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度论文-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

充实度论文-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充实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增温,水稻,产量

充实度论文文献综述

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1](2019)在《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_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_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Ambient)相比,高[CO_2]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高温的结果与之相反。[CO_2]和温度升高下,2015年和2016年水稻分别减产4.0%和14.0%,有效穗数相应减少3.5%和5.4%。强势粒千粒质量最大,比饱粒、中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0%~11.7%、10.5%~15.0%和38.8%~63.9%。与Ambient相比,[CO_2]和温度升高对饱粒、强势粒、弱势粒千粒质量无显着影响,但[CO_2]升高显着提高中势粒千粒质量(P<0.05),增温极显着降低了中势粒千粒质量(P<0.01)。收获期,[CO_2]升高增加了强、弱势粒穗粒质量,减少了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增温降低了强、中势粒穗粒质量;[CO_2]和温度升高降低了水稻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进一步分析,[CO_2]或温度升高水稻强、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增加,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减少。[CO_2]和温度升高两年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增加了33.1%,远高于强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幅(12.4%),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减少了4.5%。收获期,强、中、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分别为9.9%~15.9%、73.2%~84.8%、5.2%~10.6%。因此,中势粒穗粒质量及其比例的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2016年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质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导致2016年产量下降了17.3%~28.6%,增温加剧了产量的降幅,应与2016年水稻开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有关。综上所述,[CO_2]和温度升高下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加及中势粒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其占穗质量比例的减少,导致[CO_2]升高不能弥补增温对产量的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振宙,吴兴慧,张余,孔德章,刘昌敏[2](2019)在《钾肥用量对四倍体苦荞籽粒灌浆特性、充实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四倍体苦荞充实度较差,影响到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研究钾肥用量对提高四倍体苦荞籽粒充实的影响,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其产量水平。【方法】以四倍体苦荞品种TB195为研究对象,设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低钾(LK:12 kg·hm~(-2))、中钾(MK:24 kg·hm~(-2))、高钾(HK:48 kg·hm~(-2)),以不施钾肥为对照(CK)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四倍体苦荞籽粒灌浆动态、根系形态、籽粒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MK处理的灌浆起始势(R_0)、达最大生长速率的天数(T_(max)·G)、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_(max)·G)、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最大。MK处理两年平均籽粒充实度为31.63%,分别比CK处理、LK处理、HK处理增加45.22%、38.12%、23.79%;MK处理两年平均产量为1 159.3 kg·hm~(-2),分别比CK处理、LK处理、HK处理增产54.60%、50.19%、31.58%。不同钾肥处理在灌浆时期对粒重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为中期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形状参数值(N)以CK处理最高,MK处理最低。【结论】适宜的钾肥施用量(24 kg·hm~(-2))不仅可以促进四倍体苦荞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提高其籽粒充实度和产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肖辉海,郝小花[3](2019)在《叶位叶片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研不同叶位叶片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籽粒充实的影响。[方法]以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389为材料,抽穗期进行剪叶处理,研究不同叶位叶片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结果]剪叶会显着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增加空秕粒率,从而降低籽粒产量。不同部位叶片对两优389籽粒充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剑叶、倒二叶、倒叁叶及以下叶片;不同剪叶处理对二次枝梗结实率、空秕粒率的影响均大于一次枝梗。[结论]灌浆结实期确保功能叶不受伤害是实现超级稻高产优质的前提。(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王炎,李振宙,黄凯丰[4](2019)在《不同氮肥用量下苦荞灌浆特性及根系形态与充实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氮肥对苦荞灌浆特性、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浓度氮肥处理(MN)对晋荞2号籽粒增重效果最显着;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实际百粒重、百粒重理论可能最大值(A)、灌浆起始势(R_0)、生长速率为最大时的生长量(W_(max)·G)及活跃生长期均以MN处理最高;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以MN处理最高,根冠比以低浓度氮肥处理(LN)最高;‘晋荞2号’的农艺性状、充实度及产量各指标基本以LN、MN处理最佳。综上所述,中浓度氮肥处理更利于促进苦荞的灌浆进程,进而提高充实度及产量。本研究为苦荞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周良,黄小燕,王炎,李振宙,吴兴慧[5](2019)在《钾肥对苦荞灌浆特性、根系形态及充实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钾肥处理,研究了钾肥对苦荞灌浆特性、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荞2号的灌浆起始势(R0)以24 kg·hm~(-2)(MK)处理最高,对照组(CK)处理最低;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4个钾肥处理间以MK处理最短,对照组CK处理最长。晋荞2号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以MK处理最高,对照组CK处理最低;根系长度和根冠比以12 kg·hm~(-2)(LK)处理最大,对照组CK处理最小;伤流强度以LK处理最低。晋荞2号的株高、1~2节节间粗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充实度和产量均以MK处理最大,对照组CK处理最小,各处理间差异显着;晋荞2号的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以48 kg·hm~(-2)(MK)处理最大。结果表明,中钾(MK)处理促进了苦荞的灌浆,提高了充实度及最终的产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孔德章[6](2018)在《四倍体苦荞充实度差的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倍体苦荞具有生长势强、生物学产量高、籽粒大等诸多优点。然而充实度较低,极大的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本试验以四倍体苦荞及其对应的二倍体苦荞为材料,比较研究其灌浆特性、根系形态生理、伤流液强度等的差异,探究四倍体苦荞充实度差的特性,并开展不同肥料调控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四倍体苦荞充实差的特性分析在生育前期,四倍体苦荞的根系形态较对应的二倍体苦荞繁茂,四倍体苦荞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在苗期和开花期大于对应二倍体;四倍体苦荞根系平均直径在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大于对应二倍体。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材料间根系活力大小依次为苗期>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在生育前期,四倍体苦荞根系活力较对应二倍体根系活力小,各四倍体苦荞在灌浆期伤流强度均弱于对应的二倍体伤流强度。说明四倍体苦荞充实度差可能与其在苗期和开花期根系活力低,以至于在灌浆期植株营养需求难以满足有关,要提高四倍体苦荞充实度,可从改善根系状况考虑。用Richards方程对灌浆特性分析,各品种在花后25天后百粒重几乎不再增加,各品种的实际最终百粒重在A±0.008-0.075之间波动,四倍体苦荞达最大生长速率的天数Tmax.G和灌浆前期的时间均分别较相对应的二倍体少,四倍体在灌浆速率为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G较二倍体多。2.肥料调控对四倍体苦荞籽粒充实度的影响施用氮肥能改善四倍体苦荞植株根系结构,提高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且中浓度氮肥处理下效果最好。施用氮肥、磷肥能提高四倍体苦荞小区产量,且均在在中浓度处理下效果最好,施用低浓度钾肥能提高四倍体苦荞小区产量。施用氮、磷、钾肥对四倍体苦荞充实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6)

