KT浓度为140mg L-1,6-BA(3mg L-1)+IAA(2mg L-1)为6-BA+IAA处理最佳浓度,KT+IAA处理为KT(140mg L-1)+IAA(2mg L-1)。3.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分析催花期间花枝生理变化情况,得到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适激素,从而得到最佳催花液配方。结果表明:在水分吸收方面,瓶插催花期间含激素因素的催花液处理相比基本催花液和CK花枝鲜重均为持续上升状态。催花终止期,花枝鲜重增加的百分率分别是:6-BA处理为52.95%,KT处理为47.05%,GA3处理为74.54%,6-BA+IAA处理为59.17%,KT+IAA处理为49.95%,基本处理为42.50%。水分平衡值最高值的高低顺序为GA3>6-BA>6-BA+IAA>KT+IAA>KT>基本处理。6-BA与6-BA+IAA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CK的花枝鲜重在第3d后均为下降状态,且水分平衡值均为负值,严重失水。催花期间,各个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明显,但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最高值的大小顺序均为:GA3>6-BA+IAA>6-BA>KT+IAA>KT>基本处理>CK。催花终止期,相比催花始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6-AB增加了37.61%,GA3增加了74.43%,KT增加了5.35%,6-BA+IAA增加了51.46%,KT+IAA增加了32.43%,基本处理与CK则分别下降了9.32%、24.62%。相比催花始期可溶性糖的含量6-AB增加了56.83%,GA3增加了86.36%,KT增加了54.59%,6-BA+IAA增加了65.22%,KT+IAA增加了58.57%,基本处理增加了10.45%,CK则下降了3.25%,说明含激素因素的的催花处理液能够更好的维持花瓣中较高含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进一步延长观赏期。含激素因素的催花液处理均能有效的提高POD、SOD及CAT活性,催花期间,POD酶活性的总体的大小顺序为6-BA+IAA处理、GA3处理、6-BA处理、KT+IAA处理、KT处理、基本处理、CK; SOD酶活性的总体的大小顺序为GA3处理、6-BA+IAA处理、6-BA处理、KT+IAA处理、KT处理、基本处理、CK; CAT酶活性的总体的大小顺序为GA3处理、6-BA+IAA处理、6-BA处理、KT+IAA处理、基本处理、KT处理、CK。其中GA3处理对三种酶都有较好的提高作用,并可以有效的缓解三种酶活力的降低。综合分析得到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最佳的激素是浓度为100mg L-1的GA3,最佳催花液组合为50g L-1蔗糖+300mg L-18-羟基喹啉+75mg L-1水杨酸+200mg L-1氯化钙+100mg L-1GA3。4.以催花液与传统瓶插保鲜液,催开材料与自然开花的材料两两结合组成瓶插处理,用模糊数量评价方法,描述各个处理的综合得分,分析各个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花色素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综合分描述大小顺序为:Ab>Aa>Ba>Bb>CKa>CKb,最佳催花液A的综合平均分均高于传统瓶插液B和CK。从瓶插寿命来看,自然开花的处理比催开开花的处理瓶插寿命要长2-3d,含最佳催花液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瓶插液处理,可以更好的促进花蕾的开放,并且可以有效的缓解花瓣中蛋白质和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花枝的含水量,并且提高花瓣花色素的含量。最佳催花液在催花的同时,也可作为瓶插液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5.以7d和14d为两个贮藏时期,采用干藏与湿藏两种方式,分别在0℃、2℃、4℃下对蕾期的切花菊贮藏后进行催花。结果表明:7d与14d贮藏后,干藏各温度处理均有部分失水的表现。催花期间,7d与14d贮藏处理中,湿藏各温度的催花效果相比干藏各温度的均差异明显,其中均以湿藏4℃处理过的催花效果最好,其水分平衡值相比其他处理均总体最高,且花蕾中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最少,没有明显的积累现象。7d与14d的4℃湿藏贮藏对比,7d和14d贮藏的处理在贮藏期满后,花径大小都有所增加,14d的处理增加明显。催花期间,7d贮藏的处理达到催开花蕾的标准在第5d,14d贮藏处理则在第4d,而CK则在第7d才达到催开的标准。7d贮藏处理的水分平衡值总体高于14d,但两者均未出现负值。丙二醛与脯氨酸的含量均有下降,7d贮藏处理的丙二醛最小值下降到0.586μmol·g-1,14d的丙二醛最小值下降到0.431μmol·g-1。脯氨酸的最小值,7d贮藏处理为47.983μg·g-1,14d的为49.966μg·g-1。总体比较,14d贮藏期,以湿藏的方式4℃低温贮藏蕾期切花菊,对其贮藏后催花效果最好。

郑春雷[10](2011)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切花菊品种‘夏黄’(Dendranthema×grandiflorum‘Xiahuang’)为试验材料,在基本瓶插液(20 g·L-1蔗糖+200 mg·L-18-羟基喹啉+200 mg·L-1柠檬酸)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SA、PP333、GA3、6-BA、KT。在观察切花菊外观形态变化的基础上,测定了切花菊瓶插过程中的花枝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SOD和CAT的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系统研究了SA、PP333、GA3、6-BA、KT对切花菊的保鲜效应和生理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均能显着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提高其观赏品质。其中,SA浓度为55mg·L-1时保鲜效果最佳(基本瓶插液+55 mg·L-1水杨酸):切花菊瓶插10d左右达到最大花径,与初始花径(4.532 cm)相比增大5.234cm,花枝鲜样质量最大增加32.11%,能有效缓解水分胁迫,延缓切花菊在瓶插期间的衰老,瓶插寿命比CK(蒸馏水)增加了14.5 d;与同期CK相比,小花中MDA含量低2.190~5.662μmol·g-1,游离脯氨酸含量低4.333~17.716μg·g-1,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比CK增加1.10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大比CK高57.5 %,并且提高了小花中SOD和CAT的活性。2. PP333能显着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但在增大花径方面各浓度均无明显作用,浓度过高(300 mg·L-1)会抑制切花菊花径的增加,最适浓度为150mg·L-1。多效唑能增加花枝鲜样质量,缓解切花菊在瓶插期间的水分胁迫,延缓小花中可溶性蛋白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少小花中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提高小花中SOD和CAT活性。添加合适浓度SA(基本瓶插液+150mg·L-1多效唑+55mg·L-1水杨酸)能使花径增大显着,切花菊瓶插10d左右达到最大花径,与初始花径相比增大6.226cm,花枝鲜样质量最大增加30.71 %,瓶插寿命比CK(蒸馏水)增加了15.2d。3.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效果不同:GA3对切花菊花径增大效果最为显着,但开放速度较快,瓶插8d左右达到最大花径,13d左右开始出现失水现象,之后小花迅速萎蔫;6-BA能有效增大切花菊花径,开放时小花饱满,维持时间长,整体观赏性好,但浓度过高(2mg·L-1)会抑制切花菊花径的增加,并使切花菊较早出现失水萎蔫现象;试验中的各KT浓度在增大切花菊花径方面均无明显作用,切花菊瓶插寿命略有延长,但会使切花菊叶片较早出现黄化,保鲜效应不显着。其中,0.5mg·L-16-BA、80mg·L-1GA3均能显着增加切花菊的最大花径,与初始花径相比分别增大了5.059 cm和6.252 cm,花枝鲜样质量最大分别增加34.10 %和36.38 %,均能有效缓解水分胁迫,延缓切花菊在瓶插期间的衰老。与同期CK(蒸馏水)相比,0.5mg·L-16-BA处理的切花菊小花中MDA含量低2.409~5.267μmol·g-1,游离脯氨酸含量低4.216~19.798μg·g-1,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比CK增加1.36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大比CK高73.4%;80mg·L-1GA3处理的MDA含量低2.171~5.075μmol·g-1,游离脯氨酸含量低4.033~16.565μg·g-1,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比CK增加1.17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大比CK高65.8%,两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切花菊小花中SOD和CAT的活性,6-BA处理的保鲜效果好于GA3处理。4.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切花菊的保鲜效果,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较理想的切花菊保鲜配方,分别为:20g·L-1蔗糖+200mg·L-1 8-羟基喹啉+200mg·L-1柠檬酸+55mg·L-1SA+150mg·L-1PP333;20g·L-1蔗糖+200mg·L-1 8-羟基喹啉+200mg·L-1柠檬酸+55mg·L-1SA;20g·L-1蔗糖+200mg·L-1 8-羟基喹啉+200mg·L-1柠檬酸+0.5mg·L-16-BA。

