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媒体实验室建设

综合多媒体实验室建设

一、整合型多媒体实验室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恩[1](2021)在《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桌面云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能力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元化优势在各行各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校公共实验室机房数量不断增多的环境下,公共实验室机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多。作为云计算的一种应用形态,桌面云是在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以超融合架构为基础的桌面云应用与设计,能够使桌面云技术的完善程度进一步提升。该文针对以超融合框架为基础的桌面云设计与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为我国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普及提供积极帮助。

薛雨[2](202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息化推动了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持续变革与创新。近二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信息化与外语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与外语课程深度融合两个阶段。整合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技术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深度融合阶段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两个阶段的研究均存在与实际教学脱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割裂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强化研究与实践的衔接,积极促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

贾琼[3](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殷瑛[4](2021)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强教必先强师,音乐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学专业化的必要性可见一斑。然而,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却长期面临着"培养音乐专门家还是音乐教育者"的争论。伴随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和国际教师专业建设的推进步伐,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亟需重新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彰显新时代卓越音乐教师的目标定位和教学专业化的发展诉求,实现音乐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交织融合。以卓越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专业知识为聚焦点,反思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迷思和实践困境,

张佳慧[5](2021)在《基于大概念的I-STEM微型课程设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

杜文彬[6](2020)在《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文中提出作为应对21世纪人才需求挑战的战略举措,我国STEM教育的政策要求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急需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成果支持。与此相对照,美国作为最早开展STEM教育的发达国家,其推动STEM教育的历史脉络和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我国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本土化的课程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STEM教育以20世纪80年代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提出“科学素养”作为开端。短短三十几年间,其已完成从科学教育改革思潮到实体课程的进化,并依托STEM学校,以“必修课”形式嵌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的生长空间构筑于学校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手段、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机制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规格之间存在多重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STEM教育的发展动因。以STEM教育发展多重矛盾的结构变化与矛盾解决主体在不同“行动者”间的转换为依据,可将美国STEM教育发展划分为STEM教育思想萌芽、课程体系初建、制度化推进以及标准化课程建设四个阶段。这背后既体现着学校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大潮的回应,也凝结着科教精英、民间团体以及政府等不同利益团体以教育改革回应社会矛盾的斗争与妥协。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是STEM教育的思想萌芽时期。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新格局带来大量高素质劳动力需求,面向少数精英的结构主义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新的人才结构需要。为解决上述矛盾,科教精英发起了以STS运动、2061计划为代表的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以破除科学教育精英化的弊端。这次改革使科学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素养化、跨学科整合以及标准化等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新特征。STEM教育理念内核,包括面向国家劳动力需求的培养目标、跨学科整合的课程内容、秉承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及具有标准化评价烙印的课程评价,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构筑起来。尽管“STEM”这一专用术语尚未出现,其思想萌芽已经孕育在科学教育改革之中。但由于工程教育在STEM整合中缺乏实质性的地位,STEM教育尚未形成正式概念,也难以脱离于传统科学教育框架而获得自主发展。以“STEM教育”专门术语在2001年的出现为标志,2001年至2005年STEM教育处于课程体系初建阶段。随着美国不断向第三产业转化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海外精英对STEM工作岗位的占领,硬科学在美国学校教育中不断式微。为保证市场中STEM专业人才储备,以工商业主利益为代表的民间组织纷纷要求学校加强硬科学教育。这一诉求为工程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开辟了通道,使STEM教育获得“工程”拼图,实现了其概念的完整建构。完成概念建构的STEM教育在大型学术团体主导下实现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长足进步,课程体系建设初见形态。但由于发展主体各自为政,STEM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呈现出各课程要素发展不均衡、发展动力受限等缺点。要应对伴随再工业化战略而来的STEM人才需求大潮,就必须在课程管理体系中做出调整,在更强力量的主导下实现整体推进。伴随着2006年《崛起于聚集的风暴之上》报告的发布,STEM教育正式进入联邦视野。2006年至2011年是STEM教育制度化推进阶段。为配套促进制造业回岸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援、整体规划、项目引导以及法令保障手段,强势主导着STEM教育发展。同时,联邦政府还统合各利益主体形成发展合力,实现了STEM教育国家战略式推进。该阶段STEM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种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层出不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由于财政的突然倾斜,该时期STEM教育呈现一种聚焦价值讨论而轻视实践质量的状态,功利主义与形式主义危机接踵而至。以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对全美STEM教育项目的质量审查为开端,STEM教育进入标准化课程建设时期。为应对美国STEM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危机,曾一度缺位的课程专家重新主持STEM课程改革。以课程专家为主导,各发展力量通过构建横纵衔接的一贯制课程体系、开发聚焦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以及制定州级STEM课程实施标准,实现STEM教育的标准化课程建设,并构筑起“联邦主导——地方规范——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实施体系。至此,STEM教育依托STEM学校,以必修课身份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纵观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可发现STEM教育各个阶段都和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背景紧密相连,有其独特的发展机制,包括从外力推进与内部自觉的发展动因机制,以工程为基点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机制,以及由多元走向统一规范的课程实施机制。我国STEM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呈现着发展力量自发性、课程开发多元化与课程实践零散化等特点。从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梳理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相关经验、教训与发展机制,对接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发展现状,本研究认为美国STEM教育发展对我国具有以下发展启示:首先,在与“结构”的关系上,应适度超前于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间的矛盾暴露;其次,需联合各方“行动者”发挥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效用;最后,还要遵循科目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在内容开发机制与实践机制上要契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与育人要求,选择适配的发展方式。

