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黄龙沟论文-黄宝强,安德军

四川黄龙沟论文-黄宝强,安德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川黄龙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龙沟,兰科植物,生境,繁殖成功率

四川黄龙沟论文文献综述

黄宝强,安德军[1](2013)在《两种生境对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黄龙沟森林和钙化滩流地两种生境中分布着大量的少花鹤顶兰,而且生长在这两种生境中的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存在着差异,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生境差异所致,及其影响有性繁殖成功的机制。通过对黄龙沟少花鹤顶兰两种生境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和两种生境中的花部特征和传粉情况的测量,结果表明森林生境中林木盖度、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比钙化滩流地中的高,而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苔藓盖度、空气温度、相对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全钙以及pH则是钙化滩流地中更高。而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的形态特征和有性繁殖成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森林生境中的个体与钙化滩流地中的个体相比,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更大,花朵数更多,距长也更长,单花和花序寿命更长。但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却是钙化滩流地中的更高。两种生境中温度和光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黄宝强,寇勇,安德军[2](2012)在《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少花鹤顶兰(Phaiu delavayi)是多年生、多次结实的具有克隆能力的地生兰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种。目前少花鹤顶兰开花物候、花寿命、繁殖成功等生物学特征尚不清楚,而这些资料是开展少花鹤顶兰进化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利用2005—2007年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的调查数据,对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每个花序的平均花朵数为3(1—7)朵。叶和花的形态指标在年季间无显着变异。2005—2007年3年间的开花物候没有明显的差异,花期始于6月中旬,于7月底至8月初结束,持续约6—7周,80%—90%的花在7月初的开花高峰期开放,属花集中开放模式。花寿命与是否授粉密切相关,成功授粉的花寿命比没有授粉的花寿命短。少花鹤顶兰是自交亲和的,但其结实完全依赖于两种熊蜂的传粉,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可维持15 d左右。繁殖成功率年季间的变化很大,并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花粉移走率为18%—51%,自然结实率为10%—36%。繁殖成功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黄龙沟喷洒农药有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21期)

沐先运[3](2011)在《四川黄龙沟百花探秘》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有似加拿大的雪山,有似怀俄明州的峡谷,有似科罗拉多的原始森林,有似黄石国家公园的钙华彩池,这么多美丽的风景集中于一地,世界罕见。——斯塔尼·欧伯特(本文来源于《生命世界》期刊2011年07期)

王海静,张金流,刘再华,台永东[4](2011)在《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的四川黄龙沟泉群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对四川黄龙沟沿途出露的7个泉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泉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的时空变化反映了CO2逸出、钙华沉积和蒸发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是由这些泉水处在四个水循环转化段决定的。根据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可将这些泉水划分为叁种不同的类型:深部泉、表生泉和转化泉。这些认识将为四川黄龙沟景观水资源的管理和钙华景观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黄宝强,罗毅波,安德军,寇勇[5](2010)在《四川黄龙沟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黄龙沟草本植物群落在所调查样方中(N=662)共出现维管植物124种,分属于37科91属,有54个中国特有种:其中兰科植物多达21属33种,中国特有种有12个,新种一个。如此众多的地生兰科植物聚集在面积不到1公里的沟内,而且部分兰科植物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草本群落,这在中国地生兰的分布区域中是不多见的。大多数物种,包括兰科植物在内,出现的频率都较小,并且分布不均匀。黄龙沟兰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两种生境中,即钙化滩流地和森林中。在这两种生境中微环境条件以及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的差异都很大。钙化滩流地的兰科植物种类数目和每个样方中包含的兰科植物种类数目都比森林生境中的高。钙化滩流地中发现有30种兰科植物,最为常见的是无苞杓兰、黄花杓兰、西藏杓兰、广布小碟兰、二叶根茎兰和少花鹤顶兰。森林生境中有21种兰科植物分布,其中筒距兰和斑叶兰出现最多,光照强度可能对兰科植物的分布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钙化滩流地中的溪流对建立和维持兰科植物生存所必须的稳定环境条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随意改变水流的方向或减少水流的流量,将给某些兰科植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0年05期)