曾思远[7](2016)在《基于关联分析的水稻籽粒充实度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随着耕地的减少,水稻的现有产量不足以满足快速增加的人口的需求。生产实践表明,与常规稻相比,杂交水稻能够增产15%-20%。因此,发展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的增加很有必要。然而,籽粒灌浆不足一直是杂交水稻产量潜力充分发挥的限制因素之一。籽粒灌浆不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籽粒充实度,进而影响水稻的最终产量。因此,提高籽粒的充实度对于增加水稻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围绕水稻籽粒灌浆不足问题,选取了 177个常规水稻品种,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种植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118.62 °E,32.07 °N)、河南农科院原阳基地(113.96 °E,35.05 °N)和河南农科院信阳市平桥区甘岸镇二郎村水稻育种基地(114.12 °E,32.10 °N),收获后调查每个品种的籽粒充实度。然后利用261对SSR标记对这些水稻品种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该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水平,并使用TASSEL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对水稻籽粒充实度与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籽粒充实度的优异等位变异。获得的主要结果分述如下。1.群体有较丰富的表型变异。177个水稻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中,6个环境下的籽粒充实度的表型变异都较大,变异系数的变幅是3.35%(2014南京)-4.22%(2013信阳)。每个环境下的广义遗传率都超过90%,变异幅度为95.22%(2013南京)-98.61%(2014 原阳)。2.群体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61对SSR标记被用来分析177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群体中总共检测到1948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上平均有7.46个等位变异,平均基因多样性是0.67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是0.6395。3.群体分为7个亚群,且每个亚群均存在显着的LD。本研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群体结构分析方法:STRUCTURE软件分群和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PowerMarker软件的聚类分析分群。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群体由7个亚群组成,并命名为SG1-SG7。其中,SG3和SG4的品种主要来自越南,其他5个亚群的品种来自于中国。对7个亚群的LD水平分析后发现,SG1-SG7的LD的衰减距离分别为42.52 cM,38.37 cM,29.96 cM,27.39 cM,33.56 cM,44.70 cM和50.40 cM。从中可以看出,7个亚群均存在显着的LD,且不同的亚群间的LD衰减速度存在差异。其中,SG4的LD衰减最快,SG7的LD衰减最慢。4.检测到31个与籽粒充实度显着关联(P<0.01)的SSR标记位点。31个标记位点分别为 RM8095、RM5、RM14、RM5340、RM300、RM573、RM450、RM263、RM5480、RM148、RM7563、RM153、RM159、RM3193、RM8109、RM510、RM2530、RM505、RM3589、RM506、RM1235、RM6863、RM544、RM331、RM8206、RM201、RM5629、RM590、RM511、RM1246 和 RM5479。这些标记位点分布于第 1、2、3、4、5、6、7、8、9、10 和 12 条染色体上。其中 RM14_Chr1,RM450_Chr2,RM5480_Chr3,RM1235_Chr8,RM6863_Chr8和RM331_Chr8同时只在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RM2530_Chr7同时只在6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余的标记都同时只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与以往的研究比较后发现,有19个标记是本研究新发现的。5.在已检测的关联位点基础上,发掘了 73个可用于水稻籽粒充实度改良的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载体材料。如RM5340-205bp、RM573-240bp、RM5-120bp、RM159-245bp、RM159-270bp和RM263-185bp,它们的典型载体材料分别是“越稻22”、“立更青”、“荒叁石”、“敲冰黄”、“越稻19”和“豫粳6号”。6.在发掘的优异等位变异的基础上,预测了 7个用于籽粒充实度改良的亲本组合,分别是越稻5 ×越稻19、帽子头×越稻19、迟谷红×越稻5、迟谷红×帽子头、立更青×越稻5、秋田大泻稻×迟谷红、立更青×秋田大泻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韩延如,宁万光,史洪中,胡汉升[8](2015)在《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池栽条件下,以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于始穗时设置田间持水量100%、65%2个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结实期土壤水分对强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千粒质量、籽粒灌浆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后期籽粒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呈先降后升的"V"形变化曲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季红娟,赵步洪[9](2015)在《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度的途径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有关超级稻的高产生理与理想株型以及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做了大量研究。