尕桑拉毛[7](2020)在《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学科在教书育人中的整合型教育。STEM教育最初是在美国社会市场人才的缺乏和科技人才不足的背景下提出的,之后在许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实施,成为影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内基础教育也借鉴了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经验,在上海等发达城市也逐步针对性的开展STEM教育实施教学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在民族地区还未有实施STEM教育的案例,且对于STEM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科学技术及工程环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目前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数学运算的解题能力,工程技术教育始终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是一件艰难而紧急的任务。STEM教育具有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从而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实施基于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需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因而与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是首要而关键的,本文进行了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了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出发,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核心素养及STEM教育的整合教学入手,首先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新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2017-2019近三年高考全国Ⅱ卷中的物理试题进行了STEM教育相关的分析,同时设计基于STEM教育相关的物理教学问卷并对藏区某中学高中物理教师和理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其次在STEM教育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STEM教育意识、培养学生STEM学科整合教学、渗透STEM技能训练以及培养STEM教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策略。最后,以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特色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有以下发现:藏区物理教学中教师注重并实施一些工程技术问题的相关教学,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工程技能的训练有待提高;藏区学生对知识与工程技术的衔接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实际工程问题中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待有提高。针对民族地区实施STEM教育尚存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建立STEM师资队伍;二是促进学生参与STEM教育教学。

成纯浩[8](2020)在《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在强调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存在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将翻转课堂应用到物理实验课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选择路径。本研究尝试将知识整合教学理论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构建出一个新型的、应用于物理实验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以改善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教学实践所在学校的实验课教学现状展开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法来呈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与翻转课堂和高中物理实验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实践所在学校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第二部分文献研究的结果,对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第四部分提出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介绍其具体教学流程,以电学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为例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以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从学生成绩、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测的角度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研究结论和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即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物理实验成绩。该模式对于改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作用。

王恬[9](2020)在《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成为目前世界上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美国STEAM教育的提出,近两年,我国教育界越来越关注STEAM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本研究将STEAM理念融入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泰勒目标课程开发模式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总课时为26共9个专题的校本课程内容和2节案例设计,以期探索STEAM教育与生物学课程的相互融合,进一步丰富跨学科整合的STEAM教育本土化案例资源。首先,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得以确立,即本课程是一门校本课程、科学课程、综合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其课程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升科学素养,联系实际生活,教学过程重实践和鼓励尝试与创造;本课程的总目标聚焦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并融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从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审美情趣四方面加以阐述。然后,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源并确定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和范围,根据一定的方法初步筛选后安排本课程内容。接下来,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引言、重要科学概念、实践活动、测验与评价和总结与反思。案例编写的具体步骤为:确定专题、编写引言、阐述重要科学概念、设计实践活动、测验与评价和课后反思,每节案例编写完成后分析STEAM元素并进行案例设计反思。最后根据本课程内容赋予相应的课时安排,并制定学生学习评价量表。在编制好本课程内容框架并完成2节案例设计后,将并本课程设计方案交由一线初中生物学教师进行点评和,并进行访谈。访谈采取非结构性访谈,主要从开展STEAM认知程度、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可操作性和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之后,总结本课程的实施建议,并根据一线教师反馈的建议,进行案例修改,以不断完善本课程设计方案。本研究将STEAM教育理念与我国科学教育、校园文化相融合,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内容,先后明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流程;为了实现艺术学科在整合STEAM教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尝试从生活入手、地方文化入手,设计共9个专题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了艺术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案例设计,为课程开发提供了新资源、新方向;同时为了增强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建立了贴合课程内容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模式,研究发现本课程在合作式教学模式、PBL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下效果较好。总之,将STEAM理念与校本课程结合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探索艺术融合的STEAM教育案例质量有待完善,并且本研究仅提供了课程设计方案,其真正效果还需进一步实施检验。

