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蛋白论文-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

耐受蛋白论文-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受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细胞

耐受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1](2019)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Th细胞和Treg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Th)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6只),假手术不进行肝移植;短期组(10只),术后存活10 d;耐受组(10只),术后存活100 d,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5、IL-6、IL-13),Th17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7A],Treg细胞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12p]表达水平。对各组大鼠血清进行蛋白芯片检测。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短期组AST明显降低,ALT明显升高(P<0.05)。而耐受组与手术对照组的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大鼠的肝组织中,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短期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耐受组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短期组Th2细胞因子IL-5、IL-6、IL-1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耐受组IL-17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耐受组IL-10、IL-12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均为P<0.05),短期组TGF-β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短期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前血小板碱性蛋白(Ppbp)、神经纤毛蛋白(Neuropilin)-2、Notch-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耐受组趋化因子配基17(CXCL17)、ICAM-1、Neuropilin-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而B7-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减低(P<0.05)。结论在大鼠肝移植自然免疫耐受过程中,Treg类细胞因子(IL-10、TGF-β、IL-12p), IL-6, IL-17以及细胞表面的跨膜信号通路分子(ICAM-1、Neuropilin-2、B7-1蛋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4期)

翟鹏飞[2](2019)在《烟曲霉中压力响应蛋白OrmA和MtmA参与唑类药物耐受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曲霉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腐生菌,也是一种能感染免疫缺陷病人的条件致病真菌。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从而使得患免疫缺陷的病人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导致由于烟曲霉感染的侵袭性曲霉病的日益增多。目前抗真菌药物中的唑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然而,由于唑类药物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又使得唑类药物耐药菌株大量出现导致药效下降。在目前临床发现的烟曲霉耐药菌株中,最常见的是唑类药物靶蛋白Cyp51A的突变而导致的,但是仍然有一些非Cyp51A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株出现,这些耐药机制很多目前还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烟曲霉对于外界环境刺激而进化的一些压力响应途径,例如应对药物压力刺激的途径、宿主免疫的氧化应激途径等都对于它的耐药特征和存活起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烟曲霉的基因组信息,以及模式酵母中同源蛋白的功能蛋白比对,选择了两种潜在的可能参与压力响应的蛋白OrmA和MtmA,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综合手段整体分析了其生物学功能,具体结果归纳如下:1、阐明了OrmA通过调控鞘脂类合成从而参与唑类药物敏感性与毒性的功能。OrmA的缺失增加了烟曲霉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脂质组学发现OrmA可以调控鞘脂的代谢。OrmA的缺失导致了鞘脂类神经酰胺组分的显着升高,而鞘脂合成抑制剂多球壳菌素能够恢复OrmA的缺失引起的药物敏感性增加。这些数据表明OrmA主要通过影响鞘脂类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2、OrmA的表达依赖于未折迭蛋白反应中主要的转录因子HacA。