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严俊儒,刘洁香,刘宝骅,李素颀,胡蛟龙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严俊儒,刘洁香,刘宝骅,李素颀,胡蛟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总胆固醇,红细胞膜,危险因素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文献综述

严俊儒,刘洁香,刘宝骅,李素颀,胡蛟龙[1](2015)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与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erythrocyte membranes,CEM)和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4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测定入选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p-PLA2浓度及CEM浓度,对比分析3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并比较CEM浓度与传统冠心病预测指标(LDL-C、HDL-C、Lp-PLA2)对ACS的预测价值的优劣。结果 3组血浆LDL-C、H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EM浓度较对照组、冠心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冠心病组CEM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ACS组血浆Lp-PLA2浓度较对照组、冠心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浓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S组血浆Lp-PLA2浓度与CEM浓度呈正相关(r=0.492、P=0.000)。Lp-PLA2与ACS的相关系数为r=0.720(P=0.000)、CEM与ACS的相关系数为r=0.874(P=0.000)。结论CEM与Lp-PLA2对ACS的预测优于传统的LDL-C、HDL-C,且CEM的预测则更加明确的指向ACS。(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严俊儒,刘洁香,李素颀,梁健球,胡蛟龙[2](2014)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及CEM对ACS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SCAD)组43例、排除冠脉病变的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测定LDL-C、HDL-C、CEM含量,分析3组间3个指标的差异及CEM含量与AC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组在LDL-C、HDL-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EM含量方面,ACS组较对照组、SCAD组均有明显升高(P=0.000),SCAD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去除了LDL-C与HDL-C的影响,CEM含量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OR=1.257、P=0.002)。结论 CEM与ACS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CEM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提示CEM可能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4年12期)

李祥东,王新,王安才[3](2014)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EM、CK-MB、cTnI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5.6%、98.%和99.3%,均明显高于CK-MB、cTnI联合检测(89.8%、87.5%、90.3%、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亚组(12例)的CEM含量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亚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EM含量可以在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之前预测ACS的发生,能弥补CK-MB、cTnI对ACS诊断的局限性,与CK-MB、cTnI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CS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代中礼[4](2013)在《冠心病患者HDL2-C与HDL3-C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血脂异常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脂质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但是近来发现,HDL-C并不能完全反映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证实HDL颗粒具有极度不均一性,依据密度、载脂蛋白等内容物不同分为多种亚组。同时除血浆脂蛋白外,细胞膜脂质可能同样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其中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total cholesterolcontent of erythrocyte membranes,CEM)是其他细胞膜的数倍而备受关注,目前红细胞膜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并不完全清楚。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冠心病患者HDL2-C、HDL3-C、CEM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冠心病组HDL2/3-C水平变化对HDLC的影响及其与CEM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CEM可能的代谢机制。方法研究选取453例以胸痛和(或)胸闷为主诉的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n=135)和冠心病组(n=318),后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5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86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74例,检测两组间血浆HDL-C及亚型HDL2/3-C、CEM水平,分析冠心病组HDL2/3-C与HDL-C相关性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含量变化,同时分别分析HDL-C及HDL2/3-C与CEM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DL-C、HDL2-C均显着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HDL3-C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HDL2-C、HDL3-C与HDL-C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但HDL2-C(r=0.915,P<0.001)与HDL-C的相关性明显高于HDL3-C(r=0.356,P<0.001);冠心病组CE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5.82±35ug/mg vs135±35ug/mg,p<0.05),同时显示HDL-C(r=-0.128,P<0.009)、HDL2-C(r=-0.205,P<0.001)与CEM均呈明显负相关性,而HDL3-C与CEM无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HDL-C、HDL2-C显着性降低,而HDL3-C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低HDL-C、HDL2-C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低HDL-C水平主要与HDL2-C的降低有关,此外冠心病患者CEM显着性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HDL-C、HDL2-C与CEM呈明显负相关,而HDL3-C与CEM未见明显相关性,提示CEM的降低可能主要与HDL-C及其亚组HDL2-C有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刘汝胜,席文华[5](2012)在《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水平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7例及同期体检人员52例分别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使其有可比性。检查两组成员血浆总胆固醇及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5.61±0.48)mmol/L和(4.66±0.70)mmol/L,对照组分别为(4.37±0.41)mmol/L和(4.82±0.67)mmol/L。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红细胞胆固醇荧光测定法可以较为准确、客观、灵敏地反应冠心病患者的血胆固醇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保健营养》期刊2012年18期)

余梅玫,徐岩[6](2012)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204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ACS组9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CEM水平,用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S组CEM值为(149.50μg/mg,120.33~180.11μg/mg),较SAP组(79.98μg/mg,56.75~97.56μg/mg)及对照组(76.64μg/mg,62.12~91.84μg/mg)均明显增高(均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ACS发病显着相关(OR24.990,95%CI5.220~119.596,P<0.01)。CEM水平与血清hs-CRP呈显着正相关(r=0.328,P<0.01)。结论:CEM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ACS发病的进程,是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的一个潜在标记物,对于ACS的预测作用优于hs-CRP。(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刘哲,张素华,张利宣,齐丽娟[7](2012)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易损斑块的破裂。易损斑块的破裂主要与斑块脂质核心的增大,斑块纤维帽变薄,平滑肌细胞减少,大量的炎性细(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04期)

