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思想论文-刘正妙,褚贻炜

商品经济思想论文-刘正妙,褚贻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商品经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成就

商品经济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刘正妙,褚贻炜[1](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来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成就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不少研究者紧密结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局限及原因、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阐述论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新时代深化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进一步推进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还应该结合新时代特点发掘新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视角并加强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汪楠[2](2018)在《北宋商品经济兴起背景下的义利统一论——兼论“美好生活”的思想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非洲期间,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这一观点已成为我国处理外交事务的一项准则。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美好生活"这一概念,指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义利观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先秦时期,孔子与孟子所持的是义利对立之说,此说也一直是儒家的主流观点。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本文来源于《江南论坛》期刊2018年09期)

董璇[3](2017)在《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价值意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品经济时代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跨越的重要阶段,它创造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各方面的条件。但是,在马克思的设想中,未来的社会将不会存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人类终将超越商品经济走向产品经济时代。每个人的劳动将直接成为社会劳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需从社会领取到生活资料,到那时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然而,马克思只是给我们勾勒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只是给我们传达了他对于商品经济批判的最终价值关切和思路,却没有为我们描绘如何从现实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细节。因此,这为中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诸多值得探索的理论空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重要着作中马克思全面分析了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存在的历史作用并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商品生产必然会导致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积累和竞争规律的推动下,必然进一步加深工人的异化。因此,摒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摆脱生产关系的压抑和束缚,将工人从被奴役与被剥削的现状中解放出来,超越商品经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价值旨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的思想,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诸如贪污腐败严重、社会贫富差距较大、拜金主义盛行、思想道德沦陷,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将直面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去阐释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的相关思想,挖掘该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本文一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理论逻辑与价值关切。文章首先回溯到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本身,探索它孕育的历程以及理论逻辑,阐发马克思对于商品经济批判的价值关切。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他的“异化劳动”学说,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推进,以及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深入揭示和批判。第二章:超越商品经济走向共产主义的制度设计和设想。在马克思看来,既然商品经济阶段只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过渡环节,那么具体该如何超越商品经济走向共产主义,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构想。从经济层面来说主要是重建个人所有制,从政治层面来说就是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成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叁章: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于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更重要的是结合中国实际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这一章从理论回归到了现实,主要梳理了从建国以来中国对于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第四章: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引导。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落脚点所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秉承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价值意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引导资本更好地服务人民,凸显市场经济的“人本”维度。继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坐标,摆脱商品拜物教观念的腐朽影响,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念。(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5-15)

韩玮玮[4](2016)在《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曾一度将商品经济定义于资本主义的范畴,否认和排斥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商品经济能否在社会主义国家存活和发展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经受频繁的战争破坏,俄国仍然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面对这样一个困难的政治经济条件,列宁在带领俄国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逐渐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并充分肯定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列宁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商品经济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创作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着作,这对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涉及过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突破。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列宁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本文从新的视角阐述了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列宁从坚信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到肯定商品经济并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转变过程。文章主要研究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艰辛探索,从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变化发展的轨迹入手,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了列宁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理论突破及其带来的现实启示。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将列宁关于商品经济的探索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叙述了列宁对商品经济是如何经历由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第二部分,整理归纳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叁部分,探讨了列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第四部分,论述了列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商品经济思想研究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朱民强[5](2016)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和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商品生产,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是个伟大的学校等思想,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08期)

林志友,曲星颐[6](2015)在《1958~1960年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1958~1960年中国这段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发掘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深刻的理论内容和独到的个人见解:中国需要一个发展商品生产阶段;发展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发展商品生产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关于商品经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彭进清[7](2015)在《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提出并强调要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等在发展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但并没有解决商品、货币、自由贸易、市场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没有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在列宁思想深处,他始终认为自由贸易、商品交换、市场等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产品——计划经济。(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5年06期)

贺全胜[8](2015)在《从《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看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真实记录了毛泽东艰辛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阐述了在我国不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要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强调按计划规律和价值法则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加强经营管理,建设社会主义。虽然毛泽东这一实践在后期出现矛盾和反复并走了一些弯路,但总的来说取得了伟大成就,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失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宋娟[9](2014)在《“轻重论”:古代政府干预商品经济的思想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重论"主张政府对工商业进行控制,是适应封建集权体制而逐步形成的传统经济理论。"轻重论"的思想溯源上至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之后形成较完备的国家干预理论。轻重理论重视对商品经济规律的运用,为政府干预流通经济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原理及具体的政策方向。继汉武帝之后,轻重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继续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刘正妙,彭昕[10](2014)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认真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叁版)》时,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范围、活动方式、价值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正确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商品经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非洲期间,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这一观点已成为我国处理外交事务的一项准则。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美好生活"这一概念,指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义利观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先秦时期,孔子与孟子所持的是义利对立之说,此说也一直是儒家的主流观点。而在漫长的历史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商品经济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刘正妙,褚贻炜.改革开放40年来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成就及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2].汪楠.北宋商品经济兴起背景下的义利统一论——兼论“美好生活”的思想渊源[J].江南论坛.2018

[3].董璇.马克思商品经济批判思想的价值意蕴研究[D].西南大学.2017

[4].韩玮玮.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朱民强.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J].人民论坛.2016

[6].林志友,曲星颐.1958~1960年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及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彭进清.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吗[J].求索.2015

[8].贺全胜.从《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看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

[9].宋娟.“轻重论”:古代政府干预商品经济的思想根源[J].广西社会科学.2014

[10].刘正妙,彭昕.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的考察[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商品经济思想论文-刘正妙,褚贻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