二、梅花切花预处理及瓶插保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梅花切花预处理及瓶插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芍药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芍药的概述
        1.1.1 芍药的生物学特性
        1.1.2 芍药的品种分类
        1.1.3 芍药的价值及应用
        1.1.4 芍药切花产业现状
    1.2 芍药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1.2.1 适宜采收期
        1.2.2 采前预处理
        1.2.3 采后保鲜技术
    1.3 切花采后生理研究
        1.3.1 水分代谢
        1.3.2 呼吸代谢
        1.3.3 内源激素变化
        1.3.4 细胞膜透性变化
        1.3.5 酶活性变化
        1.3.6 生物大分子代谢
        1.3.7 其他变化
    1.4 响应面分析法及其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芍药切花预处液筛选与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预处液单因素化学成分试验结果
        2.2.2 响应面优化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预处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瓶插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预处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
        3.2.2 预处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3.2.3 预处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MDA、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2.4 预处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芍药切花保鲜液筛选与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保鲜液单因素化学成分试验结果
        4.2.2 响应面优化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保鲜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瓶插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保鲜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
        5.2.2 保鲜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5.2.3 保鲜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MDA、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2.4 保鲜液对不同品种芍药切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蔗糖预处理促进蜡梅切花保鲜机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蜡梅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1.2 切花保鲜的研究进展
        1.2.1 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
        1.2.2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1.2.3 蔗糖在切花保鲜中的研究
        1.2.4 蜡梅切花保鲜的研究现状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应用概况
        1.3.1 转录组测序技术概述
        1.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1.4 植物扩展蛋白的研究进展
        1.4.1 扩展蛋白的分类与结构
        1.4.2 扩展蛋白的功能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蜡梅切花预处理及瓶插实验
        2.1.1 试验材料
        2.1.2 预处理及瓶插处理
        2.1.3 形态指标测定
        2.1.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2 转录组测序分析及相关基因表达验证
        2.2.1 转录组测序
        2.2.2 试验材料和试剂
        2.2.3 试验仪器
        2.2.4 试验方法
    2.3 蜡梅花被片形态观测及与器官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2.3.1 试验材料和试剂
        2.3.2 试验仪器
        2.3.3 试验方法
    2.4 CpEXPA4、CpEXPA10与CpEXPA15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4.1 试验材料和试剂
        2.4.2 试验仪器
        2.4.3 菌株与质粒
        2.4.4 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的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开花率及萎蔫率的影响
        3.1.2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3.1.3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单朵花开花时长的影响
        3.1.4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径的影响
        3.1.5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盛花期花朵鲜重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的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被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2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被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3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被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4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被片中MDA含量的影响
        3.2.5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被片中SOD活力的影响
