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化论文-黄静

偶极化论文-黄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偶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偶极化锋面,磁场重联,电子加速

偶极化论文文献综述

黄静[1](2019)在《地球磁尾偶极化锋面的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磁尾是地磁层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发生在磁尾的现象,如亚暴,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偶极化锋面(DFs)又是亚暴的关键组成成分,因为它们能耗散能量并加速粒子。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卫星的观测数据,对偶极化锋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全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磁层的结构及相关背景,偶极化锋面的特性以及磁层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Cluster卫星和MMS卫星,以及我们需要用到的计算方法,最小变量分析(MVA)法和Timing法。第叁章主要通过Cluster卫星的观测数据,对偶极化锋面的小尺度结构进行研究。以前的研究表明,偶极化锋面在晨昏方向上大约为1-3地球半径。最近的动力学模拟表明,偶极化锋面可能在向地球传播时分裂成小尺度结构。在这个模拟的推动下,我们通过在2001—2004年间使用Cluster卫星来重新研究偶极化锋面在黎明—黄昏方向的尺度,此时Cluster卫星之间的距离在200到2000公里之间。我们选择由多颗卫星探测到的偶极化锋面,并通过简单的几何分析估算这些偶极化锋面的半径,该分析基于不同卫星观测到的偶极化锋面法线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了一些偶极化锋面,它们在晨昏方向上的尺寸只有几个离子惯性长度。这些值远小于先前研究中认为的偶极化锋面在晨昏方向上的尺度。我们认为这些小尺度偶极化锋面是由于大尺度偶极化锋面的破裂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其初始阶段就观察到了。第四章主要通过MMS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统计了在偶极化锋面处的不同电子加速机制。在本章节中,我们分析了MMS卫星在地球磁尾观测到的156个偶极化锋面,统计研究了在这些偶极化锋面处的电子betatron加速和费米加速,量化了不同加速机制在锋面处对电子加速的贡献。第五章主要通过MMS卫星在磁尾的观测数据,对垂直电流片进行了探究。一些垂直电流片的尺度有着几个电子惯性长度,并能将能量从磁场转换到等离子体。这些电子惯性长度的垂直电流片的研究对于与快速流相关的能量转换是非常重要的。第六章我们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3)

吕浩宇,李芸,葛亚松[2](2018)在《磁尾中交换不稳定性所产生偶极化锋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考虑了Hall效应和有限Larmor半径(FLR)效应的磁流体数值模拟研究了在离子惯性长度/离子Larmor半径尺度内偶极化锋面的动力学特性.偶极化锋面由磁尾近地区域中由于热压尾向梯度和磁场曲率力不平衡所引起的交换不稳定性自洽产生.数值研究表明,偶极化锋面是切向间断,在相对该锋面结构静止的参考系中等离子体穿过偶极化锋面的法向速度为零.Hall效应主要影响与偶极化锋面的切平面相正交的电场,使得锋面切向电流增大,同时产生锋面结构不对称.研究表明离子在Larmor半径尺度产生的FLR效应可导致锋面结构的大尺度漂移运动.由FLR效应产生的离子磁化流速在偶极化锋面的日下点处指向昏向,锋面后区域的速度晨向分量增长,从而导致整个锋面结构向晨向漂移.(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邓晓华,周猛[3](2015)在《第5章 地球磁尾高速流中的偶极化锋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磁尾包含多时空尺度的复杂物理现象,其巾之一就是高速流中的非线性结构——偶极化锋面。本章通过分析THEMIS和Cluster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伴随偶极化锋而的多种动力学效应,包括锋面的尺度和结构、锋而对应的高能电子加速,以及伴随锋面产生的从离子回旋频率到高于电子回旋频率的多种等离子体波动。这一系列研究对于理解磁尾的物质、动量和能量输运,以及磁层亚暴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1引言磁层亚暴是地球磁层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其影响的区域以及所涉及的时空尺度都非常广,是空间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磁层亚暴或磁层暴产生的高(本文来源于《空间物理学进展(第五卷)》期刊2015-10-01)