OrmA不仅能够响应药物刺激,而且可以响应内质网压力试剂二硫苏糖醇(DTT)和衣霉素(TM)的刺激。进一步研究发现HacA的缺失导致OrmA的表达显着下降,表明HacA对于OrmA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3、小鼠肺部感染模型结果表明OrmA的缺失降低免疫缺陷小鼠的死亡率,说明OrmA对于烟曲霉的毒性是需要的。4、证实在烟曲霉中线粒体转运蛋白MtmA对于氧化压力应激是必需的。烟曲霉中的mtmA是一个必需基因,通过构建条件菌株发现MtmA表达的抑制对氧化压力试剂甲萘醌和过氧化氢极度敏感主要是由于Sod2酶活的显着下降。高表达Sod2能够恢复由于抑制MtmA表达而导致的对氧化压力的敏感,说明MtmA可以调控由Sod2参与的抗氧化逆境。5、研究发现MtmA表达的抑制影响了烟曲霉胞内Zn离子平衡,而Zn离子螯合剂TPEN能够恢复MtmA表达的抑制引起的生长缺陷。这说明Zn离子代谢的紊乱是MtmA缺失致死的关键因素。6、MtmA表达的抑制显着增加了烟曲霉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然而MtmA的低表达导致了与其耐药性相矛盾的现象,即药靶Erg11A/B、Erg5表达的显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MtmA的低表达引起的耐药是由于多个药泵的高调,尤其是Mdr1的显着高调。而药泵的高调则是由于MtmA的低表达导致转录因子CrzA的持续激活。综上所述,本文阐明了压力响应蛋白OrmA参与唑类药物的耐受性,缺失导致药物易感性而过表达导致耐药。OrmA同时还是烟曲霉产生动物毒性所必需的。烟曲霉中的mtmA是一个必需基因并参与了氧化应激响应、离子平衡,药物耐受等功能。本研究发现进一步拓宽了人们对于烟曲霉中参与抗真菌药物压力响应的重要蛋白的知识理解,也将可能为未来的抗真菌新药靶发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6-25)

贾梦琪[3](2019)在《内质网蛋白AGR2介导肿瘤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以及近年来的免疫治疗为主。无论是放疗、化疗还是免疫治疗,耐药和精准用药的选择性不高是制约其治疗的难题。虽然免疫治疗的优势显着,但患者的应答率不高,因此化疗虽有诸多不尽人意,但依然侵袭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靶向药物靶点明确,但是耐药迅速,并且只有少数靶向药物有耐药标志物。目前临床上缺乏精准有效的指示标志物来预测化疗与靶向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亟待发现新的指示标志物,用以精准用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治疗。AGR2是二硫键异构酶家族成员,虽然是内质网定位蛋白,但AGR2仍可定位于细胞胞质和分泌至细胞外,具有分泌特性。AGR2作为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1)可显着促进肿瘤的增殖与侵袭转移;2)其分泌特性,提示可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志物;3)可作为药物靶点,已有AGR2抗体药物的研究报道。作为药物靶点,已有研究发现AGR2与耐药有关,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受。目前AGR2与肿瘤耐药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首先通过药物筛选,确定AGR2表达与肿瘤治疗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的关联,发现其表达显着影响药物的药效。随后对其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细胞内和分泌的AGR2均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耐药,最后通过AGR2介导的耐药机制探讨其应对方案,并确定分泌的AGR2可作为化疗以及血管靶向药物的用药指示标志物,并根据AGR2的表达提出序贯用药的策略。第一部分AGR2表达对肿瘤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敏感性的影响AGR2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能够显着促进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转移,并且多个报道显示AGR2能够促进癌细胞抵抗细胞死亡。目前发现AGR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促进他莫昔芬及多柔比星耐受,但是在我们前期通过组学数据分析在多西紫杉醇耐药的前列腺癌细胞中AGR2表达显着下调。因此我们首先进行了通量的药物筛选以确定AGR2的表达与肿瘤化疗耐受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分析AGR2的功能提供基础。一、不同细胞AGR2的基础表达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比通过对常见的肿瘤细胞AGR2基础表达进行分析,分别选取AGR2高表达和低表达的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筛选,发现AGR2的表达水平影响药物的药效:1.低表达AGR2的非小细胞肺癌与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WB实验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AGR2表达显着低于H460细胞,SW620中AGR2表达显着低于SW480。根据MTT结果分析其IC50值,结果表明低表达AGR2的A549与SW620细胞对多西紫杉醇、阿霉素及顺铂叁种化疗药物较为耐受,而H460与SW480细胞对所选药物较为敏感,。2.高表达AGR2的乳腺癌细胞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耐受WB实验显示乳腺癌细胞MDA-MB-453中AGR2表达显着高于MDA-MB-468细胞,MTT结果表明,MDA-MB-453细胞叁种化疗药物较为耐受,而MDA-MB-468细胞对药物较为敏感。