        3.2.6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花被片中CAT活力的影响
    3.3 蜡梅花被片转录组测序分析
        3.3.1 测序数据组成及质量汇总
        3.3.2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分析
    3.4 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4.1 关键差异表达基因
        3.4.2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5 基因在不同器官及花被片中的表达
        3.5.1 不同品种蜡梅花被片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3.5.2 ‘H29’各阶段花被片细胞形态观测
        3.5.3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3.6 CpEXPA4、CpEXPA10与CpEXPA15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6.1 基因开放阅读框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6.2 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的构建
        3.6.3 本氏烟草亚细胞定位
4.讨论
    4.1 蔗糖预处理对蜡梅切花的影响
        4.1.1 蔗糖预处理与切花观赏品质的关系
        4.1.2 蔗糖预处理与切花生理特性的关系
    4.2 蜡梅花被片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4.2.1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2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分析
    4.3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4.3.1 蜡梅花被片形态变化
        4.3.2 基因在花被片不同阶段的表达
        4.3.3 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
    4.4 CpEXPA4、CpEXPA10与CpEXPA15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不同保鲜液对马蹄莲和洋桔梗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切花衰老的生理特性
        1.1 水分代谢
        1.2 物质代谢
        1.2.1 糖代谢
        1.2.2 蛋白质代谢
        1.2.3 核酸代谢
        1.3 植物激素代谢
        1.3.1 乙烯
        1.3.2 脱落酸
        1.3.3 细胞分裂素
        1.4 呼吸代谢
        1.5 活性氧代谢
    2 切花保鲜剂
        2.1 保鲜剂的种类
        2.2 保鲜剂的成分及作用
    3 马蹄莲切花的概述
        3.1 马蹄莲切花的生物学特征
        3.2 马蹄莲切花保鲜的研究现状
    4 洋桔梗切花的概述
        4.1 洋桔梗切花的生物学特征
        4.2 洋桔梗切花保鲜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的保鲜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观测指标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2.3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日观赏值的影响
        2.4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失水量的影响
        2.5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吸水量的影响
        2.6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马蹄莲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保鲜处理液的初筛选
        1.2.2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果
        1.3 试验方法及测定指标
        1.3.1 保鲜处理液形态指标的测定
        1.3.2 保鲜处理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洋桔梗切花保鲜处理液的初筛选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切花保鲜液对洋桔梗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2.1.2 不同切花保鲜液对洋桔梗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2.1.3 不同切花保鲜液对洋桔梗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2.2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果与分析
        2.2.1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瓶插寿命和开花率的影响
        2.2.2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2.2.3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2.2.4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率的影响
        2.2.5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SOD活性变化率的影响
        2.2.6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POD活性变化率的影响
        2.2.7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CAT活性变化率的影响
        2.2.8 含无机盐的保鲜剂对洋桔梗切花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保鲜处理液成份的作用
        3.2 洋桔梗切花衰老与生理指标的变化
        3.3 不同保鲜处理液对洋桔梗切花保鲜效果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鲜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
        1.1.1 鲜切花概述
        1.1.1.1 鲜切花的种类
        1.1.1.2 鲜切花的采收
        1.1.1.3 鲜切花的品质及分级标准
        1.1.2 鲜切花采后生理概述
        1.1.2.1 形态变化
        1.1.2.2 呼吸生理
        1.1.2.3 水分生理
        1.1.2.4 物质代谢
        1.1.2.5 活性氧平衡
        1.1.2.6 激素变化
        1.1.3 鲜切花保鲜技术
        1.1.3.1 物理保鲜
        1.1.3.2 化学保鲜
        1.1.3.3 基因工程保鲜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切花保鲜的影响
        1.2.1 植物生长物质
        1.2.2 植物激素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1.2.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2.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特点
        1.2.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切花保鲜中的应用
        1.2.4.1 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切花保鲜中的应用
        1.2.4.2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切花保鲜中的应用
        1.2.4.3 植物生长抑制剂在切花保鲜中的应用
