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宁论文-张煜

贵州镇宁论文-张煜

导读:本文包含了贵州镇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晶石,碳热还原,固相反应,相变行为

贵州镇宁论文文献综述

张煜[1](2019)在《贵州镇宁泥盆系重晶石矿物学特征及碳热还原过程固相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晶石是钡盐生产的主要原料,贵州省重晶石资源储量丰富,是全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钡盐生产基地,素有“世界钡盐在中国,中国钡盐在贵州”之说。重晶石碳热还原法是钡盐生产的主要方法,但该工艺存在BaSO_4转化率低,渣量大,能耗高等问题,提高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BaSO_4转化率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对资源集约化使用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解决这一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更显迫切。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碳热还原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着眼于过程的宏观性质和工艺参数优化,而很少关注重晶石的矿物学特征及碳热还原过程复杂的固相反应行为,这或许是目前重晶石碳热还原法钡盐生产技术研究成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本质是BaSO_4转化为BaS的相变过程,但在实际反应过程中,由于重晶石是一种以硫酸钡(BaSO_4)为主的非金属混合物矿产品,常伴生有石英、黏土、绢云母、褐铁矿等脉石矿物,各矿物组分在高温碳热还原过程中发生多元多相参与的复杂固相反应过程,各类反应的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都可能影响体系中BaSO_4相向BaS相转变的固相反应,导致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BaS转化率低。论文以我国典型的大型沉积型重晶石矿床贵州镇宁泥盆系重晶石矿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响重晶石碳热还原转化率的本质问题固相反应相变行为研究出发,通过热力学、动力学、分子模拟计算等手段与实验矿物学方法结合,对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固相反应、脉石矿物相变行为及相关反应历程进行研究,发现其影响规律、提出调控措施,并进行实验优化验证。论文的开展,可为重晶石碳热还原技术的改进,提高重晶石转化率提供基础数据、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撑。研究主要发现:(1)贵州镇宁重晶石矿矿层横向稳定,纵向上大致分为叁个沉积矿层,矿层间被薄层硅质岩及硅质白云岩隔开,矿床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构造以块状、条带状、纹层状为主,矿石中Sr、Cu、Zn、Cl、Ni、Nb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偏高,Sr元素富集明显,MgO亏损,具有明显的沉积岩特征。(2)重晶石主要物相是斜方晶系的BaSO_4,微量呈立方晶系;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褐铁矿,其中以石英含量最高。石英在层间矿物中呈六方晶系,单斜晶系及四方晶系的石英含量较少,其余是隐晶质的玉髓及包裹体。(3)原子矩阵法计算及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在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过程中,体系独立反应数为10个,主要包括BaSO_4的碳热还原反应、C的气化反应和生成酸溶性钡盐的固相反应。(4)通过热力学计算与系统的实验矿物学方法结合,发现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酸溶性钡主要是由SiO_2参与固相反应产生的。降低重晶石杂质含量、严格控制体系还原气氛以及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重晶石转化率提高。(5)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是气-固界面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可由Erofeev方程表达:ln[-ln(1-x)](28)nln t(10)ln k,其表观活化能随重晶石粒度的减小而减小。同时,该过程还受传热、传质等影响。(6)重晶石碳热还原过程,脉石矿物成分SiO_2发生由石英相向鳞石英相及方石英相的晶型转变,同时,SiO_2晶型重构过程活性高使其易与体系中钡盐反应生成BaSiO_3,并进一步反应生成Ba_2SiO_4;脉石矿物成分Fe_2O_3在体系中优先被C还原为Fe_3O_4和Fe单质,并参与反应生成酸溶性钡;脉石矿物成分Al_2O_3主要与SiO_2形成Al_2O_3-SiO_2固溶体,并与体系中钡盐反应生成硅铝酸钡,且其更倾向以晶格取代的形式占据Si的位置形成硅铝酸钡固溶体。(7)分子模拟计算显示,在BaSO_4晶胞中,O原子的反应活性最强。在BaSO_4与C以及CO的作用过程中,CO分子在BaSO_4(001)面形成氧端占优吸附,C原子进入BaSO_4超胞与O原子作用,导致BaSO_4中Ba-O键弱化断裂脱O引发反应。BaSO_4碳热还原反应历程为C(CO)与BaSO_4中O作用,Ba-O键先断裂脱出一个O,生成CO(CO_2)和BaSO_3,而后C或CO继续与BaSO_3中O产生相互作用,继续脱O生成BaS。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CO分子与C相比能较多且均匀的分布于BaSO_4的表面,说明CO与BaSO_4表面的反应活性较C与BaSO_4表面的反应活性强。(8)采用响应面法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表明煅烧温度对BaS转化率影响最大,粒径次之。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煅烧温度950℃、煅烧时间30min、原料配比3:1,原料粒径200 mesh,在此条件下硫化钡平均转化率为90.2%。(9)采用选矿配矿获得不同杂质含量的重晶石矿样,考察了杂质含量对重晶石碳热还原转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SiO_2是贵州镇宁重晶石矿中的主要杂质,通过浮选工艺能较好地实现BaSO_4与SiO_2杂质的分离,但约1.5%的SiO_2以BaSO_4包裹体形式存在,使其难以分离;SiO_2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主要是独立矿物形式的SiO_2影响为主,随SiO_2含量增加,体系水溶性钡转化率降低、酸溶钡转化率增加。(10)通过重晶石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碳热还原反应研究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反应,体系最佳碳热还原温度可降低约100℃,但却促进了硅酸钡的生成。(11)通过碳酸盐矿化剂对重晶石碳热还原反应进行强化,研究发现,CaCO_3、Na_2CO_3及K_2CO_3均能促进重晶石碳热还原体系碳气化反应进行,降低体系反应温度。添加CaCO_3在850℃反应时BaS转化率最高,同时其还具有固硫脱硅和疏松熟料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杜蔺,张世帆,李堂英[2](2019)在《贵州镇宁纳沙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研究前人的勘查成果,并对矿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认真分析矿床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认为区内锑体属断裂充填的热液型矿床,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断层及地层岩性叁个因素的控制。本文利用所获的资料,重点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矿标志,为矿床的开采利用及周边找矿提供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胡文兰[3](2018)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人情异化的人类学考察——以贵州镇宁石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礼尚往来、人情互动是中国乡村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乡村礼俗文化、人情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宴席"送礼"与"还礼"是乡村社会邻里互助、加强乡村社会凝聚力、维持社会秩序的机制,也是乡村社会礼俗文化再生产过程。随着社会变迁,西部农村地区酒席名目繁多、举办频繁、礼金高攀,传统人情严重异化。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在经济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因礼俗文化的高消费而导致社会严重失衡,令一些低收入群众苦不堪言。(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4](2018)在《贵州镇宁 “季节包工”走俏》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秋时节,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的茶园里,来自镇宁县丁旗街道桃源村的贫困户韦顺妹正挥动锄头,为茶树除草。上世纪50年代,丁旗街道摸索出亲邻相帮、邻里互助的"季节包工"管理方式。"如今,我们改进'季节包工'的经验做法,为群众致富助力。"丁旗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正兵介绍。"我们在实际中发现,群众虽有了稳定收入,但农闲时节大量劳动力闲置也是一种(本文来源于《致富天地》期刊2018年10期)

