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硒蛋白论文-胡振瀛

含硒蛋白论文-胡振瀛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硒,硒形态,糙米,谷蛋白

含硒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胡振瀛[1](2019)在《硒强化对糙米营养组分的影响及其含硒蛋白磷酸化改性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近半数人口正遭受因缺乏铁、锌、钙、碘和硒所导致的营养不良,这些矿物元素在世界上常见主要农作物中都存在含量不足的现象,如大米、小麦、木薯、豆类、土豆、小米和玉米等。因此,增加食用农作物中可被生物利用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将成为现代农业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以满足更多人群的营养需求,达到谷物作物生物强化的目的。本文通过叶面施加亚硒酸钠以达到水稻中硒的生物强化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了硒的引入在水稻中的富集迁移及对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包括蛋白、油脂、淀粉、矿物质及多酚。利用LC-ICP-MS等手段测定硒在籽粒中的形态,并就其对于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行讨论;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评价硒化糙米中的硒的生物利用度;利用磷酸化改性手段提高富硒米糠蛋白的营养价值,并扩展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1.在水稻齐穗期进行叶面施用硒浓度为0、25、50、75和100 g Se/ha的亚硒酸,结果显示经硒处理后硒在叶面中存储,后经茎的转运使得籽粒中硒含量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糙米中硒含量提高11.7至39.4倍。并且随着亚硒酸钠处理的浓度升高,硒在胚乳的富集程度越高。籽粒中Se含量的提高,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富集,如Fe、As、Ni和Cd等元素。而碾磨加工会造成硒的损失,尤其是在低浓度亚硒酸钠处理组中,硒的损失量大于碾磨损失干物质量,这是由于硒主要存在于麸层及胚芽当中。随着硒的富集,硒在胚乳中的富集比例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有效提高籽粒中的Se含量,用于满足人们日常膳食中对于Se的需要。2.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并不会显着影响糙米的千粒重、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等的含量。然而亚硒酸钠的处理会造成含硫氨基酸含量(Cys和Met)的减少,这可能是由于Se对于S元素的取代作用。同时经过Se的处理,籽粒的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亚硒酸钠的处理会影响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而糊化特性产生相应的改变。硒的富集会提高籽粒中多酚的含量,特别是结合态酚酸中的反式-阿魏酸含量,从21.4±0.413增加到25.5±0.142 mg/kg。3.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能有效的评价食品中Se的生物可利用率。亚硒酸钠的处理,可以提高糙米中硒的富集,并随着硒浓度的升高,糙米的生物利用率从57%增长至66%。糙米中Se经消化后主要以SeMet形式存在,约占总Se的22%-40%,但是在高Se浓度处理下,SeMet的回收率降低,可能是由于Se与除蛋白以外的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的缘故。4.叶面喷施硒肥显着地提高了水稻中硒的含量。然而,即使在施用高Se浓度处理下,并非所有的Se都转化为有机硒化合物而参与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谷蛋白组分是水稻中硒的主要储存部位,占有总量的78%。基于Se形态分析,SeMet合成进入植物蛋白质中是Se处理后水稻中的主要Se富集形式。然而,过量的Se将作为无机Se或游离的硒代氨基酸存在,如SeMet。Se可能影响S的代谢从而提高谷蛋白中的Cys含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谷蛋白组分的热稳定性。5.利用叁偏磷酸钠进行湿法磷酸改性可显着提高富硒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和乳化活性,分别提高8.7倍和8.1倍。同时提高蛋白的消化率及Se的生物可及率。通过磷酸化,大量磷酸盐积累并被接入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增加了其绝对电荷量。同时,蛋白质结构展开表现出更大的柔韧性,并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热处理将原料中的不溶性聚集体转变为磷酸化蛋白质中的可溶性组分。此外,掩埋的疏水基团暴露于分子的外表面和/或与磷酸基团反应,导致表面疏水性升高、内源荧光的增加并伴随蓝移现象发生。FT-IR光谱和XPS分析表明磷酸酯(P=O)的存在,证实了蛋白质与磷酸基团发生了反应并影响二、叁级结构。在pH 9.0下制备的磷酸化RP显示出良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0)

