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纵隔和肺穿刺活检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纵隔和肺穿刺活检

一、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肺针吸活检(论文文献综述)

赵炜红[1](2019)在《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core-needle biopsy,CNB)与细针抽吸(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活检两种方法的对肺外周疾病的诊断效果,同时比较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外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不同,得到两种穿刺方式及两种引导方式对肺外周不同类型疾病的诊断效能及各自独特的优势,旨在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7月324例经皮肺活检病例。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S组)及CT引导组(CT组),其中US组根据所使用的穿刺针不同分为粗针活检组(US-CNB组)及细针活检组(US-FNA组),获取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及自穿刺活检到病理诊断的时间,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比较不同的活检针的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的不同。另外为了分析两种引导方式诊断效能及并发症的不同,将CT组及US-CNB进行比较,获取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并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获得诊断正确率,并统计术后的所有并发症。结果:US组共141个病例,CNB 132例次,FNA 86例次,自取材到获得病理诊断的时间分别为(3.29±2.51)天及(1.89±1.60)天(P<0.05)。CNB与FNA对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0%(62/64)及77.1%(27/35)(P<0.05),对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1%(64/68)及54.9%(28/51)(P<0.05)。单独使用CNB者55例,有并发症者4例,单独使用FNA者9例,有并发症者1例,同时使用CNB和FNA者77例,有并发症者6例。比较单独使用CNB、单独使用FNA及同时使用CNB与FNA三种穿刺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NB组共132例,CT引导组共183例。两组对恶性肿瘤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0%、97.3%(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良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1%、100%(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血胸、针道转移、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US-CNB组并发症发生率7.3%(4/55),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7%(36/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未发生并发症者与发生并发症者平均穿刺深度分别为(6.25±2.01)cm和(5.42±1.59)c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NB对恶性病灶及良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均高于FNA,其中良性病灶的差异更为明显。但是FNA获得诊断时间明显较短,对于恶性病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尽早进行治疗。三种穿刺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区别。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超声引导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T引导,且超声操作较便捷且价廉,建议超声下显示清楚的病灶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而超声显示欠满意或无法显示的病灶用CT引导肺活检。

陈伟[2](2012)在《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价完全电视胸腔镜下(VATS)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病人满意度,并探讨VATS下肺癌行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010.02–2011.08期间,我院75例可行手术治疗并通过筛选入选的肺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完全电视胸腔镜组(36例)和传统开胸术组(39例),两组分别行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结果:(1)两组手术在肺叶切除后均行淋巴结清扫,VATS组清扫的淋巴结站数及数量分别为(4.4±0.6)站、(16.5±8.1)个,SPT组为(4.5±0.7)站、(17.1±7.8)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时间相近,VATS组为(176±61)min,SPT组为(171±56)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胸管保留时间、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发生率均小于SPT组,VATS组分别为(295±49)ml、(160±52)ml、(2.9±1.5)天、(2.6±1.4)天、(5.2±1.9)天,SPT组分别为(374±55)ml、(224±57)ml、(3.7±2.3)天、(4.5±2.4)次、(9.8±3.7)天,(P<0.05)。两组的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5±0.3)万元、(3.3±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VATS组共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SPT组共1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2%,两组比较,P<0.05。(4)术后1个月随访,VATS组患者活动均自如,2例患者(5.6%)手术切口仍有疼痛,34(94.4%)例患者对手术较为满意;传统手术组患者3例(7.7%)患者活动受限,12例患者(30.7%)手术切口处有疼痛,28例(71.8%)患者对手术较为满意。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后活动能力、疼痛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安全性、手术效果、住院费用较传统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别,同时对比传统开胸术,完全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金发光[3](2011)在《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应用日益普遍,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该技术在快速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认识改组技术的应用范围,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尽量减少改组技术的并发症,都是呼吸内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对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全面综述。希望本文对改组技术规范

余辉山,李宝学,田葵,秦立新,李靖,周春华,沙晋璐,柯曦[4](2011)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影像表现误诊原因与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表明自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所收治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5例。由于对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相关理论等各方面缺乏认识,导致5例ABPA患者被影像学误诊。为提高ABPA的影像诊断水平,

