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环论文-刘华水,段升军,赵国辉,张朕,朱礼明

骨盆环论文-刘华水,段升军,赵国辉,张朕,朱礼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盆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盆,骨折固定术,内,机器人,外科手术

骨盆环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水,段升军,赵国辉,张朕,朱礼明[1](2019)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108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手术策略和技巧,以及开展该手术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37例,21~79岁,平均41.6岁;单纯前环损伤6例,前后环联合损伤102例。根据骨折类型、程度、复位效果和骨性通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记录手术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6例单纯前环损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经皮耻骨支螺钉固定;7例后环损伤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行"杂交手术";40例后环损伤合并单侧前环损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骶髂关节、耻骨支固定;55例后环损伤合并双侧前环损伤患者,14例单纯螺钉固定,24例联合INFIX固定,17例"杂交手术"。机器人辅助共置入螺钉344枚,其中326枚一次置钉成功并位置满意。平均手术时间106 min,平均透视29.2次,每枚螺钉平均透视时间6.1 s。18枚导钉置入位置不满意,6枚位于骨性通道内未二次规划置钉,7枚切出,4枚穿透骨皮质经重新规划直到位置满意并完成置钉,1枚穿透耻骨皮质导致"死亡之冠"出血,改为"杂交手术"。术后随访平均4.2个月,固定失败2例。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平均89.4分。结论根据骨盆环损伤类型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机器人辅助手术为骨盆环损伤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刘洋,韦建深,李志海,谢冰[2](2018)在《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临床疗效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运用经络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个疗程治疗5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5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优于经络推拿手法治疗。(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宋远征,杜春雨,林峰,朱法豪,沈冰[3](2018)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12采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24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采用SF-12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Majeed骨盆损伤量化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8(12~24)个月。术后3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仅表现为大腿前外侧轻度麻木,取出钉棒系统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异位骨化,但没有症状。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6例,良6例,可2例。术后12个月骨盆损伤量化Majeed评分65~98(91.2±1.5)分。采用SF-12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身体健康41~48(43.3±0.3)分,心理健康43~49(45.0±0.4)分。结论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张潜龙[4](2018)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对骨盆环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对骨盆环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盆环骨折脱位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给予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脱位效果显着,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25期)

