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肝炎论文-李蕾,汪涛,徐军明

暴发性肝炎论文-李蕾,汪涛,徐军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暴发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移植,黄热病,暴发性肝炎

暴发性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李蕾,汪涛,徐军明[1](2019)在《肝移植治疗黄热病引发的暴发性肝炎》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7年7月以来,黄热病(Yellow fever,YF)在巴西持续流行,至2018年5月,不到一年间登记确诊病例1 266例,死亡病例415例。YF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自限性,重者则表现为致命性。约10%~15%的患者出现ALF,病死率约40%~50%~([1]),表现为凝血障碍致无法控制的出血、急性肾损伤和休克。迄今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中心报道1例黄热病诱发ALF的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2])。(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5期)

肖芳[2](2017)在《Fgl2分子促进肝内巨噬细胞促炎极化加重小鼠暴发性肝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重症肝炎又称肝衰竭,以肝组织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为临床特征。重症肝炎的病因多样,西方国家以药物、酒精等中毒引起的急性肝衰竭(ALF)为主,在我国则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乙型肝炎性病毒(HBV)。尽管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HBV所致肝衰竭,然而众多边远地区患者接受不恰当的抗病毒治疗导致的耐药甚至盲目停药,HBV感染导致的重症肝炎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重症肝炎病情危重,发展迅猛,并发症众多且难治,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及早期的预测指标,病死率仍非常高(40-60%)。因此,十分必要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临床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靶点。重症肝炎发病的核心环节是宿主针对HBV感染的异常免疫反应。研究已证实,重症肝炎发病早期的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凋亡是重型肝炎进展的关键,但具体机制仍待阐述。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家对肝脏产生了新的共识——肝脏特有的造血免疫细胞组成和功能特性提示其不仅仅是一个实质性器官,而且是一个固有免疫占优势的独特的免疫器官,可直接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在独有的双重血供支持下,大量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肝脏免疫微环境中构成了绝对优势群体,维持着肝脏的免疫耐受状态。其中肝脏固有巨噬细胞即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更是占据绝对优势,达到人体巨噬细胞总量的80%-90%,远远超出外周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同类细胞的组成,在啮齿类动物肝脏中每100个肝细胞周围就有20-40个巨噬细胞存在。近几年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大量研究充实了我们对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的认知,其中很重要一点是肝脏巨噬细胞在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不仅丰富了肝脏区域免疫基础知识,更为开发调节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状态用于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的可能性。肝脏KCs(CD11b-F4/80+)来源于胚胎卵黄囊,其在机体稳态或肝脏损伤时可进行自我复制增殖,同时,外周浸润单核细胞(Infiltrating Monocytes,IMs)亦可以转化为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Monocyte derived macrophage,Mo MFs)以补充巨噬细胞池。在肝脏损伤时,单核细胞被大量募集至肝脏,表型由CD11b+F4/80-逐渐转化为CD11bhiF4/80int的Mo MFs,发挥着类巨噬细胞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存在一序列连续功能状态,按照其细胞表型和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类型可以分为连续状态的两端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选择性活化(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主要介导促炎作用,M2型巨噬细胞则可通过分泌抑炎因子、表达组织修复相关因子等发挥抑制炎症、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的功能。