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事件论文-刘飞,牛晓露,连东洋,冯光英,赵慧

热事件论文-刘飞,牛晓露,连东洋,冯光英,赵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淡色花岗岩,变泥质岩,伸展构造,仲巴地体

热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刘飞,牛晓露,连东洋,冯光英,赵慧[1](2019)在《西藏仲巴地体中433Ma伸展热事件:波库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发育多期次淡色花岗岩,其成因与构造转换密切相关。波库二云母花岗岩位于仲巴地体西段,锆石U-Pb年龄为433.4±2.0Ma,εHf(t)=-11.18~-8.75。全岩地球化学显示具有较高的SiO2(72.38%~73.10%)、Al2O3(15.14%~15.38%)、CaO(1.54%~1.77%)、Sr(141×10-6~174×10-6)、Ba(386×10-6~574×10-6)含量和δEu值(平均0.8),以及较低K2O/Na2O(0.87~1.11)和Rb/Sr(0.86~1.09)比值,A/CNK=1.64~1.77,随着Ba含量的增加,Rb/Sr比值保持不变。这些特征表明波库二云母花岗岩为变泥质岩发生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的产物,与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后仲巴地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与冈瓦纳大陆亲缘性的陆块发生碰撞后板片断离伸展环境下的岩浆热事件相关,与特提斯喜马拉雅429Ma吉隆白云母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淡色花岗岩的成因不同表明它们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亦指示仲巴地体与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在早古生代可能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环境。(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林涛,吴克强,梁建设,陈桂华,张璐[2](2019)在《紫金山热事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B区块致密气成藏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火成岩岩体空间分布刻画和演化过程分析,结合其周边B区块致密气成藏过程恢复,探讨了紫金山火山活动对致密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从空间分布来看,紫金山岩体地下最大分布范围是地表出露面积的17倍;紫金山火山主要活动时间处于区域成藏期内,火山活动促进了区域生烃作用,加速了火成岩周边13.5km范围内源岩的成熟和生烃作用;火山活动造成断裂和裂缝的发育,导致了天然气沿断裂快速向浅层垂向运移成藏,是远源成藏的主要原因;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周边3~15km范围内储层的渗透性;火山活动带来的隆升和断裂作用破坏了紫金山顶部保存条件,造成了局部超压封盖的开启,破坏了先存致密气藏。通过对生烃、运移、储集、封盖和保存过程的影响,紫金山火山活动控制了周边致密气藏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诚[3](2019)在《热事件冷处理——体育课堂中的问题解决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动作有时不规范、不到位,有时存在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故意捣乱起哄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学生故意做出一些不安全的"帅"动作行为。教师在纠正这些动作和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一些学生有可能因为教师的批评感到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进行顶撞,甚至出口不逊、走出课堂等。这让老师在课堂上下不来台,在处理这种课堂事件中,总是有个别教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操之过急,大动干戈,有时还出现课下兴师动众、喊家长、找领导处理等现象,加剧了师生矛盾。那么在课堂上一旦出现上诉(本文来源于《田径》期刊2019年09期)

董昕,田作林[4](2019)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和显微结构特征观察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经历了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包括新元古代(~800 Ma)的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440 Ma)的花岗岩,二者均在中新世(~16 Ma)发生了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具有负的εHf(t)值(-16. 4~-12. 2),地壳Hf模式年龄为3. 11~2. 79 Ga,说明其起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弧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即具有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的负异常。本次研究表明大喜马拉雅岩系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其不仅记录了新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还记录了与新元古代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以及古生代冈瓦纳大陆拼合后的周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林锦荣,胡志华,陶意,王勇剑,王峰[5](2019)在《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成矿热事件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为研究对象,探索应用锆石裂变径迹法限定铀成矿热事件时代的可行性。通过对铀矿化蚀变碎斑流纹岩开展锆石裂变径迹峰值年龄拟合解析,获得邹家山矿床碱交代型铀成矿热事件时代为118.8~113 Ma,酸交代型铀成矿热事件时代为103.2~99.4 Ma,均与两期沥青铀矿U-Pb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认为热液型铀矿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或峰值年龄)可以限定铀成矿时代。(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肖玲玲,刘福来,张健[6](2019)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构造热事件的响应:来自左权地区ca.2.7Ga TTG片麻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太古代早期是全球地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壳生长时期,世界众多克拉通中广泛存在2. 7Ga左右的岩浆年龄记录。华北克拉通最主要的岩浆事件发生在新太古代晚期,这与世界其他克拉通广泛存在~2. 7Ga的构造热事件明显不同。但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2. 5Ga的岩石主体来自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大陆物质的重熔或再造。因此,厘定~2. 7Ga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的空间分布对深入理解新太古代地壳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华北克拉通已识别出的~2. 7Ga的花岗质岩石主要分布在胶东、鲁西、武川、赞皇和太华等少数杂岩区,中部带的恒山、阜平和中条杂岩中亦有零星出露。左权变质杂岩位于中部带中南段,赞皇杂岩西南,初步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多种岩石类型记录了~2. 7Ga的年龄信息,包括副片麻岩、长英质浅色体、磁铁矿角闪片麻岩和TTG片麻岩。其中,TTG片麻岩的原岩为英云闪长岩,锆石发育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具有清晰的岩浆环带,两个不同LA-ICP-MS实验室获得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727±14Ma和2731±12Ma,代表了TTG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同时,左权变质岩石中较好地保存了新太古代晚期的岩浆和变质年龄记录,推测其所代表的构造热事件与华北克拉通~2. 5Ga所经历的大规模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丽[7](2018)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以潮州市登革热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严重危及公众的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危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本文以潮州市登革热事件为例,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探索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地方政府进一步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12期)