二、细胞沉默或过表达AGR2表达对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应答分析1.细胞AGR2表达变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我们在AGR2高表达的PC3,H460,SW480细胞中沉默AGR2表达,在AGR2低表达的DU145,A549,SW620中过表达AGR2后分析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MTT检测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AGR2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肠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阿霉素及顺铂产生耐受,过表达AGR2后叁种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和前期数据一致。2.细胞AGR2表达改变对靶向药物敏感性的影响MTT检测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AGR2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肠腺癌细胞对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CDK4/6靶向药物帕布昔利布及血管新生靶向药物卡博替尼耐受,对蛋白酶体靶向药物硼替佐米敏感。过表达AGR2后叁种肿瘤细胞对吉非替尼,帕布昔利布及卡博替尼敏感,对硼替佐米耐受。3.乳腺癌细胞AGR2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筛选:MTT检测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AGR2表达下调后乳腺癌细胞MDA-MB-453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阿霉素及CDK4/6靶向药物帕布昔利布、血管新生靶向药物卡博替尼以及蛋白酶体靶向药物硼替佐米一致敏感。过表达AGR2的MDA-MB-468细胞对筛选的五种化疗药物一致耐受。第二部分分泌AGR2拮抗抗血管新生靶向药物的分子机制及应对方案在第一部分通量筛选中,我们发现AGR2高表达肿瘤细胞对抗血管新生药物卡博替尼耐受,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肿瘤增殖与侵袭转移均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这促使肿瘤组织血管新生以保重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运出代谢产物并为至肿瘤转移提供重要的门户。虽然AGR2在肿瘤增殖与侵袭中研究较多,但是AGR2对抗血管新生靶向药物的影响是否与促进血管新生有关尚无报道。课题组前期发现AGR2能够显着促进原位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并且过表达AGR2的原位肿瘤血运尤为丰富,提示AGR2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以促进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结合第一部分AGR2对抗血管新生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本部分探讨AGR2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一.分泌的AGR2协同VEGFA促进血管新生前期研究已证实,细胞内高表达的AGR2可通过稳定NF-κB介导的EMT机制而发挥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本论文进一步发现过表达AGR2的细胞上清同样具有显着的促进肿瘤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提示分泌的AGR2可能发挥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因此,本部分重点分析分泌的AGR2是否能够促进肿瘤侵袭转移与血管新生:1.重组人AGR2蛋白促进血管新生采用原核表达纯化体系获得了带His标签的重组人AGR2融合蛋白。分子筛结果显示蛋白为二聚体活性形式存在。细胞生长曲线数据表明重组人AGR2蛋白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小管形成实验表明rhAGR2显着增加内皮细胞HUVECs的小管形成数目。ELISA实验结果显示rhAGR2刺激后,HUVECs培养基中VEGFA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AGR2不促进VEGFA的成熟。2.重组人AGR2蛋白协同VEGFA促进血管新生小管形成实验表明rhAGR2与VEGFA都能够增加HUVECs小管形成数目,二者联合刺激HUVECs小管形成数目显着高于单独刺激。划痕实验表明rhAGR2与VEGFA联合刺激增强HUVECs与前列腺癌细胞PC3的移动能力明显强于单独刺激。Q-PCR结果显示rhAGR2与VEGFA联合刺激增强VEGFR2信号通路。二.分泌的AGR2直接结合VEGFA,激活VEGF/VEGFR信号而促进血管新生1.AGR2与VEGFA直接相互作用采用原核表达纯化体系获得了带His标签的重组人VEGFA融合蛋白与GST标签的AGR2全场及截短体蛋白蛋白,SDS-PAGE表明蛋白正确且纯度较高。His-pulldown实验证实AGR2与VEGFA存在直接相互作用。通过VEGFA与AGR2截短体pulldown实验表明AGR2与VEGFA结合于AGR2的81-101位氨基酸内。2.AGR2与VEGFA形成分子间二硫键His-pulldown实验证实AGR2半胱氨酸突变体不能与VEGFA相互作用,并且还原剂阻断AGR2与VEGFA的相互作用。小管形成实验表明细胞分泌与纯化的AGR2 C81A突变体蛋白都不能促进HUVECs小管形成。因此PDI结构域是AGR2与其他蛋白形成分子间二硫键的关键结构域。3.