侯天文,金辉,刘红霞,安德军,罗毅波[6](2010)在《四川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对兰花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解高原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状况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选取了四川黄龙沟的两种生境中生长的8种优势兰科植物,分别于植株的萌芽期(4月份)、生长期(7月份)和果期(9月份)采集营养根进行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研究。其中,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少花鹤顶兰(Phaiusdelavayi)、二叶匍茎兰(Galearis diantha)和广布小蝶兰(Ponerorchis chusua)分布在开阔生境;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和尖唇鸟巢兰(Neottia acuminate)则分布在密林生境。通过对分离所得的50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共获得菌根真菌41种。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分别进行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种类(35种),以柔膜菌目(Helotiales)、炭角菌目(Xylariales)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内的种类为主,担子菌则以胶膜菌(Tulasnellaceaesp.)为主。在8种兰科植物中,二叶匐茎兰表现出极高的专一性,其菌根真菌均属于Hypocrea。其余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分别属于不同的科,专一性相对较低。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密林生境的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多样性在各生长季节基本高于开阔生境。此外,两种生境的优势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随生长季节转变所呈现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萌发期和生长期的多样性均较高,峰值出现在生长期,到果期时则大幅下降。这与高原兰科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营养供求规律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13期)

侯天文[7](2010)在《四川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对兰花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不同区系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对兰科植物的保育和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在高原地区四川黄龙沟的两种不同生境中生长的9种优势兰科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二叶匍茎兰(Galearis diantha)、少花鹤顶兰(Phaius delavayi)、广布小蝶兰(Ponerorchis chusua)、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尖唇鸟巢兰(Neottia acuminate)、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和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研究分别于兰花萌芽期(4月)、生长期(7月)和果期(9月)采集营养根、根际土壤及无兰区域土壤,进行菌根真菌、菌根内生细菌和土壤真菌的分离鉴定,并调查兰科植物分布区域的土壤极值温度以及9种兰科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然后对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生境和不同营养方式的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以黄龙沟兰花种子和附生兰五唇兰为材料进行室内种子共生萌发试验及原球茎、组培苗回接实验,讨论菌根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切片分离法,共获得菌根真菌菌株66个。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种类,以肉座菌目(Hypocreales)、炭角菌目(Xylariales)和柔膜菌目(Helotiales)的种类为主;担子菌则以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为主。在9种兰科植物中,只有二叶匐茎兰表现出极高的专一性,其根部内生真菌均属于肉座菌属Hypocrea。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林下生境的兰花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在各生长季节基本高于开阔生境。但两种生境的优势兰科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随生长季节转变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这与高原兰科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营养供求规律基本相符。2、利用菌根研磨液梯度稀释后进行平板涂布的分离方法,获得33个菌根内生细菌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和16SrDNA分子鉴定发现,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类为Pseudomonas和Bacillus,其次是以Aranicola sp.为代表的嗜冷细菌,这是首次在地生兰中发现该类细菌。内生细菌群落数量因兰花种类的具体生长环境和生物习性,以及已有内生菌群落的存在状况(主要是菌根真菌的种类)而表现各异。3、通过对土壤温度的持续观察发现,林下的土壤最高低温度在各个生长季节都比开阔生境平均低7℃;林下和开阔生境的土壤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分别为9.1℃和7.2℃,差别不大。兰科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测试结果显示,pH值、有机质含量、矿质元素等指标值因兰花种类和生境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根际土壤真菌研究方面,3个生长季节的优势兰科植物根际土壤共分离得到真菌菌株58个。与兰科菌根真菌相比,根际土壤开始出现较大量的腐生真菌,如被孢霉属(Mortierella)、木霉属(Trichoderma)等,且土壤真菌在同兰花种类的各个生长季节重复率增加,即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外,根际土壤中还出现了云杉菌根真菌、杜鹃菌根菌和地钱内生菌等真菌种类。无兰区域的土壤真菌组成简单,完全是腐生类群。兰科植物的种群分布与土壤真菌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4、利用黄龙沟兰花种子进行的室内种子共生萌发试验中,22个供试菌株为前期分离所得的菌根真菌。结果显示除黄花杓兰和筒距兰之外的几种兰花的种子均表现出较高的萌发率。其中,种子活力较低的少花鹤顶兰、小花舌唇兰和珊瑚兰表现出较活跃的萌发率;而活力较高的黄花杓兰能够共生的真菌种类反而很少。种子萌发到达种胚脱离种皮,明显膨大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和萌发率之间似乎并不存在既定的正比关系,萌发率同兰科菌根菌与兰花种类间专一性的关系更密切。5、以附生兰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 Lindl.)为材料,利用上述22个供试菌株,进行了种子共生萌发、原球茎分化和组培苗回接试验,以探讨附生性兰科植物与温带地生兰菌根真菌的共生效应。经过20周的共生培养,只有2个菌株能使种子表现出萌发迹象;9个菌株能够促使原球茎较好地分化发育出根叶;11个菌株处理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高于对照组,其中Mm-1的效果达到极显着水平(a=0.01)。五唇兰在种子萌发阶段的专一性较为严格,但到了成株阶段,共生菌的范围则相对宽松。研究结果表明某些附生兰与共生真菌的专一性会随着兰花的生理生长而发生变化,这可能与兰花种类的生存策略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5-01)