超级稻弱势籽粒结实不稳定、籽粒充实差、粒质量低是影响超级稻发挥高产潜力、改善品质的重要因素。从超级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影响超级稻增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原因、水氮管理对超级稻弱势籽粒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机理、调控途径与对策。(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宋毓雪,郭肖,杨龙云,陈庆富,黄凯丰[10](2014)在《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苦荞籽粒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荞品种威苦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其植株性状、淀粉含量、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中度,钾肥偏高时,苦荞主茎分枝数最多;不施磷肥,氮肥和钾肥中度时,主茎节数最多;氮肥偏轻,磷肥和钾肥中度时,株高最高、千粒重最大;氮磷钾肥均中度时,单株粒数最多、最重;不施肥时,苦荞总淀粉含量最高;不施氮肥,磷钾肥中度时,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磷肥中度、氮钾肥偏轻时,支链淀粉含量最高;氮磷肥中度,不施钾肥时,荞麦充实度最高;氮钾肥中度、磷肥偏高时,荞麦产量最高。苦荞充实度与总淀粉、产量,产量与总淀粉间均存在极显着(P<0.01)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充实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四倍体苦荞充实度较差,影响到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研究钾肥用量对提高四倍体苦荞籽粒充实的影响,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其产量水平。【方法】以四倍体苦荞品种TB195为研究对象,设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低钾(LK:12 kg·hm~(-2))、中钾(MK:24 kg·hm~(-2))、高钾(HK:48 kg·hm~(-2)),以不施钾肥为对照(CK)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四倍体苦荞籽粒灌浆动态、根系形态、籽粒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MK处理的灌浆起始势(R_0)、达最大生长速率的天数(T_(max)·G)、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_(max)·G)、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最大。MK处理两年平均籽粒充实度为31.63%,分别比CK处理、LK处理、HK处理增加45.22%、38.12%、23.79%;MK处理两年平均产量为1 159.3 kg·hm~(-2),分别比CK处理、LK处理、HK处理增产54.60%、50.19%、31.58%。不同钾肥处理在灌浆时期对粒重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为中期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形状参数值(N)以CK处理最高,MK处理最低。【结论】适宜的钾肥施用量(24 kg·hm~(-2))不仅可以促进四倍体苦荞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提高其籽粒充实度和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实度论文参考文献

[1].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李振宙,吴兴慧,张余,孔德章,刘昌敏.钾肥用量对四倍体苦荞籽粒灌浆特性、充实度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9

[3].肖辉海,郝小花.叶位叶片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王炎,李振宙,黄凯丰.不同氮肥用量下苦荞灌浆特性及根系形态与充实度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9

[5].周良,黄小燕,王炎,李振宙,吴兴慧.钾肥对苦荞灌浆特性、根系形态及充实度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孔德章.四倍体苦荞充实度差的特性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8

[7].曾思远.基于关联分析的水稻籽粒充实度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D].南京农业大学.2016

[8].韩延如,宁万光,史洪中,胡汉升.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5

[9].季红娟,赵步洪.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度的途径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5

[10].宋毓雪,郭肖,杨龙云,陈庆富,黄凯丰.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苦荞籽粒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4

标签:;  ;  ;  ;  

充实度论文-袁嫚嫚,朱建国,孙义祥,王伟露,刘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