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孙佳伟,刘海南,傅少君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孙佳伟,刘海南,傅少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质灾害,农村水利,指数综合法,易发性分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伟,刘海南,傅少君[1](2018)在《彬县水利建设的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直接影响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以陕西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道路建设、采矿活动、削坡建房、多年降水量、灾害点密度7个影响因子,采用指数综合法对彬县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结合易发性分区结果与灾点险情等级作为危险性区划评价标准,采用MAPGIS"空间分析"点对区相交分析,针对彬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可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及非易发4个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及极低危险4个分区。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彬县农村水利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11期)

解会存,金志[2](2016)在《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以宿松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指数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作出宿松县斜坡单元网格并进行相应的模拟运算,得出每一个评价单元内所有影响因子的加权和。最后,依据分区标准对易发程度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便得到宿松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将区域的受威胁对象和易发性迭加计算,将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6年03期)

高帅,姬怡微,何意平,李成,宁建民[3](2015)在《基于层次分析法与Arcgis的榆阳区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影响灾害发育的叁级因子,建立评价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因子分别进行指标分析和归一化处理。最后,运用栅格计算工具将各评价因子与评价权重进行迭加,按自然间距分类法,确定分区界限值。将区域的险情与易发性进行迭加计算,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5年03期)

马叶情[4](2015)在《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区改造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了厂区各类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育规律、预测建设和运营后可能遭受的危害,为建设提供防灾、减灾和避灾依据,并且为确保项目完工后生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5年07期)

李永红,向茂西,贺卫中,姬怡微,李辉[5](2014)在《陕西汉中汉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形地貌、岩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不同,汉台区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在北部山区崩塌地质灾害密度大,中南部粘性土滑坡较多。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综合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并以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等级进行点对区的空间迭加,形成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为汉台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提供了防治对策依据,尤其对陕南移民搬迁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杨国林[6](2013)在《基于GIS的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因自然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件越来越频繁,所以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这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本论文以甘肃省秦州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本论文在充分搜集秦州区气象水文、自然地理和区域地质环境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点的实际调查资料,对秦州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基于GIS的综合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秦州区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划,得出秦州区的危险性分区图,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查明了秦州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秦州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与不稳定斜坡;受地形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具有高中山区灾害少、低中山河谷区灾害发育集中以及各乡镇分布极不均匀的特征;发育特征呈现出群发性、突发性和链生性。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和地震,诱发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2)采用叁级评价体系,选取地质灾害点密度、植被指数(NDVI)、地貌、水系、工程地质岩组、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共7个具体评价因子构成秦州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利用基于GIS的综合评判法,在ARCGIS平台下,以秦州区1:100000比例尺数字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及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依据,将利用DEM数据划分出的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在提取7个评价指标图层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迭置分析,绘制出秦州区危险性分区图。(4)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1km×lkm的规则网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用梯形函数确定隶属度,对各个指标进行危险性等级划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提取的7个评价指标图层进行计算,得出秦州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图。(5)利用ARCGIS的重分类功能把秦州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区域、中危险性区域和低危险性区域,通过对两种区划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两种危险性区划方法的结果比较接近,且与实际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秦州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杨君,唐红梅,罗红[7](2010)在《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山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主城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的区域。基于现场调查和观测,遴选出地形坡度、地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堆积体厚度、地下水和工程活动等6个致灾影响因子,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进行指标赋值,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因子评价模型,据此基于GIS平台将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轻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5.2%、18.1%、13.2%和3.5%,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成果可为风景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刘德成,刘鸿[8](2009)在《北京市通州区缓变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提出了平原区缓变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建立了单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单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吴楚,陈洪凯[9](2009)在《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区的滑坡、危岩崩塌,选择灾害体、地表坡度、森林植被、水文地质、岩性、地表高程、库水位和地质构造等8个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PH法)及灰色聚类法获取每个因子的平均值;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空间迭加,据此结合综合评估指数将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叁级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每区所占面积分别为96.66km2,113.37km2,23.96km2,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周皎,张成,江王茜,周庆磊[10](2009)在《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复杂的、从缓变到突变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并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差异性,采取不规则网格法,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指数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作出宿松县斜坡单元网格并进行相应的模拟运算,得出每一个评价单元内所有影响因子的加权和。最后,依据分区标准对易发程度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便得到宿松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将区域的受威胁对象和易发性迭加计算,将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孙佳伟,刘海南,傅少君.彬县水利建设的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2].解会存,金志.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以宿松县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6

[3].高帅,姬怡微,何意平,李成,宁建民.基于层次分析法与Arcgis的榆阳区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5

[4].马叶情.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

[5].李永红,向茂西,贺卫中,姬怡微,李辉.陕西汉中汉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

[6].杨国林.基于GIS的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杨君,唐红梅,罗红.南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刘德成,刘鸿.北京市通州区缓变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

[9].吴楚,陈洪凯.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

[10].周皎,张成,江王茜,周庆磊.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四川地质学报.2009

标签:;  ;  ;  ;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孙佳伟,刘海南,傅少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