王海静,刘再华,曾成,刘香玲,孙海龙[8](2009)在《四川黄龙沟源头黄龙泉泉水及其下游溪水的水化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滴定及取样室内分析等方法,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龙钙华的沉积主要起因于水中CO2的大量释放,造成溪流自黄龙泉泉口向下游方向水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电导率(EC)降低,pH值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升高。但仔细分析发现,水化学的这一空间变化主要发生在SIc<1.0时;当SIc>1.0后,向下游方向,水化学趋于稳定。同时,黄龙沟地表融雪水和沿途泉水分别产生的稀释和浓集作用对溪流水化学的这一空间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此外,源头黄龙泉的水化学稳定,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下游的池水则出现pH值、EC和SIc及p(CO2)的显着日变化,即白天p(CO2)、EC较低,而pH和SIc较高,反映了白天较快的碳酸钙沉积,其中温度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分别达到19%和81%。(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09年03期)

王海静[9](2009)在《四川黄龙沟钙华沉积溪流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华是分布于地表的次生碳酸钙沉积物,具有比石笋记录气候环境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成为近年来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同时,钙华又可能是重要的景观资源。然而,若要很好的利用钙华进行古气候环境重建和保护好钙华景观,必须全面了解钙华沉积过程中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并从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出发,深化钙华的形成机理,以弄清钙华沉积的主控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钙华景观保护措施和古环境重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通过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滴定、取样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水化学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时空动态的综合分析,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沉积过程中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黄龙沟钙华景区源头1号点泉水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黄龙沟1号泉水化学组成常年较稳定,CO_2分压达到14000Pa以上,[HCO_3]和[Ca~(2+)]分别大于750mg/L和240mg/L,这些为钙华的沉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对比在黄龙沟钙华景区池水和滩流水的水化学观测数据发现:池水和滩流水的水化学都有非常明显的昼夜变化,但池水的水化学昼夜变化以生物光合作用控制为主,滩流水水化学昼夜变化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3)由于水中二氧化碳的逸出使黄龙沟沿途水中CO_2分压沿水流方向大体呈降低趋势,pH升高,水中的方解石达到过饱和,导致钙华沿途沉积,[Ca~(2+)]和[HCO_3~-]降低(电导率降低)。但水流到中下游后,水化学组成变幅降低,这是钙华沉积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的结果。(4)进入雨季后,对于泉水而言,泉水受降雨的影响很小,有着稳定的水化学组成,而沿途水体的离子浓度降低,这是由于具有较低电导的雨水和融雪水大量混入造成的。(5)夏季降雨的稀释作用不但对水化学有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水及其沉积的钙华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发现,雨水的稀释作用使得水和钙华的碳同位素在雨季时降低,而氧同位素则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着春夏季气温的升高,水中氧同位素值也升高,并且水中沉积的钙华氧同位素也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反映了蒸发作用对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这些反映了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控制机理的差异。(6)由于黄龙沟溪流沿途有多处泉水、雨水和融雪水的混入,导致水和钙华中的碳氧同位素并非呈现简单的逐渐增加或降低的趋势。在水源单一且漫长的钙华滩流处,由于水层较薄,且流速较快,因而沉积相对较快,计算得知此条件下沉积的钙华易于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因而更适宜于用作古气候环境重建。(7)黄龙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浓度在旅游旺季的显着升高,反映了旅游等人类活动已对沟内水化学产生影响,可作为黄龙沟水污染的替代指标。其对钙华沉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8)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黄龙沟1号泉水出现水位、水温、二氧化碳分压和δ~(13)C突然升高,pH下降的现象,可能是地震改变了源头水和二氧化碳的通量,其对钙华沉积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01)