而Mo MF亦可根据其表面Ly6C表达水平分为Ly6Chi Mo MF和Ly6Clo Mo MF,其中Ly6ChiMo MF表达一系列促炎基因如一氧化氮合酶2(NOS2)、COX2(ptgs2)和趋化因子CCL2、CCL7等,类似于经典活化M1型巨噬细胞,其在循环池内寿命较短,很快转化为Ly6CloMo,后者则广泛表达与选择性活化M2型巨噬细胞相关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包括精氨酸酶I(Arg1),Lcn2,几丁质酶3样蛋白质(Chil313,亦称Ym1),IL-4R亚基α(Il4ra),TNF配体超家族成员14(Tnfsf14),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3(Tnip3,也被称为Abin3)和TNF-a诱导的蛋白质3(Tnfaip3,也称为A20)等。在不同的组织病理环境下,肝脏巨噬细胞可通过M1/M2极向平衡偏移、Ly6Chi/Ly6Clo的相互转化来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因此深入研究肝脏炎症损伤时单核巨噬细胞的亚型转换、功能及其调控,对理解肝损伤的机制意义重大。单核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极其复杂,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证实重型乙型肝炎、小鼠暴发性肝炎肝组织中均发现了纤维介素蛋白2(FGL2)高表达;体外定向分化THP-1发现与M2巨噬细胞比较,体外成功分化的M1巨噬细胞大量分泌TNFα等促炎因子并高表达fgl2分子,fgl2+M1巨噬细胞表面大量表达CCR7和CD80等M1型分子;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拟结合动物模型、临床标本及体外实验,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细胞为核心,深入研究fgl2分子对其极向分化的影响及其与重症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探寻相关信号通路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乙型重症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重症乙型肝炎新型治疗途径的开辟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肝组织连续切片顺序行免疫组化标记CD68、CD80、fgl2,检测健康对照人群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M1型(CD68+CD80+)与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及fgl2分子的表达,评估fgl2与CD68与CD80共表达情况;2、鼠肝炎病毒3(Mouse hepatitis virus strain-3,MHV-3)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FH)模型,肝脏切片HE染色及血清ALT、AST检测评估肝脏炎症程度,采用经肝门静脉灌注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肝脏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肝内KCs(CD11b-/+F4/80hi)、Mo MFs(CD11bhiF4/80int)数量变化,小鼠肝脏组织M1(i NOS+)和M2(CD206+)KCs的比例及细胞因子谱改变、Ly6ChiMo MFs和Ly6CloMo MFs比例变化、fgl2分子在各亚型单核巨噬细胞上表达变化;3、野生型(Wild type,WT)及fgl2敲除(fgl2-/-)BALB/c小鼠分别尾静脉高压注射巨噬细胞耗竭剂(chlodronate liposome,CL)或对照(PBS liposome),建立FH模型,肝脏切片HE染色、MPO免疫组化检测及血浆ALT、AST水平检测评估肝脏炎症程度;4、WT及fgl2-/-小鼠建立FH模型,流式细胞术动态比较两组小鼠肝脏KCs数量、M1和M2亚型及各自细胞因子谱的改变、Mo MFs数量以及Ly6Chi和Ly6Clo比例变化。5、体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M-CSF)诱导分化WT及fgl2-/-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不同刺激剂使其定向分化为M1或M2(LPS、MHV-3、IL-4),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ELISA以及比较两组M1(或M2)型细胞上清分泌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水平,用real-time PCR检测相关M1或M2m RNA表达水平;6、采用淀粉肉汤刺激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Extracted Macrophage,PEM)募集,提取PEM,行体外刺激(同BMDM),检测M1(或M2)型细胞上清分泌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水平及相关M1或M2m RNA表达水平(同BMDM)7、采用淀粉肉汤刺激或MHV-3预注射后提取WT及fgl2-/-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比较两组不同刺激条件下PEM表面共刺激受体(CD80、CD86、MHCI及MHCII)表达变化;使用Phagotest