王晓曈[5](2010)在《肿瘤标志物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规律和中医为主疗法对其干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总数80%以上。然而大多数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因其在对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既往研究多集中在肿瘤诊断上,对于疗效评价和远期生存的相关性缺乏相关客观数据,本研究通过对212例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等情况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方案及预后等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化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做出探索,同时也对其在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病理类型、分期、不同中医辩证分型、中、西医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相关性,揭示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在肿瘤治疗疗效评价、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全部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06年10月——2009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均符合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共计212例。研究者填写病例报告表,采集病例的基本情况、TM检测值、治疗方案、近期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期等临床资料。应用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P值≤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 CEA、Ca125、Ca153及Ca199对诊断肺腺癌有较强的指导价值,SCC、Cyfra211能够指导鳞癌的诊断;2 CEA、Ca153以及SCC与晚期病人的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晚,患者血清TM含量越高;3 CEA、Ca199在气血瘀滞型肺癌患者血清中含量最高,气虚痰湿型中的含量最低,腺癌患者中医症候以气血瘀滞为主;并且CEA、Ca199在判断腺癌患者预后上更有价值;4 NP/NC方案对鳞癌、腺癌均有一定疗效,GP/GC方案对肺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5中药针剂联合使用对降低CEA含量较单一中药针剂使用时明显;6 Ca125含量越高肿瘤进展时间(TTP)越短,其水平越高,3个月内病情进展的可能性越大,其值对判断预后有明显的作用;7 CEA、Ca125、Ca153、Cyfra211含量的高低可以较明显的反应出患者的预后情况,其值越高,一年生存的可能性越低;8对于晚期或老年患者,可以选择单纯中医治疗,单纯中医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通过合理组合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对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单纯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华,韩玮,曾红春[6](2009)在《B超引导下经皮纵隔及肺内肿物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纵隔和肺内肿瘤临床诊疗规范指南的推广,治疗前肿物的定性已成为常规,特别是化疗和放射治疗前必须获得病理学诊断,而纵隔及肺内肿块的定性诊断在临床上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经胸壁穿刺

高丽珍,甄春芳,白云飞[7](2009)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40例经胸片及胸部CT加增强扫描检查后诊断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资料,入组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检出物进行病理检查,通过后续检查治疗和随访,分析该方法对胸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40例接受穿刺活检术的患者中,38例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与后续治疗和随访结果吻合,1次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达95%(38/40)。其中恶性肿瘤26例,占68.42%;另外12例术前怀疑胸部肿瘤的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为良性病变,占31.58%。其余2例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为炎性病变,但经动态临床检查及随访证实为恶性肿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发生率为20%(8/40),均为少量气胸并可自行吸收。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块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微创、安全且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技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肖鑫武[8](2008)在《全身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癌诊断、分期的常规诊断技术包括胸片、CT、超声波检查、MRI等,这些非侵入性检查,虽然临床应用广泛而且技术成熟,但仍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诊断和分期预期。侵入性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活检、纵隔镜)及病理学诊断虽然是肺癌确诊的基础,但检查的可重复性差,不能进行分期的全面性评价,也不能进行预后和治疗的评估,尤其对早期诊断存在方法上的不足,部分患者甚至拒绝这些检查。因此,需要新的技术来改进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体系。90年代,18F-脱氧葡萄糖-PET开始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这种反映组织代谢状态的影像检查形式,能充分表现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的糖酵解率高及胞内摄取葡萄糖能力强的特点。将PET的代谢图像和CT扫描的结构图像相互融合的PET/CT互补影像,能更准确地进行恶性肿瘤的定位、肿瘤密度及边缘描述,以及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这种技术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尚缺乏大量、完整的临床数据,诊断标准也未完全统一,值得深入研究。目的对NSCLC患者进行准确地肿瘤分期,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但患者在治疗方案确定前,通常需要进行十余项检查,一方面时间较长,准确性的差别也较大;另一方面,较多的病人因拒绝有创检查,而失去尽早进入有效治疗期(如手术治疗)。全身PET/CT能否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比常规检查更好地反映疾病的状态,为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加简便准确的信息呢?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PET/CT在NSCLC诊治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从2005年1月17日至2007年1月17日8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这些患者在PET/CT检查同时留取血清样本备用。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侵入性检查(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或经手术病理诊断为NSCLC。2.比较临床过程中获得的PET/CT、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及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对NSCLC诊断符合率。3.根据PET/CT最终报告获得的SUV值和延时像SUV,分析SUV值对NSCLC的诊断价值,探讨SUV诊断NSCLC的理想值。4.比较PET/CT与常规检查的TNM分期,分析它们在检出率和分布上的差异。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C浓度辅助胸部CT评价N分期。5.所有患者随访至2008-3-31日终止,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本组生存资料,比较PET/CT与常用预后评价因子对该组NSCLC忠者的意义及差异。结果1.入组研究NSCLC患者86人,男性67人(63±14),女性19人(57±13),男女比例3.5∶1。腺癌38例、鳞癌37例、混合型腺癌5例及大细胞癌3例。2.PET/CT对NSCLC患者肺部原发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89%(78/86)、胸部CT诊断符合率76.47%(60/86)、支气管镜活检诊断符合率80%(36/45)及经皮肺穿切割活检术诊断诊断符合率90%(45/50)。结果显示,PET/CT与胸部CT在诊断符合率上差异显着,P=0.012。3.该组NSCLC患者PET/CT SUV为8.27±4.90(1.6~21.9)。46例患者进行了延时像SUV测定,值为8.35±5.29,与初始值配对T检验P=0.003,差异非常显着。13(13/46)例NSCLC患者延时像SUV低于初始SUV,但其减少量多不超过20%。4例初始SUV值低于2.5(1.6~2.4),但它们的延时像SUV都不低于初始值,且肿瘤直径都小于2.0cm(1.0~2.0cm)。4.PET/CT N1、N2、N3分别检出10、24、26例,69.77%(60/86);而胸部CT/VEGF-C分检出9、29、6例,53.88%(46/86)。PET/CT组与CT/VEGF-C组在阳性检出率和淋巴结分布上差异均非常显着(P=0.006和P=0.004)。5.本组PET/CT诊断Ⅳ期肺癌38例,分别为骨转移16例、肝转移6例、脑转移4例、肾上腺1例,多发转移11例;常规检查发现远处转移29例,分别为骨转移16例、脑转移4例、肝转移2例、肾上腺转移1例、多发转移6例。两组在阳性发现率上,无显着差异,P=0.211;在分布上,差异也不显着,P=0.712。6.至研究终止日2008年3月31日止,死亡59人,截尾27人。忠者PET/CTSUV值切分点设为3、3.5、5、7、10时,生存分析显示,SUV在3.5以上时,生存风险随SUV的升高而增加,P=0.044,0.047,0.034。7.统计学Kaplan-Meier Log Rank生存分析显示,PET/CT分期、ECOG PS、体重下降及化疗次数与生存显着相关。COX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显示,PET/CT分期是良好的生存预测因子,P=0.02,优于ECOG PS(P=0.058)和化疗次数(P=0.078)。结论1.本组86例NSCLC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高发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分布等符合NSCLC的基本临床特征。2.PET/CT对NSCLC的诊断符合率与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诊断符合率相当。显着优于胸部CT检查的诊断率。3.本组SUV初始值平均数为8.27±4.9远高于2.5,说明SUV≥2.5是诊断NSCLC准确率>90%的良好临界点,但直径小于2.0cm的病灶,SUV小于2.5cm时不能除外NSCLC可能。延时像SUV值具有诊断NSCLC的重要参考价值。4.PET/CT对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优于CT/VEGF-C;CT/VEGF-C可提高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但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而PET/CT对NSCLC患者远处转移的价值与常规检查组合相当。5.PET/CT SUV值是NSCLC患者良好的生存预测因子,SUV值越高,生存风险越大。同样,PET/CT对NSCLC进行的TNM分期,也是良好的生存预测因子,分期越高,生存风险越大。