        1.2.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在切花保鲜中的应用
    1.3 郁金香切花保鲜
        1.3.1 郁金香概述
        1.3.1.1 郁金香的生物学特征
        1.3.1.2 郁金香的分类
        1.3.1.3 郁金香的生长习性
        1.3.1.4 郁金香的起源与分布
        1.3.1.5 郁金香的观赏价值和意义
        1.3.2 郁金香切花的采收技术
        1.3.2.1 郁金香切花的采收
        1.3.2.2 郁金香切花的分级
        1.3.2.3 郁金香切花的包装运输
        1.3.3 郁金香切花保鲜研究现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药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处理
    3.3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3.3.1.1 瓶插寿命
        3.3.1.2 花径
        3.3.1.3 水分平衡值
        3.3.1.4 鲜重变化率
        3.3.2 生理指标测定
        3.3.2.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3.2.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3.3.2.3 脯氨酸含量测定
        3.3.2.4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3.3.2.5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测定
        3.3.2.6 SOD 活性测定
        3.3.2.7 CAT 活性测定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瓶插寿命及最大花径的影响
    4.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和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7 不同浓度 6-BA 对郁金香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7 不同浓度 6-BA 对郁金香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1.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1.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1.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1.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1.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1.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2.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2.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2.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2.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2.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2.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MDA 含量和产生速率的影响
        4.4.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1.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1.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1.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1.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1.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1.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2.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2.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2.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2.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2.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2.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 MDA 含量的影响
        4.4.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4.3.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4.3.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4.3.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4.3.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4.3.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4.3.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 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4.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 SOD 和 CAT 活性的影响
        4.5.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1.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1.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1.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1.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1.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1.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 SOD 活性的影响
        4.5.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4.5.2.1 不同浓度 PHDC 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4.5.2.2 不同浓度 DA-6 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4.5.2.3 不同浓度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4.5.2.4 不同浓度 BR 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4.5.2.5 不同浓度 KT-30 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4.5.2.6 不同浓度 TA 对郁金香切花 CAT 活性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形态和生理指标影响探讨
    5.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2.1 PHDC 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2.2 DA-6 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2.3 DCPTA 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2.4 BR 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2.5 KT-30 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2.6 TA 对郁金香切花保鲜及机理探讨
