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和推广

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和推广

一、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开发和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莲[1](2021)在《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应用推广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制约玉米联合收获机应用推广的因素,提出了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应用推广的措施。

刘少学[2](2021)在《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探讨》文中指出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玉米的收获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者的负担。随着我国玉米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玉米收获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玉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农机和农艺技术不匹配、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为此,应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性,完善农机农艺配套设备,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王骞[3](2020)在《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摘穗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提高玉米收获质量和降低收获成本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结合激振摘穗技术可实现低损高效和低功耗收获的优势,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激振波结构、基于激振理论的摘穗辊设计、基于激振摘穗的果穗损伤与运动规律以及多模态下激振摘穗功耗情况进行了激振摘穗机理研究:(1)针对当前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籽粒啃伤严重和落粒损失大的问题,以激振理论为指导,以玉米果穗与茎秆分离为条件,建立了适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激振摘穗理论模型。(2)针对玉米立式激振摘穗理论缺失的问题,开展了玉米摘穗机理的探讨,确定了适合玉米高效低损摘穗的激振波频特性曲线,建立了激振摘穗模型,分析了夹持位置、激振频率和振幅对玉米摘穗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激振试验台开展了夹持位置、振幅、频率对其摘穗性能影响规律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满足玉米果穗摘穗的参数取值范围;通过Box-Behnken试验研究方法,确定了适合玉米高效摘穗的最佳参数组合,即在籽粒含水率30.58%,果穗长度20.5cm情况下,其夹持位置距离果穗重心10.8cm、激振波振幅0.6cm、激振波频率17.8Hz时,玉米摘穗断茎率为2%,摘穗成功率为98%,满足玉米收获的作业技术要求。(3)以激振摘穗模型为指导,构建并优化了适于玉米激振运动的摘穗辊外形结构和配置方式,开发了相应的激振摘穗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激振摘穗辊棱边数,振幅、摘穗辊转速对果穗摘穗过程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生成了相应的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激振摘穗装置中棱边数、振幅和摘穗辊转速对收获过程果穗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有显着的影响。以非线性规划理论为指导,确定了最佳组合为摘穗辊转速950r/min、棱边数8、振幅0.75cm,在该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出平均籽粒破损率为0.124%,平均落粒损失率为0.228%,均低于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标准要求。(4)为了分析激振摘穗实现低损高效摘穗的本质,促进该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采用ADAMS动力仿真技术对激振摘穗过程果穗的受力与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激振摘穗的果穗运动规律,揭示了低损高效摘穗的机理;进而采用激振摘穗试验台配合高速摄像技术,获得了激振摘穗过程果穗的运动规律,验证了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也证明了果柄夹持是激振摘穗的条件,激振力是果穗与茎秆分离的根本保证,揭示了激振摘穗实现高效低损收获的根本原因,为改进、优化激振摘穗结构与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5)为探究所研发激振摘穗装置功耗情况及与其他摘穗方式的功耗情况的差异,并为确定确定发动率功率、变速箱及传动系统提供设计依据,搭建了激振摘穗扭矩采集试验台,对多模态下激振摘穗功耗情况进行了试验探究,由试验可知,激振摘穗装置摘穗过程功耗均低于常规摘穗装置,最优参数组合下较常规摘穗装置平均降低44.9%,具有显着的高效性;进一步,为探究激振摘穗过程功耗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振幅、棱边数及摘穗辊转速为试验因素对激振摘穗过程功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激振摘穗参数组合摘穗过程功耗均低于常规摘穗装置,验证了所研发激振摘穗装置在高效低损的基础上,具有低功耗的特点,提高了摘穗质量,降低了收获成本,激振摘穗过程功耗主要受激振摘穗辊棱边数影响,优化参数组合为,振幅0.72cm,棱边数8,摘穗辊转速944r/min,功耗为108.92W,与前期试验结果结论一致。