kit行吞噬实验比较两组PEM吞噬功能;8、体外诱导分化WT及fgl2-/-小鼠BMDM,用LPS和MHV-3刺激,提取细胞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各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9、制作慢病毒及相关对照病毒后转染293T细胞,经puromycin筛选后建立fgl2过表达细胞模型及对照,Western Blot验证flag及fgl2蛋白过表达;(质粒由万小洋博士提供)10、裂解扩增后的过表达细胞(或对照)及THP-1细胞,行免疫共沉淀(CO-IP)筛选出与fgl2结合的蛋白,送公司进行蛋白质质谱检测分析差异蛋白(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结果】1、重型肝炎患者肝脏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明显增多,且集中在炎症坏死区域;其CD80+M1型巨噬细胞亦明显增多,且多与CD68+共表达,而健康对照CD80+巨噬细胞非常少;且ACLF患者肝脏fgl2较健康对照高表达,与CD80共表达比例高;2、成功建立小鼠FH模型,48小时之后肝脏呈现片状及大块坏死,转氨酶水平极高,小鼠于注射MHV-3 72小时左右死亡,最终死亡率100%。我们观察到肝脏KCs数量在炎症高峰期明显耗竭,同时外周大量单核细胞(IMs)浸润至肝脏。健康小鼠肝脏KCs及单核细胞均处于相对抑炎状态(M2及Ly6Clo占主导),fgl2阳性的巨噬细胞主要表达在促炎亚群上(M1及Ly6Chi占主导);FH模型早期KCs即向M1极化(M1 KCs比例明显升高),且M1上fgl2表达明显增加;炎症高峰期Ly6ChiMo MFs比例明显升高,且Ly6ChiMo MFs上fgl2高表达,而Ly6Clo上fgl2表达无变化;3、WT-CL、fgl2-/--PBS组小鼠肝脏炎症程度相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均较WT-PBS组小鼠明显减轻,fgl2-/--CL组小鼠组织学及血清学表现较WT-CL、fgl2-/--PBS组小鼠更轻,但MPO表达较后两组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Fgl2-/-及WT小鼠建立FH模型,fgl2-/-组小鼠肝脏炎症较WT组明显减轻,早期M1极向偏移减弱,IMs浸润减少,Ly6ChiMo MFs比例亦较WT组明显减少;5、经LPS及MHV-3体外刺激后,BMDM释放细胞因子较未刺激组明显升高,fgl2-/-刺激组较WT刺激组释放M1细胞因子和NO代谢产物(IL-6、TNF、IL-1β、MCP-1和NO2-)明显减少;M1相关m RNA(NOS2、IL-6、TNF-α、IL-1β、IL-12和marco)表达亦明显降低;经IL-4体外刺激向M2极化后,fgl2-/-刺激组较WT刺激组释放M2细胞因子(IL-10)明显增多,M2相关m RNA(YM-1、Alox15、ARG1和fizz1)表达亦明显增高;体外刺激PEM亦得到类似结果;6、PEM经淀粉肉汤或MHV-3刺激后,fgl2-/-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MHC II表达较WT组明显下降,且吞噬功能减弱;7、经LPS及MHV-3刺激后,WT小鼠BMDM上fgl2表达明显增加;fgl2-/-组BMDM的炎症激活多个途径包括NF-k B途径(Ik Ba、NF-k B S468)、MAPK途径(P38、ERK1/2以及JNK)、IRF3、旁路途径(BTK y223)等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8、成功建立fgl2过表达模型9、完成免疫共沉淀预实验,待重复【结论】1、本研究在小鼠暴发性肝炎发展过程中发现随肝脏炎症加重,枯否细胞持续耗竭而外周单核细胞大量浸润至肝脏补充,且KCs和Mo MFs均表现出促炎极化状态;2、本研究通过ACLF患者的肝组织、WT和fgl2-/-暴发性肝炎小鼠模型以及体外实验证实了fgl2分子具有调节肝脏巨噬细胞促炎极化的作用从而推动重型肝炎发生发展;3、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fgl2通过调节NF-k B、MAPK及IRF3中蛋白磷酸化水平促进巨噬细胞促炎极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唐媛[3](2017)在《清道夫受体A调控中性粒细胞诱导补体活化在暴发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暴发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FH)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伴随肝功能急速恶化,肝细胞大面积坏死甚至肝性脑病等特征。尽管近年来对FH的治疗方法有所进步,但其仍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临床证据表明,在人类FH进程中纤维蛋白大量沉积和微脉管血栓形成是造成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后续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例如TNF-α,IL-1β,IL-6和IFN-γ)也在促进FH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讨FH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将为研究FH更普遍和有效的治疗提供思路。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Receptor A,SRA)主要表达在髓系细胞表面,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Ozment等发现SRA也能表达在循环和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表面,并在受到TLR2激动剂刺激后表达上调。