    5.3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ABSTRACT

(5)神马切花菊催花液的保鲜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6)梅花切花品种筛选以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梅花品种资源
        1.1.1 梅花的品种资源分类
        1.1.2 梅花切花品种资源
    1.2 梅花切花栽培历史探源
    1.3 国内外切花的研究现状
        1.3.1 梅花切花品种筛选标准
        1.3.2 梅花及部分木本切花研究进展
        1.3.3 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
        1.3.4 梅花切花应用研究
        1.3.5 梅花品种繁殖的研究
        1.3.6 梅花切花生产管理技术的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路线
2 梅花切花品种选择标准的制定
    2.1 梅花品种的调查和性状记录
        2.1.1 梅花品种的调查
        2.1.2 梅花切花品种的性状记录
    2.2 性状标准等级的划分
    2.3 梅花切花观测性状的研究方法及综合评价
        2.3.1 切花标准中观测性状的研究方法
        2.3.2 综合评价
    2.4 总体评价选出合适的切花品种
3 梅花切花品种处理液以及采切时期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个梅花品种开花进程研究
        3.2.2 不同预处理对梅花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
        3.2.3 瓶插液对梅花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3.2.4 不同采切时期对梅花切花品质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梅花切花品种的离体快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启动培养
        4.1.3 愈伤组织的培养
        4.1.4 生根培养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植体的消毒,灭菌时间以及培养基筛选
        4.2.2 愈伤组织的培养
        4.2.3 生根培养
    4.3 小结与讨论
        4.3.1 讨论
        4.3.2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百合切花概述
        1.1.1 百合的生物学特征概述
        1.1.2 百合切花生产现状
    1.2 切花采后衰老机理
        1.2.1 切花衰老过程中的水分代谢
        1.2.2 切花衰老过程中的呼吸代谢
        1.2.3 切花衰老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1.2.4 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1.3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3.1 切花物理保鲜技术研究
        1.3.2 切花化学保鲜技术研究
        1.3.2.1 切花化学保鲜技术研究概述
        1.3.2.2 糖与切花保鲜及其机理研究
        1.3.2.3 脱落酸与切花保鲜及其机理研究
    1.4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来源
        2.1.1 实验材料
        2.1.2 材料来源
    2.2 实验方法
        2.2.1 处理方法
        2.2.2 指标测定
        2.2.2.1 切花瓶插过程中外观形态指标的测定
        2.2.2.2 切花瓶插保鲜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3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糖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3.1 不同糖源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实验材料
        3.1.1.2 实验方法
        3.1.1.3 测定指标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各糖源不同浓度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3.1.2.2 各糖源最适浓度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3.1.3 结论与讨论
    3.2 蔗糖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实验材料
        3.2.1.2 实验方法
        3.2.1.3 测定指标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蔗糖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3.2.2.2 蔗糖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测定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2.2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3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4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观赏评价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5.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1.1 材料与方法
        5.1.1.1 实验材料
        5.1.1.2 实验方法
        5.1.1.3 测定指标
        5.1.2 结果与分析
        5.1.2.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5.1.2.2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1.3 结论与讨论
        5.1.3.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观赏指标的影响
        5.1.3.2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2 蔗糖和脱落酸对不同采收状态百合切花品质及内源糖含量的影响
        5.2.1 材料与方法
        5.2.1.1 实验材料
        5.2.1.2 实验方法
        5.2.1.3 测定指标
        5.2.2 结果与分析
        5.2.2.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5.2.2.2 蔗糖和脱落酸处理对不同状态百合切花糖含量的影响
        5.2.3 结论与讨论
    5.3 蔗糖和脱落酸对不同采收状态百合百合切花品质及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5.3.1 材料与方法
        5.3.1.1 实验材料
        5.3.1.2 实验方法
        5.3.1.3 测定指标
        5.3.2 结果与分析
        5.3.2.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观赏品质的影响
        5.3.2.2 蔗糖和脱落酸对不同采收状态百合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5.3.2.3 蔗糖和脱落酸处理对不同状态百合切花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5.3.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糖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6.1.2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6.1.3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8)梅花开花进程及采后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梅花生物学特性及观赏价值