王戈[10](2020)在《整合型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的设计与效果验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TEM教育已被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视作国家层面的教育发展战略,它是一种面向真实问题情境的跨学科整合学习。STEM教师是决定STEM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如何将不同学科有机整合对STEM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在STEM教师培养方面,面临教师STEM课程设计能力不足、传统培训方式难以满足教师“在设计中学习”的需求,以及缺少有效教学支架促进STEM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因此,现阶段需要加强STEM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探索有效的STEM教师培训方法,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下开展,以师范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STEM职前教师在线培训的需求入手,设计并开发整合型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旨在指导职前教师规范化设计STEM课堂,提升STEM课程研发质量。研究首先梳理整合型STEM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建立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型STEM课程设计模型。接着,以虚拟实习理论为基础,设计STEM教师在线培训环境及培训内容,为学习空间搭建培训支架。最后设计并开发整合型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原型,将其应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反思修正系统功能,梳理能够应用于STEM课程设计的学习任务模式,设计可支持STEM教学设计的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经过两轮教学实践及问卷调查,发现职前教师对整合型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认可程度较高,职前教师的使用意愿良好,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TPACK水平、设计思维、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帮助。

二、整合型多媒体实验室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合型多媒体实验室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桌面云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超融合架构技术
2 超融合架构技术的优势
    2.1 集群优势
    2.2 虚拟化优势
        2.2.1 服务器虚拟化
        2.2.2 存储虚拟化
        2.2.3 网络虚拟化
3 桌面云应用价值
    3.1 集中化管理
    3.2 高安全性
    3.3 低成本
4 桌面云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桌面云方案的选择
    4.2 桌面云教学系统架构设计
    4.3 桌面云教学系统实现
        4.3.1“私有桌面云+共有云存储”的辅助教学
        4.3.2 云平台保证学生作业连续性
        4.3.3 通过云平台接入利用校内资源
    4.4 教室桌面云管理
    4.5 教室桌面云面应用
        4.5.1 接入终端
        4.5.2 网络接入
        4.5.3 控制台
        4.5.4 应用程序
5 结束语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化手段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阶段
    (一)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
二、信息化手段与大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阶段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三、展望

(3)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2.1.2 档案资源聚合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2.1.4 研究述评
    2.2 相关理论
        2.2.1 档案价值论
        2.2.2 知识组织理论
        2.2.3 数字人文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3.2.1 关联强度
        3.2.2 关联维度
        3.2.3 关联阶度
        3.2.4 关联粒度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6.2.1 存储层
        6.2.2 描述层
        6.2.3 服务层
        6.2.4 应用层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7.2.1 政策保障
        7.2.2 技术保障
        7.2.3 人才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取向偏离
    (二)课程比例失衡
二、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整合型理念:建构以“PCK”为核心的知识结构
    (二)实验型课程:促成音乐课目教育学知识的转化生成
    (三)混合型策略:实现网络化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