还原剂谷胱甘肽阻断AGR2促血管新生与促侵袭活性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生理性还原剂谷胱甘肽能够破坏细胞外AGR2与VEGFA相互作用。小管形成实验显示谷胱甘肽联合rhAGR2刺激HUVECs小管形成数目显着降低。划痕实验表明谷胱甘肽联合rhAGR2刺激PC3细胞转移能力显着下降。体内肿瘤侵袭转移模型发现谷胱甘肽能够降低注射rhAGR2小鼠肺转移灶数目,但是抗血管新生药物贝伐珠单抗则不能抑制注射rhAGR2小鼠肺转移灶数目。叁、分泌的AGR2拮抗血管新生靶向药物及用药选择研究小管形成实验表明卡博替尼与贝伐珠单抗都可以有效的抑制HUVECs小管形成数目,但是rhAGR2不能逆转卡博替尼而可以逆转贝伐珠单抗抑制HUVECs小管形成数目。裸鼠荷瘤实验表明腹腔注射rhAGR2能够削弱贝伐珠单抗的抗肿瘤活性,而对卡博替尼的抗肿瘤活性没有影响。提示AGR2指示抗血管新生药物用药。第叁部分AGR2低表达介导的肿瘤化疗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发现AGR2低表达介导了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肠腺癌的化疗耐受。而筛选结果表明,下调AGR2介导了癌细胞对多种结构不同靶点各异的化疗药物耐受,提示AGR2介导了肿瘤化疗多药耐药。因此我们探寻AGR2介导肿瘤化疗耐受的分子机制,以及克服耐药的用药策略。一、AGR2负调控MRP2表达介导肿瘤化疗多药耐药由于低水平的AGR2可介导多种不同结构和作用机制的化疗药物耐药,而药泵蛋白是介导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因此,首先分析药泵蛋白在AGR2低表达介导耐药的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C3细胞下调AGR2,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水平显着下降,表明药泵蛋白参与其耐药过程。MTT结果显示,AGR2在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肠腺癌细胞中表达与P-gp不亲和的卡巴他赛药物敏感性呈负相关PC3与H460细胞中沉默AGR2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RP2蛋白水平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AGR2细胞膜上MRP2减少。提示AGR2介导MRP2依赖的多药耐药。二、ARRB1介导MRP2蛋白降解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ARRB1表达,细胞内阿霉素蓄积明显降低。WB结果显示,沉默ARRB1表达,MRP2蛋白表达升高,而过表达ARRB1,细胞MRP2蛋白表达降低。免疫共沉淀检测MRP2与同家族蛋白MRP1与ARRB1相互作用。蛋白泛素化检测发现过表达ARRB1,MRP2泛素化水平增加,并且ARRB1 S412D失活突变不能增加MRP2泛素化。最后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MRP2与E3泛素连接酶MDM2相互作用。叁、AGR2上调ARRB1介导肿瘤化疗多药耐药1.下调ARRB1介导肿瘤化疗多药耐药MTT结果显示PC3细胞与H460细胞沉默ARRB1表达,细胞对多西紫杉醇、阿霉素及顺铂等叁种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耐受,而在DU145与A459细胞中过表达ARRB1,细胞对叁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加。动物实验表明,下调ARRB1肿瘤对多西紫杉醇耐受。2.AGR2上调ARRB1蛋白表达介导药物耐受WB结果显示,H460细胞下调AGR2表达,ARRB1蛋白表达下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AGR2与ARRB1存在相互作用。MTT结果表明,过表达ARRB1逆转下调AGR2介导的肿瘤化疗耐受,而沉默ARRB1表达则逆转过表达AGR2介导的药物敏感。3.PDI结构域参与AGR2介导的药物耐受WB结果显示,PDI结构域突变的AGR2 C81A突变体不能上调ARRB1表达。MTT结果显示AGR2 C81A突变体不能影响肿瘤细胞对多西紫杉醇和阿霉素的敏感性。4.AGR2上调MRP2蛋白表达介导药物耐受MTT结果表明,在PC3与H460细胞中沉默MRP2表达逆转下调AGR2介导的药物敏感。第四部分蛋白酶体抑制剂克服AGR2低表达介导的肿瘤化疗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在前期通量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药物敏感性与AGR2表达负相关,这提示我们靶向蛋白酶体有潜力作为AGR2低表达介导的肿瘤化疗多药耐药的应对策略。本部分分析AGR2调控蛋白酶体活性的机制,为肿瘤化疗耐受的逆转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一、AGR2负调控肿瘤细胞蛋白酶体活性1.AGR2与细胞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相关BioGRID数据库分析AGR2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聚类结果显示AGR2相互作用蛋白与蛋白质泛素化相关。WB结果显示沉默AGR2表达细胞内总泛素化蛋白减少,而过表达AGR2细胞内泛素化蛋白积累增加2.AGR2负调控蛋白酶体活性蛋白酶体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沉默AGR2表达,蛋白酶体中胰蛋白酶样活性、胰凝乳蛋白酶样活性与肽基-谷氨酰基水解酶样活性升高,而过表达AGR2,凝乳蛋白酶样活性与肽基-谷氨酰基水解酶样活性降低,胰蛋白酶样活性基本不变。二、AGR2调控蛋白酶体19s调节亚基与20s核心亚基结合11AGR2通过PDI结构域与19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结合蛋白酶体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BSA蛋白相比,纯化的AGR2蛋白并不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免疫共沉淀表明,AGR2与19s调节亚基蛋白PSMD2存在相互作用,并且PDI结构域突变的AGR2 C81A不能与PSMD2相互作用,蛋白酶体活性检测提示AGR2 C81A不能抑制蛋白媒体活性。