SRA作为天然免疫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能够识别广泛的“自己”和“非己”配体,在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RA还可作为免疫调控分子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进程,其免疫调控作用可能与其内吞作用相互独立。我们发现SRA在HBV感染的暴发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中高表达。然而,目前尚未见SRA在暴发性肝炎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是单正链RNA病毒,可用于构建敏感小鼠的肝炎、肠炎或脑炎模型。Balb/c和C57/BL6小鼠腹腔感染嗜肝性MHV病毒(如MHV-3和MHV-A59)后可在肝血窦形成血栓,肝细胞大量坏死,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人类FH的有效模型。与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相比,SRA-/-小鼠对MHV-A59诱导的暴发性肝炎耐受,并伴随着肝脏炎症反应的减轻和血清中纤维介素(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下降;使用C5aR拮抗剂后,小鼠肝损伤明显减轻,并且WT小鼠与SRA-/-小鼠肝脏炎症反应和肝损伤差异消失,这表明在FH进程中SRA通过上调C5a表达加剧MHV的炎症效应和肝损伤。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表达的SRA调控WT小鼠与SRA-/-小鼠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的差异;SRA通过促进MHV-A59刺激中性粒细胞内TAK1磷酸化上调ERK的激活进而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的释放,随后,NE诱导C5裂解为C5a发挥促炎效应;小鼠体内使用NE的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后,病毒感染WT小鼠和SRA--小鼠所致肝损伤和C5a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并且我们发现阻断SRA可以减轻MHV-A59所致的肝损伤。综上,SRA调控MHV-A59诱导的中性粒细胞NET形成,进而促进C5a产生和后续的肝损伤。抑制SRA可能为FH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戬[4](2015)在《补体C5a/C5aR通路在暴发性肝炎中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MHV-3是隶属冠状病毒科的单正链RNA病毒,它可以导致敏感品系Balb/c小鼠发生严重的肝细胞坏死。但对于抗性品系如A/J小鼠在感染后则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经证实A/J小鼠体内补体C5分子不能合成,所以我们推测补体C5分子参与肝炎的发病,同时在暴发性肝炎中,FGL2能裂解凝血酶原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启动凝血级联反应,致使血管内凝血,最终导致小鼠死亡,因而我们提出假设:暴发性肝炎中补体C5分子能对Fgl2进行调节参与疾病进程。方法 :MHV-3感染Balb/c和C5a RKO小鼠后发现Balb/c小鼠的存活情况好于C5a RKO小鼠;用C5a R阻断剂作为研究手段,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处理组小鼠死亡率和肝脏坏死水平明显高于C5a R阻断剂组,提示补体C5a/C5a R通路参与暴发性肝炎的发病。结果:1.MHV-3感染后,C5a RKO小鼠的存活状况,转氨酶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均好于Balb/c WT小鼠;2.C5a R阻断剂能明显改善MHV-3诱导之后Balb/c小鼠暴发性肝炎的存活情况;3.MHV-3感染Balb/c小鼠后及临床暴发性肝炎病人肝脏局部和外周补体及其受体分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化;4.MHV-3感染诱导的小鼠暴发性模型中,C5a/C5a R通路能激活小鼠肝组织和腹腔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和P38信号途径促FGL2产生,加重小鼠血管内凝血发生;5.炎症因子TNF-α也能通过未知机制对FGL2进行调控。结论:综上所述,暴发性肝炎中,C5a/C5a R通路能激活下游MAPK信号通路影响下游FGL2表达,导致小鼠死亡。同时,此模型中,TNF-α的产生依赖C5a/C5a R通路完成,并且TNF-α能够通过未知机制对FGL2进行调节。(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分会场交流报告(二)》期刊2015-11-14)

陈小灯,朱敏[5](2015)在《暴发性肝炎1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暴发性肝炎最大的特点就是起病急、预后差。本文分析1例暴发性肝炎患者,从而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抢救措施。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肝容积和残存肝细胞量,临床发生率很低,但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5年25期)