(6)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STEM教育的一般研究
        二、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审视与思考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课程史研究的理论审视
        二、学校科目社会史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
        三、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的研究方法选择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深化STEM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二、为我国STEM教育本土化实践提供参考经验
第二章 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多重矛盾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STEM教育发展的多重矛盾
        一、STEM教育发展矛盾的梳理
        二、推动STEM教育发展多重矛盾的基本解释
    第二节 STEM教育发展的矛盾结构变化与阶段划分
        一、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孕育STEM教育思想萌芽
        二、工程教育的加入带动STEM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设
        三、政府力量主导学校课程改革与STEM教育制度化建设
        四、课程专家主导的STEM教育标准化课程体系构建
第三章 科学教育改革中的STEM教育思想萌芽
    第一节 学校教育面临转型课题
        一、精英化科学教育难以满足大量技术型人才需求
        二、高等教育中的科学与工程教育式微
    第二节 科学教育新特征的出现
        一、不同团体的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试验
        二、多重改革下科学教育呈现新特征
    第三节 科工教育改革的实践火种
        一、大众化科学教育改革下的科学课程整合实践
        二、前瞻性却举步维艰的工程教育项目发展
    第四节 思想萌芽期STEM教育的发展特征
        一、STEM教育的理论基础大致形成
        二、STEM教育的实践路径初见端倪
        三、STEM概念发展尚未完善
第四章 工程教育推动的STEM课程体系初步建设
    第一节 STEM人才预警与工程教育的纳入
        一、硬科学专业选择持续遇冷引发STEM劳动力危机
        二、STEM本土人才储备需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
        三、基础教育中纳入工程教育实现STEM专业准备
    第二节 依托工程教育实现STEM教育完整拼图
        一、以工程教育作为STEM整合的“催化剂”
        二、“术语”出现与STEM教育步入系统化发展
    第三节 民间大型学术团体主导的STEM课程研究
        一、STEM课程改革全国示范项目出现——以“项目引路计划”为例
        二、《学生如何学习科学》发布与对探究式教学手段的重新思考
        三、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引导的全国性STEM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
    第四节 STEM课程体系的初建表现
        一、STEM课程理念共识初步形成
        二、STEM课程开发技术层面的经验累积
        三、多方主体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的STEM教育制度化推进
    第一节 STEM教育的国家战略式发展需求
        一、联邦政府的“风险投资”
        二、标准化运动下STEM教学质量堪忧
        三、STEM教育的国家战略上升进程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STEM教育政策建设
        一、大力度财政拨款为STEM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二、STEM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三、以竞争性拨款项目调动各方STEM教育参与热情
        四、立法以昭示发展STEM教育的国家意志
    第三节 政府引领下STEM教育多主体发展合力形成
        一、联邦主导下民间组织的STEM教育推动路径
        二、“多元主体”STEM教育改革模式形成
    第四节 制度化推进期STEM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为满足国家劳动力需求而发展的STEM教育
        二、STEM教育价值唤醒研究的热潮
        三、趋向多元的STEM课程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 STEM教育的标准化课程建设
    第一节 STEM教育发展面临内外困境
        一、再工业化战略持续升级带来STEM劳动力需求倍增
        二、STEM教育实施出现形式主义危机
        三、功利主义反噬STEM劳动力培养效率
    第二节 迈向标准化的STEM课程建设
        一、横纵衔接的STEM课程体系
        二、聚焦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
        三、内容性与表现性一致的STEM课程实施标准
    第三节 标准化课程建设阶段STEM教育的发展特征
        一、课程专家成为STEM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纳入人文学科提升STEM教育育人价值
        三、强化问责保障STEM教育发展质量
        四、层次分明的课程实施体系实现STEM教育有效落地
第七章 STEM教育发展机制及其启示
    第一节 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发展机制解析
        一、从外力推进到内部自觉的发展动因机制
        二、以工程为基点的跨学科内容整合机制
        三、由多元走向统一的课程实施机制
    第二节 美国STEM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需求
        二、学校科目社会史视角下美国STEM教育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STEM
        1.3.2 STEM教育
        1.3.3 教学策略
    1.4 研究问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STEM教育研究现状
        2.1.2 国内STEM教育研究现状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STEM教育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案例分析法
第4章 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4.1 物理教材内容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4.1.1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4.1.2 教材内容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4.2 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4.2.1 近三年全国II卷物理试卷比较与分析
        4.2.2 物理试题中涉及STEM教育的分析
    4.3 民族地区物理教学中涉及STEM教育的调查分析
        4.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4.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4.3.3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第5章 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5.1 培养STEM教育意识的策略
        5.1.1 分析教材发掘STEM教育素材培养工程意识
        5.1.2 以6E教学模式设计STEM教育物理教学案例
    5.2 开展STEM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
        5.2.1 培养教师STEM学科整合教学能力
        5.2.2 创设STEM学科整合的问题情景
    5.3 渗透STEM技能训练的策略
        5.3.1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STEM技能训练
        5.3.2 结合民族文化,进行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
    5.4 培养STEM教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
        5.4.1 应用物理原理,解决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
        5.4.2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第6章 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6.1 STEM教育的物理课程资源
    6.2 基于STEM教育的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6.2.1 以弹弓为例进行《弹力》教学设计
        6.2.2 以射箭为例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6.2.3 以手摇嘛呢轮俄尔恰为例进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6.2.4 高考物理试卷的解题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掌握学习理论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4 知识整合教学理论
    2.2 翻转课堂概述
        2.2.1 翻转课堂的内涵
        2.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3 高中物理实验概述
        2.3.1 高中物理实验
        2.3.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2.3.3 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3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3.2.1 调查数据分析
        3.2.2 小结
4 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实践研究
    4.1 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1.1 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4.1.2 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4.2 教学案例设计及实施
        4.2.1 案例一: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2.2 案例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4.2.3 案例三: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4.3 结果及分析
        4.3.1 学生成绩分析
        4.3.2 学生问卷分析
        4.3.2.1 调查数据分析
        4.3.2.2 小结
        4.3.3 师生访谈
        4.3.3.1 教师访谈
        4.3.3.2 学生访谈
        4.3.3.3 小结
5 结束语
    5.1 研究的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9)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STEAM教育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STEAM教育逐渐得到我国教育界关注
        (三)我国的STEAM课程仍存在不足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探索STEAM理念与生物学教育的融合
        (二)开发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
    四、研究思路
        (一)构建课程框架
        (二)确定课程性质、理念与目标
        (三)建立课程内容的筛选标准
        (四)确定出课程的实现形式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六、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STEAM教育
        (二)校本课程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开发相关理论
        (三)课程实施相关理论
        (四)课程评价相关理论
第三章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一)本课程是一门校本课程
        (二)本课程是一门科学课程
        (三)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
        (四)本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
    二、课程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提升科学素养
        (三)联系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重实践
        (五)鼓励尝试与创造
    三、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二)科学探究
        (三)科学态度与情感
        (四)审美情趣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方法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设计
        (五)本章总结
第四章 课程案例设计
    一、教学案例设计前期分析
        (一)学校办学资源
        (二)学生已有水平
        (三)教师教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一)专题一《小鸟卵大世界》
        (二)专题二《机智的章鱼》
第五章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实施建议与评价
    一、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二、对教师STEAM教育认知程度的访谈
    三、教师对本课程的评价
    四、实施建议
        (一)加强知识联系,促进科学概念体系化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实践过程
        (三)选择适当教学模式,注重探究合作
        (四)测验与评价并行,注重形成性评价
        (五)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习内容的艺术性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
        (二)设计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
        (三)建立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四)丰富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案例
    二、研究反思
        (一)启示与建议
        (二)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及注释
附录
致谢