    1.2 植物开花生理研究进展
        1.2.1 花芽分化期间生理机制研究
        1.2.2 花期生理研究
        1.2.3 梅花开花生理研究进展
    1.3 木本植物切花研究进展
        1.3.1 木本植物切花资源
        1.3.2 木本植物切花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1.3.3 梅切花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
2 不同梅花品种开花进程及相关生理特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开花进程形态及花期的变化
        2.2.2 开花进程中花瓣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2.2.3 开花进程中花瓣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2.2.4 开花进程中花瓣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2.2.5 开花进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2.6 开花进程中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2.7 开花进程中花瓣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2.2.8 开花进程中花瓣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2.2.9 开花进程中花瓣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2.2.10 开花进程中花瓣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2.3 小结
3 梅花采后瓶插过程中生理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瓶插液对梅花切花开花进程影响
        3.2.2 不同瓶插液对梅花切花开花进程生理指标变化影响
    3.3 小结
        3.3.1 开花进程、瓶插寿命与瓶插液的相关性
        3.3.2 生理衰老行为与瓶插液的相关性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表
附图
个人简介
致谢

(9)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及贮藏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鲜切花采后的品质变化及生理生化变化
        1.1.1 鲜切花采后的形态变化
        1.1.1.1 色泽的变化
        1.1.1.2 香气的变化
        1.1.1.3 花形的变化
        1.1.1.4 花枝茎叶的变化
        1.1.2 鲜切花采后生理生化变化
        1.1.2.1 鲜切花采后呼吸生理变化
        1.1.2.2 鲜切花采后水分平衡生理变化
        1.1.2.3 鲜切花采后营养物质的代谢变化
        1.1.2.4 鲜切花采后内源激素的变化
        1.1.2.5 鲜切花采后酶活性代谢变化
    1.2 鲜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
        1.2.1 鲜切花保鲜剂处理技术
        1.2.1.1 鲜切花保鲜剂的类型
        1.2.1.2 鲜切花保鲜剂的成分组成
        1.2.2 鲜切花贮藏保鲜技术
        1.2.2.1 鲜切花低温贮藏技术
        1.2.2.2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1.2.3 鲜切花采后催花技术的研究
    1.3 切花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切花菊采后生理的研究
        1.3.2 切花菊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
        1.3.3 关于切花菊催花保鲜剂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筛选
        3.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
        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3.2.4 催花液用于瓶插保鲜的效果及瓶插期间的生理变化
        3.2.4.1 试验材料与瓶插保鲜液
        3.2.4.2 试验方法
        3.2.5 贮藏方式、温度、时间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3.2.5.1 试验材料
        3.2.5.2 试验方法
    3.3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形态指标测定与方法
        3.3.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方法
        3.3.2.1 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测定
        3.3.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3.2.3 抗氧化酶的测定
        3.3.2.4 叶绿素(Chl)含量的测定
        3.3.2.5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3.3.2.6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3.3.2.7 花色素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切花菊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的筛选
        4.1.1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花径日变量的影响
        4.1.2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开花率的影响
        4.1.3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花枝鲜重日变化量的影响
        4.1.4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综合评价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
        4.2.1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1.1 不同浓度 6-BA 单因素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1.2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催花期间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3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2.1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2.2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催花期间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2.3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3.1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3.2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催花期间切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3.3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4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4.1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4.2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催花期间切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4.3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4.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期间酶活性的影响
