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结技术论文-杨玉洁,陈雯雯,张倩,李蕾,林松

聚结技术论文-杨玉洁,陈雯雯,张倩,李蕾,林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结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结分离,乳液,乳化油水分离,废水

聚结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洁,陈雯雯,张倩,李蕾,林松[1](2019)在《聚结技术及其乳化油水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结分离是一种利用油、水两相对材料浸润性的不同而实现乳化液滴聚结长大并最终通过重力沉降实现油水分离的物理方法,这种方法结构可控性好、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是乳化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聚结分离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聚结分离原理和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聚结材料表面改性和修饰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调控聚结材料的表面具有特殊浸润性,可显着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系统介绍聚结分离器的分类及其应用。最后阐述了聚结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本文对聚结分离技术进行展望,指出可以进一步研究实际液滴聚结过程和分离效果影响因素,应深入研究分离器在乳化油水分离过程中液滴聚结行为、机理、控制机制将是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S1期)

梁毅,李春光,唐杨,谢刚贵,赵艳华[2](2019)在《基于高效聚结技术的放射性油水分离系统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放射性油水分离系统的处理效果,保证环境安全,根据原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含油废水源项、油水分离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提出采用重力分离和高效聚结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原油水分离系统进行改造,构建优化改进后的油水分离系统,并通过实际运行对油水分离效果进行验证。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两套子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后废水含油量分别为1.00 mg/L和0.50 mg/L,处理能力分别为3.18 m~3/h和3.20 m~3/h,达到设计技术指标,解决了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旭,赵立新,刘琳,张雨[3](2018)在《静电聚结技术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聚结技术具有快速、清洁、高效的特性,通常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不产生附加污染物,同重力沉降等方法相比,对于小粒径水滴或油水界面稳定的油水混合液适应性更强。本文简要介绍了静电聚结技术的聚结原理,总结了传统电脱水技术、管式静电预聚结技术和容器内置式静电聚结技术(VIEC)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比分析了叁类静电聚结技术的适用领域及技术特点,介绍了静电聚结与湍流/剪切流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静电聚结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跃喜[4](2017)在《纤维聚结技术应用于平台生产水深度除油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气田开采进入中期以后,井下压力降低、采出物和生产操作压力降低、气相流量增大,在换热相变和管道传输过程中造成的油水乳化更加严重,致使生产水中油滴粒径分布变小,出现大量粒径小于10μm的微小乳化油滴,这部分微小油滴超出了现有以水力旋流器为核心的生产水除油工艺的分离精度,造成排海生产水油含量严重超标。随着海洋环保法规及检查力度的日益严格,对平台现有生产水除油工艺进行改造和升级显得迫在眉睫。海上平台现有除油技术存在除油效率低、稳定性差、占地空间大、能耗大、需加药等缺点,因此,开发适用于海上平台改造和升级的紧凑高效的新型除油技术与设备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鉴于聚结除油独特的破乳优势,本文以纤维床聚结分离模块为核心,设计了模块化聚结除油器,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了操作条件、乳化液性质和纤维床特性等重要因素对纤维床聚结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设计了合适的纤维床模块并控制操作条件,对该模块化聚结除油器应用于海上气田平台生产水除油的适应性进行现场实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特定的床层特性具有特定的临界流速值,临界流速以内为稳定的高效工作区,超过临界流速分离效率会迅速下降;分离效率随床层体积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增长趋势为先快后慢,而压降随体积比表面积的增加近似指数式增长;乳化程度越高分离效率越低,在乳化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料浓度对分离效率几乎无影响。(2)在生产分离器降压操作、生产水增压泵开关、与水力旋流器串并联等各种工艺操作条件下,优选的纤维床聚结分离模块能使平均出口油含量值稳定小于30mg/L,能满足平台生产水处理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11-01)

桑义敏,云昊,韩严和,梁存珍[5](2016)在《污水中油滴聚结机理与材料聚结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独到地分析了含油污水中油滴的材料聚结机理与水力聚结机理的区别和联系,综述了油滴的微观聚结行为。从聚结材料的选择与研制、表面改性与适当处理、聚结停留时间、材料聚结中的水力聚结作用4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材料聚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总结了材料聚结除油技术的不足,指出实现材料聚结和水力聚结的有机融合是材料聚结除油技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10期)