(10)整合型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的设计与效果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STEM教师教育理论
    2.2 在线培训环境
    2.3 STEM教学设计
    2.4 教学设计工具
第3章 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的原型设计及开发
    3.1 STEM教师在线培训需求分析
    3.2 STEM教学设计过程建模
        3.2.1 整合型STEM课程的概念及特征
        3.2.2 整合型STEM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梳理
        3.2.3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课程设计模型
    3.3 STEM教师在线培训活动设计
        3.3.1 STEM教师在线培训活动形式设计
        3.3.2 STEM教师在线培训活动内容设计
    3.4 STEM教师在线培训支架设计
        3.4.1 实时引导支架
        3.4.2 结果反馈支架
        3.4.3 案例资源支架
    3.5 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功能和界面设计
        3.5.1 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
        3.5.2 学生端功能和界面设计
        3.5.3 导师端功能和界面设计
    3.6 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第4章 STEM教师在线培训第一轮实施及效果验证
    4.1 研究对象
    4.2 实践过程
    4.3 问卷设计
        4.3.1 量表设计及修订
        4.3.2 问卷编制
    4.4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4.5 研究结果
    4.6 结果讨论
第5章 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改进
    5.1 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的改进方案
    5.2 支持STEM教学设计的可视化工具设计
        5.2.1 工具设计框架
        5.2.2 学习目标设计模版
        5.2.3 学习模式设计模版
        5.2.4 学习活动设计模版
        5.2.5 工具界面及功能
第6章 STEM教师在线培训第二轮实施及效果验证
    6.1 研究对象
    6.2 实践过程
    6.3 问卷设计
    6.4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6.5 研究结果
    6.6 结果讨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创新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量表翻译及参考对照
    附录2 第一轮实验调查问卷
    附录3 第二轮实验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整合型多媒体实验室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桌面云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 陈泽恩.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33)
  •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薛雨. 商洛学院学报, 2021(05)
  • [3]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4]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 殷瑛. 人民音乐, 2021(08)
  • [5]基于大概念的I-STEM微型课程设计模式研究[D]. 张佳慧. 南昌大学, 2021
  • [6]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 ——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D]. 杜文彬.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7]基于STEM教育的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尕桑拉毛.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8]知识整合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D]. 成纯浩.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设计[D]. 王恬.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整合型STEM教师在线培训系统的设计与效果验证研究[D]. 王戈.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综合多媒体实验室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