    4.4 催花液用于瓶插保鲜的效果及瓶插保鲜期间的生理变化
        4.4.1 各个组合处理的形态指标的综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4.4.2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的生理指标的变化
        4.4.2.1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变化
        4.4.2.2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花枝鲜重的变化
        4.4.2.3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花瓣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4.2.4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4.2.5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花瓣中花色素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4.5 贮藏方式、温度、时间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4.5.1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4.5.1.1 催花期间花蕾开放及花枝品质变化的观察
        4.5.1.2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花径大小的影响
        4.5.1.3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5.1.4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1.5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5.2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4.5.2.1 催花期间花蕾开放及花枝品质变化的观察
        4.5.2.2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花径大小的影响
        4.5.2.3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5.2.4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2.5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5.3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的影响与比较
        4.5.3.1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花径大小的影响
        4.5.3.2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5.3.3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5.3.4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的筛选
    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
        5.2.1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2.2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2.3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2.4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5.4 催花液用于瓶插保鲜的效果及瓶插期间的生理变化
    5.5 贮藏方式、温度、及时间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图版

(10)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切花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1.1.1 水分代谢
        1.1.1.1 影响切花吸水的因素
        1.1.1.2 蒸腾作用
        1.1.2 呼吸作用
        1.1.3 活性氧代谢
        1.1.4 细胞膜变化
        1.1.5 糖代谢
        1.1.6 蛋白质代谢
        1.1.7 植物激素
    1.2 切花保鲜的途径和方法
        1.2.1 化学保鲜技术
        1.2.1.1 保鲜剂的种类
        1.2.1.2 保鲜剂的成分
        1.2.2 冷藏保鲜
        1.2.3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1.2.4 其他保鲜技术
    1.3 切花菊的保鲜研究现状
        1.3.1 菊花的简介
        1.3.1.1 菊花概述
        1.3.1.2 菊花形态特征
        1.3.1.3 菊花生态习性
        1.3.2 菊花切花采收技术研究
        1.3.2.1 采收
        1.3.2.2 采后处理
        1.3.2.3 菊花切花的分级标准
        1.3.3 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1.3.3.1 贮藏研究
        1.3.3.2 保鲜剂研究
        1.3.4 问题和不足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处理
        3.2.1 水杨酸保鲜处理
        3.2.1.1 水杨酸最佳浓度筛选试验
        3.2.1.2 水杨酸保鲜效果及生理作用试验
        3.2.2 植物生长抑制剂多效唑保鲜处理
        3.2.2.1 多效唑最佳浓度筛选试验
        3.2.2.2 多效唑保鲜效果及生理作用试验
        3.2.3 GA_3 等植物生长促进剂保鲜处理
        3.2.3.1 GA_3 等最佳浓度筛选试验
        3.2.3.2 GA_3 等保鲜效果及生理作用试验
    3.3 试验方法
        3.3.1 形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3.3.2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3.3.2.1 抗氧化酶的测定
        3.3.2.2 叶绿素(Chl)含量的测定
        3.3.2.3 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测定
        3.3.2.4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3.3.2.5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含水杨酸的保鲜剂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4.1.1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比较
        4.1.1.1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切花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1.1.2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1.1.3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1.2 水杨酸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及生理作用的影响