MTT检测细胞活力表明AGR2 C81A不能降低肿瘤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敏感性2.AGR2抑制19s调节亚基与20s核心亚基结合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过表达AGR2,PSMD2与AGR2结合增多,而与核心亚基蛋白PSMA7结合减少。提示AGR2高表达抑制了 19s调节亚基与20s核心亚基结合从而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叁、多西紫杉醇与硼替佐米序惯性用药克服化疗获得性耐受动物实验数据显示,下调AGR2介导肿瘤细胞对多西紫杉醇耐受,对蛋白酶体抑制剂敏感。多西紫杉醇通过下调AGR2反馈性增加蛋白酶体活性。MTT结果显示,先采用多西紫杉醇处理12h后更换硼替佐米处理12h,肿瘤细胞存活率显着低于单独使用多西紫杉醇与硼替佐米或二者联用。动物实验表明先采用多西紫杉醇治疗后使用硼替佐米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多西紫杉醇与硼替佐米或二者联用治疗效果。结论1.低表达AGR2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2.AGR2协同VEGFA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及贝伐珠单抗耐受,而谷胱甘肽与卡博替尼可以作为应对策略。3.低表达AGR2通过下调ARRB1的表达介导肿瘤化疗耐受4.AGR2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核心亚基与调节亚基的结合负调控蛋白酶体。6.硼替佐米克服低表达AGR2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并且多西紫杉醇与硼替佐米序惯性用药克服临床化疗获得性耐受创新点1.鉴定VEGFA是分泌AGR2的直接相互作用蛋白2.首次报道ARRB1介导了MRP2的降解起始,并且E3泛素连接酶MDM2介导了MRP2的泛素化。3.首次鉴定PSMD2是AGR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且AGR2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核心亚基与调节亚基的结合4.首次提出多西紫杉醇与硼替佐米序惯性用药方案,并且提出AGR2作为指示标志物指导临床肿瘤化疗用药。不足之处1.未能分析乳腺癌细胞中AGR2上调介导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2.AGR2促进MRP2降解的机制研究不够完整,应当更进一步分析MRP2降解过程中AGR2所起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甘雨,肖越,翟齐啸,赵建新,张灏[4](2019)在《基于iTRAQ蛋白组学的植物乳杆菌镉吸附及耐受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乳杆菌是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益生菌,不同植物乳杆菌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及耐受能力存在显着的菌株差异。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的镉吸附机制,通过筛选得到两株镉吸附能力有显着差别的植物乳杆菌(强吸附菌株CCFM8610和弱吸附菌株CCFM595),采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方法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手段,研究两株菌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在两菌株中共鉴定得到1 690个蛋白,其中有109个丰度差异表达蛋白,以及89个仅在强镉吸附菌株CCFM8610检测到的蛋白。通过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功能注释、代谢通路重构以及互作网络解析,阐明植物乳杆菌CCFM8610与CCFM595的镉吸附及耐受机制可能为:表达更多的参与细胞壁及胞外聚合物合成的蛋白,从而加强镉离子的隔离和吸附;CCFM8610一直处于低压力的状态,表现为压力应答相关蛋白在CCFM8610中低表达;CCFM8610具有独特的能量节省的代谢模式,表现为TCA循环通路蛋白的整体较低水平;CCFM8610具有更强的金属外排转运能力,表现为cadA等镉外排泵也在CCFM8610具有更高丰度;CCFM8610的疏水性氨基酸的表达增加,可增强细胞的表面疏水性,还能通过表达调节渗透压及胞内结合镉的氨基酸来应对镉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崔冬,胡宇慧,唐根,沈丹,陈黎[5](2019)在《3例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及SLC7A7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PI)是由SLC7A7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常累及多个系统病变,肺部受累较为常见,儿童患者预后差。该文总结3例经SLC7A7基因分析确诊为LPI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3例患儿均表现为断乳后不喜蛋白饮食、生长发育落后、贫血、肝脾肿大、骨质疏松等,均有尿乳清酸增高。2例表现有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间质病变。SLC7A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例患儿中共检测出3种致病突变:c.1387delG(p.V463CfsX56)、c.1215G>A(p.W405X)和纯合c.625+1G>A。