曲肖男[2](2018)在《硒诱导枯草芽孢杆菌表达含硒ZEIN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硒(Se)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等重要作用;Met是生物必需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机体生长发育;两者都无法通过自身代谢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在生物体内Se会结合到Met上形成Se-Met,Se-Met具有促进肌体生长、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硒的现状,本研究在筛选确定耐硒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的基础上,构建并表达高Met含量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获得富硒枯草芽孢杆菌及其表达产物含硒玉米醇溶蛋白(Se-ZEIN)为人体和动物补充Se-Met提供一种新途径。以不同浓度的Na_2SeO_3为筛选条件,获得野生型N4、168、WB600、WB800、WB800N五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的耐硒生长能力差异,确定在Na_2SeO_3浓度高达20mM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的WB800N菌种作为后续实验的宿主菌;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取玉米醇溶蛋白(ZEIN)基因(NCBI的基因登录号为:541922 dzs10,片段长度为486bp),将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T43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T43-zein;重组质粒pHT43-zein转化进枯草杆菌WB800N中,获得重组菌WB800N-p HT43-zein;以加入Na_2SeO_3的培养液培养重组菌WB800N-pHT43-zein可以获得分子量约为18kDa的Se-ZEIN。分别采用亚甲基蓝和DTNB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Na_2SeO_3残余量和菌体的总含硒含量,确定重组菌的硒转化率为74.58%,平均每分子ZEIN蛋白上含有4.3个Se。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重组菌的常规培养条件为37℃、180rpm、pH 7.0、接种量6%;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后,硒转化率提升到89.77%,Se-ZEIN每分子蛋白硒结合个数达到5.2个。(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林晏因[3](2017)在《富硒黄粉虫蛋白及其含硒多肽生物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硒可能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与克山病、大骨节病、肿瘤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补充适量的硒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此前,国内外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富硒及其体内的有机硒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与蛋白结合;但对于富硒动物体内有机硒的研究仍很少见。本实验选择以富硒黄粉虫(Se-TM)为原料,通过酶解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硒多肽(Se-TMP),旨在填补该基础领域研究的稀缺,探索应用领域新的补硒资源。考虑到Se-TM油脂对后续实验的影响,对油脂进行脱除,并对其进行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以提高富硒黄粉虫综合利用价值。结果表明:脱油率可达61.53%;通过除杂、脱胶、脱酸及脱色处理,其过氧化值、碘值、酸价和皂化价得到改善;脂肪酸种类多达32种,含30.34%亚油酸和1.24%亚麻酸。以Se-TM和普通黄粉虫(TM)为实验对象,讨论硒在Se-TM蛋白中的分布情况,及富硒对黄粉虫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Se-TM总硒含量为573.32μg/kg,90%以上的硒以有机形式存在;在可溶性组分中,硒主要存在于碱溶性蛋白中;在Se-TM可溶和不溶组分中,硒含量和蛋白含量的分布比例的趋势一致,均为残渣>碱溶蛋白>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相较于TM,Se-TM蛋白含量升高,分子量对应75 ku和37 ku的SDS-PAGE蛋白电泳条带变深。以Se-TMP和普通黄粉虫酶解多肽(TMP)为实验对象,通过自由基清除率及红细胞溶血模型,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Se-TMP和TMP浓度为3 mg/mL时,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分别为88.32%和86.10%(正常对照组为92.89%);同浓度下Se-TMP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显着高于TMP(p<0.05)。1 mg/mL的Se-TMP与TM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3.85%和32.71%,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70.47%和63.92%;一定浓度内,Se-TMP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TMP。