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姜其畅,苏艳丽

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姜其畅,苏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线性光学,光折变空间孤子对,二次电光效应,铁电单晶

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文献综述

姜其畅,苏艳丽[1](2015)在《基于双光子光折变效应的新型空间孤子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由线性和二次电光效应共同支持的新型空间孤子对解,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了外加电场对亮-亮、暗-暗和亮-暗空间孤子对强度包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非线性效应所支持的孤子对不同,新型亮-亮孤子对在外加电场为正和为负情况下均可以存在,正的外加电场所支持的孤子对宽度略小于相应的负的外加电场情况;对于新型暗-暗孤子对,由于二次电光效应和线性电光效应的机制不同,导致孤子对存在所对应的外加电场强度限定在较低的某一范围内,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加大,孤子对的宽度逐渐减小;对于新型亮-暗孤子对,其亮分量峰值一般略大于暗分量峰值,此孤子对在一定的振幅扰动下,当传输距离大于某特定值后会出现传输的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杨超[2](2013)在《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光折变空间孤子可以在毫瓦量级这样的较低光强下产生,以及它在全光开关、光波导、光学集成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2003年Castro-Camus等人提出了双光子带输运模型,解决了存储在晶体上的信息容易被擦除这一难点,因此双光子模型下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研究成为了最近十多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Castro-Camus模型,为了研究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亮屏蔽空间孤子以及亮光伏空间孤子的积分表达式,以及入射光强和空间孤子半高宽的关系曲线。利用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验证了空间孤子可以在晶体里以不变的波形传播;研究了偏置电场对亮屏蔽空间孤子形态的影响;研究了初始间距、初始相位、偏置电场对亮屏蔽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间距越小,亮屏蔽空间孤子的作用越强烈,初始间距越大,亮屏蔽空间孤子的作用越微弱;同相亮屏蔽空间孤子相互吸引,反相亮屏蔽孤子相互排斥,非相干亮屏蔽空间孤子总是相互吸引;偏置电场越大,亮屏蔽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越强烈,偏置电场越小,亮屏蔽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越微弱。研究了初始间距、初始相位、启动光强对亮光伏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初始间距、初始相位对亮光伏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和亮屏蔽空间孤子相同,启动光强对亮光伏空间孤子几乎没有影响。研究了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叁束亮屏蔽空间孤子或者亮光伏空间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不同的初始相位对叁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叁束同相的空间孤子在传播时发生了孤子的湮灭,合并为一束孤子向前传播;叁束相位不同的孤子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排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吉选芒,王金来,姜其畅,刘劲松[3](2013)在《1维中心对称双光子光折变独立空间孤子对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1维独立空间孤子对在加偏压中心对称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串联回路中演化的结果,基于中心对称双光子光折变效应的理论,证明在中心对称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串联回路中存在1维独立屏蔽空间孤子对,理论研究了独立暗-暗和明-暗孤子对的空间包络、动态演化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暗孤子通过光电流能影响孤子对中另一孤子,但明孤子不能。(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4](2012)在《单光子光折变独立灰-灰屏蔽光伏空间孤子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在两块单光子光折变晶体和一个电源通过导线串联而成的回路中存在灰-灰屏蔽光伏空间孤子对的理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推出了在晶体回路中两光束传播的耦合方程。证明了灰-灰独立屏蔽光伏孤子对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孤子对中的两灰孤子通过光诱导电流而相互影响,它们的相互耦合能影响到彼此的空间包络、动态演化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姚纪欢,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5](2012)在《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全息屏蔽空间孤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全息屏蔽空间孤子的结果,基于双光束耦合耗散系统和双光子光折变效应,证明了外加偏压的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存在一种新的全息屏蔽空间孤子。此类孤子需要满足两种平衡,一是损耗与增益之间的平衡,增益由抽运光通过两波耦合为信号光提供;二是衍射与非线性之间的平衡,非线性包括外加电场的非均匀屏蔽和两波耦合对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在信号光远小于抽运光的条件下得出了全息亮和暗孤子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全息屏蔽孤子的演化特性。(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6](2012)在《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串联回路中独立灰灰屏蔽空间孤子对》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证明了两块双光子光折变晶体和一个电源通过导线串联而成的回路中存在灰-灰独立屏蔽空间孤子对。孤子对中的两灰孤子通过光电流和耦合能相互影响到另一孤子。讨论了孤子入射强度变化对孤子空间包络和动态演化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2年02期)