陈戬[6](2014)在《补体C5a/C5aR通路在暴发性肝炎中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暴发性肝炎是全球广泛存在的肝脏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楚。小鼠肝炎病毒MHV-3可导致敏感品系Balb/c小鼠死亡,而抗性品系A/J小鼠在感染后则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经证实A/J小鼠体内补体C5分子不能合成,所以我们推测补体C5分子参与暴发性肝炎的发病,目前研究表明暴发性肝炎的发病与凝血因子FGL2的表达异常相关,所以我们推测:暴发性肝炎中补体C5分子能对Fgl2进行调节,影响疾病进程。实验方法:本研究以Balb/c小鼠和C5aRKO小鼠为研究对象,MHV-3作为研究手段,辅以正常人和临床暴发性肝炎病人做为研究参照,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旨在求证补体C5分子活化产物C5a与其受体C5aR在暴发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结果:1 MHV-3感染后C5aRKO小鼠的存活状况,转氨酶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均好于Balb/c WT小鼠,C5aR阻断剂能明显改善MHV-3诱导之后Balb/c小鼠暴发性肝炎的存活情况和肝脏病损情况;2 MHV-3感染Balb/c小鼠后及临床暴发性肝炎病人肝脏局部和外周血补体及其受体分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化;3 MHV-3感染后外周血和肝脏局部FGL2的产生依赖于C5a/C5aR通路;4.C5a能促进MHV-3感染后小鼠巨噬细胞系和腹腔巨噬细胞FGL2的产生;5小鼠暴发性模型中,C5a/C5aR通路能激活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和P38信号途径调节下游FGL2启动子STAT-1的表达,促进FGL2产生,影响疾病进程。结论:暴赞性肝炎中C5a/C5aR通路通过激活MAPK信号途径促进FGL2表达,进而影响疾病进程。(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8)

李咏,韩梅芳,师爱超,丁琳,陆玉蕾[7](2014)在《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叁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TLR2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和HBV-ACLF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TLR2mRNA;给Balb/cJ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 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和72 h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 BALB/cJ小鼠在感染MHV-3后,与0 h[(0.39±0.06)%]比,肝细胞TLR2 mRNA水平在感染48和72 h均显着升高[分别为(9.06±1.60)%和(6.42±2.42)%,P<0.05)],并于48 h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TLR2 mRNA水平均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PBMC中TLR2 mRNA水平显着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TLR2参与了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的发病过程。(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丁琳,陈韬,师爱超,宁琴[8](2013)在《白介素-9在鼠Ⅲ型肝炎病毒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MHV-3(鼠Ⅲ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暴发性肝炎小鼠模型中,IL(白细胞介素)-9在肝脏NK(自然杀伤细胞)及NKT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J小鼠腹腔注射100pfu(空斑形成单位)MHV-3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分析法检测MHV-3感染0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肝脏NK及NKT细胞表达IL-9的比例变化,并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IL-9在肝脏NK细胞的表达在感染24小时显着升高(P<0.05),并于48小时达最高水平(P<0.05);在肝脏NKT细胞的表达于感染24小时显着升高(P<0.05),并于48小时达最高水平,且均与肝损伤指标(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肝脏分泌IL-9的NK和NKT淋巴细胞显着升高,提示IL-9参与了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免疫诱导的肝脏损伤发病过程。