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Se-TM,分别得到Se-TMP-J、Se-TMP-Y、Se-TMP-F,通过测定Se-TMP处理下,小鼠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6的水平,来评价其免疫活性,并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叁种含硒多肽作用下,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及IL-6水平的趋势与其硒含量的趋势一致,均为:Se-TMP-J>Se-TMP-Y>Se-TMP-F,硒含量分别为1064.9μg/kg、917.7μg/kg和801.7μg/kg。Se-TMP-J经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后,得到J1-J4四个组分,J4的免疫活性最高,31.25μg/mL的J4处理后,NO,TNF-α和IL-6分泌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53μmol/mL,12.29 ng/mL,13.15 ng/mL。J4经凝胶柱层析后,得到J4-1和J4-2两个组分,31.25μg/mL J4-1处理后,NO、TNF-α和IL-6浓度分别比对照组的基础分泌水平提高了15.20μmol/mL,12.82 ng/mL,14.85ng/mL,相较于纯化前的Se-TMP分别提高了6.67μmol/mL,8.96 ng/mL,11.26 ng/mL。(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邓春萌[4](2017)在《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初步表征及其对砷致免疫毒性的干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砷污染已成为极其严重的全球环境及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砷可致机体多系统毒性,如免疫、神经、发育和肝脏毒性等。针对慢性砷中毒,营养干预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研究表明,硒可拮抗砷中毒,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其中有机硒具有易吸收、高活性和低毒性的特点。灰树花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子实体具有较好的富硒能力,含硒蛋白是富硒灰树花子实体中硒的主要赋存形式,占有机硒的57.52%。目前,对于富硒灰树花含硒糖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对砷致免疫毒性的干预作用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优化了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糖蛋白的提取工艺制得粗含硒糖蛋白,采用柱纯化法,获得纯化组分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采用NaAs O2致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毒性模型,研究纯化组分对砷致免疫毒性RAW264.7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该研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糖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采用RSM法优化了富硒灰树花水溶性粗含硒糖蛋白的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2.3℃、提取时间7.8h、料液比1:23.9(g/mL),该条件下得率为4.36%。(2)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糖蛋白的纯化和初步表征。采用DEAE-52和Sephacryl S-400对Se-GPr和GPr进行纯化,分别获得4个纯化组分,硒含量分别为20.25、10.63、94.01和855.27μg/g,显着高于相应的未富硒纯化组分;红外分析结果发现,与相应GPr及其各纯化组分相比,Se-GPr及其各纯化组分表现为基本相同的特征吸收峰,Se-GPr22与Se-GPr44在1220~1020 cm-1处的C-H伸缩振动和606~537 cm-1的C=O面外弯曲振动明显减弱,可能与硒对硫的取代有关;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Se-GPr各纯化组分氨基酸种类相对齐全,其中Se-GPr11和Se-GPr44基本符合理想蛋白质条件;Se-GPr各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为:Se-GPr11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Se-GPr22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Se-GPr33和Se-GPr44均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各纯化含硒糖蛋白均为单一组分,Se-GPr11的分子量为14.32kDa,Se-GPr22由20.57和31.12 kDa的两个亚基组成,Se-GPr33由15.08、20.57和32.78kDa的叁个亚基组成,Se-GPr44由16.73、32.78和42.46 kDa的叁个亚基组成。(3)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糖蛋白对砷致免疫毒性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发现,Se-GPr11和Se-GPr44对砷致免疫毒性有拮抗作用,事前干预24 h为实验最佳干预方式;Se-GPr11和Se-GPr44可通过促进SOD活性,抑制MDA水平和ROS的产生量,拮抗砷免疫毒性作用,同时,Se-GPr11和Se-GPr44可通过作用于MAPK通路,下调p-ERK、p-JNK、p-P38蛋白的表达,促进IL-2和INF-γ的分泌,对砷致RAW264.7细胞免疫毒性产生干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4-01)