黄宝强,罗毅波,于飞海,唐思远,董立[10](2007)在《四川黄龙沟森林植被中兰科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黄龙沟内分布着十分丰富的兰科植物(19属30余种),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群落。目前尚不清楚在群落中这些兰科植物种之间作用关系。运用种间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黄龙沟森林植被兰科植物群落中的24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表明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包括无苞杓兰(Cypripedium bardolphianum)、黄花杓兰(C.flavum)、二叶红门兰(Orchis diantha)、广布红门兰(Orchis chusua)、少花虾脊兰(Calanthe delavayi)和西藏杓兰(C.tibeticum),主要分布在光线充足但又具有一定遮荫条件的环境中;另一组包括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布袋兰(Calypso bulbosa)、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和小叶对叶兰(Listera smithii),它们主要分布于荫蔽的环境中。这些兰科植物在组内大多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组间大多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黄龙沟兰科植物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可能产生了分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四川黄龙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少花鹤顶兰(Phaiu delavayi)是多年生、多次结实的具有克隆能力的地生兰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种。目前少花鹤顶兰开花物候、花寿命、繁殖成功等生物学特征尚不清楚,而这些资料是开展少花鹤顶兰进化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利用2005—2007年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的调查数据,对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每个花序的平均花朵数为3(1—7)朵。叶和花的形态指标在年季间无显着变异。2005—2007年3年间的开花物候没有明显的差异,花期始于6月中旬,于7月底至8月初结束,持续约6—7周,80%—90%的花在7月初的开花高峰期开放,属花集中开放模式。花寿命与是否授粉密切相关,成功授粉的花寿命比没有授粉的花寿命短。少花鹤顶兰是自交亲和的,但其结实完全依赖于两种熊蜂的传粉,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可维持15 d左右。繁殖成功率年季间的变化很大,并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花粉移走率为18%—51%,自然结实率为10%—36%。繁殖成功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黄龙沟喷洒农药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川黄龙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宝强,安德军.两种生境对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3

[2].黄宝强,寇勇,安德军.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J].生态学报.2012

[3].沐先运.四川黄龙沟百花探秘[J].生命世界.2011

[4].王海静,张金流,刘再华,台永东.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的四川黄龙沟泉群分类研究[J].地球学报.2011

[5].黄宝强,罗毅波,安德军,寇勇.四川黄龙沟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J].植物研究.2010

[6].侯天文,金辉,刘红霞,安德军,罗毅波.四川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J].生态学报.2010

[7].侯天文.四川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8].王海静,刘再华,曾成,刘香玲,孙海龙.四川黄龙沟源头黄龙泉泉水及其下游溪水的水化学变化研究[J].地球化学.2009

[9].王海静.四川黄龙沟钙华沉积溪流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0].黄宝强,罗毅波,于飞海,唐思远,董立.四川黄龙沟森林植被中兰科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7

标签:;  ;  ;  ;  

四川黄龙沟论文-黄宝强,安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