张宝生,李锐锋,林冀,张正龙,司玉林[6](2013)在《原油脱水用管式静电聚结技术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原油脱水设备因占地面积大、效率低,难以满足海洋石油、陆上高含水油田和绿色油田开发的需要。国外围绕高效紧凑原油电脱水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其中以管式静电聚结技术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介绍了国外第一代管式静电聚结产品电脉冲感应聚结器EPIC、紧凑型静电聚结器CEC、在线静电聚结器IEC和新一代在线静电聚结器IEC、H型紧凑静电聚结分离器CES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研发情况,总结对比了两代管式静电聚结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出了研究管式静电聚结技术的方向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曹书翰,陈立功,刘先杰,向硕,王丹[7](2013)在《基于聚结技术的餐饮废水油水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聚结材料的湿润聚结和碰撞聚结原理出发,研究了聚结法处理餐饮废水的技术。优选了不同形态聚结材料的除油技术,开发出适用于餐饮废水的两段式除油工艺,并考察了该工艺的除油效果。结果表明,在45℃、进水含油量约为350 mg/L、进水流量约为100 h/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的油水分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其中,亲油性聚结材料比疏油性聚结材料有更好的聚结除油效果。在粒状聚结材料中,珍珠棉的除油效果好于石英砂,径粒以4~5mm为宜;在纤维状聚结材料中,聚丙烯板的除油效果优于玻璃钢板,倾斜角度以15°左右为宜。(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马少华[8](2013)在《基于聚结技术的油水分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污水来源广泛,危害严重,对其有效治理关系到能源回收和环境保护两大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众多处理方法中,聚结技术以其独特的破乳优势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特点而备受重视。本文自行设计立式套筒型油水分离器,选取超细玻璃纤维作为主要聚结材料,通过系统实验研究,揭示床层特性(孔隙率、厚度、排列方式)和流况条件(流速、初始油浓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深入分析床层孔隙率与厚度、流速和初始油浓度的交互作用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划定合理的床层特性范围及流况条件,为今后聚结除油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此外,本课题揭示了纤维床聚结除油的全过程,构建了床层聚结除油的物理模型。在对床层特性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床层孔隙率与床层厚度共同决定聚结除油效果。当床层厚度为2mm时,在床层孔隙率从0.850增加到0.925的过程中,出水油浓度以指数形式增加了354.5%;而床层厚度为4mm和8mm时,同样的孔隙率变化情况,出水油浓度分别缓慢线性增加了44.9%和43.4%。床层厚度增加,整体上有利于除油效果的提升,但具体到特定的厚度段,又呈现不同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此外,通过对床层排列方式的考察,表明超细玻璃纤维单一床的聚结除油效果最优,木棉纤维单一床除油效果最差,而复合床和混合床除油效果介于两者之间。对流况条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流速相较于初始油浓度而言,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程度更高。当流速低于临界值时,平均出水油浓度为7.20mg/L;而流速超过临界值时,出水油浓度便急剧增加。初始油浓度的增加有利于除油效率的提高,当初始油浓度从200mg/L增大到1000mg/L时,叁个选定床层的除油效率分别提高了2.90%、3.18%和4.77%,但当含油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本实验中为1000mg/L),其对除油效果的影响便降为次要位置。本文在超细玻璃纤维实施油水聚结分离的机理分析中将纤维床聚结除油过程划分为累积阶段、过渡阶段和平衡阶段。通过柯尼卡曼公式,计算出床层处理含油污水时的真实孔隙率范围。最后将玻璃纤维床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除油效率在96.9%以上,悬浮固体去除率在86.5%以上。(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周立仁,谷新房,杨利,刘金玲[9](2012)在《电荷颗粒聚结技术在汽轮机润滑系统油泥清除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华能沾化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沾化热电)150 MW机组汽轮机润滑系统油泥污染严重,人工清洗费时费力且不能彻底清理的问题,采用国际领先的电荷颗粒聚结技术(Charge Particle Agglomeration,简称CPA)对汽轮机润滑系统进行在线清洗,最终使油泥倾向指数降到12,达到了国际上判定汽轮机油油泥倾向等级状态良好(<15)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山东电力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徐应波,王树祥,杨相伟[10](2010)在《应用浅池理论与聚结技术改进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油田污水处理系统各级污水处理设备的分析,发现了撇油罐是影响外排水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而对撇油罐结构、原理及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撇油罐除油效率的主要原因,将浅池理论与聚结技术相结合,并考虑流体变化因素,将撇油罐进料整流板改造为侧向波纹板聚结分离器,同时将清水槽固定堰板改造为可调活动堰板,改造后效果良好,配合其它污水处理设施,将外排生产水OIW(水中含油量)降至20mg·L-1以下,达到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4914-2008)中的一级海域排放标准,环保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0年10期)

聚结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确保放射性油水分离系统的处理效果,保证环境安全,根据原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含油废水源项、油水分离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提出采用重力分离和高效聚结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原油水分离系统进行改造,构建优化改进后的油水分离系统,并通过实际运行对油水分离效果进行验证。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两套子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后废水含油量分别为1.00 mg/L和0.50 mg/L,处理能力分别为3.18 m~3/h和3.20 m~3/h,达到设计技术指标,解决了原系统存在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结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杨玉洁,陈雯雯,张倩,李蕾,林松.聚结技术及其乳化油水分离性能[J].化工进展.2019

[2].梁毅,李春光,唐杨,谢刚贵,赵艳华.基于高效聚结技术的放射性油水分离系统改造[J].净水技术.2019

[3].杨旭,赵立新,刘琳,张雨.静电聚结技术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学通报.2018

[4].李跃喜.纤维聚结技术应用于平台生产水深度除油的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5].桑义敏,云昊,韩严和,梁存珍.污水中油滴聚结机理与材料聚结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6

[6].张宝生,李锐锋,林冀,张正龙,司玉林.原油脱水用管式静电聚结技术研究概况[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

[7].曹书翰,陈立功,刘先杰,向硕,王丹.基于聚结技术的餐饮废水油水分离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

[8].马少华.基于聚结技术的油水分离效果研究[D].天津大学.2013

[9].周立仁,谷新房,杨利,刘金玲.电荷颗粒聚结技术在汽轮机润滑系统油泥清除上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12

[10].徐应波,王树祥,杨相伟.应用浅池理论与聚结技术改进油田污水处理系统[J].水处理技术.2010

标签:;  ;  ;  ;  

聚结技术论文-杨玉洁,陈雯雯,张倩,李蕾,林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