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7](2012)在《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串联回路中独立全息屏蔽空间孤子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双光子独立全息屏蔽空间孤子对的结果,基于光折变晶体中的两波耦合和双光子光折变效应,证明在由两块双光子光折变晶体和一个电压源通过导线连接组成的串联回路中存在全息亮(暗)屏蔽孤子。每块晶体中能支持一个全息屏蔽孤子,这两个孤子称为双光子独立全息屏蔽孤子对,有明-明、暗-暗和明-暗叁种类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光束的空间展宽远小于晶体宽度的极限条件下,孤子对中的两孤子通过光电流和相互耦合能影响到这些孤子的空间包络和动态演化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杨联弟,苏艳丽[8](2011)在《基于双光子光折变效应的中心对称亮空间孤子的自偏转》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外加电场的双光子中心对称光折变介质,数值研究了中心对称亮孤子的自偏转特性。结果表明:具有双光子效应的中心对称光折变介质中,亮孤子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出与光轴方向反向的自偏转特性;孤子中心偏转距离与外加电场和入射光强等参量相关。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加,孤子的自偏转距离逐渐加大。亮孤子自偏转距离随着入射光强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在孤子半峰全宽最窄处,孤子的自偏转距离存在一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9](2010)在《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屏蔽光伏空间孤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更完善的双光子屏蔽光伏孤子理论,采用光束的空间宽度不是远小于晶体宽度的条件,对有偏压的双光子光伏光折变介质中空间光孤子理论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明孤子和暗孤子数值积分解。结果表明,双光子屏蔽光伏孤子源于对外加电场的非均匀空间屏蔽和光伏效应,不同于起源于对外电场非均匀屏蔽的屏蔽孤子和起源于光伏效应的光伏孤子。当光伏效应被忽略时,屏蔽光伏孤子退化成屏蔽孤子,空间电荷场就是屏蔽孤子的空间电荷场;当外加电场为0时,屏蔽光伏孤子退化成开路或闭路的光伏孤子,空间电荷场就是晶体中的光伏场。(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苏艳丽,姜其畅,吉选芒[10](2010)在《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两分量矢量空间孤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外加偏压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的矢量空间孤子,建立了矢量空间孤子的动态演化方程,给出了矢量空间孤子数值解.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矢量空间孤子的数值表达式,理论预言了稳态条件下亮-亮、暗-暗自耦合矢量空间孤子的存在;同时,数值求解演化方程,分析了亮-亮自耦合矢量空间孤子的演化特性.数值结果表明,无论两孤子分量的强度近似相等还是有较大差别,这些自耦合矢量空间孤子都可以由数值积分程序给出.亮-亮、暗-暗自耦合矢量空间孤子在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稳定存在.(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光折变空间孤子可以在毫瓦量级这样的较低光强下产生,以及它在全光开关、光波导、光学集成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2003年Castro-Camus等人提出了双光子带输运模型,解决了存储在晶体上的信息容易被擦除这一难点,因此双光子模型下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研究成为了最近十多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Castro-Camus模型,为了研究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亮屏蔽空间孤子以及亮光伏空间孤子的积分表达式,以及入射光强和空间孤子半高宽的关系曲线。利用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验证了空间孤子可以在晶体里以不变的波形传播;研究了偏置电场对亮屏蔽空间孤子形态的影响;研究了初始间距、初始相位、偏置电场对亮屏蔽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间距越小,亮屏蔽空间孤子的作用越强烈,初始间距越大,亮屏蔽空间孤子的作用越微弱;同相亮屏蔽空间孤子相互吸引,反相亮屏蔽孤子相互排斥,非相干亮屏蔽空间孤子总是相互吸引;偏置电场越大,亮屏蔽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越强烈,偏置电场越小,亮屏蔽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越微弱。研究了初始间距、初始相位、启动光强对亮光伏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初始间距、初始相位对亮光伏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和亮屏蔽空间孤子相同,启动光强对亮光伏空间孤子几乎没有影响。研究了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叁束亮屏蔽空间孤子或者亮光伏空间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不同的初始相位对叁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叁束同相的空间孤子在传播时发生了孤子的湮灭,合并为一束孤子向前传播;叁束相位不同的孤子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排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参考文献

[1].姜其畅,苏艳丽.基于双光子光折变效应的新型空间孤子对[J].光子学报.2015

[2].杨超.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空间孤子相互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吉选芒,王金来,姜其畅,刘劲松.1维中心对称双光子光折变独立空间孤子对的演化[J].激光技术.2013

[4].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单光子光折变独立灰-灰屏蔽光伏空间孤子对[J].量子光学学报.2012

[5].姚纪欢,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全息屏蔽空间孤子[J].光电子技术.2012

[6].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串联回路中独立灰灰屏蔽空间孤子对[J].应用激光.2012

[7].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串联回路中独立全息屏蔽空间孤子对[J].光学学报.2012

[8].杨联弟,苏艳丽.基于双光子光折变效应的中心对称亮空间孤子的自偏转[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吉选芒,姜其畅,刘劲松.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屏蔽光伏空间孤子[J].激光技术.2010

[10].苏艳丽,姜其畅,吉选芒.双光子光折变晶体中两分量矢量空间孤子(英文)[J].光子学报.2010

标签:;  ;  ;  ;  

双光子光折变空间孤子论文-姜其畅,苏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