曹斌[5](2016)在《恩施碎米荠含硒蛋白分离提取、初步纯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施碎米荠是一种新的超富集硒的植物种质,对其含硒蛋白的分离纯化鲜见报道。本文对恩施碎米荠的含硒蛋白的提取分离、初步纯化及其体外杭氧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归纳如下:(1)首次对恩施碎米荠的基础营养成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恩施碎米含硒量丰富,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膳食纤维含量可观,氨基酸种类齐全,是一种高效、优良的天然有机补硒源,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必要的理论指导。(2)对恩施碎米荠的不同溶解性蛋白质进行了分离提取,并考察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恩施碎米荠中最主要的蛋白组分为水溶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37.57%,其次是碱溶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35.75%。考察不同溶解性蛋白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碱溶蛋白质有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水溶蛋白质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最强。此外,对不同溶解性蛋白质的蛋白结合硒进行了测定,发现碱溶蛋白质中硒结合蛋白含量最高,说明恩施碎米荠的碱溶蛋白是提取纯化含硒蛋白的理想材料。(3)首次系统地探讨了恩施碎米荠含硒碱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恩施碎米荠含硒碱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利用L9(84)正交试验确定恩施碎米荠含硒碱溶蛋白的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为D7A4B6C5,即pH=1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40℃,料液比1:40,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恩施碎米荠碱溶蛋白质提取率为48.24%。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试验对恩施碎米荠碱溶蛋白质的提取进行了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的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恩施碎米荠碱溶蛋白质的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为pH为11,提取时间为3.5 h,提取温度为40℃,料液比为1:40,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恩施碎米荠碱溶蛋白质提取率为49.68%。恩施碎米荠含硒碱溶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的揭示为其含硒碱溶蛋白质的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恩施碎米荠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4)利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和DEAE-Sephcrose-FF柱层析联用的方法对含硒碱溶蛋白进行进一步提取纯化,得到了高浓度的目的蛋白组分,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蛋白组分的等电点为4.8左右,分子量为17~25 kDa。采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对恩施碎米荠碱溶蛋白提取液进行分离,得到4个蛋白洗脱峰,其中峰Ⅰ硒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最高。硒浓度为2.52μg/mL,蛋白质浓度为7.85 mg/mL。采用DEAE-Sephcrose-FF柱层析对Sephadex G-100峰Ⅰ进行继续分离,得到4个蛋白洗脱峰,其中峰c硒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最高。硒浓度为1.29μg/mL,蛋白质浓度为3.49 mg/mL。测定DEAE-Sephcrose-FF各洗脱峰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峰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抗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着高于峰a、峰b、峰d。恩施碎米荠含硒蛋白的分离纯化为含硒蛋白二级结构的解析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范婷[6](2015)在《天然富硒大豆中含硒蛋白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富硒大豆为原料,采用经典的碱溶酸沉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同时采用离心分离法提取不同大豆蛋白组分,获得普通大豆分离蛋白(OSPI)、富硒大豆分离蛋白(SSPI)、普通伴大豆球蛋白(O-7S)、富硒伴大豆球蛋白(S-7S)以及普通大豆球蛋白(O-11S)、富硒大豆球蛋白(S-11S)共6种蛋白,系统研究并比较以上蛋白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进而研究丙烯醛和过氧自由基对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探讨有氧环境对硒蛋白结构的影响机理;同时以普通大豆蛋白为空白对照,研究富硒大豆蛋白的抗氧化能力,为合理认识氧化应激环境对硒蛋白结构的影响规律奠定基础,为天然富硒农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蛋白和硒含量结果表明普通大豆中蛋白质为38.70%,硒含量为17.13μg/kg,富硒大豆中蛋白质为40.09%,硒含量为128.24μg/kg,两种大豆种子主要都是由蛋白质和粗脂肪构成,富硒大豆中的蛋白含量略高于普通大豆蛋白,同时富硒大豆中的粗脂肪含量略低于普通大豆;大豆蛋白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蛋白纯度较高,平均达91%,其中S-11S蛋白含量最高;硒含量结果表明SSPI含硒含量最高,SSPI、S-7S、S-11S的硒含量分别约是普通大豆相应蛋白的10倍、3倍和11倍。氨基酸组成的结果表明6种蛋白氨基酸组成基本相似,均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含硫氨酸为5种蛋白(除OSPI以外)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SDS–PAGE显示6种蛋白的各亚基条带清晰并且纯度较高;FTIR结果表明α-螺旋和β-折迭是大豆蛋白的主要二级结构;持水/持油性结果表明O-7S持水性最优,S-11S的持水性最弱;其OHC则SSPI的持油性最强,S-7S的持油性最差。采用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AAPH)在有氧条件下热分解制备过氧自由基,代表脂肪氧合酶诱导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脂质自由基,研究过氧自由基氧化对富硒大豆分离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随着AAPH浓度的增加,FTIR结果表明SPI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增加,β-折迭结构相对减少;SDS-PAGE结果表明SPI的亚基在聚集;蛋白羰基含量上升;蛋白溶解性、游离巯基含量下降;表面疏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内源荧光峰位(λmax)表现为蓝移,且荧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少。SSPI在结构、亚基分布、性质等多项指标方面均优于OSPI,可能由于SSPI中含有较高的硒含量,因而导致其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性。采用丙烯醛代表脂肪氧合酶诱导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活性羰基化合物,研究活性醛氧化对富硒大豆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随着丙烯醛浓度的增加,FTIR结果表明SPI的β-折迭结构减少;SDS-PAGE结果表明SPI的亚基发生聚集,大分子聚集物增加;蛋白羰基含量增加;蛋白溶解性、游离巯基含量下降;表面疏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与此同时,SSPI再次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性,这一结果可能与富硒SPI中硒元素的抗氧化活性有关,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26)