王心瑶,郝艳华,吴群红,徐威,王晓菲[8](2018)在《基于登革热事件的官方微博网络舆情可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为政府和媒体引导网络舆情与监控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根据2017年8~9月登革热相关政务或官方微博,利用ROST内容挖掘系统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 Version 6.0),根据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对政务或官方微博评论内容进行词频、语义网络和情感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形。结果登革热官方微博评论高频词为"蚊子""杭州""登革热",以此叁个词语为中心呈现叁组语义网络,显示为单项扩散网络和交互性网络。情感分析显示公众情感波动不稳定,整体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递减。结论政府或组织应建立网络舆情平台,加强监控和引导,结合公众的反馈和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避免负面舆论和谣言的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曹文心[9](2018)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古近纪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及其对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是迄今为止地质历史上最剧烈的全球升温事件之一,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目前PETM事件的基础资料多来源于高纬度地区及北美大陆,由于我国古近纪地层出露有限,化石资料匮乏,加上研究手段的局限,PETM事件在我国并未得到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沉积地层连续发育,出露完整,钙质超微化石含量丰富,是开展PETM事件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次研究着手于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地层,结合稳定同位素和粘土矿物分析等研究手段,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新生代的海相沉积作为研究对象,恢复该地区古近纪环境演化,重点讨论齐姆根组的生物地层及其间发生的PETM事件。本次研究在巴什布拉克剖面齐姆根组中发现了数量较为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共识别出化石28属57种,保存程度中等。根据地层分布的特点,将其划分为NP9a,NP9b和NP10叁个化石带。其中NP9a化石带的标志性分子为Discoaster multiradiatus,Calciosolenia aperta,Sphenolithus primus,Ericsonia subpertusa和Fasciculithus,本带中大部分为古新世的标志种,并以Fasciculithus的大规模绝灭为特点;NP9b-NP10带主要包含Pontosphaera pulcher,Rhomboaster-Discoaster组合,Micrantholithus和Braarusosphaera。该带以Rhomboaster-Discoaster组合的首现为界划分。本次研究对盖吉塔格组也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的处理分析,但未发现化石存在。通过对巴什布拉克剖面关键层位进行的稳定同位素和粘土矿物成分分析,发现δ~(13)C_(carb),δ~(13)C_(org)和δ~(18)O在齐姆根组的黑灰色泥岩沉积区间(即样品12BB4-M24至样品12BB6-M27)均发生了明显的负偏(偏移量分别为-3‰,-4.5‰和-3‰),同时粘土矿物的组分也在该区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方解石与石英的含量急剧下降,绿泥石,伊利石和石膏的含量迅速增高,同时陆源碎屑指数DI在整个CIE期间也保持相对高值;结合该区间钙质超微化石组合Rhomboaster-Discoaster组合的出现和r-选择和K-选择化石组合的反转,识别出了PETM发生的层位应当位于样品12BB4-M25至样品12BB6-M27之间。结合前人成果及剖面产出的浮游有孔虫化石,本次研究将塔里木盆地西部古新统-始新统的界线置于齐姆根组内部的黑色泥岩层位中,齐姆根组的时代应当归属于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早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周桂生,张建新,李云帅,于胜尧,喻星星[10](2017)在《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进一步证明了柴北缘地区经历了格林威尔期和早古生代两期造山事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热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火成岩岩体空间分布刻画和演化过程分析,结合其周边B区块致密气成藏过程恢复,探讨了紫金山火山活动对致密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从空间分布来看,紫金山岩体地下最大分布范围是地表出露面积的17倍;紫金山火山主要活动时间处于区域成藏期内,火山活动促进了区域生烃作用,加速了火成岩周边13.5km范围内源岩的成熟和生烃作用;火山活动造成断裂和裂缝的发育,导致了天然气沿断裂快速向浅层垂向运移成藏,是远源成藏的主要原因;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周边3~15km范围内储层的渗透性;火山活动带来的隆升和断裂作用破坏了紫金山顶部保存条件,造成了局部超压封盖的开启,破坏了先存致密气藏。通过对生烃、运移、储集、封盖和保存过程的影响,紫金山火山活动控制了周边致密气藏分布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刘飞,牛晓露,连东洋,冯光英,赵慧.西藏仲巴地体中433Ma伸展热事件:波库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制约[J].地质学报.2019

[2].李林涛,吴克强,梁建设,陈桂华,张璐.紫金山热事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B区块致密气成藏控制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3].李诚.热事件冷处理——体育课堂中的问题解决之道[J].田径.2019

[4].董昕,田作林.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9

[5].林锦荣,胡志华,陶意,王勇剑,王峰.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成矿热事件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响应[J].铀矿地质.2019

[6].肖玲玲,刘福来,张健.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构造热事件的响应:来自左权地区ca.2.7GaTTG片麻岩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9

[7].黄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以潮州市登革热事件为例[J].理论观察.2018

[8].王心瑶,郝艳华,吴群红,徐威,王晓菲.基于登革热事件的官方微博网络舆情可视化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

[9].曹文心.塔里木盆地西部古近纪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及其对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10].周桂生,张建新,李云帅,于胜尧,喻星星.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J].岩石学报.2017

标签:;  ;  ;  ;  

热事件论文-刘飞,牛晓露,连东洋,冯光英,赵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