张建华,徐岩[8](2011)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511例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CS)组10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不典型胸痛对照(Control)组115例。测定各组CEM水平及血浆(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23)

张建华,徐岩,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9](2011)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511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CS)组10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不典型胸痛对照(Control)组115例。测定各组CEM水平及血浆hs-CRP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N-ST-ACS组(127.82μg/mg,107.50~155.32μg/mg)与ST-ACS组(130.56μg/mg,118.34~148.18μg/mg)患者CEM明显升高(P<0.01);而CEM在SAP组(77.05μg/mg,64.87~92.74μg/mg)与Control组(83.43μg/mg,65.04~95.13μg/mg)之间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N-ST-ACS(OR32.043,95%CI12.964~79.203,P<0.01)及ST-ACS均有显着相关性(OR53.926,95%CI19.506~149.084,P<0.01)。统计结果显示CEM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445,P<0.01),同时发现在SAP与ST-ACS两组患者中CEM与hs-CRP有正相关性(r=0.174,P<0.05)。结论 CEM水平与ACS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说明CEM可能参与ACS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CEM作为反映ACS的意义可能优于hs-CRP。(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11期)

潘令新[10](201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鞘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都是由于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引起,而易损斑块的破裂主要取决于坏死脂质核心的大小。研究发现红细胞膜脂质在坏死的脂质核心增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报道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total cholesterol content of erythrocyte membranes,CEM)与ACS发病有显着相关性;而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是红细胞膜脂质的另一主要成分,人和动物的动脉硬化斑块中已经发现有SM的聚集,但红细胞膜鞘磷脂含量(sphingomyelin content of erythrocyte membranes,SEM)与ACS发病有无相关性至今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ACS患者SEM、CEM的变化,并观察SEM、CEM之间是否相关,同时观察它们与血清脂质是否相关,旨在探讨ACS的发病机制。方法:327例胸闷及/或胸痛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CS患者21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7例,胸痛不典型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即对照组55例。制备所有患者红细胞膜,采用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SEM和CEM。结果:(1)ACS组SEM为(121.68μg/mg, 96.72~171.07μg/mg),较SAP组(96.97μg/mg, 75.65~106.84μg/mg)高(p<0.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SEM (90.77μg/mg, 70.70~109.63μg/mg)无显着性差异(p=0.644);(2)ACS组CEM (125.75μg/mg, 110.57~147.32μg/mg)较SAP组CEM (84.12μg/mg, 67.06~98.78μg/mg)高(p<0.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CEM (88.08μg/mg, 70.22~95.74μg/mg)无显着性差异(p=0.750);(3)ACS组血清SM含量(14.00 mg/dl, 9.83~17.54 mg/dl)较SAP组SM含量(8.58 mg/dl, 6.29~13.17 mg/dl)高(p<0.001),SAP组与对照组SM含量(8.17 mg/dl, 5.67~13.58 mg/dl)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73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显示:SEM与ACS发病危险性有关(OR 6.678, 95%CI 2.516~17.722, p<0.001);CEM与ACS发病危险性有关(OR 13.181, 95%CI 5.461~31.817, p<0.001)。(5)ROC曲线结果显示:CEM曲线下面积是0.842 (0.772~0.912,p<0.001);SEM曲线下面积是0.751(0.690~0.812,p<0.001);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曲线下面积是0.641(0.566~0.716,p=0.001);(6)SEM与CEM呈正相关(r=0.363,p<0.001);CEM与LP(a)呈正相关(r=0.214,p<0.001),与血清载脂蛋白A-I (apolipoprotein A-I,ApoA-I)呈负相关(r=-0.184, p=0.002),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cholesterol, HDL-C)含量呈负相关(r=-0.127, p=0.036)。结论:ACS组患者SEM、CEM含量明显增高,且对ACS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提示增高的SEM和CEM可能均参与ACS患者斑块不稳定的进程;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ACS患者SEM含量的升高、ApoA-I及HDL-C含量的降低是其CEM含量增高的可能机制,但其SEM含量增高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及CEM对ACS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SCAD)组43例、排除冠脉病变的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测定LDL-C、HDL-C、CEM含量,分析3组间3个指标的差异及CEM含量与AC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组在LDL-C、HDL-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EM含量方面,ACS组较对照组、SCAD组均有明显升高(P=0.000),SCAD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去除了LDL-C与HDL-C的影响,CEM含量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OR=1.257、P=0.002)。结论 CEM与ACS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CEM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提示CEM可能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参考文献

[1].严俊儒,刘洁香,刘宝骅,李素颀,胡蛟龙.红细胞膜总胆固醇与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

[2].严俊儒,刘洁香,李素颀,梁健球,胡蛟龙.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14

[3].李祥东,王新,王安才.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4

[4].代中礼.冠心病患者HDL2-C与HDL3-C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刘汝胜,席文华.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水平的变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

[6].余梅玫,徐岩.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

[7].刘哲,张素华,张利宣,齐丽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临床意义分析[J].河北医药.2012

[8].张建华,徐岩.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C].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9].张建华,徐岩,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

[10].潘令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鞘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

标签:;  ;  ;  ;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论文-严俊儒,刘洁香,刘宝骅,李素颀,胡蛟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