顾萍[9](2007)在《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循证医学尤其是循证肿瘤学的逐步发展成熟,给肺癌的临床研究带来了快速发展契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称求证医学、实证医学。1996年,Sackett将其定义为“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与传统的临床医学不同,循证医学是一种理性的医学而不是一种经验的医学,它是建立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的现代临床医学的基础课,通过完成对科学性证据的寻求并将其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最终达到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的目的。由于大量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出现和遵循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建立的临床指引,近年来有关肺癌的诊治策略研究已将重点从临床症状性肺癌转向无症状、未转移的早期肺癌筛查。目前,肺癌主要的诊断方法有细胞学(痰脱落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涂片)、影像学(X线、CT、PET)以及组织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针吸活检、胸膜活检、纵隔镜活检、剖胸活检、经皮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检查等。对肺癌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X线、放射性核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各种影像学技术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等。由于每种检查项目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从临床应用实际出发,围绕着肺癌诊断研究,人们将肺癌诊断项目分成一线检查项目和二线检查项目。其中一线检查项目主要由胸部正侧位片、痰细胞学和B超构成,因为它既适用于诊断初诊病人又适用于筛查高危人群,是肺癌诊断中最基本的检查,经济实用,无创伤性,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胸部低剂量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列入一线检查项目。二线检查项目是在一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某些适当的检查项目,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或弄清有无远处转移扩散,以确定治疗方案,具体包括胸部或脑部磁共振成像(MRI)、PET、胸腔穿刺术、颈部淋巴结穿刺或活检术、经皮肺穿刺术、纵隔镜检查术、胸腔镜检查术、全身骨扫描、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本文在系统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临床常用肺癌诊断试验与患者初诊时的主诉指标,设计了“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并利用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3.1建立了“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录入平台,对所收集的1100个原发性肺癌病例以及作为对照的1000个肺良性疾病病例(肺结核、肺炎、肺炎性假瘤)进行了相关数据录入,完成了“肺癌病例诊断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13.0软件,首先参照《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第5期上发表的《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临床指引》,对肺癌常用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其次,根据循证医学在诊断试验中的有关应用原理,对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三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肺癌诊断的主观依据(患者初诊时的主诉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家族史、既往史、吸烟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等)与客观依据(医生采用的诊断试验),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Mantel-Haenszel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初步构建了肺癌诊断模型,同时以Microsoft VB6.0软件和C语言为平台开发了开发了肺癌个性化诊断系统,采用SQL Server软件建立诊断病例数据库,初步达到了根据患者个体特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案预测患者患病的概率,并自动筛选和优化诊断方案的目的。具体结论如下:1.肺癌患者临床诊断试验的循证分析采用配对McNemarx2检验,参照《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临床指引》,对611例肺癌常用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的初步评价结果发现:1.1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400/611),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包括咳嗽93.8%(375/400)、血痰86.1%(130/151)、胸痛85.5%(142/166)和气促87.1%(88/101)等。1.2病理类型男性以鳞癌(218/462)、女性以腺癌(102/149)多见;约9.5%(58/611)的肺癌患者诊断时没有任何症状。1.3痰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41.3%(100/242);血清CEA阳性检出率为48.9%(107/219);胸部X线+胸部CT+血清CEA和胸部X线+胸部CT+痰细胞学组合做平行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可达98.8%(81/82)和97.8%(88/90),但由于本组病例同时采用胸部X线+胸部CT+血清CEA检查组合的有13.4%(82/611),采用胸部X线+胸部CT+痰细胞学试验检查组合的有14.7%(90/611),这可能说明临床诊断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病程长短、医生经验以及过分依赖高新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1.4共有81.8%(500/611)的肺癌患者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有74.6%(456/611)患者行正侧位片检查,使得阳性检出率从原来的71.4%(357/500)提高到73.5%(335/456);CT的检查使用率虽然只有45.8%(280/611),但阳性检出率却达到了97.9%(274/280)。另外,在335例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疑似病例中,虽然只有36.7%(123/335)的患者做了CT检查,但阳性检出率却高达97.6%(120/123)。提示为了弥补X线检查分辨率低的不足,提高定位的准确度,有助临床TNM分期,临床经胸部正侧位片疑诊肺癌的病例,要常规进行胸部CT检查。