薛香杰[4](2020)在《建设农场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及关键机具选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秆的还田率不高,玉米种植省份均存在秸秆焚烧、丢弃等问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够成熟,推广面积不大,玉米秸秆没有充分还田,导致土地在连年种植过程中肥力持续下降。将秸秆合理利用,机具合理配套,构建合理腐解层可进行培肥并恢复土壤地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为进一步优化建设农场玉米秸秆的还田模式及相应模式下的关键机械组合配置,提高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合理腐解层,降低机械化生产作业成本,本文通过试验对比法进行了建设农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确定适合建设农场的最佳秸秆还田式后,进行了关键作业机械的选型及配置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根据建设农场实际生产条件,对现有的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高留茬还田三种玉米秸秆还田模式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玉米的生育期调查及各时期玉米的生长指标调查,选择出最适合建设农场玉米生产的秸秆还田模式为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并在该还田模式下进行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得到影响玉米秸秆腐解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土壤含水率>腐解时间>深埋程度>玉米秸秆长度,最佳的参数组合为土壤含水24.8%,深埋时间为90天,玉米秸秆长度3cm以下,深埋程度为10cm,结合前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秸秆长度为3cm以下,在10cm腐解层内降解时效果最好。通过运用多层评价模型的方法,在现有及待购买的收获机中,预选出适合建设农场玉米生产的农业机械,即翰迪尔S660谷物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9670谷物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S680谷物联合收获机,可为玉米实际生产过程中玉米收获机的安排提供参考。通过运用多层评价模型的方法,预选出打茬机械的排名为河北开原刀神双滚打茬机>金龙BY-280>库恩RM240>库恩RM450>SGTN-140型双轴灭茬机>SGTN-180型双轴灭茬机;深翻机械排名为雷肯EurOpal9(4铧)>雷肯EurOpal7(4铧)>格兰1LF550(5铧)>恒运调幅犁(4铧)>格兰LD200(4铧)>恒运343液压翻转犁(4铧),最佳秸秆还田机械的配置为河北开原刀神双滚打茬机与雷肯EurOpal7(4铧)的组合。

王丹[5](2020)在《面向知识服务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本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语义Web技术的成熟,领域本体的构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各领域关于本体构建的研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目前,领域本体的构建已经在相关学科中有了研究成果,构建出了领域本体模型,主要集中在生物医疗、农业、地理区位、化学领域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在网络时代全国积累的农业机械数据资源增长量大且都较为分散,给用户带来信息利用和获取上的障碍。本文从面向知识服务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为目标,完成农业机械领域本体的构建,以此来为用户提供高效率、便捷化、精准度高的知识服务,为农业机械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农机推广与应用、维护保养的全生命周期与全行业服务。基于此背景下,为实现农业机械学科领域知识服务的个性化与优质化,该领域本体的构建是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核心内容。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是一种新的知识组织方式,可以为用户的个性化、精准化、高效率的知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对本体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与总结,概述了本体的定义、类型、描述语言以及构建方法与工具等内容。其次,在本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架构,对该领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领域本体的构建思路,列举出本体构建时所要遵守的原则;对领域信息资源向本体的转换进行了研究讨论,确定了信息材料以及构建方法的选取;基于领域信息源、文本关键词以及主题词表获取了领域概念,并运用同义词合并、停用词表以及专家意见的方法对其进行筛选,提取出了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核心概念集合;根据农业机械学科的特性来描述出农业机械概念间的关系并定义属性,关系类型主要包括: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最后,运用Protégé5.2.0软件选择网络本体语言OWL对农业机械领域本体进行形式化表示,得到本体OWL语言代码,最终完成了农业机械领域本体的构建;对构建完成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耕整地机械实例的本体构建,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本体构建思路与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建立农业机械领域特色知识库奠定了研究基础。