王胜楠,王博炜[5](2018)在《骨盆环骨折的治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31日,广东省医学会第八次创伤学学术会议在佛山召开,来自美国Metro医疗中心的Roger Wilber教授应邀就"骨盆环骨折的治疗策略"作了专题演讲。Wilber教授分析了骨盆骨折入路选择、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固定顺序和固定方式等,同时结合典型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于不同骨折类型采取(本文来源于《国际骨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D.Dreizin,U.Bodanapally,A.Boscak,N.Tirada,G.Issa[6](2018)在《钝性骨盆环骨折后主要动脉损伤的CT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和测试一种基于CT预测钝性骨盆环骨折后大动脉损伤模型,该模型亦能半自动量化骨盆血肿容积。材料与方法纳入2008年—2013年钝性骨盆环骨折病人,在行血管造影术前完成腹盆腔CT动脉期扫描,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血管造影证实动脉损伤,并需经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为结局。利用Hanley-Mc Neil方法,分析2013年—2015年期间36例病人构成的验证队列中所获得的模型,以及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评估所得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ROC分析确定用于预测需经肝动脉栓塞术(TAE)的血肿体积截断值和非闭合性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次要结果概率截断值。采用Pearson系数评估血肿量和输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独立预测变量包括血肿体积、静脉对比剂渗出、动脉硬化、旋转不稳定性和闭孔环骨折。在验证队列中,模型(AUC,0.78)与评价者具有相似的效能(AUC,0.69~0.72;P=0.40~0.80)。血肿量体积最佳截断值为433 m L,对于预测大血管损伤需TAE治疗的阳性预测值为87%~100%。血肿体积与输入红细胞单位量相关(r=0.34~0.57;P=0.000 2~0.000 3)。预测值≤0.64时,排除闭合性颅脑损伤所致的死亡率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基于CT合并半自动血肿体积分割的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客观地评估骨盆环骨折后大动脉损伤,通过该模型可以发现骨盆环骨折后血肿体积与48 h输血需求相关,并能一定程度地预测排除闭合性颅脑损伤以外的死亡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覃洋海[7](2018)在《外固定架治疗骨盆环骨折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在骨盆环骨折的效果。方法:7例用外固定架辅助中药治疗。结果:优良率8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环骨折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沈爱东,吴晓东,惠宇坚,顾家烨[8](2018)在《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骨盆环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骨盆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了32例骨盆环骨折患者,其中25例Tile B型患者单纯固定前环。7例Tile C型先固定前环再固定后环。结果本组单纯前环固定手术时间30~40 min,平均35 min,术中出血量15~40m L,平均25 m L;前后环骨折患者术中前后同时手术固定时间55~70 min,平均60 min,本组患者术后无一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继发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异位骨化。根据Majeed评分:平均82.5(68~92)分,优1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7.50%。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技术操作简易,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特别适用于肥胖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韦淑丽,龙禹,李远贵,黄雅铃,陈智炜[9](2017)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妊娠相关骨盆环疾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妊娠相关骨盆环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孕晚期诊断为妊娠相关骨盆环疾病的产妇6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电刺激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电刺激组产妇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产妇使用骨盆带固定。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哺乳情况,并分别于产后24 h、产后1周、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评估疼痛情况、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情况、产后抑郁情况。结果电刺激组的视觉模拟评分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1周、6周电刺激组产妇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均有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P<0.05);电刺激组产妇产后24~48 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且乳房胀痛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可缓解产后妊娠相关骨盆环疾病的疼痛,改善哺乳情况。(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李勇,金学荣,张涛,宋静,徐宁[10](2017)在《骶棘韧带损伤对高能量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影响的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能量骨盆骨折时骶棘韧带的影像学改变,评估骶棘韧带损伤对高能量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21例,收集病例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统计伤后1天、3天、1周、2周、4周CT检查骶棘韧带的显示率,评估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CT扫描的最佳时间窗;统计不同程度骨盆分离导致骶棘韧带损伤的CT表现及MRI骶棘韧带损伤不同分级,评估骶棘韧带损伤对骨盆环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伤后不同时间CT检查骶棘韧带显示率的差异,以及不同程度骨盆前环分离和(或)骨折断端分离骶棘韧带损伤情况。结果:(1)伤后1周CT检查健侧骶棘韧带显示率90.5%,非常显着高于伤后1天的38.1%、伤后3天的52.4%(P<0.01);与伤后2周、4周比较,均差异不显着(P>0.05)。伤后2周CT检查伤侧骶棘韧带显示率81.0%,与伤后1天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与伤后3天的14.3%、伤后1周的61.9%比较,亦差异显着或非常显着(P<0.05,P<0.01);与伤后4周比较,则差异不显着(P>0.05)。(2)耻骨联合分离4cm骶棘韧带损伤,与耻骨联合分离3cm、2.5cm、2cm、1cm比较,均差异显着(P<0.05);单侧耻骨、坐骨骨折断端分离或双侧耻骨、坐骨骨折断端分离之和3cm骶棘韧带损伤,与单侧骨折断端分离或双侧骨折断端分离之和4cm、2.5cm、2cm比较,均差异显着(P<0.05);单侧耻骨(或坐骨)骨折断端上下分离2.5cm,骶棘韧带几乎全部断裂,与单侧耻骨(或坐骨)骨折断端上下分离4cm、2cm骶棘韧带损伤比较,均差异显着(P<0.05);单侧耻骨和坐骨共同骨折断端上下分离1cm,伤侧骶棘韧带几乎全部断裂,健侧骶棘韧带完整。(3)行MRI检查10例中,骶棘韧带Ⅰ级损伤,伤侧1条,健侧3条;Ⅱ级损伤,伤侧9条,健侧7条。骨盆后环损伤伴骨盆前环分离≥2.5cm损伤的骶棘韧带,Ⅱ级损伤13条;骨盆后环损伤伴骨盆前环分离<2.5cm损伤的骶棘韧带,Ⅱ级损伤3条。结论:对于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选择合适的CT、MR扫描时间窗,是清晰显示和诊断骶棘韧带损伤的关键;骶棘韧带损伤会严重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7年12期)

骨盆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临床疗效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运用经络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个疗程治疗5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5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优于经络推拿手法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盆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水,段升军,赵国辉,张朕,朱礼明.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108例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刘洋,韦建深,李志海,谢冰.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8

[3].宋远征,杜春雨,林峰,朱法豪,沈冰.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4].张潜龙.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对骨盆环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5].王胜楠,王博炜.骨盆环骨折的治疗策略[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8

[6].D.Dreizin,U.Bodanapally,A.Boscak,N.Tirada,G.Issa.钝性骨盆环骨折后主要动脉损伤的CT预测模型[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7].覃洋海.外固定架治疗骨盆环骨折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

[8].沈爱东,吴晓东,惠宇坚,顾家烨.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骨盆环骨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

[9].韦淑丽,龙禹,李远贵,黄雅铃,陈智炜.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妊娠相关骨盆环疾病的疗效[J].广西医学.2017

[10].李勇,金学荣,张涛,宋静,徐宁.骶棘韧带损伤对高能量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影响的影像学研究[J].人民军医.2017

标签:;  ;  ;  ;  ;  

骨盆环论文-刘华水,段升军,赵国辉,张朕,朱礼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