蒋莺[5](2018)在《贵州镇宁双龙山山体公园的运动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历史文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人们对于休闲旅游、康养健身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公园的要求,逐渐从一个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上升为一个体验式、主题化的绿色公园。这种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公园的发展,也为公园景观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这种现状,如何开展运动景观、提升与普及运动休闲公园,成为了亟待探讨的问题。城市公园绿地和体育休闲运动二者是互相联系的精神纽带,城市公园绿地为体育休闲提供了发展机制相同的空间环境,而体育运动休闲则赋予绿地物质空间以实在的意义,两者相辅相成,(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8年08期)

王冲,陈倩[6](2018)在《“蜂糖李”激活当地产业一池春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下正值蜂糖李成熟的季节,镇宁县漫山遍野种满了蜂糖李,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空气中弥漫着李子的清香。6月22日,首届蜂糖李文化旅游活动开幕式在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启幕。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开展蜂糖李文化旅游节形成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品牌性活动,(本文来源于《新农村商报》期刊2018-06-27)

曹雨,乔大河,赵华富,王家伦,陈娟[7](2018)在《25份贵州镇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及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镇宁新发现的25株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运用统计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6个表型性状和12个主要生化组分进行研究,进而对这25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25份种质的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其中26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9.26%,平均多样性指数0.87;12个生化组分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21%,平均多样性指数2.78;25份种质资源的酚氨比在6.12~20.09之间。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一全部为小乔木,类群二、叁全为灌木;类群叁中资源的生化组分含量最为丰富。从中初步筛选出了3份生化组分丰富的潜在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资源保护、开发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4期)

王新兵[8](2018)在《贵州镇宁马场镇苗银传承遇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苗银是一项传统文化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不久,前往贵州安顺镇宁县马场镇采访苗银传承人潘祖文,了解苗银的制作工艺。马场镇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吴田美介绍说,最初,安顺平坝、镇宁、关岭等地的苗族都是从黔东南地区迁徙而来,后来黔东南地区遭遇战事(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8-03-29)

曹建文[9](2017)在《贵州关岭镇宁发现富锶矿泉水水源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红水河上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二级项目日前在贵州省关岭、镇宁一带发现大型富锶矿泉水水源地,这是继在该区域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后,又一重大发现。此次施工,项目组在1∶5万水文地质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7-09-22)

刘兴祥[10](2017)在《体验布依文化 感受瀑乡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9日上午10点,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大门口锣鼓齐鸣,穿着布依族、苗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们翩翩起舞,来自镇宁自治县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现场表演了布依族勒尤、铜鼓十二调、布依族刺绣等,这是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等单位共同主办,镇宁自治县委、县人民(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7-08-23)

贵州镇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研究前人的勘查成果,并对矿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认真分析矿床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认为区内锑体属断裂充填的热液型矿床,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断层及地层岩性叁个因素的控制。本文利用所获的资料,重点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矿标志,为矿床的开采利用及周边找矿提供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州镇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煜.贵州镇宁泥盆系重晶石矿物学特征及碳热还原过程固相反应行为[D].贵州大学.2019

[2].杜蔺,张世帆,李堂英.贵州镇宁纳沙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世界有色金属.2019

[3].胡文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人情异化的人类学考察——以贵州镇宁石寨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8

[4]..贵州镇宁“季节包工”走俏[J].致富天地.2018

[5].蒋莺.贵州镇宁双龙山山体公园的运动景观[J].园林.2018

[6].王冲,陈倩.“蜂糖李”激活当地产业一池春水[N].新农村商报.2018

[7].曹雨,乔大河,赵华富,王家伦,陈娟.25份贵州镇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及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8].王新兵.贵州镇宁马场镇苗银传承遇难题[N].中国旅游报.2018

[9].曹建文.贵州关岭镇宁发现富锶矿泉水水源地[N].中国矿业报.2017

[10].刘兴祥.体验布依文化感受瀑乡魅力[N].贵州民族报.2017

标签:;  ;  ;  ;  

贵州镇宁论文-张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