刘坤媛,田秀丽,秦治国,潘思轶,徐晓云[7](2015)在《壶瓶碎米荠中含硒蛋白结构特性及其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纯化的壶瓶碎米荠含硒蛋白(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 from 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S P C H)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特性和缓解运动性疲劳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PAGE,SDS-PAGE)、氨基酸组成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对SPCH的纯度、亚基组成、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评价并初步预测SPCH的匹配蛋白。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实验,通过检测游泳时间、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肝糖原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评价SPCH对小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结果:SPCH可能由3个分子质量分别为37、39、40 k D的亚基组成,与之相匹配的蛋白可能是DING protein、Predicted protein和Chalcone synthase。SPCH能显着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同时增强清除乳酸的能力(P<0.01),增加肝糖原含量(P<0.01),还具有降低BUN水平的能力(P<0.05)。结论:SPCH对小鼠具有较好的缓解运动性疲劳作用,可考虑将其开发成为缓解运动性疲劳的营养补充剂。(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刘洁,刘文举,吴鸣虎[8](2013)在《一种新型含硒席夫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新型含硒席夫碱2-苄基亚胺基次甲基-4-(3-苄基亚胺基次甲基-4-羟基-苯硒基)苯酚(BBH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pH值条件下BBHP主要通过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方式使HSA的内源荧光得以强烈猝灭;BBHP与HSA主要有1个结合位点数,298K时的结合常数为1.392×106 L·mol-1;该结合反应为自发的放热过程,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结合距离r=2.42nm,同时考察了BBHP对HSA构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3年09期)

