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壳设计论文-姜伯军

内壳设计论文-姜伯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壳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艺分析,模具分型,浇注系统,滑块抽芯

内壳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姜伯军[1](2019)在《机体内壳架构件注射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塑件具叁向滑块抽芯的成型工艺及模具成型结构对塑件质量的响分析,分析了正确的浇注系统选用设计,模具成型部分和总装结构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9年05期)

奉和平[2](2018)在《相机电池内壳注射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相机电池内壳的结构和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相机电池内壳注射模的结构设计和模具工作过程,阐述了模具型腔数量的确定、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件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推出机构设计和冷却与加热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模具设计要点。经过生产验证,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可供同类塑件在注射模设计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18年07期)

文根保,文莉,史文[3](2017)在《头盔内壳成型(裱糊)钻模结构方案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头盔内壳壁厚和重量符合图纸要求,头盔内壳不会产生气泡、富胶、贫胶、分层、空隙、扁塌和皱褶等缺陷,成形后内壳能够顺利地成型和脱模,成型钻模采用了多个分型面避开障碍体对头盔内壳成型品质和脱模的影响。多处分型将成型钻模设计成多个构件组成的凹、凸模。在充气胶袋的压力作用下,组成凸模的多块彼此能够独立移动。成型头盔内壳的模具采用了一种独创的成型增强复合材料产品的模具结构。(本文来源于《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1)

文根保,文莉,史文[4](2016)在《复杂头盔内壳机械形式成型钻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钢产品成型加工,在我国绝大部分是用手工进行裱糊,这种加工方式占到了玻璃钢制品80%。手工裱糊特点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管理不良、质量不稳定、操作和安全规程不健全。加工人员是在十分恶劣环境中工作,除了刺鼻树脂味道,细微玻璃纤维碎屑尘埃环境之外,还有生产效率低下。在采用了机械结构形式的模具后,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在左右模板中加装电热器及在橡胶袋中通入一定压力的蒸气后,可加快头盔外壳成型固化速度从而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6年04期)

赵鹏展[5](2016)在《基于UG MoldWizard的老人手机内壳注射模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UG是基于Siemens NX开发的针对注塑模具设计的专业模块,模块中配有常用的模架库和标准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进行调整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老人手机内壳有多个侧孔或凹槽,结构较复杂,注射模具有叁个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采用点浇口多点进胶,该模具结构完整且合理。(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6年01期)

李维春,牛永强,陈战[6](2015)在《冷柜内壳底板折弯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冷柜内壳底板折弯模结构设计,分析了其折弯过程的工艺性。新折弯模结构使原内壳底板生产需两道工序,变成1道工序,一次完成折弯,大大提升了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折弯质量也得到提升。(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5年10期)

王晓军,周孟雄,袁包妹,高波[7](2013)在《笔记本内壳迭层热流道注射模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记本内壳采用迭层注塑模具技术将多个型腔在合模方向重迭布置,由于产品结构设计、功能要求和装配等原因,产品孔洞较多,肉厚不均匀,若浇口大小、位置设计不当或射出曲线设定不当都很容易发生短射和缩水等成型问题。根据给定笔记本内壳的外形及性能的要求进行注塑模具设计,利用UG叁维软件对产品进行拔模分析、利用Moldflow 6.1模流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填充、流动、冷却、保压和翘曲变形等分析,从而达到技术性能要求。采用热流道系统,双层模具结构,确保了塑件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3年05期)

羊字军[8](2008)在《基于SolidWorks的油船内壳交互式设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船作为叁大主力货船之一,其船体结构方式随着海难事故的不断发生及对海洋造成的灾难性污染后果而不断改进。油船船体结构经历了由最初的单壳体到最近的双壳双底结构形式,双壳双底结构方式,虽然提高了油船的防污染能力,但是也随之降低了货舱舱容。据统计,油船设置了双壳双底以后,相对单壳体油船,空船重量将增加20%左右,干舷增加,船体主尺度也会发生变化,双层底的设置使满载的重心提高,对稳性的要求亦将提高.在压载状态下,将会出现大的自由液面,还必须进行大的自由液面的修正工作。因此,如何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兼顾造船工艺、结构强度等约束要素,尽可能大的提高舱容是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船东所关心的问题.目前,油船内壳设计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凭经验在AutoCAD中反复修改,直到满足要求。并且内壳生成以后,还要在此基础上手工形成分舱数据,再进行舱容计算与校核。如果不满足要求还要进行修改,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设计结果严重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本文对以下四个方面做了研究:1.研究了与油船分舱设计有关的规范内容,MARPOL 73/78规范、油船结构体共同规范(2006)和钢质海船入级和建造规范(2006);2.结合设计经验,总结出了双壳双体油船内壳设计的设计准则。该准则分别从规范要求、结构强度、建造工艺和舱容最大化等方面加以概括;3.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的油船内壳定义的设计系统,以船体型线为出发点,快速交互式进行货油舱和压载水舱的舱室定义,在几何信息定义的基础上,对分舱进行叁维可视化浏览,并可以快速得到舱容要素,为后续的配载及稳性计算提供方案;4.实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实现了预定的目的,为高质量快速开展船舶分舱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9)

袁辉[9](2006)在《内壳垫片无废料级进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典型零件无废料排样级进模冲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介绍了相应的模具结构,对同类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06年08期)

孙亚维,陈理[10](2005)在《内壳底板的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内壳底板零件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两种卸料方式及对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选择了合理的卸料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05年07期)

内壳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相机电池内壳的结构和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相机电池内壳注射模的结构设计和模具工作过程,阐述了模具型腔数量的确定、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件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推出机构设计和冷却与加热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模具设计要点。经过生产验证,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可供同类塑件在注射模设计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壳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伯军.机体内壳架构件注射模设计[J].模具制造.2019

[2].奉和平.相机电池内壳注射模设计[J].模具工业.2018

[3].文根保,文莉,史文.头盔内壳成型(裱糊)钻模结构方案的分析与设计[C].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2017

[4].文根保,文莉,史文.复杂头盔内壳机械形式成型钻模设计[J].模具制造.2016

[5].赵鹏展.基于UGMoldWizard的老人手机内壳注射模具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6

[6].李维春,牛永强,陈战.冷柜内壳底板折弯模设计[J].模具制造.2015

[7].王晓军,周孟雄,袁包妹,高波.笔记本内壳迭层热流道注射模具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

[8].羊字军.基于SolidWorks的油船内壳交互式设计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8

[9].袁辉.内壳垫片无废料级进模设计[J].模具制造.2006

[10].孙亚维,陈理.内壳底板的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J].模具制造.2005

标签:;  ;  ;  ;  

内壳设计论文-姜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