侯冲,董云雷,刘春鸽,杨亚婷,毕宬瑞[6](2019)在《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现状及质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玉米收获机行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目前行业正处于市场深度调整、产业创新转型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介绍了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数量以及区域分布,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概括梳理了市场上主要机型种类和各自特点;归纳了玉米收获机的产品标准体系。通过统计分析国家监督抽查中玉米收获机产品质量问题,并结合作业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分析得到了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玉米收获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欧阳朋[7](2018)在《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针对玉米收割机的现状及农民对玉米收获的要求,结合玉米收割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为玉米收获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韩绪明,张姬,耿爱军,张智龙,于泳涛[8](2018)在《玉米秸秆机械化利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玉米秸秆的利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农业部提出的秸秆五化利用,介绍玉米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利用模式,及市场上各种处理秸秆的机械的功能及特点,包括还田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茎穗兼收机械、青贮机械、秸秆打捆机械、揉丝机械、包膜机械。详细阐述我国玉米秸秆机械化利用的发展现状。针对市场上玉米秸秆机械适用范围较小,种类多缺口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张彬[9](2016)在《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是我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提供了数千亿斤商品粮,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玉米带也出现了耕地和水资源透支性使用问题,具体表现为玉米常年连作、耕作方式不合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玉米秸秆不能有效还田、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长期超采,致使玉米带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吉林省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必将成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深入推进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鉴于此研究目的,本文以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为研究对象,界定松辽平原玉米带、资源透支、农地生态补偿、水资源生态补偿、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农地生态补偿政策等概念,结合外部性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揭示玉米带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方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总结评价了玉米带现有生态补偿措施,对影响玉米带生态补偿的决定性因素——农户生态补偿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结合实际,设计出玉米带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提出建议。本文拟突破的创新点:(1)目前国内对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主要是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寻找关于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但学者们一般是从区划的资源环境本身去思考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策,多数成果是从宏观层面去分析问题,系统研究成果少见,立足于农户生态补偿行为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和黄金玉米带特定区域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微观经济组织,农户既是农业生态的受益者和破坏者,即农户是生态补偿的主体,亦是农业生态的保护者,即农户是生态补偿的客体。研究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农户的生态补偿行为方式和特点及剖析其原因,才能全方位思考、制定系统和有效的生态补偿对策;(2)本文利用农安、榆树、德惠、公主岭、梨树、前郭6个市县市地区350个农户调研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通过向后LR迭代剔除方法对影响农户生态补偿行为的农户认知、意愿等深层次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因素的相关程度;(3)本文以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作为研究切入点,创造性地构建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从激励和约束微观主体农户行为这一新视角,提出符合玉米带生态补偿实际的建议,为政府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和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齐学锋[10](2015)在《谈加快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文中指出近年来,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相对较低,成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是提升阜新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开发和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开发和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应用推广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应用的因素
    1.1 玉米联合收获机性能不稳定
    1.2“三包”服务不到位
    1.3 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
        1.3.1种植地形复杂
        1.3.2种植地块零散
    1.4 机手操作水平较低
    1.5 玉米联合收获机投资回收期长
    1.6 玉米种植模式与玉米联合收获机契合度不高
2 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应用推广的措施
    2.1 加强技术攻关
    2.2 加大购机补贴扶持力度
    2.3 加强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
    2.4 加强“三包”售后服务
    2.5 加强农艺与农机融合的力度
    2.6 制定合理的价格标准

(2)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现状
2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
3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及特点
    3.1 四种收获形式
    3.2 倒伏玉米收获机械化方法
4 玉米收获配套机械设备类型
5 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因素
    5.1 种植地块零散
    5.2 种植地形复杂
    5.3 种植模式差别大
    5.4 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
    5.5 售后服务不到位
6 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
    6.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玉米收获机械设备的认识
    6.2 强化农机和农艺的融合
    6.3 加强合作,研制先进的玉米收获机械设备
    6.4 加强政策的扶持
    6.5 加快技术的研发创新力度
    6.6 加大技术的试验示范