方勇,杨文建,马宁,汤晓智,陈曦[9](2013)在《体积排阻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富硒大米含硒蛋白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体积排阻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EC-HPLC-ICP-MS)联用技术分析富硒大米含硒蛋白组成方法。通过水提、盐提、碱提和醇提方法提取,并用丙酮沉淀蛋白,硒的回收率分别为9.6%,16.8%,48.2%和14.9%,纯化后的蛋白结合硒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碱溶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蛋白液经SEC-HPLC-ICP-MS检测,通过蛋白色谱峰(λ=280 nm)和ICP-MS硒峰(78Se)对比分析,利用分子量标准曲线测定出4类蛋白中含硒蛋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富硒大米中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并不是硒的主要存在蛋白。硒主要存在于>7 kDa的碱溶谷蛋白和球蛋白,其中碱溶含硒蛋白主要组分F1分子量为199.8 kDa。(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3年06期)

王真真,张久亮,王驰,侯焘,张岩[10](2013)在《富硒玉米蛋白水解物中硒肽及含硒氨基酸的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硒在玉米蛋白中的赋存形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结合质谱数据库比对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对富硒玉米蛋白水解物中硒肽及含硒氨基酸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了5个小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Met-MeSeCys-Glu、Met-MeSeCys-Glu、MeSeCys-Glu-Asp、Ile-MeSeCys-Glu、γ-Glu-MeSeCys;确定了4种含硒氨基酸,分别为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乙硫氨酸(SeEt)、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胱氨酸(SeCys2)。借助于标样对含硒氨基酸和二肽进行定量,5个硒肽均含MeSeCys,其中只有一个肽段含SeCys2;但在含硒氨基酸中则是以SeMet含量最高为(586.3±49.5)ng/g,最低的是SeCys2为(102.6±9.0)ng/g。(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含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硒(Se)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等重要作用;Met是生物必需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机体生长发育;两者都无法通过自身代谢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在生物体内Se会结合到Met上形成Se-Met,Se-Met具有促进肌体生长、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硒的现状,本研究在筛选确定耐硒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的基础上,构建并表达高Met含量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获得富硒枯草芽孢杆菌及其表达产物含硒玉米醇溶蛋白(Se-ZEIN)为人体和动物补充Se-Met提供一种新途径。以不同浓度的Na_2SeO_3为筛选条件,获得野生型N4、168、WB600、WB800、WB800N五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的耐硒生长能力差异,确定在Na_2SeO_3浓度高达20mM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的WB800N菌种作为后续实验的宿主菌;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取玉米醇溶蛋白(ZEIN)基因(NCBI的基因登录号为:541922 dzs10,片段长度为486bp),将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T43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T43-zein;重组质粒pHT43-zein转化进枯草杆菌WB800N中,获得重组菌WB800N-p HT43-zein;以加入Na_2SeO_3的培养液培养重组菌WB800N-pHT43-zein可以获得分子量约为18kDa的Se-ZEIN。分别采用亚甲基蓝和DTNB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Na_2SeO_3残余量和菌体的总含硒含量,确定重组菌的硒转化率为74.58%,平均每分子ZEIN蛋白上含有4.3个Se。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重组菌的常规培养条件为37℃、180rpm、pH 7.0、接种量6%;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后,硒转化率提升到89.77%,Se-ZEIN每分子蛋白硒结合个数达到5.2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硒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胡振瀛.硒强化对糙米营养组分的影响及其含硒蛋白磷酸化改性应用[D].南昌大学.2019

[2].曲肖男.硒诱导枯草芽孢杆菌表达含硒ZEIN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林晏因.富硒黄粉虫蛋白及其含硒多肽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4].邓春萌.富硒灰树花水溶性含硒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初步表征及其对砷致免疫毒性的干预作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7

[5].曹斌.恩施碎米荠含硒蛋白分离提取、初步纯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

[6].范婷.天然富硒大豆中含硒蛋白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

[7].刘坤媛,田秀丽,秦治国,潘思轶,徐晓云.壶瓶碎米荠中含硒蛋白结构特性及其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J].食品科学.2015

[8].刘洁,刘文举,吴鸣虎.一种新型含硒席夫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

[9].方勇,杨文建,马宁,汤晓智,陈曦.体积排阻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富硒大米含硒蛋白组成[J].分析化学.2013

[10].王真真,张久亮,王驰,侯焘,张岩.富硒玉米蛋白水解物中硒肽及含硒氨基酸的结构鉴定[J].食品科学.2013

标签:;  ;  ;  ;  

含硒蛋白论文-胡振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