1.5有7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了PET检查,其中ⅢA~Ⅳ期患者共50例,占70.4%(50/71),与《指引》中PET的临床应用建议基本相符,说明PET这种临床昂贵检查资源在肺癌诊断实践中得到了较合理的使用。1.6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率为44.2%(270/611),阳性率为93%(251/270),如若与胸部X线及CT开展平行试验,则检查的阳性率可达100%。另外,本组病例中,Ⅰ~ⅢA期患者353例,其中有89例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检查使用率为25.2%(89/353),这与《指引》中提出的“临床怀疑Ⅰ~ⅢA期的肺癌病例,应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建议不符。提示今后肺癌临床诊断过程中,针对疑似Ⅰ~ⅢA期的肺癌病例,在考虑患者依从性的前提下,注意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使用力度,努力降低检查的漏/误诊率。1.7本组病例虽然采用CT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病例只有15.4%(94/611),但阳性检出率却达到了96.8%(91/94)。经支气管肺活检检查的使用率为20.6%(126/611),阳性检出率为88.9%(112/126)。通过对诊断试验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发现该项检查与CT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致性,这说明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过度诊断问题。本组病例中,共有9例患者同时实施了上述二项诊断试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胸部X线、CT和纤支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根据循证医学在诊断试验中的有关应用原理,通过回顾性分析140例原发性肺癌和9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三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2.1 X线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符合率为62.5%(45/72)、周围型肺癌的符合率为78%(32/41)、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符合率为66.7%(2/3),也就是说超过60%的肺癌患者仅依据检查简单、价格低廉的X线检查即可诊断。此外,尽管行X线检查前临床估计某疑似病例的验前概率只有30%,但当检查结果(+),该病例的患病可能性将达71.67%,说明X线的确是临床诊断肺癌的首选方法。2.2由于CT检查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了92.1%(129/140)和90.8%(129/142),因此上面提到的某病例,即使行X线检查前其验前概率为30%,当X线检查结果(+),其验后概率为71.67%,若与CT作序列试验,则验后概率将提高到94.44%,大大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另外,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符合率95.1%(39/41)高于中央型肺癌的88.9%(64/72),也就是说对中央型肺癌的漏诊率较高。2.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8%(69/72)。另外,在三项诊断试验中,纤维支气管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最大,说明相对于X线和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纤维支气管镜若与X线作序列试验,阳性似然比将达到173.5,则在验前概率为30%的前提下,验后概率将从原来的71.67%提高到98.67%。这对于临床肺癌诊断实践中,坚持循证医学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的疾病诊断原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3.肺癌诊断模型与个性化诊断系统初步研究通过设计以医院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997例原发性肺癌和8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肺癌诊断的主观依据与客观依据,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的单因素Mantel-Haenszel分析结果发现:血痰、胸痛、气促、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肿瘤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的OR值较大,且P值小于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另外,由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营养和饮食、慢性肺部疾病、肿瘤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是主要的肺癌危险因素,并且对肺癌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检查主要包括各种影像学技术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等,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住地、吸烟史、痰细胞学、X线、CT、血清CEA、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直接征象、经支气管肺活检和CT定位经皮肺活检等可作为肺癌诊断模型的有效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建立了肺癌诊断的模型,并以MicrosoftVB6.0软件和C语言为平台开发了肺癌个性化诊断系统,初步实现了在不同验前概率条件下,根据患者个体特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案预测患者患病的概率,并进一步筛选和优化诊断方案的目的。通过对113例外对照病例的再验证观察,发现所构建的诊断模型对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8%(81/82),所开发的肺癌个性化诊断系统对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1.7%(67/82)。这对于提高肺癌临床诊断操作的规范化水平,降低肺癌的漏/误诊率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曹国强,黄勇,毕玉田,洪新,崔社怀[10](2005)在《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分期和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 ial need le asp iration,TBNA)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定位下,对手术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32例肺癌患者进行TBNA检查,并与开胸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2例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阳性17例(53%),11例假阴性,TNM分期符合率62.5%。只有1例手术后有少量咯血,无气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BNA对肺癌的诊断和TNM分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无严重并发症。