(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金春晖,谢楠岚[9](2013)在《十二指肠癌FOLFOX方案化疗后并发暴发性肝炎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报道临床十二指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为主方案化疗后出现暴发性肝炎病例1例,探讨FOLFOX化疗药物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指导临床使用FOLFOX方案治疗肿瘤过程中预防暴发性肝炎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杨潇瑾,王卫华,严伟明,吴迪,韩梅芳[10](2013)在《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中rdT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T细胞免疫应答可广泛参与天然免疫以及特异性免疫,其中γδT细胞由于其以非MHC限制性参与免疫应答以及在特定器官分布特点,在天然免疫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γδT细胞的功能调控(人和小鼠γδT细胞表达CD94/NKG2A以及CD94/NKG2D),在天然免疫阶段具有相当的意义。NKG2D作为γδT细胞的激活性受体,其表达的改变,对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意义。在由病毒诱导的小(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6-20)

暴发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及目的】重症肝炎又称肝衰竭,以肝组织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为临床特征。重症肝炎的病因多样,西方国家以药物、酒精等中毒引起的急性肝衰竭(ALF)为主,在我国则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乙型肝炎性病毒(HBV)。尽管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HBV所致肝衰竭,然而众多边远地区患者接受不恰当的抗病毒治疗导致的耐药甚至盲目停药,HBV感染导致的重症肝炎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重症肝炎病情危重,发展迅猛,并发症众多且难治,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及早期的预测指标,病死率仍非常高(40-60%)。因此,十分必要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临床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靶点。重症肝炎发病的核心环节是宿主针对HBV感染的异常免疫反应。研究已证实,重症肝炎发病早期的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凋亡是重型肝炎进展的关键,但具体机制仍待阐述。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家对肝脏产生了新的共识——肝脏特有的造血免疫细胞组成和功能特性提示其不仅仅是一个实质性器官,而且是一个固有免疫占优势的独特的免疫器官,可直接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在独有的双重血供支持下,大量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肝脏免疫微环境中构成了绝对优势群体,维持着肝脏的免疫耐受状态。其中肝脏固有巨噬细胞即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更是占据绝对优势,达到人体巨噬细胞总量的80%-90%,远远超出外周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同类细胞的组成,在啮齿类动物肝脏中每100个肝细胞周围就有20-40个巨噬细胞存在。近几年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大量研究充实了我们对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的认知,其中很重要一点是肝脏巨噬细胞在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不仅丰富了肝脏区域免疫基础知识,更为开发调节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状态用于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的可能性。肝脏KCs(CD11b-F4/80+)来源于胚胎卵黄囊,其在机体稳态或肝脏损伤时可进行自我复制增殖,同时,外周浸润单核细胞(Infiltrating Monocytes,IMs)亦可以转化为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Monocyte derived macrophage,Mo MFs)以补充巨噬细胞池。在肝脏损伤时,单核细胞被大量募集至肝脏,表型由CD11b+F4/80-逐渐转化为CD11bhiF4/80int的Mo MFs,发挥着类巨噬细胞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存在一序列连续功能状态,按照其细胞表型和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类型可以分为连续状态的两端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选择性活化(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主要介导促炎作用,M2型巨噬细胞则可通过分泌抑炎因子、表达组织修复相关因子等发挥抑制炎症、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的功能。