3例患儿诊断明确后,予低蛋白饮食,口服瓜氨酸100mg/(kg·d)、蛋白琥珀酸铁4mg/(kg·d)、葡萄糖酸钙锌10mL/d、维生素D400IU/d,例3还予醋酸泼尼松5mg/d治疗,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LPI的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特点与尿素循环障碍较难鉴别,SLC7A7基因分析是LPI确诊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和立穹,宋宗斌,邢曼玉,李正弈棋,吴璟[6](2019)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与差异蛋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吗啡耐受大鼠腰段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比较分析吗啡耐受大鼠腰段脊髓组织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和差异表达,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验证。方法:将16只鞘内置管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耐受组(MT组,n=8)和生理盐水组(NS组,n=8),取其腰段脊髓组织蛋白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mmobilized pH gradients isoelectric focusing,IPGIEF)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oresis,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2-DE,应用PDQuest分析软件对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图谱进行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并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索SwissProt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结果:MT组和NS组大鼠脊髓组织2-DE图谱中各分离出约1 000个清晰的蛋白质点,其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有36个。采用MALDI-TOF-MS分析,并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索Swiss-Prot数据库,共搜索到14个蛋白质,与NS组比较,MT组中表达下调的蛋白质点有2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2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其中的NADH脱氢酶及伽玛烯醇化酶蛋白质点进行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证明吗啡耐受可以引起脊髓中多种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璟,陈倩,顾丽红,阮瑶,张新帅[7](2019)在《一株耐受蛋清蛋白的鸡蛋腐败菌S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De novo测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从鸡蛋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腐败菌S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了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抑菌圈法及存活率试验探究该菌株对蛋清环境的耐受性,并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De novo测序,获得基因组框架图。结果表明,该菌株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与皮生球菌属相似,且16S rDNA序列与Dermacoccus abyssi(登录号AY894323)的同源性高达99%,鉴定为深渊皮生球菌(Dermacoccus abyssi)。该菌株在含有蛋清或溶菌酶的试管中能生长,在添加了蛋清或溶菌酶的孔径中没有抑菌圈产生。对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注释结果显示,细菌参与膜转运、离子结合、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能量转换相关的基因丰富,推测其在鸡蛋中可能通过调节相关基因来耐受蛋清抑菌环境。该菌株对蛋清及溶菌酶的耐受性,为其在鸡蛋中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8](2018)在《麸质过敏症(麸质蛋白不耐受)与小麦过敏》一文中研究指出麸质过敏症又称乳糜泻(也称粥状泻、非热带口炎性腹泻、麦胶性肠病或麦胶性敏感症)是人体对存在于谷物中特殊蛋白质链,通常是指麸质面筋麸质的慢性反应。这种反应会引起小肠绒毛的破坏,从而导致营养的吸收不良。有证据表明麸质过敏症具有家族倾向,有被诊断为麸质过敏症的直系亲属(父母、孩子和兄弟姐妹)的人(本文来源于《粮食加工》期刊2018年06期)