(3)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摘穗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玉米摘穗技术研究现状
        1.1.1 国外玉米摘穗技术研究现状
        1.1.2 国内玉米摘穗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节
第二章 玉米激振摘穗理论
    2.1 激振摘穗原理
    2.2 玉米激振摘穗理论
        2.2.1 简谐运动特性
        2.2.2 激振摘穗模型建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激振摘穗机理分析与参数试验优化
    3.1 激振摘穗机理分析
        3.1.1 激振摘穗边界条件的建立
        3.1.2 带穗茎秆振动模型
    3.2 激振摘穗机理研究试验与分析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条件与方法
        3.2.3 评价指标
    3.3 试验方案
        3.3.1 单因素试验
        3.3.2 响应面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激振理论的多棱摘穗辊结构研究
    4.1 激振波构建
    4.2 摘穗辊结构确定
        4.2.1 摘穗辊基圆直径确定
        4.2.2 摘穗辊棱边数
    4.3 多棱摘穗辊结构参数优化试验与分析
        4.3.1 试验材料
        4.3.2 试验台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4.3.3 试验方法与指标
        4.3.4 试验数据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振摘穗的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
    5.1 激振摘穗过程果穗姿态和表面受力变化分析
    5.2 激振摘穗果穗运动过程动力学仿真
        5.2.1 ADAMS动力学摘穗仿真模型的建立
        5.2.2 定义约束
        5.2.3 玉米果穗模型分离条件的判定
        5.2.4 仿真结果分析
    5.3 激振摘穗果穗运动过程高速摄像试验
        5.3.1 试验装置
        5.3.2 试验标定
        5.3.3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模态激振摘穗功耗试验研究
    6.1 激振摘穗功率测试试验台搭建
    6.2 试验条件
    6.3 试验方法与指标
    6.4 多模态激振摘穗功耗试验结果与分析
        6.4.1 多棱摘穗辊摘穗过程与常规摘穗辊摘穗过程功耗对比试验
        6.4.2 多模态激振摘穗功耗变化规律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建设农场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及关键机具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玉米秸秆还田及机械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秸秆还田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2.1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的选择
        2.1.1 玉米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
        2.1.2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选择的原则
    2.2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模式的对比试验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时间及地点
        2.2.3 试验机具、设备及方法
        2.2.4 试验方案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2.3.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养分含量影响
        2.3.3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影响
        2.3.4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影响
        2.3.5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玉米生理状态测定
    2.4 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模式下合理腐解层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建设农场玉米收获机的选型研究
    3.1 玉米收获机选型研究
        3.1.1 农业机械的选型要求
        3.1.2 选型的目标
        3.1.3 选型方法
        3.1.4 选型的程序
        3.1.5 作业机器的机型参数
    3.2 多层评价模型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选型
        3.2.1 多层评价模型理论分析
        3.2.2 玉米收获机选型及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建设农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配置研究
    4.1 秸秆打茬机和深翻犁的选型研究
        4.1.1 还田机具的选型配置要求
        4.1.2 还田机具的选型配置目标
        4.1.3 还田机具的选型配置过程
        4.1.4 还田机具机型参数
    4.2 多层评价模型对秸秆还田机械与收获机械的选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面向知识服务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1.2.2 本体构建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工具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标
        1.5.2 创新之处
2 知识服务及本体理论概述
    2.1 知识服务理论
        2.1.1 知识服务的内涵
        2.1.2 知识服务的模式
        2.1.3 知识服务相关要素
        2.1.4 知识服务相关技术
        2.1.5 面向学科领域知识服务的模式
    2.2 本体理论
        2.2.1 本体的定义
        2.2.2 本体的类型
        2.2.3 本体描述语言
        2.2.4 本体构建方法及工具
    2.3 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
3 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3.1 个性化知识服务
        3.1.1 个性化知识服务概述
        3.1.2 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3.1.3 个性化知识服务技术
        3.1.4 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特征
    3.2 个性化知识服务内容
        3.2.1 个性化知识推荐
        3.2.2 个性化知识导航
        3.2.3 个性化知识检索
        3.2.4 个性化知识定制
    3.3 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框架设计
4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4.1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设计阶段
        4.1.1 农业机械领域需求分析
        4.1.2 农业机械领域的特殊性
        4.1.3 领域本体构建思路
        4.1.4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原则
    4.2 领域信息资源向本体的转换
        4.2.1 信息材料选取
        4.2.2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选取
    4.3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概念的获取
        4.3.1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概念总框架
        4.3.2 基于领域信息源的本体概念提取
        4.3.3 基于领域文本关键词及主题词表的概念提取
        4.3.4 领域概念的筛选及概念属性
    4.4 农业机械概念间语义关系确定与描述
        4.4.1 领域本体主要关系类型
        4.4.2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等级关系
        4.4.3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非等级关系
    4.5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形式化
        4.5.1 形式化语言选择
        4.5.2 领域本体形式化方法——运用Protégé5.2.0 软件
        4.5.4 农业机械领域本体形式化表示
    4.6 领域本体构建的推理测评与可视化
5 实例研究——农业机械耕地类领域本体构建实现
    5.1 耕整地机械本体构建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5.1.1 总体设计思路
        5.1.2 具体实现设计步骤
    5.2 利用Protégé实现耕地机械本体构建过程
        5.2.1 耕整地机械类的构建
        5.2.2 耕整地机械属性定义
        5.2.3 耕整地机械实例的添加
        5.2.4 耕整地领域本体模型的查询测验
    5.3 耕地机械领域本体可视化展示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
    6.2 研究成果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现状及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行业现状
    1.1 生产企业数量和区域分布
    1.2 技术发展现状
    1.3 市场分析和展望
2 机型种类及特点
    2.1 自走轮式玉米收获机
    2.2 玉米籽粒收获机
    2.3 茎穗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2.4 履带式玉米收获机
    2.5 鲜食玉米收获机
    2.6 玉米收获打捆一体机
3 标准体系
    3.1 安全标准
    3.2 产品技术标准
    3.3 产品方法标准
    3.4 环保标准
    3.5 零部件标准
4 产品质量情况
    4.1 国家监督抽查中质量问题
        4.1.1 整体情况
        4.1.2 主要不合格项目
    4.2 作业过程中质量问题
        4.2.1 整机可靠性低
        4.2.2 适应性差
5 质量问题原因
    5.1 标准理解不到位
    5.2 质量意识不足
    5.3 关键零部件制造质量不达标
    5.4 试验、检验能力薄弱
    5.5 农机农艺融合度低
    5.6 用户操作不当, 维修保养不及时
6 行业发展建议
    6.1 加强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和宣贯实施工作
    6.2 加大监督抽查等监管力度
    6.3 提升行业试验检测能力
    6.4 加强零部件质量管理
    6.5 注重研发,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6.6 加强培训, 注重三包售后服务
7 结束语