二、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肺针吸活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肺针吸活检(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的收集
        1.1 超声组材料的收集
        1.2 CT组材料的收集
        1.3 病理组织的处理
        1.4 病理结果分析
    2.经皮肺活检不同穿刺方式的较
    3.不同引导方式的比较
    4.其他的因素对穿刺结果的分析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不同穿刺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2.不同引导方式对刺结果的影响
    3.病灶大小及穿刺深度对结果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两组手术比较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淋巴结清扫
    2.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指标的比较
    3. 术后并发症
    4. 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疗效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5)肿瘤标志物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规律和中医为主疗法对其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规律研究进展
        1 肿瘤标志物
        2 常见的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3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4 肿瘤标志物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5 展望
    综述二 不同疗法与肿瘤标志物变化的研究概况
        1. 单纯中医治疗对肺癌TM的影响
        2. 化学疗法与肺癌TM的关系
        3. 单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TM作用的比较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化疗对TM作用的比较
        5. 结语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评价标准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选择
        1.1.2 临床表现
    1.2 方法
        1.2.1 CT扫描
        1.2.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
2 结 果
    2.1 病理诊断
    2.2 并发症
    2.3 随访结果
3 讨 论

(8)全身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待发表论文
致谢

(9)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肺癌病例诊断数据库的构建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质控指标与措施
    4.讨论
第二部分 肺癌患者临床诊断试验的循证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胸部X线、CT和纤支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部分 肺癌诊断模型和个性化诊断系统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点
附录
    附录1…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
    附录2…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肺针吸活检(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肺外周疾病的应用研究[D]. 赵炜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2]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D]. 陈伟. 苏州大学, 2012(10)
  • [3]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A]. 金发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 2011
  • [4]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影像表现误诊原因与鉴别诊断[J]. 余辉山,李宝学,田葵,秦立新,李靖,周春华,沙晋璐,柯曦.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06)
  • [5]肿瘤标志物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规律和中医为主疗法对其干预作用研究[D]. 王晓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B超引导下经皮纵隔及肺内肿物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 张华,韩玮,曾红春. 新疆医学, 2009(09)
  • [7]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J]. 高丽珍,甄春芳,白云飞. 肿瘤, 2009(08)
  • [8]全身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D]. 肖鑫武. 南方医科大学, 2008(06)
  • [9]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D]. 顾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07(08)
  • [10]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分期和安全性评价[J]. 曹国强,黄勇,毕玉田,洪新,崔社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15)

标签:;  ;  ;  ;  ;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纵隔和肺穿刺活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