而Mo MF亦可根据其表面Ly6C表达水平分为Ly6Chi Mo MF和Ly6Clo Mo MF,其中Ly6ChiMo MF表达一系列促炎基因如一氧化氮合酶2(NOS2)、COX2(ptgs2)和趋化因子CCL2、CCL7等,类似于经典活化M1型巨噬细胞,其在循环池内寿命较短,很快转化为Ly6CloMo,后者则广泛表达与选择性活化M2型巨噬细胞相关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包括精氨酸酶I(Arg1),Lcn2,几丁质酶3样蛋白质(Chil313,亦称Ym1),IL-4R亚基α(Il4ra),TNF配体超家族成员14(Tnfsf14),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3(Tnip3,也被称为Abin3)和TNF-a诱导的蛋白质3(Tnfaip3,也称为A20)等。在不同的组织病理环境下,肝脏巨噬细胞可通过M1/M2极向平衡偏移、Ly6Chi/Ly6Clo的相互转化来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因此深入研究肝脏炎症损伤时单核巨噬细胞的亚型转换、功能及其调控,对理解肝损伤的机制意义重大。单核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极其复杂,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证实重型乙型肝炎、小鼠暴发性肝炎肝组织中均发现了纤维介素蛋白2(FGL2)高表达;体外定向分化THP-1发现与M2巨噬细胞比较,体外成功分化的M1巨噬细胞大量分泌TNFα等促炎因子并高表达fgl2分子,fgl2+M1巨噬细胞表面大量表达CCR7和CD80等M1型分子;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拟结合动物模型、临床标本及体外实验,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细胞为核心,深入研究fgl2分子对其极向分化的影响及其与重症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探寻相关信号通路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乙型重症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重症乙型肝炎新型治疗途径的开辟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肝组织连续切片顺序行免疫组化标记CD68、CD80、fgl2,检测健康对照人群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M1型(CD68+CD80+)与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及fgl2分子的表达,评估fgl2与CD68与CD80共表达情况;2、鼠肝炎病毒3(Mouse hepatitis virus strain-3,MHV-3)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FH)模型,肝脏切片HE染色及血清ALT、AST检测评估肝脏炎症程度,采用经肝门静脉灌注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肝脏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肝内KCs(CD11b-/+F4/80hi)、Mo MFs(CD11bhiF4/80int)数量变化,小鼠肝脏组织M1(i NOS+)和M2(CD206+)KCs的比例及细胞因子谱改变、Ly6ChiMo MFs和Ly6CloMo MFs比例变化、fgl2分子在各亚型单核巨噬细胞上表达变化;3、野生型(Wild type,WT)及fgl2敲除(fgl2-/-)BALB/c小鼠分别尾静脉高压注射巨噬细胞耗竭剂(chlodronate liposome,CL)或对照(PBS liposome),建立FH模型,肝脏切片HE染色、MPO免疫组化检测及血浆ALT、AST水平检测评估肝脏炎症程度;4、WT及fgl2-/-小鼠建立FH模型,流式细胞术动态比较两组小鼠肝脏KCs数量、M1和M2亚型及各自细胞因子谱的改变、Mo MFs数量以及Ly6Chi和Ly6Clo比例变化。5、体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M-CSF)诱导分化WT及fgl2-/-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不同刺激剂使其定向分化为M1或M2(LPS、MHV-3、IL-4),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ELISA以及比较两组M1(或M2)型细胞上清分泌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水平,用real-time PCR检测相关M1或M2m RNA表达水平;6、采用淀粉肉汤刺激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Extracted Macrophage,PEM)募集,提取PEM,行体外刺激(同BMDM),检测M1(或M2)型细胞上清分泌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水平及相关M1或M2m RNA表达水平(同BMDM)7、采用淀粉肉汤刺激或MHV-3预注射后提取WT及fgl2-/-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比较两组不同刺激条件下PEM表面共刺激受体(CD80、CD86、MHCI及MHCII)表达变化;使用Phagotest kit行吞噬实验比较两组PEM吞噬功能;8、体外诱导分化WT及fgl2-/-小鼠BMDM,用LPS和MHV-3刺激,提取细胞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各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9、制作慢病毒及相关对照病毒后转染293T细胞,经puromycin筛选后建立fgl2过表达细胞模型及对照,Western Blot验证flag及fgl2蛋白过表达;(质粒由万小洋博士提供)10、裂解扩增后的过表达细胞(或对照)及THP-1细胞,行免疫共沉淀(CO-IP)筛选出与fgl2结合的蛋白,送公司进行蛋白质质谱检测分析差异蛋白(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结果】1、重型肝炎患者肝脏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明显增多,且集中在炎症坏死区域;其CD80+M1型巨噬细胞亦明显增多,且多与CD68+共表达,而健康对照CD80+巨噬细胞非常少;且ACLF患者肝脏fgl2较健康对照高表达,与CD80共表达比例高;2、成功建立小鼠FH模型,48小时之后肝脏呈现片状及大块坏死,转氨酶水平极高,小鼠于注射MHV-3 72小时左右死亡,最终死亡率100%。