(7)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收获机械研制现状
    1.1 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1.2 不对行玉米收获机
    1.3 一机多用
2 存在的问题
3 建议

(8)玉米秸秆机械化利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玉米秸秆的“五化利用模式”
    1.1 玉米秸秆“肥料化”
    1.2 玉米秸秆“饲料化”
    1.3 玉米秸秆“燃料化”
    1.4 玉米秸秆“基料化”
    1.5 玉米秸秆“原料化”
2 玉米秸秆机械化利用的发展现状
    2.1 还田机械
        2.1.1 悬挂式
        2.1.2 自走式
    2.2 收集机械
        2.2.1 茎穗兼收
        2.2.2 青贮机
        2.2.3 圆形压捆机
        2.2.4 方形打捆机
        2.2.5 揉丝机
        2.2.6 包膜机
3 存在的问题
    3.1 受地区局限性影响较大
    3.2 机器可靠性差
    3.3 农民对玉米秸秆的价值认识不足
4 措施和对策
    4.1 提高对农艺的调研力度及机械智能化水平
    4.2 加强政府监督及技术支持
    4.3 加强政府对秸秆利用价值的宣传力度

(9)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评述 1.4
    生态补偿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本文创新之处 1.8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农业地位 2.1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形成与发展 2.2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农牧结构 2.3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章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3.1
    松辽平原玉米带作物种植结构与生态环境问题 3.2
    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耕作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 3.3
    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秸秆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 3.4
    松辽平原玉米带肥料施用与生态环境问题 3.5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环境问题 3.6
    松辽平原玉米带地下水超采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章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4.1
    松辽平原玉米带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耕作方式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松辽平原玉米带肥料施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4.6
    松辽平原玉米带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现行生态补偿措施及效果分析 5.1
    松辽平原玉米带作物结构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2
    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耕作方式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3
    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4
    松辽平原玉米带肥料施用优化措施及效果分析 5.5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5.6
    松辽平原玉米带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六章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分析 6.1
    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的影响机理分析 6.2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户生态补偿行为的内涵和表现 6.3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4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户生态补偿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与保障措施 7.1
    建立松辽平原玉米带农地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7.2
    松辽平原玉米带农地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措施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谈加快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意义
    1.1 发展玉米机收是实现节本增收的需要
    1.2 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是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需要
    1.3 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具备的条件
    2.1 农民需求量大
    2.2 农民购买能力增强
    2.3 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
3 制约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作业地块分散, 对大型机械作业效率影响较大
    3.2 玉米收获机产品质量还不稳定
    3.3 玉米联合收获机适应性较差
    3.4 玉米收获机质量安全性不高
    3.5 机手操作水平不高
    3.6 经销企业和生产厂家售后服务质量还不够好
4 促进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4.1 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4.2 加强农机与农艺配套措施, 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进程
    4.3 推进经营机制改革, 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发展
    4.4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4.5 加强监督管理
    4.6 做好农机技术服务, 加强服务保障

四、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开发和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应用推广的思考[J]. 赵海莲. 当代农机, 2021(08)
  • [2]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探讨[J]. 刘少学. 河北农机, 2021(07)
  • [3]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摘穗试验研究[D]. 王骞.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4]建设农场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及关键机具选型研究[D]. 薛香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5]面向知识服务的农业机械领域本体构建研究[D]. 王丹. 江苏大学, 2020(05)
  • [6]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现状及质量分析[J]. 侯冲,董云雷,刘春鸽,杨亚婷,毕宬瑞. 农业工程, 2019(06)
  • [7]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 欧阳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06)
  • [8]玉米秸秆机械化利用综述[J]. 韩绪明,张姬,耿爱军,张智龙,于泳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04)
  • [9]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 张彬.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10]谈加快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和主要措施[J]. 齐学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5(08)

标签:;  ;  ;  ;  ;  

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和推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