万昕[9](2018)在《致耐受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靶向清除和调节髓鞘蛋白自身反应性T细胞治疗EAE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利用仿生微纳米颗粒为载体构建免疫制剂调节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免疫疗法的基本策略是利用仿生微纳米载体装载髓鞘蛋白、自身抗原多肽、毒素或多种调节性细胞因子,通过被抗原提呈细胞的摄取、提呈,经选择性活化途径诱导致耐受性抗原提呈细胞形成,再由后者来诱导调节性T细胞,或抑制致炎性细胞亚群,并间接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分化而产生耐受效应。这类“间接”特异性疗法受到体内多种因素影响而容易使致耐受性抗原提呈细胞的诱导不稳定,从而影响疗效。目前,靶向性清除、抑制或调节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直接”特异性疗法极少,尤其在EAE治疗中几乎没有相关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发展一种可以直接靶向调节髓鞘蛋白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致耐受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tolerogenic artificial antigen-presening cell,TaAPC),治疗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肽段MOG_(35-55)诱导的小鼠EAE模型,通过特异性杀伤或抑制MOG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达到缓解EAE病情的目的。研究方法:首先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icroparticles,PLGA)为原料,制备细胞大小的微米球载体(PLGA-MPs),在其中包裹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后在其活化表面共价偶联靶向分子(MOG_(40-54)/H-2D~b-Ig二聚体,MOG_(35-55)/I-A~b多聚体),调节分子(anti-Fas和PD-L1-Fc)以及可抗吞噬的“自我标记”分子CD47-Fc,构建MOG抗原表位特异性的TaAPCs。通过尾静脉输注到EAE小鼠体内,然后对其临床疗效、体内运行规律、体内外免疫细胞接触作用、负载各分子的作用机制以及是否产生副作用等都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结果:(1)细胞大小(直径5.0μm左右)的TaAPCs被成功制备,具有正确表型,5种表面免疫分子均被证实充分偶联于微球表面,而内部包裹的TGF-β1可以长期缓释;(2)TaAPCs在发病后早期的四次尾静脉注射可以显着并持久地降低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至100天,缓解CNS组织中的炎性浸润和髓鞘脱失现象,同时减少局部浸润T细胞的数量;(3)TaAPCs输注后可以通过脉管循环系统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和各种器官,且由于大小限制并不能进入脑部。同时它可以在体内滞留超过36h,且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存在较多的直接接触,而与其他免疫细胞共定位较少。由于CD47分子的存在,其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现象大幅减少;(4)TaAPCs的两次尾静脉注射治疗可导致外周血、脾脏以及脑脊髓组织中65-79%的MOG_(35-55)特异性CD4~+T细胞以及46-62%的MOG_(40-54)特异性CD8~+T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显着抑制MOG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显着减少MOG特异性Th1、Th17和Tc17细胞的数量,并诱导脾脏中Treg频率升高。此外,TaAPCs还可以显着抑制脾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17A的分泌,而上调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但不能改变脑组织中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5)TaAPCs治疗并未明显抑制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包括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对无关髓鞘蛋白多肽抗原和第叁方移植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等。结论:装载6种免疫分子的TaAPCs可以通过多种配体表面呈递和细胞因子旁分泌释放的共同作用在体内直接清除和调节自身反应性T细胞,从而持续缓解EAE病情。本研究为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和免疫制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8-23)

王碧玉,曹玲[10](2018)在《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SLC7A7基因突变引起[1]。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可导致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等多系统受累。在LPI的诸多并发症中,危及生命者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及肺纤维化[2-4]。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尚缺乏足够了解,本文就LPI近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耐受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烟曲霉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腐生菌,也是一种能感染免疫缺陷病人的条件致病真菌。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从而使得患免疫缺陷的病人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导致由于烟曲霉感染的侵袭性曲霉病的日益增多。