我们观察到肝脏KCs数量在炎症高峰期明显耗竭,同时外周大量单核细胞(IMs)浸润至肝脏。健康小鼠肝脏KCs及单核细胞均处于相对抑炎状态(M2及Ly6Clo占主导),fgl2阳性的巨噬细胞主要表达在促炎亚群上(M1及Ly6Chi占主导);FH模型早期KCs即向M1极化(M1 KCs比例明显升高),且M1上fgl2表达明显增加;炎症高峰期Ly6ChiMo MFs比例明显升高,且Ly6ChiMo MFs上fgl2高表达,而Ly6Clo上fgl2表达无变化;3、WT-CL、fgl2-/--PBS组小鼠肝脏炎症程度相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均较WT-PBS组小鼠明显减轻,fgl2-/--CL组小鼠组织学及血清学表现较WT-CL、fgl2-/--PBS组小鼠更轻,但MPO表达较后两组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Fgl2-/-及WT小鼠建立FH模型,fgl2-/-组小鼠肝脏炎症较WT组明显减轻,早期M1极向偏移减弱,IMs浸润减少,Ly6ChiMo MFs比例亦较WT组明显减少;5、经LPS及MHV-3体外刺激后,BMDM释放细胞因子较未刺激组明显升高,fgl2-/-刺激组较WT刺激组释放M1细胞因子和NO代谢产物(IL-6、TNF、IL-1β、MCP-1和NO2-)明显减少;M1相关m RNA(NOS2、IL-6、TNF-α、IL-1β、IL-12和marco)表达亦明显降低;经IL-4体外刺激向M2极化后,fgl2-/-刺激组较WT刺激组释放M2细胞因子(IL-10)明显增多,M2相关m RNA(YM-1、Alox15、ARG1和fizz1)表达亦明显增高;体外刺激PEM亦得到类似结果;6、PEM经淀粉肉汤或MHV-3刺激后,fgl2-/-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MHC II表达较WT组明显下降,且吞噬功能减弱;7、经LPS及MHV-3刺激后,WT小鼠BMDM上fgl2表达明显增加;fgl2-/-组BMDM的炎症激活多个途径包括NF-k B途径(Ik Ba、NF-k B S468)、MAPK途径(P38、ERK1/2以及JNK)、IRF3、旁路途径(BTK y223)等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8、成功建立fgl2过表达模型9、完成免疫共沉淀预实验,待重复【结论】1、本研究在小鼠暴发性肝炎发展过程中发现随肝脏炎症加重,枯否细胞持续耗竭而外周单核细胞大量浸润至肝脏补充,且KCs和Mo MFs均表现出促炎极化状态;2、本研究通过ACLF患者的肝组织、WT和fgl2-/-暴发性肝炎小鼠模型以及体外实验证实了fgl2分子具有调节肝脏巨噬细胞促炎极化的作用从而推动重型肝炎发生发展;3、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fgl2通过调节NF-k B、MAPK及IRF3中蛋白磷酸化水平促进巨噬细胞促炎极化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暴发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蕾,汪涛,徐军明.肝移植治疗黄热病引发的暴发性肝炎[J].肝脏.2019

[2].肖芳.Fgl2分子促进肝内巨噬细胞促炎极化加重小鼠暴发性肝炎进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唐媛.清道夫受体A调控中性粒细胞诱导补体活化在暴发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4].陈戬.补体C5a/C5aR通路在暴发性肝炎中的机制研究[C].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分会场交流报告(二).2015

[5].陈小灯,朱敏.暴发性肝炎1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

[6].陈戬.补体C5a/C5aR通路在暴发性肝炎中的机制研究[C].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7].李咏,韩梅芳,师爱超,丁琳,陆玉蕾.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表达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

[8].丁琳,陈韬,师爱超,宁琴.白介素-9在鼠Ⅲ型肝炎病毒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的表达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

[9].金春晖,谢楠岚.十二指肠癌FOLFOX方案化疗后并发暴发性肝炎1例[J].肿瘤学杂志.2013

[10].杨潇瑾,王卫华,严伟明,吴迪,韩梅芳.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中rdT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C].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标签:;  ;  ;  

暴发性肝炎论文-李蕾,汪涛,徐军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