申井然,曹晋滨,吕浩宇,符慧山[4](2015)在《磁尾等离子片中偶极化锋面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守恒型TVD格式对8波模型磁流体方程组进行数值模拟,对磁尾中偶极化锋面的物理和演化特性进行研究.构建了由BBF类型通量管机制产生的偶极化锋面数值模拟模型,该模型由磁尾平衡模型、亚暴增长相模型和亚暴触发及BBF形成模型叁部分组成.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磁尾中BBF类型通量管机制产生的偶极化锋面特性.伴随着高速流的出现,磁场B_z分量呈非对称双极变化结构,即锋面前减小为负值,在锋面上急剧增大.当B_z增大到极大值后回落并趋于稳定.随着偶极化锋面伴随地向高速流向地球运动,偶极化锋面上B_z的变化越来越小.(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石雪灵,陈涛,张灵倩,段素平,刘江[5](2015)在《偶极化峰面附近离子通量消退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极化锋面在观测统计以及个例分析中被广泛研究.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北向磁场(GSM坐标系下的Bz分量)的突然增强,并且之前Bz会出现短暂的减小.观测结果显示偶极化锋面是一种地向传播、厚度只有离子回旋半径量级的结构,并且通常伴随着强的瞬态电场、波动以及电流.观测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当偶极化锋面通过卫星时,测得的粒子通量在某一能量阈值以下下降,而在该阈值以上的通量则上升.锋面附近电子和离子的加速一直是这(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孟雪洁,曹晋滨,王铁砚,马玉端[6](2014)在《亚暴偶极化中近地磁尾质子的非绝热加速》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暴偶极化过程中离子加速是亚暴粒子注入的重要产生机制.通过试验粒子的方法模拟研究了亚暴偶极化期间磁尾等离子体片-8R_e~-5R_e处超低频电磁波对质子的加速过程.研究表明,质子在大尺度偶极化电磁场的作用下向内磁层注入,与质子回旋频率相近的超低频电磁波能够引起低能质子发生非绝热加速.质子在偶极化前后的能量变化与质子的初始能量密切相关,初始能量远小于截止能量的质子,末能量要比初始能量显着增加,其值与扰动波频率相关,且量级与偶极化造成的低能氧离子能量增加量级基本相当;初始能量在截止能量以上的质子受超低频电磁波影响不大,注入过程能量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潘东晓,周煦之,史全岐,刘江,Vassilis,Angelopoulos[7](2014)在《基于THEMIS卫星数据对磁尾偶极化锋面的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球磁尾的观测中,人们常常会发现磁场Bz分量在几秒内的迅速上升,这种现象所对应的磁场结构通常被称为偶极化锋面。在偶极化锋面前端(磁场迅速增强之前),人们通常还会观测到一个短暂的Bz下降,然而此Bz下降的物理机制尚不明确。围绕着这个问题,本文使用THEMIS五颗卫星(THA、THD、THE 2007-2011年,THB、THC2007-2009年)的观测数据,对位于地球磁尾(-30RE<XGSM<-6RE,(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汪跃[8](2014)在《伴随地球磁尾偶极化锋面的电子加速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理解偶极化锋面周围电子的加速机制,本文对THEMIS卫星在2007年至2009年共8个月处于磁尾运行期间观测到的多个偶极化锋面事件进行了统计研究。全文分为五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磁层、亚暴和磁场偶极化的背景知识和研究现状,THEMIS卫星轨道和主要星载仪器和用于计算偶极化锋面法向的最小方差分析法。第2章是偶极化锋面处高能电子通量的统计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对于高能电子通量呈现渐增型变化的事件,发生在锋面晨侧(63%)和中心区域(62%)的概率要大于昏侧(50%)的概率;而对于高能电子通量呈现渐降型变化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概率并没有随相对于锋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第3章是伴随偶极化锋面的高能电子投掷角分布研究。(1)我们发现各向异性指数A与通量堆积区的种类有如下关系:垂直分布主要出现在伴有流速增加的增长型通量堆积区内;场向分布主要出现在伴有流速减小的退化型通量堆积区内;而在流速基本不变的稳定型通量堆积区内,高能电子主要呈现各向同性分布。(2)电子各向异性分布与在锋面的位置没有关系。第4章是对这些研究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25)

白曦,傅绥燕,George,Parks[9](2013)在《磁尾偶极化锋面前的场向电子束流的观测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ession:空间天气科学前沿-磁层Type of presentation:口头报告Key word:伴随着高速流的偶极化锋面是磁尾中性片内最重要的能量和通量输运过程。研究偶极化锋面附近的粒子行为是研究偶极化锋面的动力学过程的必要手段,且对偶极化锋面与极区场向电流体系和极光的内在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11-10)

吕浩宇[10](2013)在《交换不稳定性所引起的偶极化锋面特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Session:空间天气科学前沿-磁层Type of presentation:口头报告Key word:The electric structure of dipolarization fronts(DFs)is very important to both DF dynamicsand particle acceleration.We performed two-dimensional Hall MHD simulation to studythe electric structure of DF produced by interchange instability on the scale of ion inertiallength in the flow braking region of near-Earth tail.(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11-10)

偶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考虑了Hall效应和有限Larmor半径(FLR)效应的磁流体数值模拟研究了在离子惯性长度/离子Larmor半径尺度内偶极化锋面的动力学特性.偶极化锋面由磁尾近地区域中由于热压尾向梯度和磁场曲率力不平衡所引起的交换不稳定性自洽产生.数值研究表明,偶极化锋面是切向间断,在相对该锋面结构静止的参考系中等离子体穿过偶极化锋面的法向速度为零.Hall效应主要影响与偶极化锋面的切平面相正交的电场,使得锋面切向电流增大,同时产生锋面结构不对称.研究表明离子在Larmor半径尺度产生的FLR效应可导致锋面结构的大尺度漂移运动.由FLR效应产生的离子磁化流速在偶极化锋面的日下点处指向昏向,锋面后区域的速度晨向分量增长,从而导致整个锋面结构向晨向漂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极化论文参考文献

[1].黄静.地球磁尾偶极化锋面的观测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吕浩宇,李芸,葛亚松.磁尾中交换不稳定性所产生偶极化锋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

[3].邓晓华,周猛.第5章地球磁尾高速流中的偶极化锋面研究[C].空间物理学进展(第五卷).2015

[4].申井然,曹晋滨,吕浩宇,符慧山.磁尾等离子片中偶极化锋面的数值模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15

[5].石雪灵,陈涛,张灵倩,段素平,刘江.偶极化峰面附近离子通量消退现象[J].科学通报.2015

[6].孟雪洁,曹晋滨,王铁砚,马玉端.亚暴偶极化中近地磁尾质子的非绝热加速[J].空间科学学报.2014

[7].潘东晓,周煦之,史全岐,刘江,Vassilis,Angelopoulos.基于THEMIS卫星数据对磁尾偶极化锋面的统计特性研究[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2014

[8].汪跃.伴随地球磁尾偶极化锋面的电子加速的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白曦,傅绥燕,George,Parks.磁尾偶极化锋面前的场向电子束流的观测和研究[C].第叁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论文集.2013

[10].吕浩宇.交换不稳定性所引起的偶极化锋面特性研究(英文)[C].第叁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论文集.2013

标签:;  ;  ;  

偶极化论文-黄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