目前抗真菌药物中的唑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然而,由于唑类药物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又使得唑类药物耐药菌株大量出现导致药效下降。在目前临床发现的烟曲霉耐药菌株中,最常见的是唑类药物靶蛋白Cyp51A的突变而导致的,但是仍然有一些非Cyp51A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株出现,这些耐药机制很多目前还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烟曲霉对于外界环境刺激而进化的一些压力响应途径,例如应对药物压力刺激的途径、宿主免疫的氧化应激途径等都对于它的耐药特征和存活起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烟曲霉的基因组信息,以及模式酵母中同源蛋白的功能蛋白比对,选择了两种潜在的可能参与压力响应的蛋白OrmA和MtmA,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综合手段整体分析了其生物学功能,具体结果归纳如下:1、阐明了OrmA通过调控鞘脂类合成从而参与唑类药物敏感性与毒性的功能。OrmA的缺失增加了烟曲霉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脂质组学发现OrmA可以调控鞘脂的代谢。OrmA的缺失导致了鞘脂类神经酰胺组分的显着升高,而鞘脂合成抑制剂多球壳菌素能够恢复OrmA的缺失引起的药物敏感性增加。这些数据表明OrmA主要通过影响鞘脂类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2、OrmA的表达依赖于未折迭蛋白反应中主要的转录因子HacA。OrmA不仅能够响应药物刺激,而且可以响应内质网压力试剂二硫苏糖醇(DTT)和衣霉素(TM)的刺激。进一步研究发现HacA的缺失导致OrmA的表达显着下降,表明HacA对于OrmA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3、小鼠肺部感染模型结果表明OrmA的缺失降低免疫缺陷小鼠的死亡率,说明OrmA对于烟曲霉的毒性是需要的。4、证实在烟曲霉中线粒体转运蛋白MtmA对于氧化压力应激是必需的。烟曲霉中的mtmA是一个必需基因,通过构建条件菌株发现MtmA表达的抑制对氧化压力试剂甲萘醌和过氧化氢极度敏感主要是由于Sod2酶活的显着下降。高表达Sod2能够恢复由于抑制MtmA表达而导致的对氧化压力的敏感,说明MtmA可以调控由Sod2参与的抗氧化逆境。5、研究发现MtmA表达的抑制影响了烟曲霉胞内Zn离子平衡,而Zn离子螯合剂TPEN能够恢复MtmA表达的抑制引起的生长缺陷。这说明Zn离子代谢的紊乱是MtmA缺失致死的关键因素。6、MtmA表达的抑制显着增加了烟曲霉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然而MtmA的低表达导致了与其耐药性相矛盾的现象,即药靶Erg11A/B、Erg5表达的显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MtmA的低表达引起的耐药是由于多个药泵的高调,尤其是Mdr1的显着高调。而药泵的高调则是由于MtmA的低表达导致转录因子CrzA的持续激活。综上所述,本文阐明了压力响应蛋白OrmA参与唑类药物的耐受性,缺失导致药物易感性而过表达导致耐药。OrmA同时还是烟曲霉产生动物毒性所必需的。烟曲霉中的mtmA是一个必需基因并参与了氧化应激响应、离子平衡,药物耐受等功能。本研究发现进一步拓宽了人们对于烟曲霉中参与抗真菌药物压力响应的重要蛋白的知识理解,也将可能为未来的抗真菌新药靶发现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受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Th细胞和Treg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J].器官移植.2019

[2].翟鹏飞.烟曲霉中压力响应蛋白OrmA和MtmA参与唑类药物耐受的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3].贾梦琪.内质网蛋白AGR2介导肿瘤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甘雨,肖越,翟齐啸,赵建新,张灏.基于iTRAQ蛋白组学的植物乳杆菌镉吸附及耐受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5].崔冬,胡宇慧,唐根,沈丹,陈黎.3例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及SLC7A7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6].和立穹,宋宗斌,邢曼玉,李正弈棋,吴璟.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与差异蛋白鉴定[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张璟,陈倩,顾丽红,阮瑶,张新帅.一株耐受蛋清蛋白的鸡蛋腐败菌S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Denovo测序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9

[8]..麸质过敏症(麸质蛋白不耐受)与小麦过敏[J].粮食加工.2018

[9].万昕.致耐受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靶向清除和调节髓鞘蛋白自身反应性T细胞治疗EAE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王碧玉,曹玲.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

标签:;  ;  ;  ;  

耐受蛋白论文-李先亮,白纯,杨龙,李瀚,吕少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