        4.1.2.1 水杨酸对切花菊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4.1.2.2 水杨酸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和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1.2.3 水杨酸对切花菊小花中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1.2.4 水杨酸对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小花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1.2.5 水杨酸对切花菊小花中SOD 和CAT 活性的影响
    4.2 含多效唑的保鲜剂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4.2.1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比较
        4.2.1.1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切花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2.1.2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1.3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2 多效唑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及生理作用的影响
        4.2.2.1 多效唑对切花菊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4.2.2.2 多效唑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和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2.3 多效唑对切花菊小花中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2.2.4 多效唑对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小花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2.5 多效唑对切花菊小花中SOD 和CAT 活性的影响
    4.3 含植物生长促进剂的保鲜液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4.3.1 不同浓度GA_3 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比较
        4.3.1.1 不同浓度GA_3 对切花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3.1.2 不同浓度GA_3 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3.1.3 不同浓度GA_3 对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3.2 不同浓度6-BA 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比较
        4.3.2.1 不同浓度6-BA 对切花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3.2.2 不同浓度6-BA 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3.2.3 不同浓度6-BA 对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3.3 不同浓度KT 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比较
        4.3.3.1 不同浓度KT 对切花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3.3.2 不同浓度KT 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3.3.3 不同浓度KT 对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3.4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及生理作用的影响
        4.3.4.1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瓶插寿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4.3.4.2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鲜重变化率和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3.4.3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小花中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4.4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小花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4.5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切花菊小花中SOD 和CAT 活性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水杨酸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5.1.1.1 水杨酸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影响
        5.1.1.2 水杨酸对切花菊生理效应的影响
        5.1.2 多效唑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5.1.2.1 多效唑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影响
        5.1.2.2 多效唑对切花菊生理效应的影响
        5.1.3 GA_3 等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5.1.3.1 GA_3 等对切花菊保鲜效果的影响
        5.1.3.2 GA_3 和6-BA 对切花菊生理效应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图版

四、梅花切花预处理及瓶插保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芍药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研究[D]. 陈国伟.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蔗糖预处理促进蜡梅切花保鲜机理的初步研究[D]. 孟亚南.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3]不同保鲜液对马蹄莲和洋桔梗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D]. 刘珊.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4]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切花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D]. 文雨婷.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5]神马切花菊催花液的保鲜生理研究[J]. 王翠丽,崔洋,马海燕,张凌. 江西农业学报, 2014(01)
  • [6]梅花切花品种筛选以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D]. 李冉馨. 北京林业大学, 2013(S2)
  • [7]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机制的研究[D]. 李敏.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8]梅花开花进程及采后生理特性研究[D]. 陈婧婧. 浙江农林大学, 2012(12)
  • [9]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及贮藏技术的研究[D]. 马海燕.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4)
  • [10]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D]. 郑春雷. 河南农业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梅花切花的预处理及瓶内保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